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yǎng)豬職業(yè)經(jīng)理人,微信ID:YZZYJLR2016 作者:施增斌 導讀 現(xiàn)在大多數(shù)豬場母豬的飼養(yǎng)規(guī)程都有一定的范圍,這就意味著日糧和飼養(yǎng)標準在各豬場間差別其實很大。然而,母豬飼養(yǎng)制度的基本目標都是一樣的。文中會解釋為什么飼料在某些特殊階段會上升和下降,以及與性能或生產(chǎn)目標的關系。各位讀者也可以與貴公司現(xiàn)有的母豬飼喂制度進行比較,并與主管一起討論其不同的地方。 培育目標:成功培育后備母豬,更新繁殖母豬群,提高繁殖母豬效率。 選擇依據(jù):良好的健康狀況 優(yōu)良的品種性能 健壯有力的四肢 有效的乳頭數(shù) 高產(chǎn)母豬的后代 購買:歐洲豬場一般在配種前45─60天購買,至少要有15天的隔離適應期。 飼養(yǎng):群體飼養(yǎng),占圈面積每頭至少0.66M2/頭。 肥瘦母豬須分圈飼養(yǎng)。 每頭母豬限飼2—3公斤妊娠母豬料。 配種前10—14天,給每頭母豬增加飼喂量至3—3.5公斤,配種后隨即恢復。 配種:初情期:160—200日齡。 誘情:可采用調(diào)圈、合圈和成年公豬刺激的方法。 理想的初配時間:初情后第三發(fā)情周期;體重135公斤以上; 225 日齡以上時配種。 后備年更新數(shù)量:年更新頭數(shù)=基礎母豬數(shù)×年更新率。 后備母豬的飼養(yǎng)管理操作規(guī)程與時俱進,與傳統(tǒng)的舊版比,對隔離、適應期應該如何做更具體,對后備查情要求及目標管理更明確,希望各位盡快掌握此規(guī)程。 1 管理目標 1.1 做好防疫保健。 1.2 加強誘情,掌握好初配時機。 1.3 后備母豬利用率達到 90%以上,后備公豬利用率 80%以上。 2 進豬前的準備 2.1 新引進的后備豬應放在隔離舍,要求離原有豬群至少 100 米。將隔離舍用高壓沖洗機徹底沖洗干凈,包括料槽、水管、窗戶、天花板、地面、墻壁,然后 將所有的欄圈、水管、料槽等檢修一遍,最后徹底進行消毒,并充分干燥。 2.2 后備豬在挑選、驅(qū)趕、裝車、運輸時要盡量減少各種應激。提前溝通確定車輛到場時間,前后不超過 1 小時,分場根據(jù)車輛到場時間提前 1 頓控料,飲防應激的藥物,如 VC ,電解多維等,減少轉(zhuǎn)群應激;運輸前要對運豬車進行檢查,以防運輸過程丟豬、傷豬,要有防暑防寒防雨措施,長途運輸時要定時檢查豬只,異常情 況及時處理,以防造成傷亡損失。 2.3 準備好飼料、工具、易耗品、電解多維等。 2.4 冬季進豬前要打開暖氣供暖,進豬時預熱至適宜的溫度。 3 接豬 3.1 當后備母豬進入豬舍后,按個體大小分欄放置,公母分開,根據(jù)欄圈面積計算放豬頭數(shù),每欄 4~8 頭,飼養(yǎng)密度不低于 2 平方米/頭,冬季相對多放,夏季相對 少放。 3.2 分群后若有打斗應及時勸架,做好定位調(diào)教。定位方法:冬季在躺臥處撒些稻殼,或在糞坑處潑灑涼水; 3.3 接完豬清點數(shù)量,建立起飼養(yǎng)日志,對照豬耳缺號給每頭豬建檔案卡,將疫苗接種、 治療記錄、發(fā)情記錄等記在上面。 4 后備豬的日常管理 4.1 隔離。隔離時間至少 2 周,目標要求 4 周。 隔離期間具體操作: 嚴格執(zhí)行生物安全,與原豬群沒有任何接觸;豬到達的第一周加電解多維飲水; 豬到達后 5-8 小時以后再喂料,當天喂 0.5 千克,第二天 1 千克,第三天 1.5 千克; 在進豬的第一周在飼料中加阿莫西林、強力霉素; 隔離期間要求單獨的飼養(yǎng)人員,專門的(單獨的)清掃工具; 注意觀察豬只健康,治療不健康的豬只; 第四周驅(qū)蟲(口服,伊維菌素 0.4 毫克/千克;肌注,0.25 毫克/千克或按說明); 4.2 適應。隔離后進入適應期,在隔離舍內(nèi),至少 2 周,目標 4 周,如果原豬場為藍耳病陽性,則需隔離 8 周以上。具體操作如下: 在適應的第一周可用 440PPM 的土霉素鈣鹽; 在適應的第一周用產(chǎn)房仔豬的糞便與新種豬接觸;如果原豬場有豬痢疾,豬丹毒,球蟲病,則不能用糞便進行接觸感染; 在適應的第二周用產(chǎn)房的胎衣,木乃伊拌料喂給新種豬吃;三天一次,連續(xù)三次; 在適應的第四周,按 1:20 的比例將要淘汰的2-4胎的母豬關入新豬群; 如出現(xiàn)嚴重的不良反應,應立即停止接觸; 后備豬在適應期間開始進行免疫接種。 