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豬引種介紹大全 [打印本頁]

作者: ann    時間: 2008-7-7 16:43
標題: 豬引種介紹大全



小香豬

小香豬-體小早熟,肉嫩味鮮,聞名全國小香豬又名“迷你豬”,其中有巴馬香豬最為著名,還有環(huán)江香豬、從江香豬、藏香豬等品種,都屬矮小豬種。

下面重點介紹一下巴馬香豬:
(, 下載次數: 169) (, 下載次數: 147)

巴馬香豬,民間美其名曰“七里香”“十里香”。香豬原產地為我國廣西、貴州省山區(qū),中心產區(qū)在貴州省從江縣,屬微型豬種。其肉嫩味香,無膻無腥,故名香豬,是一個生產優(yōu)質豬肉的良種。小香豬與其他豬種不同,它是在特定自然環(huán)境和農牧業(yè)水平較低的環(huán)境中,經過長期近親交配繁殖選育而成的,外觀特點是短、圓、肥。毛有光澤。
香豬體軀短而矮小,被毛全黑,個別有唇白和肢端白。頸部短而細,頭長額平,額部皺紋縱橫,耳朵較小、薄且向兩側平伸,耳根硬,眼周圍有一粉紅色眼圈。背腰寬而微凹,腹較大下垂,四肢細短,尾巴細長似鼠尾。品種較純的香豬眉心有明顯白斑,黑色部分僅存在于頭部和尾部,背部無黑斑。母豬乳頭多為5對,少數6對。后軀豐滿,四肢短細,前肢姿勢端正,后肢多臥系。
香豬的突出特點是體型小、體重小。香豬6月齡公豬平均體重14.2公斤,體長65厘米,體高33厘米,胸圍55厘米;母豬8月齡體重30公斤,體長70厘米,體高47厘米,胸圍73厘米。
香豬性成熟早,母豬初情期4月齡體重約8千克,4個月~6個月即可發(fā)情配種;公豬65-75日齡出現爬跨行為,體重4-8千克。公豬在170日齡可初配。母豬頭胎窩均產仔4.5-6頭,經產母豬產仔數為5.7-8頭。
飼養(yǎng)香豬以喂青綠飼料為主,以保證豬肉香味純正。香豬的飼料以粗料為主,粉碎后的秸稈、花生殼、花生秧、干紅薯秧等都可作為主料,菜藤、紅蘿卜、嫩草、樹葉等都可作為青綠飼料。常用豬飼料有玉米、小麥、稻谷、麥麩、米糠、豆餅、花生餅等。在環(huán)境無污染的原產地,香豬表現出耐粗放管理、抗病力強等優(yōu)點。但仍要特別注意環(huán)境衛(wèi)生,定期清掃圈舍,換洗用具,消毒,勤換墊料。嚴禁給豬飲用污水,或者用污水洗滌青飼料及用具。糞便和廢棄物集中堆放處理。
小香豬是微型豬種,是苗族人民將野豬長期馴化、精心培育而成的珍貴品種,具有皮薄、骨細、肉嫩、味美、清香、不膩的特點,且極少體重超過30公斤,既是燒烤豬的上乘原料,也是珍貴的試驗動物,是我國獨有的地方良種。


香豬原產地我國廣西、貴州省山區(qū),屬微型豬種。其肉嫩味香,無膻無腥,故名香豬,是一個生產優(yōu)質豬肉的良種。  

香豬體格短小。其被毛黑色,毛細有光澤、頭長,額平,額部皺紋縱橫,眼睛周圍無毛區(qū)明顯,耳薄向兩側平伸,背腰微凹,腹大而圓,下垂,四腳短細,尾巴細小,尾端毛呈白色。  

香豬6月齡公豬平均體重14.2公斤,體長65厘米,體高33厘米,胸圍55厘米;母豬8月齡體重30公斤,體長70厘米,體高47厘米,胸圍73厘米。育肥香豬屠宰率為63.6%,瘦肉率達52.2%。  

香豬的飼料以粗料為主,粉碎后的秸稈、花生殼、花生秧、干紅薯秧等都可作為主料,菜藤、紅蘿卜、嫩草、樹葉等都可作為青綠飼料。香豬的精飼料為玉米、糠、麩皮等,無需再用添加劑。香豬一日喂兩次,以粗料、青綠料為主。  

香豬性成熟早,4~6個月即可發(fā)情配種,3~4天內配種2~3次為好。純繁是保證香豬遺傳穩(wěn)定的關鍵。


迷你香豬
迷你香豬--小型香豬的統(tǒng)稱。
最早在國外許多國家,愛養(yǎng)殖小型豬坐寵物。香豬品種很多,且大都體型矮小,很適合做寵物豬。
在我國香豬品種很多,有藏香豬、環(huán)江香豬、叢江香豬、五指山豬、巴馬香豬等。但能做寵物豬的只有巴馬香豬,因為它體型小、花色漂亮。
小香豬在豬家族中屬于“天資聰穎”一類,活潑好動,很通人性,會認主人,只要主人對它好,他也會以優(yōu)秀的表現來回報主人。出生后就會用嗅覺辨別主人,對生人很是警惕。它的“眼神”不佳,嗅覺和聽覺十分出色,能像狗一樣憑嗅覺找到主人的身邊。作為豬中“貴族”,香豬非常喜愛干凈,出生后就知道如廁有專門地點,決不會吃喝拉撒均在一處。好奇心強,雜食性,不挑食,可以吃貓食狗食,也可以吃稀飯,里面可以加青菜、胡蘿卜等(但不要加葷食,它不好消化的),它會是您最理想的家庭寵物!
現在的寵物可真是越來越另類,居然有“前衛(wèi)”人士牽著小豬一頭上街遛達。當然,此豬非彼豬,乃憨態(tài)可掬、小巧玲瓏的寵物“香豬”。有小“麥兜”(香港制造的一只有個性的卡通人物)之稱的寵物豬,身長30多厘米,體重5公斤左右,主要來自日本、法國、泰國等地。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膚色,日本是黑白斑點、法國的卻是金燦燦的金絲毛,也就是人們說的“金豬”。

