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才女解秘李清照:莫道不銷魂 [打印本頁]

作者: hrdong    時間: 2008-4-5 19:15
標題: 才女解秘李清照:莫道不銷魂

李清照是個才女,大家都知道,可楊雨認為,李清照是個異類,這個異類不僅僅是極其有才,而且好酒—逢喝必醉;好賭—逢賭必贏;還有“好色”—留下“遺情書”數(shù)封,這些恐怕很多人都不了解吧。另外,就算是在“男女平等”、“婦女能頂半邊天”、“放下奶瓶,走出廚房”這些口號滿天飛的現(xiàn)在,她還是個“異類”—優(yōu)異的異,因為基本上只有李清照做到了極致。而那么一個男權(quán)橫掃一切、 以“詞”為標榜的時代,李清照以壓倒性優(yōu)勢摘得“一代詞宗”之桂冠,更何況她的競爭對手是那么一群優(yōu)秀男人—柳永、蘇軾、黃庭堅、秦觀、周邦彥、陸游、辛棄疾—如雷貫耳吧。原因何在?大部分人只認一個理—李清照太有“才” 了。如果用簡單一個“才”字解釋,上面提到的那些家伙豈是吃素的?—顯然不是這么單純。所以,楊雨通過《莫道不銷魂》挖掘一個“才女”背后的故事,將平面李清照豐滿成三維李清照。

李清照到底是個啥樣人?要換在前幾年問這個問題,估計不會有爭議--鼎鼎大名的古今第一才女、宋代第一女詞人嘛。讀過幾年書的人都知道,中學課本選了那么多名人才子的作品,可是古代歷史上惟一一位入選的女作家,就只有李清照一位。中國歷史上多少有名有姓的大文豪大才子,要在中學課本里露一下臉,這不是比"超女海選"還難上加難嘛!

第1節(jié):云鬢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1)



  第一講 云鬢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美女李清照

  李清照到底是個啥樣人?要換在前幾年問這個問題,估計不會有爭議--鼎鼎大名的古今第一才女、宋代第一女詞人嘛。讀過幾年書的人都知道,中學課本選了那么多名人才子的作品,可是古代歷史上惟一一位入選的女作家,就只有李清照一位。中國歷史上多少有名有姓的大文豪大才子,要在中學課本里露一下臉,這不是比"超女海選"還難上加難嘛!

  這不?"李清照"也要"海選"了。據(jù)說有家影視公司準備拍一部表現(xiàn)這位曠世才女傳奇一生的電視連續(xù)劇《亂世佳人夢》,兩岸三地的眾多明星加盟,據(jù)說,還有韓國明星,陣容超豪華。但現(xiàn)在萬事俱備,就是主角定不下來。看來,前一段時間"《紅樓》選秀"剛剛轟轟烈烈地結(jié)束,"李清照"選秀恐怕又得天翻地覆一陣子了。

  說起來,這"李清照"一個人的選秀似乎比"紅樓十二釵"的選秀還難,為什么難呢?《紅樓夢》里有兩個角色最難選,一個是秦可卿,字"兼美",所謂"兼美",就是集中了所有美女的優(yōu)點,比所有美女都美的演員,您說難不難選?另外一個更難選的角色是林黛玉。中國十幾億人呢,選啥都難,就是選美女不難,可林黛玉不光是大美女啊,她可是《紅樓夢》里最有才的才女。而且人家啊,還是天上的"絳珠仙草"下凡,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女,連曹雪芹都不敢正面描寫她的長相,一個人間找不到的美女加才女,這個演員難不難選?

第2節(jié):云鬢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2)



  難!太難了!

  但是秦可卿和林黛玉再難選,都比不過選"李清照"的難。為什么?秦可卿、林黛玉都是小說里虛構(gòu)的人物,《紅樓夢》洋洋灑灑幾十萬字,每個重要人物都刻畫得很詳細,什么時候干了什么事,說了什么話,甚至穿了什么新衣服,披了什么樣子的斗篷……照著它去演總能演個八九不離十。李清照就不同了,中國兩千年的封建社會,那可都是男人們寫成的歷史,女人們要在歷史書上留個名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兒,除非她的老公出人頭地,當了大官或者出了大名,博了個封妻蔭子,夫貴妻榮,才能在正史上附帶著提那么一筆。但附帶著提的這么一筆也不是自己的名字,不是馬楊氏,就是朱劉氏。李清照的命也好不到哪兒去,她雖然嫁了個情投意合的丈夫,可惜丈夫又沒當過什么大不了的官,還不夠資格在正史的光榮榜上占一篇"列傳"?!端问贰防锩嬷挥性谒赣H的傳記中附帶提了一句,說是有這么個女兒,嫁了某某人,很有才華云云。要從這樣簡單的一句話,敷衍出她的一生來,你說難不難?

  更難的還不在這里,正因為正史里沒李清照什么事兒,野史里可就是你來一句,我寫一段,把個李清照傳得神乎其神,越傳越邪乎。要說中國歷史上的美女、才女也不少了,可沒見過為了一個女人這么吵來吵去的,吵了一千年,到現(xiàn)在好像還沒停下來的意思。一會兒把她說成一個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大才女,一會兒又嗤之以鼻把她說成是一個只會無病呻吟風花雪月的小女人;這個人把她描述成一個閉月羞花沉魚落雁的絕代佳人,那個人又罵她是搔首弄姿晚節(jié)不保的蕩婦;有人說她是溫柔賢淑的大家閨秀,還有人,干脆把她描繪成一個慷慨激昂指點江山的女革命家……

第3節(jié):云鬢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3)



  "李清照"選秀難哪!選一個花容月貌的美女不難,選一個出口成章的才女不難,選一個啼啼哭哭的小女人不難,選一個風騷妖艷的蕩婦不難,選一個笑不露齒的大家閨秀不難,選一個昂首挺胸的女革命家也不難,可是,要把這所有的"不難"集中到一個人身上來,可不就是難為編劇、難為導演、難為演員嗎?

  不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越是難,才越有挑戰(zhàn)性,越是正史里不寫,越是有人要替她立傳,替她正名,不僅電影電視劇蜂擁而上,連學者也不甘寂寞:2005年,《李清照新傳》問世;更絕的是,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一套《中國思想家評傳叢書》搜羅了200多個重要人物的評傳,從孔子一直評到孫中山,200多號人哪,其中只有一個女人--李清照!才女一轉(zhuǎn)眼又變成了思想家!最讓女人們揚眉吐氣的是,這回叫某某氏的可不是女人--在《李清照評傳》里附帶了她的丈夫趙明誠評傳,總算是讓這位千古"第一丈夫""李趙氏"也妻貴夫榮了一把。

  好了,言歸正傳,我們倒要看看,李清照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物,把我們中國人為難成這樣了,還偏偏要迎難而上,不把李清照說個一清二楚誓不罷休?這位古今第一奇女子,到底有什么樣的魅力,能讓一千年后的女人們還屢屢為她流淚嘆息?讓一千年后的男人們屢屢懊惱不已,"恨不與此人同時",哀嘆自己晚生了幾乎整整一千年?

第4節(jié):云鬢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4)



  首先,李清照是位才女,這一點,一千年來幾乎就沒人否認過。可她畢竟首先是個女人,一個女人再有才,也不至于吸引這么多眼球盯著她一個人看,她還必須得漂亮才行。宋代跟我們現(xiàn)在可不一樣,現(xiàn)在是美女看膩味了,審美疲勞,所以女人們拼命扮丑,越丑越容易出名??伤未€是個審美的年代啊,而且審美的口味還非常挑剔。女人嘛,最好是美貌加智慧,才貌雙全,秀外慧中,才符合當時人們對才女的審美期望。奇怪的是,一千年來,那么多關(guān)于李清照的野史逸聞,那么多關(guān)于李清照指手畫腳的評論,都是爭她有沒有才,有沒有德,就沒有一個字評價她的長相。哪怕從她31歲時的那幅畫像,因為年代久遠,也看不出個所以然來。但是,關(guān)于李清照的長相,有兩點是可以推測的:

  第一,從遺傳學角度來看,李清照的長相不應(yīng)該是"恐龍""鱷魚"之類,因為《宋史》說她的父親李格非"俊警異甚",長相非常英俊,是個大帥哥。女兒長得像父親哪,遺傳學上都這么說:子女智商繼承母親,相貌繼承父親。所以從優(yōu)生優(yōu)育的角度來看,夫妻相配不應(yīng)該是郎才女貌,而應(yīng)郎貌女才--討老婆要討學歷高的,嫁老公呢要嫁長得帥的。李清照運氣好,她的父母,都是才貌雙全,無論繼承哪一方,她都應(yīng)該是個大美女。更何況,李清照出生不久,李格非就開始官運亨通,應(yīng)酬很多,來往交際的都是當時的一些名士才子。女兒從小就很聰明,詩文歌賦無所不通,出口成章,李格非很為這個女兒感到驕傲,所以,他和朋友們之間的交游唱和就常常帶上小清照,讓她從小接受良好的文化熏陶。這些個名士才子哪個不是"審美"高手???如果李清照僅僅是聰明伶俐,長相卻很對不住觀眾,李格非敢把這個小"恐龍"帶出去到處招搖?就憑這,也可以想象李清照就算不是個絕色美女,至少也是個非同一般的美女。不信,去看看李清照的詞就知道,李清照對自己的美貌那是相當有自信的:

