在世界范圍內,玉米是家畜飼養(yǎng)的最重要的谷物來源。玉米的能量利用率很高,蛋白質含量比較低,所以是飼料中能量的主要來源。然而,盡管在禽類和豬的日糧中玉米的用量接近70%,但日糧蛋白質僅有20%左右來自玉米。一般認為玉米是蛋白質和能量含量比較穩(wěn)定的飼料原料,所以飼料加工者很少檢測其營養(yǎng)成分。而現(xiàn)在事實不斷證明,以對動物生產性能的影響來看,玉米的飼用價值差異顯著。能表明玉米營養(yǎng)價值差異的有效數(shù)據(jù)很少,所以重新回顧一下由飼料和食品工業(yè)提供的有關玉米成分資料是很有意義的。
玉米營養(yǎng)成分和物理特性 淀粉是在許多糧食中廣泛存在的特有的多糖。玉米中的大部分能量來源于玉米籽實胚乳中的淀粉。普通玉米(NM)的淀粉主要由支鏈淀粉組成,而蠟質玉米(主要用于食品工業(yè))的淀粉中幾乎沒有直鏈淀粉存在。普通玉米(一般指馬齒玉米)和蠟質玉米是兩種重要的玉米。硬質玉米的成分與NM相似,但這種玉米籽實外有堅硬的淀粉層。其他品種的玉米在小型特殊玉米市場上也很重要,如甜玉米(胚乳中含糖高)和爆玉米(用于糖果業(yè),含有較高的硬淀粉,遇熱迅速膨脹,使玉米皮和淀粉粒爆開)。這些玉米品種的成分與普通玉米不同,對其確切結構可得到的有用資料還比較少。
因谷物品種不同,淀粉顆粒的大小和構成也不同(South等,1991)。淀粉顆粒的大小和構成也與胚乳發(fā)育過程中的細胞年齡有關。人們已發(fā)現(xiàn)了三種不同的淀粉顆粒,它們似乎是有規(guī)律發(fā)育的,其含量變化與蛋白質相關。
并不是所有的淀粉都能很容易消化。在健康人的小腸中有未吸收的淀粉和淀粉消化產物。在猝死人的大腸內容物中曾發(fā)現(xiàn)大量淀粉類物質(Brown,1996)。淀粉可分為三類:(ⅰ)烹調和加熱過的糊化淀粉,這種淀粉很容易消化;(ⅱ)來自谷物的天然淀粉顆粒,這種淀粉能被緩慢消化;(ⅲ)不能被消化的淀粉。不能被消化的淀粉又可分為三個亞類:(ⅰ)物理上不可接近的淀粉,如包裹在食糜或部分破碎粒和整粒谷物內部,這樣食糜的大小和構成阻止或延緩了酶對淀粉的作用;(ⅱ)結構和組成阻止其消化的天然淀粉,如糊化敏感性淀粉-有些淀粉的糊化溫度為70℃,而直鏈淀粉含量高的玉米糊化溫度為170℃;(ⅲ)過度糊化再結晶的淀粉,由支鏈淀粉和直鏈淀粉組成,在高于糊化溫度時能在水里分解。冷卻后,分解的支鏈淀粉和直鏈淀粉分子再聚合成晶體,酶不能水解這種晶體。過度糊化再結晶的淀粉和抗消化的淀粉對酶的敏感性差異顯著(Eerlingen等,1994)。這種淀粉一般不經消化就轉移到腸道后段(Browm,1996)。
隨生長期的延長和淀粉顆粒的增大,直鏈淀粉含量增加。特殊玉米突變品種之間的直鏈淀粉含量不同,這是因為這些突變品種的突變程度差異較大(如對酶降解的敏感性,糊化度等)。直鏈淀粉含量高的玉米,其抗消化淀粉和粗纖維含量均高,一般用于制作新奇和獨特的食品。
有關玉米的物理和生化特性及其組分特點,顯然已經超出了本文應該討論的范圍。上面簡單的回顧,是我們了解到生長環(huán)境如何通過影響玉米淀粉細胞的結構,而影響玉米質量及其營養(yǎng)價值的,還可以理解環(huán)境干燥,特別是時間和溫度能改變淀粉顆粒的物理特性。
玉米營養(yǎng)成分可利用率 一般,通過測定成年公雞食入和排泄物中的能量,來測定玉米的表觀代謝能(AME)和真代謝能(TME),從而評價玉米的能量利用率。與其它飼料相比,玉米的AME與總能(GE)的比值最高(利用率)(表5.1)。這就是在提高玉米營養(yǎng)物質消化率方面做的工作比較少的原因。
表5.1禽類對谷物的能量利用率
一份來自美國印第安納州的關于不同類型玉米營養(yǎng)價值的資料(Maier,1995),可能對采購者有用。采集不同地區(qū)的玉米樣品,并分析其各種營養(yǎng)成分的含量,可以看出這些營養(yǎng)成分變異較大(表5.2)。除比重外,這些營養(yǎng)成分數(shù)據(jù)很少能用于估測玉米能量利用率。