巴 馬 香 豬
巴馬香豬源產于廣西巴馬瑤族自治縣。它是一個具有悠久的飼養(yǎng)歷史和穩(wěn)定的遺傳基因、且品質優(yōu)良而珍貴稀有的地方小型豬品種。1995年3月,巴馬被國家特產經濟專業(yè)委員會命名為“中國香豬之鄉(xiāng)”之后,巴馬香豬便作為地方特產載入了史冊。巴馬香豬性野早熟,外貌清秀,體型矮、小、短、圓;飼養(yǎng)粗放,適應性和抗病能力強;成年最大個體45KG左右,種母豬一般利用年限為八年,最長可達十四年。巴馬香豬舉世聞名,皮薄肉細,胴體瘦肉多,肌肉鮮紅,肌纖維細嫩,脂肪潔白,味美甘香,營養(yǎng)豐富,勝似山珍野味——果子貍,烹調時不添加任何佐料也香氣撲鼻,素有“一家煮肉四鄰香,七里之遙聞其味”之美稱而被譽為豬類的“名門貴族”。所以,巴馬香豬用途廣泛,開發(fā)前景十分廣闊。
巴馬香豬,外貌清秀,個體矮、小、短、圓,性野早熟。外貌顏色特征主要表現為兩頭黑、中間白,部分個體背腰部稍帶黑斑,額頭有白線或倒三角型白斑,俗稱“兩頭烏”、“芭蕉豬”。小豬被毛稀疏細,有光澤,皮膚紅潤細膩;成年豬被毛較長,尤其是公豬,被毛和嘴粗長似野豬。巴馬香豬極耐粗飼,適應性和抗病能力強;性成熟為99—127天(公豬最早16天便有個別分泌性腺素并能產生精子,一般為26—50日齡),母豬性成熟體重14—21千克;成年體重35—45千克。8—10千克仔豬屠宰率為61%,后腿比28.47%,胴體瘦肉率59.36%,眼肌面積5.74cm2。經產母豬年產兩胎,平均每胎11.5頭,斷奶育成率95%以上。
   肉質特點:皮薄肉細,胴體瘦肉多,肌肉鮮紅,肌纖維細嫩,脂肪潔白。
   肉味特點:清香甘甜,營養(yǎng)豐富,烹調時不添加任何佐料也香氣撲鼻,尤其獨特的是,乳豬在哺乳期任何日齡階段屠宰食用絕無奶、腥膻等異味。
   營養(yǎng)特點:其肉蛋白質含量高達21.8%,高于普通豬31.1%—70%;脂肪低,僅占普通豬的18.86%—28.10%,熱量也較低,是普通豬的60.85%—76.1%。鈣磷含量和比例幾乎與雞蛋完全一致;巴馬香豬肉營養(yǎng)全面,富含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且含量普遍高于普通豬,其中谷氨酸的含量是普通豬的226%。更為獨特的是,巴馬香豬肉中含有一種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的特殊物質,它具有多種藥理性,可使血管內皮細胞合成的抗炎物質增多,使血小板形成的血栓素A2減少,起到預防血栓形成,有較強擴張血管的活性,對美容和保健有特殊效果,對預防心血管疾病有獨特功效,非常適宜制作老年食品,完全符合人體生理需要和健康需求。所以早在宋朝便成為皇室貢品,當今作為老年食品的開發(fā),前景十分廣闊。
香豬食法:烤巴馬香豬
      以上好鮮嫩的小香豬為原料,在配好的味料湯中稍事浸泡,然后放炭火上烤,邊烤邊上蜂蜜,烤熟后顏色金黃鮮紅,香味撲鼻,走俏餐桌,已開始躍出深山,走俏南北,成為美食林的搶手貨。
     我們將傳統(tǒng)工藝與現代肉食品加工技術相結合加工烤香豬。在生產中采取了選擇適宜的體重、低溫腌制、新配方等一套烤香豬的加工技術,為提高烤香豬的質量以及工廠化生產提供了重要依據。
  1  原料與輔料
  原料均為巴馬香豬,體重約6-10千克。
  配方1:食鹽60~70克,白糖120~150克,白酒20~50克,味精10克,芝麻醬50~100克,南乳50~60克,五香粉8~15克,硝酸鈉5克,蔥、米醋及麥芽糖各適量。
  配方2:食鹽45~55克,白糖200~250克,白酒15克,味精6~10克,芝麻醬100~150克,豆腐乳4小塊,姜絲、蔥、香油及麥芽糖各適量。
  配方3食鹽40~50克,白酒60~10克,白糖200~300克,醬油15~50克,味精5克,豆腐乳5~7小塊,五香粉6克,蒜泥30克,姜絲、蔥及麥芽糖各適量。
  2  加工設備
  秤、案板、大鍋、特制烤鉤及烤爐等。
  3  加工工藝流程
  工藝流程:原料的屠宰與整理→腌制→燙皮、掛糖色→烤制→成品。
  原料的屠宰與整理:宰殺放凈血,用65℃左右的熱水浸燙,注意翻動,取出迅速刮凈毛,注意刮去粗皮上的黑皮,用清水沖洗干凈。
  從腹中線用刀剖開胸腹腔和頸肉,取出全部內臟器官及板油,剔出體內所有的骨頭,不要破壞皮膚。也可將頭骨和脊骨劈開,取出脊髓和豬腦,剔出第2~3條胸肋骨和肩胛骨。在肋骨間用刀劃開,較厚的肌肉部位用刀切花,便于佐料滲透入味。
  腌制:除米醋和麥芽糖外,將所有輔料混和后,均勻地涂擦在體腔內,放入2~5℃的腌制室內腌制。時間為夏天5~8小時,冬天可延長到12~24小時。
  燙皮、掛糖色:腌制好的豬坯,用特制的長鐵叉從后腿穿過前腿到嘴角,把其吊起瀝干水。然后用90℃熱水燒淋在豬皮上,直到皮膚收縮,達到定型的作用。在燙皮的水中加入適量的米醋,可使烤香豬的皮更脆。
  待晾干水分后,將麥芽糖水(1份麥芽糖加6份水)刷在皮面上,只能刷1次,而且要均勻,否則烤香豬的皮色深淺不一。最后放在通風處晾干表皮。
  烤制:采用掛爐烤制。熱源有電或炭2種。傳統(tǒng)加工用炭爐,工廠生產一般用電烤爐。
  將燙皮并已涂麥芽糖晾干后的豬坯掛入加溫的烤爐內,烤爐要有穩(wěn)定的爐溫,并掌握好火候,烤制時正常的爐溫需控制在160~200℃之間。烤制40分鐘左右,豬皮開始轉色時,將豬坯移出爐外扎針,用竹針或鋼針從皮刺入,均勻地刺遍豬身,可防止皮與肉分離。然后刷上1層油(最好用生茶油),作用是把香豬的皮層炸脆。再掛入爐內烤制40~60分鐘,至皮脆呈棗紅色時即可出爐。烤制期間經常調換香豬的位置,使其烤制均勻。
  4  原料與成品質量的評定
  原料的體重選擇及其產品(烤香豬)的感官評定結果:體重在6~10千克范圍內的巴馬香豬制作的烤香豬質量最佳。6千克體重以下的香豬,水分含量高,肉不夠結實,產品質量不佳,產品率低;另外,體重太小的香豬其屠宰率也較低,成本高,因此不宜選擇為烤香豬的原料。12千克體重以上的香豬,皮下脂肪一般均在3厘米以上,烤制時脂肪流失多,產品率低,同時產品的油膩感強,風味欠佳,所以也不宜作為烤香豬的原料。
  成品的質量指標:①感官指標:見表1;②理化指標:食鹽含量(以氯化鈉計)少于4%;水分含量少于35%;食品添加劑按GB2760規(guī)定。
    5  小結
    制作烤香豬的原料以體重在6-10千克范圍內的巴馬香豬為最好。其色、香及味均佳。
  在2~5℃的低溫環(huán)境下腌制,比傳統(tǒng)加工時在常溫下腌制的效果更好,其腌制時間長,更入味,而且原料肉不易變質,產品的保存時間可大大延長。
  產品出爐后,掛放在陰涼通風的地方,放置的時間不宜過長(不超過10小時),否則皮硬而不脆,應及時包裝或出售。   
    香豬臘肉制品
     
