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腺瘤:常發(fā)小腸末端50cm,到結(jié)腸螺旋上三分一處。腸壁增厚,腸外徑變粗,漿膜下和腸系膜水腫,粘膜濕潤而不粘,并陷入縱橫皺壁中,大腸往往還有界線分明斑塊和息肉。
二、壞死性腸炎:在腺瘤基礎(chǔ)上,由凝結(jié)性壞死和炎癥滲出物形成灰黃色干酪樣物緊密附著在腸壁上。
三、局部性回腸炎:由于腸一種平滑肌收縮而至低位小腸成硬管,腸粘膜有條狀潰瘍,以至相鄰正常粘膜呈島樣。
四、增生性出血性腸炎:病變與腺瘤相似,小腸含有血,結(jié)腸塊狀黑焦油樣糞,粘胞膜增生而無損傷。
豬痢疾(SD)
一、消瘦、全身沾有糞便。小腸無病變在回盲結(jié)合處有一條明顯分界線。
二、大腸壁和腸系膜充血水腫,腸淋
三、漿膜有白色稍凸起病灶。
四、粘膜腫脹,皺壁基本消失,被粘液和帶血纖維旦白復(fù)蓋,重者形成粘液性纖維素含血的偽膜
,亦有慢性病。蓋著箔的纖維滲出物,很像壞死。
4、防治
一、防傳入、怕密集、懼多批混養(yǎng)
二、藥物防治:
1、防治PEE和SD藥物有桿菌肽、二甲硝咪唑、痢菌凈,呋喃唑酮、慶大霉素、林肯霉素、泰樂菌素和土霉素等等;防治PEE的常用藥有泰樂菌素、土霉素、四環(huán)素、紅霉素硫粘菌素和磺胺類抗菌藥。
2、選擇藥的原則除經(jīng)濟、少毒副作用外,還要考濾對肺部感染也有用。如泰農(nóng)。少數(shù)豬下藥時磺胺類也可以考慮;慶大飲水對局部投藥也方便,用量是13Mg/L,5天為一療程。
3、對用藥防控SD和PEE的設(shè)想:潛伏期長時、帶菌時間長;病好有免疫力,未病吃藥雖可暫時不發(fā)病,但停藥后又可以隨時感染發(fā)病。因此我的設(shè)想是:常病期前投藥;病初投藥;出現(xiàn)病豬、治病豬、人工感染全群、初病或病前下藥,結(jié)果治好病﹝或已感染)豬;又有免疫力.
作者: 0420-@興 時間: 2008-5-22 22:58
這是我整理的一點資料和一些想法,希望大家提點建議。相互學(xué)習(xí)。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ffers.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