4.3 飼喂 后備母豬引入后不要突然換料,繼續(xù)喂原料號,達到 60Kg時改換后備料。6月齡前自由采食,6~7月齡適當限飼,控制在1.8~2.2KG/頭/天。現(xiàn)代大體型母豬 體 重 100 kg 前 應使其自由采食,之后采 取 限 制 飼 喂 策 略 ;配 種 前 2 周,同樣自由采食 ;在配種前 14-21 天轉(zhuǎn)到懷孕母豬欄,提供高能日糧進行配種前的催情補飼。配種后,根據(jù)日糧的營養(yǎng)濃度,迅速降到每天每頭 1.5 kg。 4.4 健康管理 4.4.1 后備豬按程序防疫,防疫期間及防疫后 2 周禁止飼料添加抗生素。最后一次疫苗防疫后間隔 2 周,逐頭采血進行抗體檢測,對抗體不合格的要補防,一頭也不能漏防,務必保證每頭豬配種前抗體合格。 4.4.2 按計劃消毒,每天更換腳踏消毒盆溶液以保持有效濃度。 4.4.3 引種每年 3~4 批為宜,每次間隔最好 3 個月以上。 4.5 誘情工作。后備豬從 160 日齡開始與公豬鼻對鼻或直接的身體接觸,但要避免無計劃交配,每天 2 次,每次 10 分鐘以上,以刺激后備母豬盡早發(fā)情和表現(xiàn)更明顯的發(fā)情征候。后備母豬應在 5 月齡以后建立發(fā)情記錄,及時記錄每次發(fā)情時間。誘情公豬的要求 :體格中等偏上、雄性特征明顯、唾沫豐富、善于和母豬溝通交流。善于交流的公豬可以給后備母豬發(fā)出更多的信號,促進后備母豬的發(fā)情。誘情 2 次 /d,15~20 min/ 次,連續(xù) 21 天誘情后,休息 7 天,隨后重復進行誘情工作。后 備 母 豬 體 重 達 到 135 kg 左右,背膘厚 16~18 mm最適合進行配種。 4.6 后備母豬的淘汰依據(jù): 4.6.1 達 270 日齡從未發(fā)情的后備母豬一律淘汰,達 300日齡還未配種的后備母豬一律淘汰。 4.6.2 不符合種用要求的后備豬及時淘汰。 4.6.3 對患有肢蹄病的后備母豬,應隔離單獨飼養(yǎng);觀察治療 2 個療程仍未見 有好轉(zhuǎn)的,應及時淘汰。 4.6.4 患病后表現(xiàn)漸進性消瘦的后備豬,經(jīng)過 2 個療程治療仍不見好轉(zhuǎn)應及時淘汰。 4.7 環(huán)境控制:后備豬舍應保持欄舍陰涼、通風、干燥,做到無灰塵、無蛛網(wǎng)、 無雜物。適宜溫度 17~18℃,臨界高溫 27℃,臨界低溫 10℃,適宜濕度 60~ 80%。清掃欄舍,每天對走道、墻壁、門窗、天花板、燈具、欄桿清掃一次。 4.8 巡查。每天上午上班后和下午下班前進行巡查,看排氣扇、風機、料線運 行情況是否正常,看供電、電器設備、燈具、門窗是否完好,看溫濕度是否適宜,看采食、飲水、糞便、呼吸、精神、行走是否正常,如有異常及時處理。 4.9 每天認真填寫各種記錄,包括發(fā)情記錄、飼料耗用記錄、豬只變動存欄記錄、 死淘記錄、消毒記錄等。 5 豬只從后備舍調(diào)走后 2 天內(nèi)清刷、檢修完畢,消毒備用。 養(yǎng)豬生產(chǎn)中,必須不斷更新母豬,即在淘汰發(fā)情遲緩、年老體弱、泌乳能力差及有繁殖障礙母豬的同時,及時挑選優(yōu)質(zhì)良種后備母豬補充生產(chǎn)。生產(chǎn)實踐中,挑選后備母豬技術性很強,貫穿其生長發(fā)育全過程,要依據(jù)其父母、同胞和自身的各種綜合性能及表現(xiàn)進行全面考察。詳情可參閱本平臺公眾號文章。 |
畜牧人
畜牧人養(yǎng)豬
關于社區(qū)|廣告合作|聯(lián)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yè)網(wǎng)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7-19 17:16,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wǎng)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