       巴馬香豬與其他豬相比,具有蛋白質、氨基酸、鈣、磷含量高,脂肪含量及熱量低等諸多優(yōu)良品質。巴馬香豬豬肉所含的蛋白質、脂肪、熱量、谷氨酸、膽固醇等營養(yǎng)成分總體優(yōu)于普通家豬。以蛋白質、谷氨酸和膽固醇為例,巴馬香豬豬肉的含量依次為17.82%、30%、75.1%,而廣東家豬的含量分別為13.6%、10%、70.7%,北京家豬的含量分別為10.5%、13%和77%。
  巴馬香豬營養(yǎng)成分全面,高蛋白、低脂肪、低熱量,卵磷脂、谷氨酸等多種微量元素含量豐富,肉質細嫩鮮美,多吃不膩,具有獨特山野香味,鮮美醇香。
  臘香豬是傳統(tǒng)的高檔美食食品。目前,巴馬香豬的加工產品幾乎全是臘制品,采用民族獨特傳統(tǒng)制作工藝,結合現代科學配方秘制而成,別具民族風味,其以色澤鮮亮,肉質柔嫩,香醇爽口,葷而不膩,不腥不膩,不滑不膻,鮮嫩芳香的獨特風格,深受美食者喜愛。其保質期一般為12個月。“保持原味,色澤金黃,保質期長”是上等香豬加工成產品的特點




作者: ann    時間: 2008-7-7 16:46

民豬

 1、體質外貌

民豬體型中等大小,全身被毛黑色,有鬃毛,頭中等大,面直長、耳大下垂,體軀扁平下垂,乳頭七對,背腰狹窄,臀部傾斜,尾粗長,四肢粗壯,冬季密生絨毛。

(, 下載次數: 34) (, 下載次數: 42)

2、生產性能

民豬性成熟早,繁殖力高,初情期121天,體重70千克左右即可發(fā)情配種,受胎率均超過90%,民豬的繁殖利用年限長,平均淘汰年齡4.3周歲,初產豬平均產仔12.2頭,經產母豬平均產仔14.6頭,成年公豬平均體重195千克,母豬151千克。

肥育期日增重為458克,屠宰率72.5%,體重達90千克后,瘦肉率下降。

雜交效果顯著,民豬與瘦肉型豬雜交生產的商品豬具有適應性強、肉質好、生長速度快、飼料轉化率高、瘦肉率高等優(yōu)良特性,日增重由490克提高到760克,飼料轉化率由1:4.2提高到1:3,瘦肉率由49%提高到58%左右。
 

作者: ann    時間: 2008-7-7 16:51

淮豬

淮豬是原產淮北平原的古老地方品種。早在公元前春秋戰(zhàn)國時期,淮北平原農業(yè)已相當發(fā)達,人們?yōu)槭橙夂娃r田施肥需要普遍養(yǎng)豬,逐漸培育形成體型外貌和生產性能趨于一致的淮豬品種。公元3-6世紀魏晉南北朝時期和12世紀南宋時期,淮北平原經濟遭受戰(zhàn)爭破壞,兩次大規(guī)模移民南下,淮豬逐被引入寧、鎮(zhèn)、揚丘陵山區(qū),經長期培育形成為山豬。后隨沿海地區(qū)的開發(fā),淮豬東移,又逐漸形成適應沿海鹽漬地帶的灶豬。

(, 下載次數: 41)

 

  淮豬品種分淮北豬、山豬、灶豬3個類型。其主要特征:被毛黑色而較密,額部皺紋淺而少,嘴筒較長而直,體型較緊湊,四肢結實。性成熟早,母豬產仔數較多,3-9胎平均產仔13頭左右。育肥豬平均日增重475克左右,飼料報酬4.57:1,胴體背腰部較薄,皮較厚,瘦肉率較高達45%。

  淮豬主要分布本省淮北平原和寧、鎮(zhèn)、揚丘陵山區(qū)及沿海地區(qū)。70年代后期,淮北地區(qū)因廣泛推廣新淮豬,當地大部分淮豬被新淮豬及其雜種豬取代。至1987年,淮豬中心產區(qū)主要集中贛榆、儀征、高郵、溧陽、高淳、東臺、大豐等縣,其母豬數量居全省地方品種母豬的第二位。

作者: ann    時間: 2008-7-7 16:53

藏豬

藏豬(公)藏豬(母)藏豬主產于青藏高原,包括云南迪慶藏豬、四川阿壩及甘孜藏豬、甘肅的合作豬以及分布于西藏自治區(qū)山南、林芝、昌都等地的藏豬類群。藏豬是世界上少有的高原型豬種。藏豬長期生活于無污染、純天然的高寒山區(qū),具有皮薄、胴體瘦肉率高、肌肉纖維特細、肉質細嫩、野味較濃、適口性極好等特點??缮a醬、鹵、烤、燒等多種制品,其中烤乳豬是極受消費者親睞的高檔產品。

(, 下載次數: 37)