第5節(jié):云鬢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5)



  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鬢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減字木蘭花》)

  這首詞寫的應(yīng)該是她結(jié)婚以后的事情了。你看,春天的花開得多漂亮啊,鮮紅鮮紅的,還帶著清晨的露珠,李清照忍不住買了一枝最漂亮的來插在頭發(fā)上。女為悅己者容啊,戴花總不是為了自個兒照鏡子孤芳自賞吧?還得給人看哪!給誰看?當然是給她的丈夫趙明誠看了。怕丈夫說自己還不如花好看呢,就故意把鮮花斜斜地插在云鬢上,在老公面前扭過來晃過去,一定要老公說說看:到底是老婆漂亮,還是花兒漂亮?雖然詞里面沒有說趙明誠怎么回答她的,但是完全可以想象得出,看著這樣嬌滴滴的美女妻子,那趙明誠還不酥了半邊骨頭去?

  第二,從當時的審美潮流來看。李清照的長相是既符合宋代人審美眼光,又符合我們21世紀當代人的審美眼光。為什么這么說呢?宋朝跟唐朝不一樣,唐朝是以胖為美的。楊貴妃就是胖美人們的驕傲,楊貴妃胖到什么程度?據(jù)說夏天她都不敢睡竹席,就是因為怕她的細皮嫩肉卡到竹席縫里面去。關(guān)于她的胖,還有個小故事:一天唐玄宗李隆基一個人在看書,正看得投入呢,沒注意楊貴妃已經(jīng)悄悄地來到他身后,拍拍他的肩膀問:"嗨,三郎,看什么書看得這么認真哪?"李隆基一聽是楊貴妃的聲音,故意裝作手忙腳亂地把書藏起來。這一急一藏,反而把楊貴妃的好奇心勾出來了,非要問他看的是什么書。李隆基皮笑肉不笑地說:"偏不給你看,怕你看了要生氣。"楊貴妃一把搶過書一看,原來是《漢成帝內(nèi)傳》,李隆基正好看到這一段:漢成帝最寵愛的女人--趙飛燕能夠在人的手掌心里輕舞飛揚。李隆基笑著看楊玉環(huán):"你不怕,隨它什么風都吹不動你!"楊貴妃假裝生氣,說:我雖然胖,可我的霓裳羽衣舞跳起來一點都不比趙飛燕差吧?

第6節(jié):云鬢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6)



  到了李清照的時代,楊貴妃式的以胖為美早成了過去時,宋代是以瘦為美的。不光是人瘦,宋代人連寫詩作畫都很崇尚"瘦硬"美,所以宋代文人筆下的美女也就一個賽一個地瘦:比如說歐陽修的"清瘦肌膚冰雪妒",柳永的"自家空恁添清瘦",蘇軾的"冰肌自是生來瘦",黃庭堅的"抱琵琶、為誰清瘦",秦觀的"消瘦、消瘦",周邦彥的"玉骨為多感,瘦來無一把"……男人們這么喜歡骨感美人,時代風氣就都按照男人們的喜好來打扮女人了。李清照雖然是特立獨行的才女,可在這一點上并不怎么叛逆。看李清照31歲時候的畫像就知道了--削肩細腰,一口風都吹得起的樣子,典型的古典瘦美人。李清照還有個相當有名的外號,叫"李三瘦"。因為她在詞里,寫過三句帶"瘦"字的經(jīng)典名句:一句是"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一句是"知否,知否,應(yīng)是綠肥紅瘦",另一句就是"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這三句詞,有的是說花瘦,有的是說人瘦,還有的是說花已經(jīng)很瘦了,可是人比花更瘦!李清照大概怎么也想不到,一千年前中國人的審美潮流,在一千年后又得到了遙遙呼應(yīng),20世紀以來,"瘦"又成了人人追捧的時尚。

  雖然李清照的美貌最終被她的才名所掩蓋,留傳下來關(guān)于她的評論,都是關(guān)注她的才華甚于美貌,但是就像現(xiàn)在的世俗眼光一樣,無論任何朝代,對一個女人的評價,總是從容貌開始的。女性的美始終是這個世界的最美。這樣的話也許會讓女權(quán)主義者憤怒,可是,一千年前,沒有女權(quán)主義。

第7節(jié):云鬢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7)



  那樣的年代,只有"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教條,一個女人,如果長得很漂亮,就可以成為美女,成為女人中的佳品;如果有才又有色,那便是極品;如果有才又有色還沒有讓才色掩蓋了德,那簡直就是神品了。遺憾的是,縱觀中國文學兩千多年的歷史,佳品盡有,極品寥寥,至于神品?那就更要好好斟酌了。因為"道德"這個東西,往往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改一個朝換一個代,道德標準很可能就會天翻地覆,甚至在同一個時代,不同的思想派別,關(guān)于道德的論爭也可以眾說紛紜、互不買賬。晉代就有一位才色德三者俱全的神品女人--謝道韞。謝道韞很小的時候就知道將鵝毛大雪比喻成漫天飛揚的柳絮,受到她的叔父、鼎鼎大名的宰相謝安的稱贊。于是后來凡是夸女人有才就說她是"詠絮之才",這個典故就是從謝道韞那兒來的。唐朝有一句很有名的詩:"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這謝家可就是謝道韞她娘家,而王家呢,就是謝道韞的婆家:謝道韞是東晉安西大將軍謝奕的女兒,而她嫁的就是東晉最著名的書法家王羲之的二兒子王凝之。王謝兩大家族的富貴風流,被謝道韞一個人占全了。

  謝道韞生活的晉代和李清照生活的宋代,有一個很大的不同:晉代的才子佳人展示才華的方式,主要是通過"清談"。所謂清談,就是就某一個文化問題進行長時間的辯論,很像今天的辯論賽,不但分正方、反方,還有裁判來判決輸贏。而宋代的才子佳人呢,主要是通過"填詞"來展示才華。于是,兩位才女也就分別通過這兩種方式來展示自己,成為各自時代的"學術(shù)超女"、"文化超女"。關(guān)于謝道韞的辯論才華,有一個著名故事:有一次王家主辦一場重要的辯論賽,當時辯論的一方是謝道韞的小叔子,東晉著名的大書法家王獻之。王獻之在辯論賽中漸漸落了下風,抵擋不住"對方辯友"的唇槍舌劍。要知道,王家在東晉是何等地位,要是輸了,那還不臉面丟盡?正在尷尬的時候,謝道韞派了個貼身丫鬟,款款地走到論壇前,遞給王獻之一張紙條,上面寫著:"愿為小郎解圍。"意思就是,我可以幫小叔子繼續(xù)辯論。王獻之一看,求之不得啊,馬上在辯論賽場掛了一面簾子。大家只看到簾子后面一位風姿綽約的女子,聽到她一連幾個小時侃侃而談,讓本來氣焰囂張的"對方辯友"硬是找不到還擊的機會,最終由裁判宣布,此次辯論由王家獲勝。

第8節(jié):云鬢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8)



  更巧的是,東晉末年,謝道韞同樣遭受了國破家亡的命運,丈夫在混亂中被殺死,而一介弱女子謝道韞硬是保護著三歲的小外孫,義正詞嚴,把海盜頭頭孫恩給鎮(zhèn)住了。一番滔滔不絕的說教后,孫恩不僅大發(fā)慈悲,刀下留人,還派手下將她祖孫倆護送回家。

  李清照的命運跟謝道韞還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一樣是出身名門世家,一樣是舉世聞名的美女加才女,一樣經(jīng)歷了國破家亡的不幸命運。但謝道韞比李清照幸運的是:謝道韞在道德方面幾乎沒有留下任何瑕疵,丈夫死后,守節(jié)終身,最后還在《晉書》的《烈女傳》里面占了一個位置,算是為自己蓋棺論定,立了個貞節(jié)牌坊。李清照就沒那么幸運了,雖然她是名副其實的"詠絮之才",又是名副其實的絕代佳人,在后代的名聲遠遠超過了占盡王謝風流的謝道韞。但李清照的處世態(tài)度,她的人生經(jīng)歷,她的"晚節(jié)不保",又給道學家們留下太多的話柄。也是,誰讓這個本來應(yīng)該高高在上的名門閨秀,卻偏偏緋聞不斷呢?在中國兩千多年來的美女譜中,李清照算一個才貌雙全的極品,那是沒有任何疑問的。問題是,李清照算不算得上是才、色、德三者俱全的神品呢,那就要留待各位觀眾來進行一番品評了。



