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溫總理基層“問豬肉”析出大道理
[打印本頁]
作者:
新山
時間:
2007-5-30 09:38
標題:
溫總理基層“問豬肉”析出大道理
溫總理5月26日赴陜西農村調研生豬生產、市場供應和價格情況是一件引起公眾關注的消息。既說明,在豬肉漲價面前,黨中央、國務院首先想到基層群眾的切身利益與人民群眾心連心,同時更顯示,面對豬肉漲價問題,總理率先垂范進行調研,尋求解決問題之徑。
那么,溫總理在調研中析出什么信息?總理說,“通過市場調節(jié)的辦法讓農民養(yǎng)豬能掙到錢”;又說,“當前最主要是解決供需矛盾”;還說,“加強市場質量和價格監(jiān)管,維護市場秩序,搞好檢驗檢疫,嚴肅查處哄抬價格等違法行為”。(見新華社2007年5月27日電)在這里,溫總理提出了市場調節(jié)、供需矛盾、市場秩序等概念都是市場經濟問題。溫總理基層問肉價,無疑是著眼于運用市場規(guī)律去解決供求矛盾,這是溫總理處理經濟問題的高明之處。
解決豬肉漲價事關老百姓尤其是困難家庭吃上肉問題,但如何解決往往有兩種思路。一種是重走往昔國家包起來統(tǒng)一定價發(fā)肉票的老路,也就是計劃經濟的老路。另一種則是運用市場經濟規(guī)律調節(jié)市場。前者,辦法雖簡單,卻只會越走越窄,是一條死胡同;后者,盡管要下一番真功夫,卻是真正平抑豬肉價格促進市場經濟健康發(fā)展的光明大道。
一些地方豬肉漲價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按市場經濟觀點,是供求失衡。那么,是豬源減少下降了嗎?按農業(yè)部近日發(fā)布的數據稱,2005年全國生產出欄6.8億頭,比上年同期增長3%;豬肉產量5197.2萬噸,增長3.7%。今年首季,生豬出欄2.3億頭,比去年同期增長2.5%;豬肉產量1773.4萬噸,增長3%;存欄4.67億頭,下降0.3%,豬肉供應來源充足。(見新華社2007年5月23日電)這就表明,全國豬源供應是充足的,不足的是局部。只要依經濟規(guī)律長袖善舞抓好調節(jié)工作,那么,肉價高漲問題最終也會迎刃而解。
溫總理在調研中就與地方官員和基層群眾商討“調節(jié)”對策。比如,溫總理提出“屠宰廠要加強同周邊養(yǎng)殖場和農戶的聯系,千方百計擴大生豬出欄數量,及時組織貨源,確保豬肉供應”;提出補貼母豬飼料措施;提出嚴格控制玉米深加工的盲目發(fā)展,確保國內市場飼料供應,提出鼓勵儲備辦法等以及國家商務部準備啟動國家儲備肉供應機制就是調節(jié)市場的思路。
溫總理引導地方基層在做“調節(jié)文章”無疑在告訴人們,調節(jié)市場是一門真功夫,是一門新的科學。“調節(jié)”,就要求地方官員時刻關注市場變化,善于作市場調研,準確地把握住市場變化的實質,不要當市場的“聾子”;“調節(jié)”就是運用市場規(guī)律,用市場來說話;“調節(jié)”就要實行全國一盤棋,善于調劑各地貨源,確保貨源供應;“調節(jié)”就要顧及到困難家庭的實際情況,運用行政手段扶持貧困家庭共渡難關。
溫總理基層“問豬肉”析出大道理,令人眼睛為之一亮。
作者:
胡文輝
時間:
2007-5-30 10:10
中國的農民靠養(yǎng)豬賺錢,整體上而言是辦不到的,除非政府下決心給予大量保障性補貼。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ffers.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