  一、外形特征藏豬被毛多為黑色,部分豬具有不完全“六白”特征,少數豬為棕色,也有仔豬被毛具有棕黃色縱行條紋。鬃毛長而密,被毛下密生絨毛。體小,嘴筒長、直,呈錐形,額面窄,額部皺紋少。耳小直立、轉動靈活。胸較窄,體軀較短,背腰平直或微弓,后軀略高于前軀,臀傾斜,四肢結實緊湊、直立,蹄質堅實,乳頭多為5對。據調查,1頭藏公豬體尺母豬平均體長85.1厘米,胸圍73.25厘米。體高49.92厘米,體重33.04千克。公豬體長85.1厘米,胸圍34厘米,體高42厘米,體重25.91千克。
  二、生活習性藏豬能適應惡劣的高寒氣候、終年放牧和低劣的飼養(yǎng)管理條件,在海拔2500~3500m的青藏高原半山區(qū),年平均氣溫7℃~12℃、冬季最低-15℃、無霜期110~190天、飼料資源缺乏、每天放牧10天左右的嚴酷條件下,藏豬仍能很好地生存下來。這種極強的適應能力和抗逆性,是其他豬種所不具備的獨特種質特性。
  三、生產性能藏豬在終年放牧飼養(yǎng)條件下,育肥豬增重緩慢,12月齡體重20~25kg,24月齡時35~40kg。據測定,在舍飼條件下,用每公斤含消化能13.81 MJ,可消化粗蛋白質166g的混合料自由采食,307日齡時體重達53kg,日增重173g,每公斤增重耗混合料5.24kg。平均體重48.62kg,屠宰率66.6%,胴體中瘦肉率52.55%,脂肪率28.38%。母豬一般年產一窩,初產母豬平均產仔4.78頭,二胎6.03頭,經產6.43頭。


作者: ann    時間: 2008-7-7 16:57

新淮豬

新淮豬是用江蘇省淮陰地區(qū)的淮豬與大約克夏豬雜交育成的新豬種,為肉脂兼用型品種,主要分布在江蘇省淮陰和淮河下游地區(qū)。具適應性強、生長較快、產仔多、耐粗飼、雜交效果好等特點。
   (, 下載次數: 12) (, 下載次數: 43)  


  一、外型特征

  新淮豬全身被毛黑色,僅在體軀末端有少量白斑。頭稍長,嘴平直微凹,耳中等大,向前下方傾垂。背腰平直,腹稍大但不下垂,臀略傾斜,四肢健壯,乳頭7對以上。成年公豬體重230~250公斤,成年母豬體重180~190公斤。

  二、生產性能

  新淮豬在以青飼料為主的飼養(yǎng)條件下,肥育豬2~8月齡全期日增重為490g,每公斤增重耗混合料3.65 kg,青料2.47 kg,肥育豬最適屠宰體重80~90kg。體重87 kg時屠宰率7l%,膘厚3.5cm,眼肌面積25cm2,腿臀比例25%,胴體瘦肉率45%左右。新淮豬成年體重,公豬244.2kg,母豬185.22kg。性成熟較早,公母豬3月齡左右有性行為。初產母豬產仔數10.5頭,經產母豬產仔數13.23頭。

  三、雜交利用

  在中等營養(yǎng)水平下,用內江豬作父本與新淮豬作母本進行雜交, 其雜種豬6月齡體重可達90公斤,2~6月齡日增重560克,用杜×二(杜洛克公豬配 二花臉母豬)雜種豬作父本,配新淮母豬,其三品種雜交豬日增重590~700克。體重90公斤屠宰率72%以上,腿臀比例27%,胴體瘦肉率50%以上。

作者: ann    時間: 2008-7-7 17:03
(, 下載次數: 50) (, 下載次數: 31)
陽新豬

Yangxin

產地(或分布):湖北省陽新縣。

數量:1982年調查產區(qū)有繁殖母豬1萬余頭。
 

主要特性:體型中等,背腰稍凹,腹大不拖地,臀傾斜,四肢粗壯,蹄質堅實,頭型有"獅子頭"和"象鼻頭"之分,前者頭短較寬,額部皺紋多且深、呈菱形,嘴筒上翹,肥腮大;后者頭較小,長而寬,嘴筒長,口叉深。耳大下垂,毛色全黑或在額、鼻、尾、四股下端和下腹有少量白毛。成年體重:公豬128千克,母豬94千克。仔豬哺乳期生長快,4-6月齡轉慢,6-12月齡配種后生長加快。產仔數:初產活仔9-10頭,三胎以上11-12頭。肥育期日增重375-438克,體重86千克的屠宰率72%,瘦肉率44.5%,膘厚4.2厘米,眼肌面積24.5平方厘米。



Distribution:Mugang,cengguan and Fenglin of Yangxin County;The central production area of Hubei province.

Population size:Approximately 10000 adult females in 1982.

Major characteristics:The breed has moderate body conformation.It is classified into "lion head,,and "trunk head”types.The former head is short and wide,with many deep diamond-shaped wrinkles,upward setting snout,plupbjwl,while the latter long and small head,long snout.The breed has large and drooping ears, the back lightly concaved,the belly large and not reaching ground,the rump pitching,the legs strong,the hooves sturdy.The coat color of the breed is black wholly or white spotted forehead and belly,the end of the nose and legs.Average weight of male adults is 128.2kg and female's94.3kg.The piglets grow quickly during the suckling period,and slowly at the age of 4-6 months,but after mating quickly too.The litter size is 10piglets in the first litter,and 11.65piglets in third and up-third parity.The daily gain is about 375-438g when the weight is 25-5Okg.The average dressing percentage is 71.7%.The eye muscle area is 24.5cm2,the skin thickness is 0.48cm.The lean meat percentage and fat for the carcass is 44.5%.To the filial-generation,the daily gain is about 500g.

作者: ann    時間: 2008-7-7 17:04

太湖豬

太湖豬(包括二花臉豬,梅山豬,楓涇豬,嘉興黑豬,橫涇豬,米豬,沙烏頭豬)

Taihu

產地(或分布):主要分布長江下游江蘇、浙江和上海交界的太湖流域。

數量:1980年統(tǒng)計產區(qū)有繁殖母豬60多萬頭。

主要特性:體型中等,各類群間有差異,梅山豬較大,骨骼較粗壯;米豬的骨骼較細致;二花臉豬、楓涇豬、橫涇豬和嘉興黑豬則介于二者之間。頭大額寬,額部皺裙多,耳特大,軟而下垂,被毛黑或青灰。成年體重:公豬128-192千克,母豬102-172千克。繁殖力高,產仔數:初產12頭,三胎以上16頭,排卵數25-29枚。60天泌乳量311.5千克。肥育期日增重430克以上,屠宰率65%-70%,眼肌面積15.8平方厘米,二花臉瘦肉率45.1%。



Distribution:The breed is primarily distributed the lower reaches of Changjiang River and the Taitu Drainage area-the boundary of Jiangsu,Zhijiang and Shanghai city.