 



  








[ 本帖最后由 hrdong 于 2008-4-5 19:27 編輯 ]
作者: hrdong    時間: 2008-4-5 19:32
第17節(jié):笑語檀郎:"今夜紗窗枕簟涼"(1)   第三講 笑語檀郎:"今夜紗窗枕簟涼" --風流李清照   說實話,要擱現(xiàn)在,李清照實在算不上風流。別說擱現(xiàn)在,就是放在她之前的唐朝,"風流"二字也輪不上她。為什么呢?唐朝女性地位高啊。唐朝的統(tǒng)治階層不是純種的漢族,也就沒有漢族那樣歷史悠久的對女性的壓制,反而帶著點北方少數(shù)民族母系社會的遺跡。我們熟悉的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就是產(chǎn)生在北方少數(shù)民族的民歌?!赌咎m辭》最后一句說:"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用兔子來打比方,其實意思就是:別看男女有別,上了戰(zhàn)場,女人跟男人一樣沖鋒陷陣,誰還能分得清是男是女?巾幗不讓須眉??!有了這樣的淵源,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只有在唐代才能誕生中國封建歷史上惟一的一位女皇帝;也可以理解,為什么楊貴妃可以"三千寵愛在一身",讓白居易都大嘆"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想想看,"孝"可是古代中國的倫理核心,"不孝有三,無后為大",不生男丁可是要斷了香火的,是最大的不孝啊??墒?,唐朝女性地位的大解放,偏偏讓人巴不得多生幾個武則天、多生幾個楊貴妃出來光宗耀祖。我們看留存下來的唐朝仕女圖,雖然趕不上網(wǎng)絡(luò)上鋪天蓋地的"走光"照,那個開放程度也是夠可以讓人眼珠子掉一地的。
作者: hrdong    時間: 2008-4-5 19:33
第18節(jié):笑語檀郎:"今夜紗窗枕簟涼"(2)   可惜的是,接下來的宋朝女人可就沒那么幸運了。雖然兩個朝代只隔了五十多年的工夫,可是宋朝的理學對女性的態(tài)度就來了個180度大轉(zhuǎn)彎,"三從四德"就是南宋的理學大家朱熹他老人家提出來的。在朱熹之前,北宋還有位理學泰斗程頤老夫子,人家問他:"如果孤兒寡婦的,沒飯吃沒活路了,能不能改嫁?"程老夫子眼一瞪,義正詞嚴地說:"餓死事小,失節(jié)事大!"實際上就是教人死要面子活受罪。當然,宋代理學的擴張有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而且理學主要是知識分子在書房里窮鼓搗的玩意兒,對老百姓還沒那么大的影響力。所以宋代婦女改嫁,讓理學老夫子們氣得干瞪眼的事也常常發(fā)生,就連說"餓死事小,失節(jié)事大"這位程老先生,他自己的侄媳婦也沒有聽從他的教導,毅然改嫁,追求自己的幸福去了。   話說回來,在理學慢慢發(fā)達的宋代,就算出現(xiàn)幾個冒天下之大不韙的女人,那也是要相當有勇氣,要挨得起罵,受得起白眼的。就說李清照吧,她可能這一輩子壓根兒就沒把什么三從四德、"餓死事小、失節(jié)事大"這樣的教條放在心里。沒出嫁的時候,父親未必管得住他,嫁人以后老公未必管得住她,丈夫去世以后,社會道德輿論也未必管得住她。不信我們來看看李清照的兩首詞。要按宋代人的道德標準,這兩首詞已經(jīng)足以說明她的"風流成性"、"荒淫放肆"!
作者: hrdong    時間: 2008-4-5 19:33
第18節(jié):笑語檀郎:"今夜紗窗枕簟涼"(2)   可惜的是,接下來的宋朝女人可就沒那么幸運了。雖然兩個朝代只隔了五十多年的工夫,可是宋朝的理學對女性的態(tài)度就來了個180度大轉(zhuǎn)彎,"三從四德"就是南宋的理學大家朱熹他老人家提出來的。在朱熹之前,北宋還有位理學泰斗程頤老夫子,人家問他:"如果孤兒寡婦的,沒飯吃沒活路了,能不能改嫁?"程老夫子眼一瞪,義正詞嚴地說:"餓死事小,失節(jié)事大!"實際上就是教人死要面子活受罪。當然,宋代理學的擴張有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而且理學主要是知識分子在書房里窮鼓搗的玩意兒,對老百姓還沒那么大的影響力。所以宋代婦女改嫁,讓理學老夫子們氣得干瞪眼的事也常常發(fā)生,就連說"餓死事小,失節(jié)事大"這位程老先生,他自己的侄媳婦也沒有聽從他的教導,毅然改嫁,追求自己的幸福去了。   話說回來,在理學慢慢發(fā)達的宋代,就算出現(xiàn)幾個冒天下之大不韙的女人,那也是要相當有勇氣,要挨得起罵,受得起白眼的。就說李清照吧,她可能這一輩子壓根兒就沒把什么三從四德、"餓死事小、失節(jié)事大"這樣的教條放在心里。沒出嫁的時候,父親未必管得住他,嫁人以后老公未必管得住她,丈夫去世以后,社會道德輿論也未必管得住她。不信我們來看看李清照的兩首詞。要按宋代人的道德標準,這兩首詞已經(jīng)足以說明她的"風流成性"、"荒淫放肆"!
作者: hrdong    時間: 2008-4-5 19:34
第19節(jié):笑語檀郎:"今夜紗窗枕簟涼"(3)   這第一首詞,說的是嫁人之前的事兒!   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見有人來,襪刬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點絳唇》)   這首詞寫一個少女蕩完秋千的姿態(tài)。李清照沒有寫她蕩秋千時如何迎風飛揚,如何笑聲蕩漾,只是剪取了蕩完秋千以后的鏡頭。秋千已經(jīng)停了,少女慢慢地從秋千上下來"慵整纖纖手"。一個"慵"字,可以推想出她蕩完秋千后的那種疲倦和慵懶的神態(tài):輕輕地揉著蕩秋千蕩酸了的手。"露濃花瘦"是交代時間和地點,"露濃"表明時間是在春天的早晨,"花瘦"表明地點是在少女的私家花園中。有私家花園的可不是普通人家,不是大富就是大貴,暗示了少女的出身不是一般的小家碧玉,而是大家閨秀。按邏輯,既然是大家閨秀,就應(yīng)該有大家閨秀的風度,一舉一動都得像個淑女??墒牵谶@首詞里,這位大家閨秀的表現(xiàn)突然發(fā)生了戲劇性的變化,這個戲劇性變化的原因是:少女的私家花園里突然闖進來一個陌生男子。   按道理,大戶人家的深宅大院,不可能有陌生男子不經(jīng)通報就擅自闖入后花園,但詩詞本來就講究"無理而妙",沒有道理的道理就是詩詞的道理。如果都要講道理,那李白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又找誰講道理去?所以,不管有沒有道理,反正,這個陌生男子是闖進來了。按道理(又要講一下道理了),雖然詩詞是"無理而妙",但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像這樣貴族家庭的后花園,就算有人擅自闖入,也不可能是一般的平民百姓,而肯定是門當戶對、風度翩翩的貴族男子。當然,不管是什么地位的貴族男子,女眷看到,尤其是大戶人家的未婚女眷看到,肯定是要回避的??墒巧倥畡倓偸幫昵锴?,很累很懶,衣裳也沒整理好,鞋子也來不及穿,慌慌張張只穿著襪子就往屋里逃,頭發(fā)蓬散,金釵也掉到地上,都顧不得了,先溜走再說。
作者: hrdong    時間: 2008-4-5 19:34