表5.2印第安納州九個地區(qū)的玉米營養(yǎng)成分平均含量1(Maier,1995)
1:玉米以含水15%為基礎
關于不同玉米樣品營養(yǎng)成分的研究報告也有一些,其中大部分資料表明,由于生長季節(jié)不同,玉米樣品的密度或每容重的變化范圍很大。Leeson和Summers(1976)比較了濕冷的秋季收獲的玉米(估計此階段成熟的玉米應有變化)的水分和容重(磅/蒲式耳),結果表明容重和營養(yǎng)價值差異很大,當然玉米的成熟階段可能有差異,容重變異范圍約為40%,用成年公雞測的代謝能(ME)變異范圍為12%。在表5.3列出不同容重(最高、最低和中等)的玉米的各營養(yǎng)成分含量的變化。容重低的玉米樣品的蛋白質含量比容重高的高。Liburn和Dale(1989)也報道容重低的玉米蛋白質含量高,但賴氨酸和蛋氨酸在總蛋白質的比例沒的變化。 表5.3玉米代謝能和成分1(Leeson和Summers,1976)
1:玉米以含水15%為基礎
Whitacre(1987)也曾報道當玉米的營養(yǎng)物質中蛋白質含量增加時,其非必須氨基酸(NEAA)的相對增加量比必須氨基酸(EAA)高。Lilburn等(1991)研究了干旱季節(jié)收獲的玉米的營養(yǎng)成分變化,結果表明蛋白質含量高的玉米其EAA相對價值低。Leeson等(1993)進一步研究了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在濕冷季節(jié)收獲的26個玉米樣品(表5.4),研究表明低容重的玉米明顯增加。這些玉米的各種營養(yǎng)成分變異較大,多數(shù)營養(yǎng)成分含量的變異與容重無關。事實上能量和蛋白質含量的差異與容重關系很小。Dale(1994)也做了相似研究??偨Y以上研究結果可知,不宜使用容重來估測玉米的飼用價值。Hsu和Sell(1995)研究了用低和高容重玉米飼喂幼禽,結果表明不同玉米樣品在能量價值上差異很小或根本就沒有差異。低容重的玉米(6.63%)與普通玉米(8.53%)相比蛋白質含量低。
玉米的質量會因破碎玉米粒以及其中的雜質增多而降低。Dale和Jackson(1994)將從不同貨位上取得的樣品分別分成整粒、碎粒和雜質(樣品中含量2%-7%)。含碎粒2.5%和含雜質的樣品的氮校正真代謝能(TMEn)比整粒玉米少115 kcal/kg。
玉米營養(yǎng)價值提高的潛力
據(jù)估計世界上所產的玉米有60% -70%將最終用于家畜飼養(yǎng)。直到最近種子公司才將培育高產玉米品種提上議事日程。近幾年育種學家已經將育種目標轉向改變玉米營養(yǎng)成分來提高其營養(yǎng)價值。
隨著轉基因技術的成熟,提高谷物營養(yǎng)價值已進入飛速發(fā)展階段。雖然人們早已知道玉米成分變化很大(見前面有關表格),但人們一致認為,以干物質為基礎的玉米成分和質量是穩(wěn)定不變的。因為玉米在豬和家禽日糧中使用比例相當大,所以微小的營養(yǎng)成分變化均會影響動物的生產性能和胴體質量。玉米是日糧中最大的能量供給者,所以我們應該積極推進提高玉米能量利用率方面的工作。提高日糧能量濃度有兩種方法,一是提高谷物總能,假設總能(GE)與代謝能(ME)的比例不變,則總能提高就相應提高了ME(有效能);第二種方法是提高動物對總能的利用率。
油 通過提高玉米油脂含量,來提高玉米總能的方法,得到了廣泛的關注。有證據(jù)表明此途徑是成功的,現(xiàn)在市場上已有含油脂8%(以干物質計)的玉米。普通玉米含油脂3%-4%,油脂存在于玉米籽實的胚芽中,當玉米胚芽的比例高時,則胚乳和淀粉的含量下降。油脂含量每提高1%,則淀粉含量會相應下降1.3%。因為胚芽中蛋白質含量相當高,所以每提高1%的油脂,蛋白質的含量也提高0.3%。油脂每提高0.1%,則每公斤玉米的可利用能可提高4.5 kcal。因玉米油脂含量提高3%,而產生的有效能值相當于把代謝能占總能的比例由85%提高到了89%。