Population size:Approximately more than 600,000 boars in 1980.

Major characteristics:The breed has moderate body conformation.There are differences among types.MeiShan pig is larger and the bones are strong;while Mi pig the bones fine and tight built;the other four types are intermediate ones.The head is large,wide and wrinkhd forehead,heavy large,soft,and drooping ears. The color of the breed is black or murky gay.Average weight of male adults is 128-192kg and females 102-172kg.The reproductive efficiency is high which is characterilized the breed.The litter size is 12piglets in the first litter,and 15.8piglets in third and up-third parity.The amount of ovulation is 25-29 follicles every time.The average milk yield of 60days is 311.5kg.The daily gain in the fattening period is more than 430g.The average dressing percentage is 65-70%.The lean meat percentage for Erhualian Pig is 45.1%.The eye muscle area is 15.8cm2.
(, 下載次數: 34) (, 下載次數: 36)

作者: ann    時間: 2008-7-7 17:05

清平豬

清平豬

Qingping

產地(或分布):湖北省清平河沿岸。

數量:1981年有繁殖母豬4萬頭。

主要特性:體型中等,體質細致健壯,背腰較平直,腹中等大,臀部平圓、間有斜屁,大腿欠豐滿,骨髓較細,后股多臥系。額窄、較清秀,有細淺而清晰的縱向皺紋,耳中等大、下垂,嘴筒長直、個別略翹,被毛黑色。6-10月齡后備豬生長較快,成年體重:公豬131千克,母豬103千克。母豬懷孕期平均110天,產仔數:初產9-10頭,三胎以上12頭。日增重500克,屠宰率70%,瘦肉率41%,膘厚4.52厘米,眼肌面積l7.06平方厘米。



Distributioningping riverbank in Hubei province,such as Yuxi,Longque,Guangdang and Cihua,Distributing DangYang and other near counties.

Population size:Approximately 40,OOO brood sows in 1981.

Major characteristics:The breed has moderate body conformation and fine and strong constitution.The forehead is narrow,neat and trim.There are shallow longitudinal wrinkles in the forehead.The ears are medium-sized and drooping.The snout is long and straight,but some lightly upward.The back is flat and straight,the belly medium-sized,the rump neatly turned (but some drooping rump),the ham lack plumpness,the bones are trim,and the hind legs sleeping pasten1.The coat color of the breed is black.The replacement piglets grow quickly after the age of 6-1Omonths.The males weight on average 131.3kg and females 103.2kg.The pregnancy duration is on average 110days.The litter size is 9.4piglets in the first litter,and 12.1piglets in third and up-third parity.The daily gain in the fattening period is about 500g.The average dressing percentage is 69.7%.The eye muscle area is 17.1cm2.the lean meat percentage and fat of carcass is 41%and 41.7% respectively.
(, 下載次數: 43) (, 下載次數: 33)

作者: ann    時間: 2008-7-7 17:06

樂平豬(又稱贛東北花豬)

樂平豬(又稱贛東北花豬)

Leping

產地(或分布):產于江西省樂平縣。

數量:l980年有繁殖母豬1.3萬頭。

主要特性:頸粗短,肩寬,背腰平直,腹大呈弧形,臀欠豐滿,四股粗壯,蹄殼呈玉色、堅硬,被毛除額部、尾尖、腹部和四肢下部等七處為白色外,其余均為黑色,故有"烏云蓋雪"之稱。頭大額寬,有較深的皺紋,耳大下垂,嘴簡短、略上翹。成年體重:公豬109千克,母豬114千克。產仔數:初產6-7頭,三胎以上11頭。肥育期日增重648克,屠宰率72%-74%,眼肌面積20-22平方厘米,瘦肉率38%-43%,膘厚5.2-5.8厘米,眼肌面積19.78-22.26平方厘米.



Distribution:Jiedu,Wokou,Gugang regions of Leping County in Jiangxi province.

Population size: Approximately 13,OOO sows in 1980.

Major characteristics:The head is large,with wide forehead,deep wrinkles,large

and drooping ears,shod and upward snout,thick and shod neck.The back is flat and straight,and the belly large and upward arched,the rump lack plumpness, sturdy legs,and the hooves strong,hard and jade greened color.The coat color of the breed is black and white spotted. Average weight of male adults is 109kg and females 114kg.The litter size is 6.8piglets in the First litter,and 10.9piglets in third and up-third parity.The daily gain in The fattening period is about 60.8g.The average dressing percentage is 71.7-73.9%.The eye muscle area is 19.8-22.3cm2 The carcass percentage is 38.4-43.12%.The fat percentage is 43.4%.
(, 下載次數: 43) (, 下載次數: 35)

作者: ann    時間: 2008-7-7 17:08

藍塘豬

藍塘豬

Lantang

產地(或分布):產于廣東省。

數量:1981年統(tǒng)計為4.5萬頭。

主要特性:體軀寬深短圓,背腰微凹,腹大,臀部較平,四肢較矮小。頭大小適中,嘴筒稍扁而翹,額部有三角形和菱形皺槽,耳小直立、薄而尖,毛色比較一致,體側下半部、腹部和四肢均為白色,整個體軀黑白各占一半,黑白分界線比較平整,接近水平直線。成年體重:公豬l27千克,母豬86千克。產仔數:初產8頭,三胎以上11-16頭。肥育期日增重397克,屠宰率65.5%,腿臀比例24.6%,瘦肉率35.2%,膘厚5.3厘米,眼肌面積19.5平方厘米"



Distribution:Zijin county ,Guangdong province and Haifeng,Jiexi,Lufeng and Wuhua county,etc.Distributing over 30counties or cities.

Popu|ation size:Approximately 45,000 in 1981.