第20節(jié):笑語檀郎:"今夜紗窗枕簟涼"(4)   可是,她真舍得溜走嗎?深閨大院里,是誰敢冒冒失失闖進來呢?少女好奇啊,到底還是想偷偷看一下。在她急急忙忙溜走的同時,又依依不舍地回頭看。"和羞走,倚門回首",這個"走"字跟我們今天說的"走"并不一樣,古代的"走"是"跑"的意思,說明少女因為害羞,溜得很匆忙,但又忍不住躲在門后頭偷看??梢韵胂螅J進來的人雖然冒失,卻是一位大帥哥,連這位貌美如花的貴族少女也情不自禁地被打動,看了還想看。可是呢,她畢竟還是大家閨秀,還知道點兒體面,所以偷看帥哥還得來點兒掩飾,于是,就用嗅青梅的動作,掩飾一下自己砰砰亂跳的少女春心。   我們來看這整首詞,表面上,李清照好像是在寫少女看到陌生男人后,是如何的害羞,是如何地想趕緊逃跑,生怕被陌生男人偷看了去??蓪嶋H上呢,我們再仔細一回想,發(fā)現(xiàn)不對:這些都只是李清照設(shè)的幌子??!她想要說的,根本就不是少女的害羞。那她想說的到底是什么呢?一句話:哪個少女不懷春!別看平時一本正經(jīng),一副大家閨秀的淑女模樣,那都是做出來給人家看的,是表面文章,骨子里卻充滿了少女天性中對自由、對愛情的本能渴望。這種人性的渴望,哪里是什么三從四德的教條壓抑得了的呢?李清照其實并不比別的女人更"風流",只是她比別人更敢說,別的女人想說又不敢說的話,她全給抖出來了,這就是勇氣,這就是離經(jīng)叛道??!
作者: hrdong    時間: 2008-4-5 19:35
第21節(jié):笑語檀郎:"今夜紗窗枕簟涼"(5)   第二首詞,描繪的是李清照結(jié)婚以后的事兒。這第二首詞的"風流",比第一首還有過之而無不及了。我們倒要看看,這位待字閨中時就敢于藐視道德的女人,結(jié)了婚以后,又會有怎樣更加離經(jīng)叛道的表現(xiàn)呢?   晚來一陣風兼雨,洗盡炎光。理罷笙簧,卻對菱花淡淡妝。絳綃縷薄冰肌瑩,雪膩酥香。笑語檀郎:"今夜紗廚枕簟涼"。(《丑奴兒》)   這首詞更絕了。剛才我們講的第一首詞,雖然表現(xiàn)的是少女蠢蠢欲動的"春心",這"春心"好歹還是經(jīng)過掩飾的,是"羞答答的玫瑰,靜悄悄地開"。這第二首詞可就連這點羞答答的掩飾都剝掉了,變成明目張膽的挑逗了。   首先時間上就更加曖昧了:是刮了風下過雨之后的夜晚。而且呢,還是夏天的夜晚,因為"洗盡炎光"啊,也就是說,晚上這場風雨,把白天的炎熱都洗刷干凈了,是夏天里一個難得的涼快的夜晚啊。詞一開始,就交代了時間和天氣,在這樣的時間和天氣里,一看就知道有故事要發(fā)生吧?   果然,在這美妙的、涼快的夏夜,我們的女主人公款款出場了--理罷笙簧。李清照是大家閨秀,出身于書香門第,琴棋書畫是無所不通。彈琴畫畫都是她的業(yè)余愛好,雖說是業(yè)余愛好,可都趕得上專業(yè)水平啊。琴彈給誰聽呢?我們說知音知音,琴是彈給懂琴的人聽,對牛彈琴的事傻瓜才會干哪。這聽琴的人是誰,詞里面沒有直接說。她沒說不要緊,我們可以推斷,從哪里推斷?--"檀郎"。
作者: hrdong    時間: 2008-4-5 19:36
第21節(jié):笑語檀郎:"今夜紗窗枕簟涼"(5)   第二首詞,描繪的是李清照結(jié)婚以后的事兒。這第二首詞的"風流",比第一首還有過之而無不及了。我們倒要看看,這位待字閨中時就敢于藐視道德的女人,結(jié)了婚以后,又會有怎樣更加離經(jīng)叛道的表現(xiàn)呢?   晚來一陣風兼雨,洗盡炎光。理罷笙簧,卻對菱花淡淡妝。絳綃縷薄冰肌瑩,雪膩酥香。笑語檀郎:"今夜紗廚枕簟涼"。(《丑奴兒》)   這首詞更絕了。剛才我們講的第一首詞,雖然表現(xiàn)的是少女蠢蠢欲動的"春心",這"春心"好歹還是經(jīng)過掩飾的,是"羞答答的玫瑰,靜悄悄地開"。這第二首詞可就連這點羞答答的掩飾都剝掉了,變成明目張膽的挑逗了。   首先時間上就更加曖昧了:是刮了風下過雨之后的夜晚。而且呢,還是夏天的夜晚,因為"洗盡炎光"啊,也就是說,晚上這場風雨,把白天的炎熱都洗刷干凈了,是夏天里一個難得的涼快的夜晚啊。詞一開始,就交代了時間和天氣,在這樣的時間和天氣里,一看就知道有故事要發(fā)生吧?   果然,在這美妙的、涼快的夏夜,我們的女主人公款款出場了--理罷笙簧。李清照是大家閨秀,出身于書香門第,琴棋書畫是無所不通。彈琴畫畫都是她的業(yè)余愛好,雖說是業(yè)余愛好,可都趕得上專業(yè)水平啊。琴彈給誰聽呢?我們說知音知音,琴是彈給懂琴的人聽,對牛彈琴的事傻瓜才會干哪。這聽琴的人是誰,詞里面沒有直接說。她沒說不要緊,我們可以推斷,從哪里推斷?--"檀郎"。第22節(jié):笑語檀郎:"今夜紗窗枕簟涼"(6)   檀郎本來是指晉代一位名叫潘岳的美男子,后來詩詞當中往往就用"檀郎"來泛指美男子了,女子也常常用"檀郎"來作為對愛人的昵稱。所以"檀郎"就有了兩層意思,一層相當于我們今天說的"帥哥",一層相當于我們說"親愛的"。對李清照來說,她的"親愛的""帥哥",當然就是丈夫趙明誠了。   "理罷笙簧",就是說:奏完了一曲動聽的歌兒。要注意了,這古代的詩詞里面,處處都是陷阱--表面上只是說彈琴,可實際上,彈琴絕對不僅僅是自娛自樂,她總得有聽琴的人,這聽琴的人當然就是她親愛的"檀郎"了。彈琴聽琴又意味著什么呢?我們知道,古代有一個家喻戶曉的故事:漢代才子司馬相如用琴聲挑逗美女卓文君,卓文君怦然心動,義無返顧地與父母斷絕關(guān)系,跟著窮光蛋司馬相如私奔了,這就是所謂的"鳳求凰"的來歷。可見古人彈琴,在同性,是為了尋覓知音;在異性,可就是為了求愛了。   如果說"理罷笙簧"還只是求愛的暗示,趙明誠這榆木疙瘩聽了半天琴,腦子還沒開竅,那么,我們的女主人公可就要采取進一步的措施了:"卻對菱花淡淡妝"。菱花,就是鏡子,古代銅鏡后面往往都鑄上菱花的圖案,所以詩詞里就用菱花來代替鏡子了。見丈夫沒從琴聲里聽出"凰求鳳"的暗示來,李清照就只好對著菱花鏡子,開始細細描眉,輕輕點唇了。上一點薄薄的晚妝,向丈夫嫵媚一笑,那意思,再明顯不過了。
作者: hrdong    時間: 2008-4-5 19:36
第23節(jié):笑語檀郎:"今夜紗窗枕簟涼"(7)   這里順便得交代一句,李清照的丈夫趙明誠,那可是宋朝鼎鼎有名的考古學家。這考古學家,學問自然是沒得說,可就是不解風情。雖說娶了這么個嬌滴滴的才女妻子,夫妻恩愛,可再恩愛的夫妻保不準也有"七年之癢"啊。什么是七年之癢?據(jù)說有一種劇毒的植物常春藤,被它毒到了以后每7年會痛癢一次。后來美國人用這個名字拍了部電影,由好萊塢的性感女星瑪麗蓮·夢露擔任主角,把婚姻的"七年之癢"演繹到了極致。這趙明誠本來就是個不解風情的主兒,再加上"七年之癢"可能導致的審美疲勞,對李清照再明顯不過的暗示居然還是無動于衷。說不定,在考古學家丈夫的眼里,絕色美女的老婆看久了,也還不如幾百年前的一個破銅罐子可愛呢。   要換了別的妻子,為了維護自己的淑女形象,說不定就此罷休了??衫钋逭詹皇且话愕呐耍蝗思以趺戳R她"不知羞恥"、"荒淫放肆"呢?   當然了,"美女作家"嘛,本來美女就夠招眼的了,再冠上個"作家"之名,而且還是以"身體寫作"的美女作家,不挨罵簡直就是不可能的事??纯聪旅孢@幾句,就知道那時候的人罵得也不是無中生有。   "絳綃縷薄冰肌瑩,雪膩酥香"--洗了澡,化了妝還不夠,還要穿上件粉紅色的透明睡衣,雪白的肌膚若隱若現(xiàn),一陣一陣的幽香散發(fā)出來,然后,脈脈含情、溫言軟語地對趙明誠說:"老公,今晚的竹席應(yīng)該很涼快哦!"