Maier和Briggs(1997)測定結果也表明高油玉米(HOM)的成分變異明顯(表5.5)。Han等(1987)研究了低蛋白質日糧中HOM對禽類的飼用價值,目的是獲得以待側玉米樣品配制的高濃度日糧。通過凈蛋白比測得的HOM和NM的蛋白質質量沒有差異。在基礎日糧中用HOM代替NM飼喂肉仔雞到22日齡,結果增重相同,而飼料效率顯著改善(表5.6)。他們認為這一變化與油脂含量高度相關。用產蛋雞做15周試驗,在蛋白為17%的日糧中用HOM代替NM時(等氮基礎),料蛋比顯著改善,其它生產性能參數(shù)無變化(表5.7)。
表5.5印第安納州44個高油玉米樣品平均成分含量1(Maier和Briggs,1997)
Adams等(1994)摸擬商業(yè)飼養(yǎng)條件下(飼養(yǎng)42天),HOM對肉仔雞的飼用價值。目的是證實在日糧不添加油脂的條件下,HOM對提高肉仔雞日糧能量水平的能力。在能量蛋白比不變的條件下,配制一系列日糧,油脂添加量逐漸提高為6%。這樣以HOM配制的日糧就含有高濃度的能量和蛋白質。實驗表明,同NM日糧相比,HOM日糧的增重明顯,料肉比有所改善,腹脂率也有所降低(表5.8)。這些結果表明用HOM設計高濃度日糧是可行的。美國的阿肯色州進一步對HOM和NM進行了比較研究(Saleh等,1997)。與NM相比,HOM的油脂、TME、粗蛋白含量分別提高2.32%、156 kcal/kg、0.38%。使用這些原料配成蛋白能量比相同的商品肉雞日糧,在商業(yè)環(huán)境下飼喂肉仔雞到42天。試驗表明,各處理日糧組的肉仔雞體重、飼料轉化率沒有差異,但HOM組肉仔雞的腹脂率顯著降低。所以筆者再次提出不通過添加飼用油脂來配制的高能量日糧是有好處的。
表5.8 不同油脂添加量的高油玉米日糧和普通黃色馬齒型玉米(YDM)的飼用效果(雄性肉仔雞到42日齡)(Adams等,1994)
Bartov和Bar-Zur(1995)對以色列生產的HOM和本地NM進行了比較,結果HOM和NM的油脂、蛋白質、AMEn分別是6.7%和2.8%、9.8%和7.2%、3658 kcal/kg和3437 kcal/kg。有人預測HOM的組成特點能改善其對動物的飼用價值。但在7-28日齡的肉仔雞日糧中用HOM等比例代替NM,肉仔雞的生產性能并沒有改善。在NM日糧中添加蛋白質與脂肪,使之含量與HOM日糧相同,結果顯著提高了肉仔雞的生產性能。作者在這里并不想解釋HOM日糧沒有提高禽類生產性能的原因,而認為可能是HOM的變異產生的效應。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僅供畜牧人網(wǎng)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您可能感興趣
最新評論最新文章精彩專題
論壇推薦![]() ![]() 畜牧人 ![]() 畜牧人養(yǎng)豬 電話:010-82893169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qū)上地七街1號 關于社區(qū)|廣告合作|聯(lián)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北京宏牧偉業(yè)網(wǎng)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8 15:41,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wǎng)絡科技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