Major characteristics:Note the moderate-sizedhead,flat and upward snout,tangle or diamond wrinkles,small,erect and thin ears.The body is deep,ample stretch,short,with lightly concaved back,large belly,flat rump and short legs.The coat color of the breed is unanimous,the down half of the body side,belly and legs are white,which account for halfofthe body,and the boundary is mostly flat.Average weight of male adults is 127kg and female is 85.5kg.The litter size is 8.1 piglets in the first litter,and 11-16piglets in third and up-third parity.The daily gain in the fattening period is 397g;the average dressing percentage is 65.5%.The backfat thickness is 5.3cm.The eye muscle area is 19.5cm.The ham ratio is 24.6%.The flare fat ratio is 17.2%.The lean meat percentage and fat for the carcass is 35.2%.Anevident hetaerists is found.
(, 下載次數: 54) (, 下載次數: 33)

作者: ann    時間: 2008-7-7 17:09

東串豬

東串豬

Dongchuan

產地(或分布):江蘇省泰興市及南通市。

數量:l980年統(tǒng)計有繁殖母豬2萬多頭。

主要特性:體型較大,背腰平直或稍拱起,體軀較長,四肢高而直立,尾根粗而擢升位置較高,頭型分"獅頭型"和"馬臉型",前者頭面短而微凹,后者頭面長直,前者體質更粗大,耳大下垂,成年豬大腿內側皮膚有較深的皺裙,被毛全黑。成熟較晚,成年體重:公豬l58千克,母豬139千克。產仔數:初產lO-11頭,三胎以上14-15頭。肥育期日增重335克,屠宰率67%,膘厚3.2厘米。



Distribution:Taixing county east,Rugao county southwest and Nantong County of Jiangsu province.

Population size:Approximately more than 20,000 in 1980.

Major characteristics:The breed has large body conformation.It is classified into "lion head“and "horse face”types.The head and face of the former are shorter than the latter ones.The former has plump and large constitution,the ears 1argeand drooping,the back flat and staight or lightly arched,the body long,the legs long,suaight pastern,and the tail up setting.There are deep rumples in the inside of the ham for the adult pig.The coat color of the breed is black.The breed reach to sex maturity late.Average weight of male adults is 157.5kg and females 138.9kg.The litter size is 10.6piglets in the first litter,and 14.2piglets in third and up-third parity.The daily gain in the fattening period is about 335g.The average dressing percentage is 66.9%.The backfat thickness is 3.2cm.
(, 下載次數: 0) (, 下載次數: 0)

作者: ann    時間: 2008-7-7 17:10

長白豬

長白豬又稱為蘭德瑞斯,原產于丹麥,目前世界上養(yǎng)豬業(yè)發(fā)達的國家均有飼養(yǎng),是世界上最著名,分布最廣的主導瘦肉型豬種,是養(yǎng)豬生產不可或缺的優(yōu)秀豬種。


(, 下載次數: 2)
    由于長白豬在世界的分布廣泛,各國家根據各自的需要開展選育,在總體保留長白豬特點的同時,又各具一定特色,我國通常就按照引種國別 ,分別將其冠名為××系長白豬,如丹系…、法系…、瑞系…、美系…、加(加拿大)系…、臺系…、等。其實這種命名法也不盡科學,盡管來自同一國家,但是來自不同的育種公司(場),在體質外貌、生產性能方面各具特點和差別,不能用××系一概而論,因此在引進豬種時,不僅關注種豬來自什么國家,也要了解來自什么場家,如果無法了解,需要對種豬進行現場考察。

    由于歷史的原因,在上個世紀60年代,我國從北歐國家瑞典引進了長白豬,之后又陸續(xù)從荷蘭、法國等國引進長白豬,自那時起,養(yǎng)豬界就將來自不同國家的引進豬種冠以××(國名)系,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直接從原產地丹麥引進了長白豬,特別是國家實施“菜籃子”和瘦肉型豬項目開始及至目前,每年幾乎都有不同的場家從丹麥引進長白豬。

    為了實施種豬的標準化管理,農業(yè)部組織了由專家、企業(yè)家等組成的長白豬種豬標準起草小組,在廣泛征求意見基礎上,提出了長白豬標準的報批稿,并建議將其作為長白豬種豬質量評定(銷售)的標準。

    長白豬標準報批稿的主要內容摘要如下。

    1、外貌特征

    長白豬體軀長,被毛白色,允許偶有少量暗黑斑點;頭小頸輕,鼻嘴狹長,耳較大向前傾或下垂;背腰平直,后軀發(fā)達,腿臀豐滿,整體呈前輕后重,外觀清秀美觀,體質結實,四肢堅實。

    2、生產性能

    繁殖性能

    母豬初情期170~200日齡,適宜配種的日齡230~250天,體重120千克以上。母豬總產仔數,初產9頭以上,經產10頭以上;21日齡窩重,初產40千克以上,經產45千克以上。

    生長發(fā)育

    達100千克體重日齡180天以下,飼料轉化率1:2.8以下,100千克體重時,活體背膘厚15毫米以下,眼肌面積30平方厘米以上。

    胴體品質

    100千克體重屠宰時,屠宰率72%以上,背膘厚18毫米以下,眼肌面積35平方厘米以上,后腿比例32%以上,瘦肉率62%以上。肉質優(yōu)良,無灰白、柔軟、滲水、暗黑、干硬等劣質肉。

    3、種用價值

    體型外貌符合本品種外貌特征。

    外生殖器發(fā)育正常,無遺傳疾患和損征,有效乳頭數6對以上,排列整齊。

    種豬個體或雙親經過性能測定,主要經濟性狀,即總產仔數、達100千克體重日齡、100千克體重活體背膘厚的EBV值(估計育種值)資料齊全。

    種豬來源及血緣清楚,檔案系譜記錄齊全。

    健康狀況良好。

    4、種豬出場要求

    符合種用價值的要求。

    有種豬合格證,耳號清楚可辯,檔案準確齊全,質量鑒定人員簽字。

    按照國家要求出具檢疫證書。

    不僅純種長白豬生產性能優(yōu)秀,當用來與其他豬種雜交時,也有良好的性能表現,可以有效地提高后代的產仔數,降低背膘厚度。在現代養(yǎng)豬生產中,長白豬是任何雜交組合中不可缺少的豬種,無論那一個配套系也離不開長白豬。