作者: hrdong    時間: 2008-4-5 19:36
第24節(jié):笑語檀郎:"今夜紗窗枕簟涼"(8)   這無異于一封"遺情書"啊,石破天驚!當時那個叫王灼的就說了:哎呀呀,這種不知羞恥的話居然也敢寫出來,從古至今的大家閨秀,有文采的又不止她李清照一個人,就沒見過這樣大膽放肆的!   這話又說回來了,要按現(xiàn)在的眼光,公平地說,李清照這種明目張膽的挑逗實在算不上有傷風化,人家夫妻間談?wù)勄?,說說愛,正常得很,礙著誰了?錯就錯在李清照不該生活在那個年代,那個年代,就是看不得人家夫妻恩愛。結(jié)婚不是為了愛情,那是為了傳宗接代,主要任務(wù)完不成,還好意思情啊愛啊的?   要說,李清照還算幸運的,只不過挨挨罵而已,還不至于影響夫妻感情,灑脫點也就隨他罵去,大不了回他一句: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唄??伤未€真有夫妻恩愛被人看不慣,硬被拆散了的事情,也算得是一大奇聞。那這對倒霉夫妻是誰呢?就是跟李清照同時的陸游和唐琬。本來這也是一對郎才女貌,你恩我愛的模范夫妻,可偏偏婆婆看不慣了:哦,你們小倆口甜甜蜜蜜,恩恩愛愛了,我還等著抱孫子呢,不能光打雷不下雨??!沒啥好說的:離婚!   陸游號稱"放翁",多灑脫多豪放的一個人啊,卻也是個沒有原則的孝子:一邊是如膠似漆的妻子,一邊是威嚴的老母親,難做人哪。陸游沒辦法,這邊舍不得妻子,那邊又得罪不起母親,只好偷偷地買了幢別墅,把唐琬藏了起來??墒呛檬虏怀鲩T,壞事傳千里,沒藏多久,不知道是誰嚼舌頭,把這事偷偷告訴了他母親。母親這個氣啊,拄著拐杖就要去興師問罪,幸虧陸游先得了消息,讓唐琬先逃走了,才避免了一場一觸即發(fā)的"肉搏戰(zhàn)"。"戰(zhàn)爭"雖然沒打起來,老婆是肯定保不住了。就這樣,堂堂正正一"放翁",居然老老實實把才貌雙全、相濡以沫的妻子給休了。
作者: hrdong    時間: 2008-4-5 19:37
第25節(jié):笑語檀郎:"今夜紗窗枕簟涼"(9)   相比之下,李清照可比唐琬要幸運多了。要按宋代的法律,你李清照再怎么美貌,再怎么才華橫溢,最多當個"美女作家",要做人家老婆還不夠資格啊。為什么這么說呢?宋代刑法規(guī)定有"七出",也就是說,只要做妻子的有這七條毛病中的任何一條,丈夫就可以名正言順地把她休掉!哪七條?"一無子,二淫逸,三不事舅姑,四口舌,五盜竊,六妒忌,七惡疾。"不生兒子;放浪淫蕩;不好好伺候公公婆婆(古代"舅姑"指公婆);喜歡搬弄是非;小偷小摸;妒忌丈夫三妻四妾、拈花惹草;得了不治之癥,都是當老婆的不是,是要被趕出家門的。   大家可能注意到了,這"七出"的第一條,就是"無子"。沒生兒子,是做妻子最大的罪過。陸游的妻子唐琬有沒有別的毛病不清楚,反正"無子"是婆婆逼著兒子休她的主要理由,并且這是一條最正當?shù)睦碛闪?-唐琬被休以后,陸游后來娶的妻子果然就讓他兒孫滿堂了!   巧得很,如果按這"七出"的規(guī)定,李清照和唐琬一樣,一不小心就犯了頭條--無子。她和趙明誠做了三十年的夫妻,卻沒給趙明誠生下個一兒半女,生生讓趙明誠斷了香火!他們?yōu)樯稕]孩子,原因不知道,反正那個時候,他們夫妻再怎么前衛(wèi),也沒有超前到要做丁克一族,享受兩人世界;而且那時又不興什么體檢,問題出在誰身上也搞不清楚,只要是沒孩子,統(tǒng)統(tǒng)都是女人的錯。就憑這一條,就是十個才貌雙全的李清照,趙明誠也有理由把她給休了!--一個女人,再怎么風情萬種,也只是個中看不中用的花瓶啊。何況,你們這些個閨房里的悄悄話,自己私底下說說也就罷了,還偏偏要白紙黑字地留下案底,不是明擺著讓人揪小辮子嘛?   如果說,這兩首詞,從"好色"的側(cè)面說明了李清照的"叛逆"。"三從四德",她幾乎沒一樣靠譜兒!那么,除了好賭好色之外,李清照還有一樣什么愛好,能讓她從美女如云的宋代脫穎而出,成為一個特立獨行的叛逆女性呢?
作者: hrdong    時間: 2008-4-5 19:37
第26節(jié):濃睡不消殘酒-酒鬼李清照(1)   第四講 濃睡不消殘酒 --酒鬼李清照   風光得意時候的李清照,除了好賭、好色之外,還有一樣什么愛好,讓她在宋代的美女群、才女群中顯得那么"格格不入",甚至成為一些道學家的眼中釘肉中刺呢?   其實,這樣愛好,說來一點都不稀奇。我們常常"酒色財氣"連在一起說--"色",李清照的"風流好色"我們已經(jīng)證明過了;"財",李清照貪不貪財,我們留到以后再去討論;"氣",原本就是斗氣賭狠的意思,李清照的"賭徒"經(jīng)歷不就是斗氣賭狠的最好證明?其實無酒不成賭,何況李清照自稱結(jié)婚后有一段時間,夫妻倆家徒四壁,家里窮得叮當響,還要經(jīng)常出入當鋪,現(xiàn)金和存款估計不多,但絕對不缺酒和骰子。李清照不缺賭具參見我們講過的《賭神篇》,不缺酒則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內(nèi)容。   說到這里,大家可能又要有個疑問了:你不是說李清照出身名門,是大家閨秀嗎?怎么會家徒四壁,窮得叮當響,還要經(jīng)常出入當鋪呢?難道她嫁的丈夫趙明誠是個窮光蛋,落魄秀才?難道他們倆也是私訂終身后花園,沒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按理說,古人的婚姻是父母包辦,是講究門當戶對的,除非像卓文君那樣私奔,否則富家小姐怎么可能下嫁窮光蛋呢?那李清照的婚姻到底是怎么回事?要說清楚這樁子事兒,還得從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說起。
作者: hrdong    時間: 2008-4-5 19:38
第27節(jié):濃睡不消殘酒-酒鬼李清照(2)   李清照的婚姻確實是父母包辦。李清照嫁給趙明誠的時候正好十八歲,當時她的父親李格非,正在北宋的都城東京(河南開封)做禮部員外郎。在宋朝,禮部主管國家祭祀大典、外交禮儀,還主管各級科考,統(tǒng)管文化教育,職權(quán)范圍比今天的教育部還要大。而李格非擔任的禮部員外郎,大約就相當于今天教育部某個司長。按說,這個官職不小了,而且還是個油水部門,但李格非這個人,天生的犟驢子脾氣,常在河邊走,偏偏不濕腳,還真算得上是個兩袖清風的好官。有這么一件事,可以說明李格非的清正廉明。   要說這件事,還得退回到18年前,李清照剛剛出生的時候,當時李格非還在山東鄆城做一個叫"鄆城教授"的小官。鄆城雖小,在后來的文學史上也還是出了點小名,《水滸傳》里的頭號人物宋江就是鄆城人氏。所謂"教授"可不能同今天的大學教授相比,現(xiàn)在的大學教授,級別待遇相當于正處級,而"鄆城教授",大約只不過是鄆城這個小鎮(zhèn)主管文教衛(wèi)的副鎮(zhèn)長,級別只相當于副科,而且還是清水衙門的副科級。雖然北宋朝廷的文官俸祿相當優(yōu)厚,但"鄆城教授"這個官實在太小,還不夠讓李格非一家子穿金戴銀,吃香喝辣的。宋代有規(guī)定:當官的可以兼職兼薪,掛好幾個單位的職務(wù),拿好幾份薪水,這在當時很普遍。就像現(xiàn)在的大學教授可以被聘為其他大學的兼職教授、客座教授一樣,撈的外快往往比自己本職工作掙的薪水還要多得多。當?shù)氐牡胤焦倏蠢罡穹羌揖硨嵲谟悬c貧寒,就想跟他介紹個兼職的工作,改善一下生活條件??衫罡穹蔷推莻€書呆子,為了證明自己清正廉潔,硬是謝絕了上司的好意,一份薪水吃到底?,F(xiàn)在我們提倡"節(jié)約型社會",哪個公務(wù)員要是像李格非這樣廉潔,那是要大受表彰,成為學習榜樣的。可宋代官僚不欣賞這一套。那么,宋代當官的喜歡過什么日子呢?第28節(jié):濃睡不消殘酒-酒鬼李清照(3)   宋代人最典型的生活觀念就是"笑貧不笑娼"。就像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告誡他的開國功臣一樣,過日子要"多致歌兒舞女,日飲酒相歡,以終其天年"。多養(yǎng)幾個小老婆,天天在一起喝酒唱歌,好好享受人間的天倫之樂!所謂上行下效啊,皇帝都這么說了,只要你不搶他的皇位,他愿意"高薪養(yǎng)廉"?。耗銈冞@些當臣子的,拿著豐厚的薪水,好好享受酒色財氣去吧。   于是宋朝的風氣,官員們除了爭著比誰的文章寫得更好,還要比誰過得更加富貴風流。從李清照師爺爺?shù)膸煚敔?,北宋初年的著名宰相晏殊,到李清照的師祖,蘇軾的老師歐陽修,再到她的師爺爺蘇軾,哪個不是三妻四妾,養(yǎng)一大幫子歌兒舞女,還不時要到歌樓妓院去娛樂娛樂、休閑休閑?   這其中,最著名的還是那位因為寫了一句絕妙好詞:"紅杏枝頭春意鬧",而被稱為"紅杏枝頭春意鬧"尚書的宋祁。宋祁和李格非一樣,也經(jīng)歷了從一貧如洗到大富大貴的轉(zhuǎn)折。沒中進士之前,宋祁和他哥哥在學校里讀書,冬至的時候窮得沒錢吃飯,把祖?zhèn)鲗殑η噬习囊稽c兒銀子刮下來,換了點酒菜。宋祁還滿不在乎地說:冬至吃劍鞘,到過年就該把劍都吃掉了。后來兄弟兩人都中了進士,當了大官,宋祁常常左擁右抱,通宵達旦地歌舞醉飲,他哥哥派人去批評他:你這樣窮極奢侈,難道已經(jīng)忘了當年在學校里喝野菜稀飯的日子嗎?宋祁哈哈大笑,當即回復(fù):當然記得!不過當年在學校喝野菜稀飯又是為了啥?言下之意,當年寒窗苦讀,不就是為了今天能夠天天酒色無度嘛!
作者: hrdong    時間: 2008-4-5 19:39
第29節(jié):濃睡不消殘酒-酒鬼李清照(4)   就是這位大文豪宋祁宋尚書,好酒好色的毛病一直到晚年都沒大改。晚年他在成都編寫《唐書》,每天晚上歌舞酒席撤了之后,就吩咐傭人,把臥室門敞開,掛上簾子,點燃兩支大紅蠟燭,一邊一個美貌丫鬟為他和墨抻紙。遠近看到的人都知道:哎呀呀,快看:宋尚書在編《唐書》了!   瞧瞧人家過的是什么日子?李格非過的又是什么日子?人家是官照當,文章照寫,該風流的時候風流,該喝酒的時候喝酒。李格非雖然也是才子,卻不是什么"風流"才子。哪怕是幾年后李格非的官越做越大,到李清照出嫁之年,還當了禮部員外郎的官,錢也越掙越多,但是節(jié)約的好習慣還是沒大改變,并且這種好習慣還被他的女兒李清照繼承了下來,帶到了她后來的婚姻生活當中。別看李清照是貴族子弟,但她從來不愛戴什么金銀珠寶、貴重首飾,也從來不貪吃什么人參燕窩、山珍海味,是典型的貴而不嬌、富而不侈的本色女人!這在當時的貴族人家,即便不算絕無僅有,也算得上是很有個性了。   再來看看她嫁的丈夫趙明誠。趙明誠的門第比起李清照就更加煊赫了。趙明誠的父親趙挺之,當時正在做吏部侍郎的官兒,吏部侍郎,大約相當于今天國家人事部副部長,后來,趙挺之還當上了當朝宰相,那可就是國務(wù)院總理了。就算在當時,這人事部副部長也比教育部司長的權(quán)勢大多了,權(quán)力更大,當然錢也更多。按說,李清照和趙明誠的婚姻應(yīng)該是錦衣玉食,不愁吃不愁穿的。就算兩袖清風的李格非沒給李清照什么值錢的嫁妝,趙挺之可不是省油的燈,總不會虧待自己的小兒子,怎么就至于要讓李清照夫妻倆窮得差點喝西北風,要經(jīng)常出入當鋪呢?
作者: hrdong    時間: 2008-4-5 19:40
第30節(jié):濃睡不消殘酒-酒鬼李清照(5)   原來,李清照夫妻的窮,還真不能怪他們的父母袖手旁觀,見"窮"不救。原因呢,出在趙明誠身上。李清照出嫁的時候,趙明誠還只有二十一歲,還是個學生,大學沒畢業(yè)呢。我們今天已經(jīng)廢除了大學生在校期間不準結(jié)婚的禁令,這一套禁令在宋代人看來,本來就是多余的!好好做學生倒也罷了,雖然沒有收入,靠雙方父母的資助,就算不是財大氣粗的"太子黨",生活上也絕對不至于要當了衣服才能換口飯吃??哨w明誠偏偏有一個特耗錢的愛好--文物收藏。   文物可不比一般的收藏,動輒價值連城啊。而且趙明誠對于文物收藏還不是一般的業(yè)余愛好,他從小就癡迷這個,那可是達到了專業(yè)水準的。他編寫的三十卷著作《金石錄》,后人把它跟歐陽修的《集古錄》相提并論,兩人并稱歐趙。為了收集有價值的文物古董,趙明誠是揮金如土,花錢如流水,自己不能掙錢,卻特能花錢。因為收購大量的金石古玩,幾乎耗盡了夫妻倆所有的財產(chǎn)。   就這樣,兩人還不思悔改。沒錢花的時候,拿幾件好衣服去當鋪當了,去古玩一條街換幾件文物寶貝,順便買些點心回家吃。吃點心倒還在其次,關(guān)鍵是買了文物寶貝,兩人要相對把玩好一陣子--都窮成這樣了,還窮開心呢。有一回,有個叫徐熙的人拿了一幅牡丹圖給趙明誠看,夫妻倆是左看右看,越看越愛,就盤算著一定要買下來。但是賣主一開口,要價二十萬!天價!倆人哪有那么多的錢?就算把所有的好衣服都當了也換不回二十萬哪!夫妻倆只好把牡丹圖留了幾天,天天撫摩、欣賞,最后還是忍痛割愛,讓賣主拿回去了。為這事,他倆耿耿于懷,傷心了好幾天。第31節(jié):濃睡不消殘酒-酒鬼李清照(6)   就在這樣的窮日子里,李清照還沒斷了她的好賭成性、好酒成性!李清照本人倒沒寫過什么專門的文章,說她對酒文化如何如何精通,吹噓自己如何如何海量,就像她寫自己好賭一樣--廢寢忘食、每賭必贏--不過,李清照雖然沒有專文寫自己好酒,在她的詞里面蛛絲馬跡可是多著呢。我們?nèi)缃衲茏x到的清照的詞共有58首(含存疑之作),提到酒和喝酒的就有28首。別看她賭錢從來不輸,喝酒卻沒那么大本事--不是從來不醉,而是一喝必醉!   最出格的一次,她和伙伴們踏青春游,在家鄉(xiāng)濟南大明湖上一邊劃著小船欣賞美景,一邊喝酒行令,喝得醉醺醺的,竟然不小心闖進了一望無際的荷花叢中,怎么也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如夢令》)……這哪里還像個出身名門的大家閨秀,簡直就是調(diào)皮任性的"問題少女"嘛!估計因為這好酒的"毛病",李清照就給她的家人制造了不少的麻煩。   沒結(jié)婚的時候,有親人的寵愛;出嫁以后,又有丈夫的縱容,李清照"好酒貪杯"的毛病非但沒改,反而變本加厲了。她不但好酒,而且還好喝烈酒!李清照寫過一句詞:"險韻詩成,扶頭酒醒"。這句詞也明顯地有自我吹捧的嫌疑:一方面吹噓自己有才氣,敢作"險韻"的詩,也就是專門找一些不經(jīng)常用的生僻字來押韻寫詩;一方面還吹噓自己有酒膽,敢喝烈酒。"扶頭酒"并不是一種酒的名字,像今天的五糧液酒、茅臺酒一樣,而是指酒性很烈,讓人容易喝醉的酒。古人有句詩:"易醉扶頭酒",就是說這種烈酒喝了很容易醉。那為啥叫"扶頭酒"呢?
作者: hrdong    時間: 2008-4-5 19:40