    在引進豬種中,長白豬是優(yōu)秀的母本豬種,也可以用做父本豬種與地方豬種雜交,提高生產性能,生產商品肉豬。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起,我國許多省區(qū)開展瘦肉型豬種的選育,由于我國地方豬種的瘦肉率偏低,品種內選育的改良效果極其有限,很難通過選育達到目標,而飼養(yǎng)直接從國外引進的瘦肉型豬種,不僅需要資金多,而且也難以適應我國當時飼養(yǎng)管理條件,于是,各省區(qū)在政府的支持和專家的指導下,運用育種理論,廣泛開展豬的雜交育種,以實現選育適合我國國情的本土瘦肉型豬種的目標。在這個過程中,幾乎都是選用長白豬與我國的地方豬種進行多種形式的雜交,如簡單雜交、輪回雜交、級進雜交等,通常用含長白豬血緣多少來表示。由于長白豬瘦肉率高,而且能有效提高雜種后代的瘦肉率,所以各地選育的培育豬種通過不同形式的雜交后,都可以出現選育目標的理想后代,再通過育種過程達到選育中國本土瘦肉型豬的目的,如當時選育的三江白豬(黑龍江)、湖北白豬(湖北)等,這樣一些豬種的培育都離不開長白豬。

    長白豬是在丹麥的飼養(yǎng)管理條件下培育的,在地理上屬于北歐,氣候條件與我國有不同程度的差異,丹麥養(yǎng)豬生產的飼料資源條件、飼養(yǎng)技術條件、生產設備條件、市場需求(消費者意愿)方向等,都在不同程度上與我國具有一定差別,因此,我國的養(yǎng)豬人通常感到長白豬四肢不夠粗壯,對飼養(yǎng)管理條件和設備條件等的要求較高,對不夠精細的飼養(yǎng)管理條件不適應,比較“嬌氣”,但應該辨證地看長白豬,優(yōu)秀的豬種就是需要較好的條件,不僅飼養(yǎng)長白豬,就是飼養(yǎng)其他優(yōu)秀豬種,同樣需要一定的條件。

作者: ann    時間: 2008-7-7 17:11

金楓豬

金楓豬是用金山楓涇豬(太湖豬的一個種群)、長白豬、皮特蘭豬等品種,經選育選配而成的新品種豬。母豬毛色純黑、母性好、產崽多;商品豬毛色純白、瘦肉率高、肉質優(yōu)良、生長速度快。飼養(yǎng)證明,金楓豬不僅適應規(guī)模豬場的集約化飼養(yǎng),而且適合小型豬場的傳統(tǒng)喂養(yǎng)和個體農戶的散養(yǎng)。

  1、體型外貌

  金楓母豬體型適中,成年母豬平均體重158.64公斤,全身被毛黑色而稀疏,軀干皮膚呈淺紫銅色,面平滑,額部帶有白色流星狀花紋,耳下垂,背平直,腹微下垂,體軀豐滿,乳頭發(fā)達,乳頭有7~8對;商品金楓豬被毛白色,臀部有少許黑斑或黑點,頭較輕,耳小,背平直,后軀豐滿,四肢粗壯。

  2、發(fā)情配種

  在集約化飼養(yǎng)的個體欄位內,金楓母豬的發(fā)情表現極為明顯,體重80公斤、8月齡左右即可配種,第一胎分娩日齡平均為377.81天。金楓母豬斷奶后6天之內發(fā)情的占82.23%,斷奶至配種時間的平均間隔為7.36天。配種容易,采用自然交配時,一次配種受胎率86.49%,復配受胎率62.50%,總受胎率94.63%。

  3、產崽行為

  金楓母豬的產前表現也極為明顯,產程相對較短,整個產崽過程平均96.13分鐘。產崽多,初嚴、二產、經產每窩平均產崽數分別為10.68頭、11.87頭和12.40頭,產活崽數分別為10.19頭、11.37頭和11.87頭。平均初生重1.202公斤,每頭母豬平均年產2.138胎。

  4、哺乳性能

  金楓母豬的泌乳能力強,21日齡窩重63.04公斤,日增重達2.572公斤。35日齡斷奶頭數10.68頭,平均窩重86.62公斤,平均每頭重達8.11公斤,具有明顯的雜種優(yōu)勢。

作者: ann    時間: 2008-7-7 17:12

蘇太豬

蘇太豬是以世界上產仔數最多的太湖豬為基礎培育成的中國瘦肉型豬新豬種,保持了太湖豬的高繁殖性能及肉質鮮美、適應性強等優(yōu)點,與外種公豬雜交,具有生長速度快、瘦肉率高、雜種優(yōu)勢顯著等特點,是生產瘦肉型商品豬的理想母本,見圖。
(, 下載次數: 0) (, 下載次數: 0)    


蘇太豬是由蘇州市蘇太豬育種中心(現蘇太集團)以太湖豬為基礎培育成的中國瘦肉型豬新品種,1995年通過科技成果鑒定,1999年通過國家畜禽品種審定委員會的新品種審定。蘇太豬作為科技成果先后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原國家計委、科委、財政部聯(lián)合頒發(fā)的重大科技成果獎,農業(yè)部科技進步一等獎,江蘇省農業(yè)技術推廣一等獎,蘇州市科技進步一等獎等多項獎勵。

㈡ 體質外貌

蘇太豬全身被毛黑色,耳中等大小、前垂,臉面有淺紋,嘴中等長而直,四肢結實,背腰平直,腹小,后軀豐滿,結構勻稱,具有明顯的瘦肉型豬特征。有效乳頭 7對以上。少部分豬有玉鼻(鼻端白)。

㈢ 生產性能

1、生長發(fā)育
斷奶~50千克階段,日增重570±25.6克,50~90千克階段日增重710±28.8克。
2、繁殖性能
經產母豬平均產仔14.5±1.06頭,產活仔數13.78±0.98頭,35日齡斷奶體重為7.85±0.56千克。
3、肥育性能
達90千克日齡為178±3.45天,育肥期飼料轉化率為3.11。
4、胴體品質
胴體瘦肉率為56.10%±1.32,肌內脂肪高達3%,肉色鮮紅,肉質鮮美,細嫩多汁,肥瘦適度,適合中國人的烹調習慣和口味。

㈣ 雜交利用

蘇太豬為母本,與大白公豬或長白公豬雜交生產“蘇太”雜種豬是一個很好的模式。蘇太雜種豬的胴體瘦肉率59~60%,達90千克體重日齡160~165天,25--90千克階段日增重700~750克,飼料轉化率1:2.98。