第32節(jié):濃睡不消殘酒-酒鬼李清照(7)   喝醉過的人大概都有這種經(jīng)驗:喝醉了酒不是頭昏眼花、頭重腳輕、頭疼腦熱嗎?所以醉酒的人常常要用手扶住東倒西歪的頭,于是烈性酒就有了個外號,叫"扶頭酒"。   李清照自己酒量不咋的,還非要逞能喝烈性酒,這一喝,就常常不省人事,睡一宿還醒不了酒。李清照不是有句很有名的詞嗎?"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就是說,昨天刮了一晚上的狂風,下了一晚上的暴雨,我昏昏沉沉地睡了一晚,一覺醒來,昨天喝的酒還沒醒呢。   你說,攤上這種好酒貪杯的老婆,做丈夫的是幸運呢還是不幸運呢?趙明誠既然娶了一位才女做老婆,那就得有心理準備:才女可不是普通女人,總有些普通女人沒有的"毛病",說不定還是個"女強人",男人能做的事她不但也要做,而且還要超過男人。其實哪怕今天也還是這樣,男人好酒好色好賭倒也罷了,社會風氣嘛,你不好酒好色好賭,反而要被人笑話,說你不像個男人??扇绻麚Q成女人那就大不一樣了,女人如果好賭好色好酒,那就是墮落,是放蕩。更何況,這李清照不但經(jīng)常喝得酩酊大醉,不省人事,而且喝酒還有一大嗜好--愛喝"花酒"!   啥叫喝花酒?大家可能又要問了,喝花酒不是男人們的專利嗎?李清照她一個女人,怎么喝花酒?大家別誤會,這里說的"花酒",跟我們今天說的喝花酒不一樣,是按字面本來的意思理解--賞花喝酒。
作者: hrdong    時間: 2008-4-5 19:42
第35節(jié):繡幕芙蓉一笑開-趙明誠求婚(2)   不過,別的男人也別嫉妒。俗話說得好,千里姻緣一線牽,這很多事情啊,是命中注定的:不是你的,求也求不來;是你的,躲也躲不掉。趙明誠和李清照的婚姻也是這么回事。   跟那時候的大多數(shù)人一樣,趙明誠和李清照既不是像賈寶玉和林黛玉一樣,青梅竹馬,自由戀愛;更不是像司馬相如和卓文君一樣,你情我愿,自由私奔。他們可是正兒八經(jīng)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平時我們一說起封建社會,包辦婚姻,那可是恨得咬牙切齒,覺得簡直是扼殺人性,慘無人道。賈寶玉和林黛玉就是典型的例子啊,兩個人活生生被拆散后,林黛玉憂憤而亡,賈寶玉看破紅塵出家當和尚去了,人間悲劇哪!   但是,凡事都有兩面性。按說這包辦婚姻也有包辦婚姻的道理。就說這門當戶對吧,我們老覺得這是勢利眼在作怪?;夜媚镞€可以嫁白馬王子,窮光蛋也可以娶公主呢!可那是童話,而且童話從來都不說人家結(jié)婚以后的事。所有童話的愛情故事都是在盛大的婚禮上劃上句號。童話作家聰明啊,知道這門不當戶不對的婚姻,不管戀愛那會兒多么浪漫多么勇敢,一結(jié)婚過日子,問題就全出來了:成長環(huán)境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思想觀念不同,生活習慣不同……幾十年的婚姻生活哪,兩口子就等著吵吵鬧鬧、將就湊合去吧。第36節(jié):繡幕芙蓉一笑開-趙明誠求婚(3)   李清照和趙明誠可不一樣。第一,教育部司長的女兒嫁給人事部部長的女兒,都是書香門第,官宦世家,首先這門當戶對是沒問題了。李清照是當朝第一"文藝超女",趙明誠是當朝第一"學術(shù)快男",雖然專業(yè)不同:一個看家才藝是填詞,一個看家本事是修補"破銅爛鐵"--當然不是普通的破銅爛鐵,那可件件都是有些年頭的文物寶貝。著名女詞人嫁給著名考古學家,這在當時,也絕對是一門人人都會羨慕得豎大拇指的婚姻。   第二,李清照和趙明誠的婚姻雖然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辦婚姻,但是,就憑李清照這個"文藝超女"在當時響當當?shù)拿麣猓w明誠恐怕早就是李清照的鐵桿粉絲--"李子"一族了。不過趙明誠不是一般的追星族,人家追星族追半天"星",最多就做夢弄到一張照片一個簽名就心滿意足了?;蛘哌\氣再好一點,能夠跟偶像握個手,甚至擁抱一下,那已經(jīng)就是天大的幸福,要激動得幾天幾夜睡不著覺的。嘿,人家趙明誠可不滿足于握個手、擁抱一下。而且那個時候,李清照雖然是個大明星,可是男女授受不親啊,哪里能像今天一樣開放,想跟誰握手就握手,想跟誰擁抱就跟誰擁抱?趙明誠沒別的辦法跟自己的偶像親密接觸,干脆就把夢再做大一點--我要娶李清照做老婆!   這事可鬧大了。我再強調(diào)一下,那個時候,青年男女是沒有自由戀愛、自由擇偶的權(quán)力的,何況是趙明誠這樣門第顯赫的官府人家!你要是膽敢赤裸裸地說:我想娶某某人為妻,或者我想嫁給某某人,那可是要挨揍的,嚴重的還會身敗名裂,想都不要想!
作者: hrdong    時間: 2008-4-5 19:42
第37節(jié):繡幕芙蓉一笑開-趙明誠求婚(4)   那該怎么辦呢?這兩個人,都是名門世家,平時可能連面都見不著,也不可能托人遞條子"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約個吉日良辰私奔,那是小說戲劇里面的情節(jié),現(xiàn)實中幾乎根本不可能。兔子急了都會咬人,趙明誠是個大學生啊,雖然有些書呆子氣,可是"大事不糊涂",一番苦思冥想之后,還真讓他想出了個好辦法!啥好辦法呢?他也不敢跟老爺子直接說:"我是李清照的粉絲,我要娶她做老婆",那非把他老爺子趙挺之氣瘋不可!趙挺之可不像現(xiàn)在有的家長一樣,子女要追星,家長阻止不了,干脆把家產(chǎn)都賣了,一家子都陪著到處去追!趙明誠要是也敢這么說,等著吃板子吧!于是,趙明誠耍了點小聰明,來了個"曲線救國"。   那段時間,趙明誠父親趙挺之也正在琢磨呢,小兒子老大不小了,要給他找一門好親家。合適的人家不少,可就是定不下來。   這趙明誠也不明說自己想要誰,假裝偶然想起似的,跟父親說:唉,我睡午覺的時候,做了個夢,夢見看到一本書。醒來的時候,只記得書上的三句話:"言與司合,安上已脫,芝芙草拔。"我想了半天沒想明白。父親,您說,這夢到底是啥意思?。?   趙挺之想了一會兒,說:"嗨,傻兒子,這還不簡單。這個夢是說你將來要娶個女詞人當老婆??!你看,'言'字和'司'合在一起不是'詞'字嗎?'安'上已脫,'安'字去掉寶蓋頭不就是個'女'字?'芝芙'草拔,'芝'字和'芙'字都去掉草字頭,不是'之夫'?四個字連在一起就是'詞女之夫'。這就是說明你將來要當女詞人的丈夫嘛!"第38節(jié):繡幕芙蓉一笑開-趙明誠求婚(5)   趙明誠一聽:父親果然上了圈套,大喜!連忙拍父親的馬屁:父親,您真是太聰明了!我想了半天,沒猜出這句話的意思,您這么一說,還真是這么回事兒!   趙挺之雖然是個精明人,可千穿萬穿馬屁不穿,何況是自己寵愛的小兒子拍的馬屁呢?這當朝的女詞人雖然不止李清照一個,名氣最大的,可不就只有李清照一個人?再說了,論年齡,李清照十八歲,未婚,比兒子小三歲,正合適;論出身,兩人的父親又是同事,都在"中南海"里同朝為官,門當戶對,打著燈籠也難找的好親事啊!   果然,不久之后,趙挺之就跟李格非提親了。李格非再三權(quán)衡了一下:一方面,自己的官階在趙挺之之下,人事部部長來提親,得罪不起?。‰m然李格非并不是個勢利眼,但現(xiàn)實條件總還是要考慮考慮的。況且,雖然趙挺之為人不咋的,可趙明誠這孩子勤奮好學,為人誠懇老實,跟他父親老滑頭不大一樣。就憑自己女兒那逞強好勝的個性,嫁個老實人正合適!于是,兩家一拍即合,成就了一門天造地設(shè)的婚姻。不過,這里說的"天造地設(shè)"僅僅是對李清照和趙明誠小兩口而言。其實,李趙兩大家族之間,一直是矛盾重重,并且這些矛盾將來必然要影響到小夫妻的生活。當然,這是后話了,以后我們會要說到。   話說到這里,大家可能會有個疑問了:這李清照怎么會那么有名,連趙明誠都成了她的粉絲呢?你不是說過,那個時候,未婚男女連面都見不著,更沒有什么"超女海選",來一場耗時幾個月的十進五、五進三之類的PK,才藝大展示,衛(wèi)星轉(zhuǎn)播,鬧騰得人盡皆知,沸沸揚揚,她李清照憑啥出名啊?
作者: hrdong    時間: 2008-4-5 19:43
第39節(jié):繡幕芙蓉一笑開-趙明誠求婚(6)   大家別急。那個時候,雖然沒有衛(wèi)星電視,搞什么平民海選、電視大獎賽??墒侨巳硕加袕堊彀?!沒有廣播電視,可以口口相傳啊,一傳十,十傳百,有什么事,大家一宣揚,要不了幾天,就全天下人都知道了。這李清照的名氣大,主要有兩點原因。哪兩點呢?第一,出身書香名門,有優(yōu)良的教育背景;第二,就是遇上了慧眼識人的伯樂。   首先我們來看李清照的出身。李清照的爺爺和父親,都是北宋著名宰相韓琦的學生。韓琦是北宋不可多得的出將入相的文武全才,跟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齊名,并稱"韓范"。當時邊疆流傳一則民謠:"軍中有一韓,西賊聞之心骨寒;軍中有一范,西賊聞之驚破膽。"這"一韓"就是指韓琦,"一范"就是指范仲淹。韓琦和范仲淹鎮(zhèn)守邊疆的時候,敵人一聽是他們帶兵,都嚇得不敢輕舉妄動!   名師出高徒!在李清照出生的時候,李格非已經(jīng)是學有所成,早就成了當時著名的學者和作家,是"出鏡率"挺高的一大名人。而且后來李格非還一度官運亨通,從一個小縣城的副鎮(zhèn)長,連跳幾級,跳到了教育部,不但進入了北宋朝廷學術(shù)的核心圈,還進入了政治的核心圈。   再來看李清照的母親。李清照的母親比她父親李格非的來頭更大了。她的母親是北宋初年漢國公王準的孫女,當朝宰相、岐國公王眭的長女。這樣一算,李清照與秦檜的妻子王氏就是中表親。秦檜雖然是個大漢奸,害死了民族大英雄岳飛,可并不代表他的親戚也都是大漢奸。
作者: hrdong    時間: 2008-4-5 19:44
第40節(jié):繡幕芙蓉一笑開-趙明誠求婚(7)   李格非的妻子王氏,那可是知書達理的大家閨秀。雖然王氏嫁給李格非的時候,李格非還沒當什么大官,還窩在小鄉(xiāng)鎮(zhèn)里當他的副鎮(zhèn)長呢,可他的名士才子風度早就讓慧眼識人的王家給相中了。所以李清照自己都說,她父母的聯(lián)姻是母親"下嫁"父親,可見從當時的家世門第來說,李格非確實是高攀了。但后來的事實證明,王氏"下嫁"確實是很有眼光的,就好比選中了一個低價績優(yōu)股,因為沒過幾年,李格非就時來運轉(zhuǎn),仕途一路飆升,官越做越大了。   李清照的母親,跟那時候絕大多數(shù)女人一樣,在歷史書上沒留下名字,只留下家族的姓氏,但是因為來頭很大,而且也是出自書香門第。按照子女智商取決于母親智商的遺傳學理論,李清照有這樣的母親,也就注定了天賦的才智會成為她一生享用不盡的精神財富。而且,王氏大約也不會像其他那些頭發(fā)長見識短的女人一樣,只會教小清照怎么笑不露齒,怎么穿針引線。說不定,出身書香世家的王氏,還在懷胎十月的時候,就已經(jīng)對肚子里的李清照進行著"床前明月光"的胎教了。這樣的胎教以及女兒出生以后在她耳邊輕輕哼唱的搖籃曲,也許成為了李清照一生冥冥中指引著她的天籟之音。   雖然大家都說,成功是1%的天才+99%的勤奮,可是對李清照來說,沒有那1%的天才,光有那99%的勤奮,恐怕也成不了兩千多年中國歷史上獨一無二的大才女。當然,這1%的天才不光是遺傳的聰明才智,主要還是指優(yōu)秀的家庭教育背景。不過,要是大家都想當然地以為,李清照投胎在這樣的名門世家,而且又生得才貌雙全,肯定一出世就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日子過得比蜜還甜,那可就大錯特錯了。世界上哪有十全十美的人生呢?李清照也沒有。第41節(jié):繡幕芙蓉一笑開-趙明誠求婚(8)   李清照在幼年的時候,就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個大災(zāi)難,而且這個大災(zāi)難,對于任何一個幼小的孩子來說,可能就是一句話--天塌下來了!   李清照人生遇到的第一大災(zāi)難,是幼年喪母。   母親王氏,還在李格非擔任鄆城教授的時候就已經(jīng)撒手人寰,她雖然慧眼識人,卻并沒有等到丈夫的時來運轉(zhuǎn),沒有享受到夫貴妻榮的福分。換了別的孩子,還在媽媽懷里撒嬌呢,可小清照就已經(jīng)品嘗到了人生的第一杯苦水。   當然,童年時代的李清照,不幸中還是有萬幸。雖然母親過早地撇她而去,雖然父親李格非因為做官的原因要到處奔波,沒有爹媽管教的小清照,大部分時間是在爺爺身邊度過的。這爺爺可不是一般的糟老頭,前面我們講過,她的爺爺也是著名宰相韓琦的學生,憑他的才華當個小女孩的啟蒙老師是綽綽有余的,是李清照成為童星的一大功臣。   但是隔代撫養(yǎng)也必然帶來一個嚴重后果,那就是過度的溺愛。尤其對這個從小就沒了母親,父親又老不在身邊的孫女兒,爺爺是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溺愛心疼的結(jié)果就是:少女時代的李清照像脫了韁的野馬似的,養(yǎng)成了天不怕地不怕的個性,啥都敢說,啥都敢做,還不時給家里人制造點小麻煩。什么喝醉酒找不到回家的路啊,偷看闖進家里的陌生男子啊,說不定都是這時候發(fā)生的事。小清照時不時制造的這些有驚無險的"意外事故"大概很讓家里人傷腦筋。連回家探親的李格非都發(fā)現(xiàn)了:再這樣縱容下去,這女兒恐怕將來想嫁出去都難。第42節(jié):繡幕芙蓉一笑開-趙明誠求婚(9)   為什么這么說呢?李格非想?。鹤约汉么跻彩亲x書人,是官宦人家,將來找親家就算不是皇親國戚,至少也該是書香門第。那時候大戶人家講究的都是夫唱婦隨,三從四德,誰愿意娶一個大大咧咧,動不動就喝得醉醺醺的假小子?。窟@樣一想,李格非就覺得,有一件事不得不要抓緊考慮了。是什么事呢?這件事,對李清照的人生又有什么關(guān)鍵性的改變呢?   原來這件事,還跟李格非自己有關(guān)。妻子去世也有些日子了,自己沒人照顧倒也罷了,可女兒不能成為野孩子?。颗⒆赢吘故桥⒆?,那時候可不流行什么"中性美",要扭轉(zhuǎn)李清照這種假小子性格,必須要有一個大家風范的女性來教養(yǎng)她。就這樣,為李清照找一個繼母的事兒就迫在眉睫了。   這找繼母,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為啥?現(xiàn)在的李格非可是今非昔比了,當了京城的大官,來來往往的都是政界名流,學界權(quán)威,給他說媒的、介紹對象的踏破了門檻。以李格非的名氣和身份,娶個老婆自然是小菜一碟,不過寧缺勿濫啊。就因為是名人,所以娶老婆更加要謹慎,即使比不上原配妻子那樣出身顯赫,至少也得要門當戶對、溫柔賢淑的大家閨秀吧?   也是合該李格非走運,這樣的好事還真讓李格非給趕上了。在朋友的促成下,他的第二任妻子不但也是出身名門世家,是北宋初期著名的狀元王拱辰的孫女兒,性格溫柔端莊,琴棋詩畫無所不通。連對女人向來很吝嗇的正史都留了句話給她:說她"工文章",文章寫得相當漂亮。而且巧了,這第二任妻子,也姓王。更重要的是,這位繼母王氏對李格非前妻的女兒小清照視若己出,當成了自己的女兒來對待,親自教她識文斷字,照顧她的生活。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ffers.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