㈤ 飼養(yǎng)管理特點

1、蘇太豬的繁殖
公豬7~8月齡,體重80~90千克以上時可以開始配種,母豬在6~7月齡,體重70千克以上時適配。母豬發(fā)情周期平均為20.3天,發(fā)情持續(xù)期3.95天。母豬發(fā)情特征為呆立張望,外陰紅腫或稍有紅腫、濕潤,并有稀薄粘液流出,有些母豬還出現食欲減少、爬跨其他豬或跳圈行為或鳴叫的發(fā)情征候,當出現按壓背部不動,外陰紅腫消退時,是配種的最佳時機,配種方式有自然交配與人工授精。
2、蘇太豬的飼養(yǎng)
蘇太豬對飼料要求不高,耐粗性能好,可充分利用糠麩、糟渣、藤蔓等農副產品。母豬日糧中粗纖維飼料可高達20%左右,是一個耐受粗飼料的豬種。
蘇太豬推薦的各階段飼料營養(yǎng)標準見表1。

表1 蘇太豬各階段 飼料 營養(yǎng)標準(推薦)

體重階段(千克)

母豬

公豬

1~10

10~20

20~60

60~90

妊娠

哺乳

消化能(兆焦 /千克)

15.2

13.3

12.97

12.55

11.70

12.50

12.85

粗蛋白(%)

19.5

17.5

16.0

14.0

12.0

14.0

15.0

賴氨酸(%)

1.30

0.85

0.73

0.62

0.45

0.61

0.52

蛋氨酸+胱氨酸(%)

0.68

0.55

0.38

0.32

0.32

0.45

0.36

鈣(%)

0.95

0.70

0.65

0.62

0.61

0.64

0.65

磷(%)

0.65

0.55

0.48

0.42

0.48

0.45

0.47

㈥ 供種場家

蘇州市蘇太豬育種中心(蘇太集團前身)成立于1984年,是農業(yè)部與江蘇省、蘇州市政府共同投資建設的專門從事蘇太豬選育的種豬基地,主導產品:蘇太豬、蘇太雜交母豬、太湖豬。
附1:國家組織的由專家、企業(yè)家等組成的種豬標準起草小組對蘇太豬標準的意見
國家組織的由專家、企業(yè)家等組成的種豬標準起草小組,在廣泛征求意見基礎上,對蘇太豬的標準提出以下意見,并建議將該意見作為蘇太豬種豬質量評定(銷售)的標準。意見的主要內容摘要如下。
1、特征特性
1.1 體型外貌
蘇太豬全身被毛黑色,耳中等大小、前垂,臉面有清晰皺紋,嘴筒中等長而直,四肢結實,背腰平直,腹較小,后軀豐滿,有效乳頭在7對以上。少部分豬有玉鼻。
1.2 生長發(fā)育
在正常飼養(yǎng)條件下,后備母豬6月齡體重70~85千克, 體長95~105厘米;后備公豬6月齡體重72~88千克,體長98~108厘米。
1.3 肥育性能
在每千克配合飼料中含消化能12.55~12.97兆焦,粗蛋白14~16%的條件下,25~85千克體重階段日增重600克左右,達85千克體重日齡175天。
1.4 胴體品質
體重在85千克時屠宰,屠宰率70%左右,胴體平均背膘厚28毫米以下,胴體瘦肉率55%左右,肉色鮮紅,肉質良好。
1.5 繁殖性能
在正常飼養(yǎng)條件下,公豬7~8月齡,體重85千克以上適配;母豬6~7月齡,體重70千克以上適配,初產母豬平均總產仔數11頭左右,經產母豬平均總產仔數13頭左右。
1.6 雜交利用
適合作生產瘦肉型商品豬的雜交母本。
2、種用要求
2.1 體型外貌符合本品種特征。
2.2 生殖器官發(fā)育正常,有效乳頭7對以上。
2.3 無疝氣、單睪、隱睪、瞎乳頭等遺傳損癥。
2.4 來源和血緣清楚,系譜記錄齊全。
2.5 健康。
3、種豬出場標準
3.1 60日齡以上。
3.2 體重不低于25千克。
3.3 符合種用要求。
3.4 按 GB 16567 規(guī)定免疫。
3.5 有種豬系譜卡和出場合格證、動物檢疫合格證。種豬出場合格證格式如下。

種豬出場合格證
豬 號:
品 種: 性 別:
出生日期 : 年 月 日 奶 頭 數: 左 右
同窩仔豬數: 頭 日齡頭重: 千克
出場體重: 千克 出場日期: 年 月 日

附2 太湖豬
太湖豬主要分布于長江下游的江蘇省、浙江省和上海市交界的太湖流域,按照體型外貌和性能上的某些差異及母豬繁殖中心和苗豬集散地等,太湖豬可分為若個地方類群,即二花臉、梅山、楓涇、嘉興黑等。太湖豬中以梅山豬較大,骨胳較粗壯,二花臉豬、楓涇豬和嘉興黑豬稍顯細致。
太湖豬頭大額寬、額部皺褶多、深,耳特大,軟而下垂,耳尖齊或超過嘴角,形似大蒲扇。全身被毛黑色或青灰色,毛稀疏,毛叢密,毛叢間距離大,腹部皮膚多呈紫紅色,也有鼻端白色或尾尖白色的,梅山豬的四肢末端為白色,俗稱“四白腳”。
太湖豬以繁殖力高著稱于世,是全世界已知豬品種中產仔數最高的一個品種。據對產區(qū)主要幾個育種場1977~1981年的統(tǒng)計,母豬頭胎產仔數12頭左右,二胎14頭左右,三胎及三胎以上16頭左右,差異很小。
太湖豬分布范圍廣,品種內類群結構豐富,有廣泛的遺傳基礎,太湖豬胴體肉色鮮紅,肌內脂肪較多,肉質好。惟純種太湖豬肥育速度不快,胴體瘦肉率不高,使太湖豬的利用受到影響,需要進一步探索更好的選育方案,充分發(fā)揮優(yōu)秀的太湖豬的遺傳潛質,在商品瘦肉豬生產中更好地發(fā)揮作用。

作者: ann    時間: 2008-7-7 17:13

湘白豬

  該豬種是湖北省在“七五”、“八五”期間,選育出的瘦肉型豬新品系,該豬種具有生產性能好、遺傳穩(wěn)定、耐粗飼、產仔多、生長快、瘦肉率高、肉質好等特點,深受生產者和消費者的歡迎。
  經產母豬窩平均產仔數12-12.5頭,育肥豬180日齡體重達90公斤,胴體瘦肉率達57.5%,以湘白母豬為母系與引進的杜洛克公豬雜交配套生產的雜優(yōu)商品豬在中等營養(yǎng)條件下,生后160-170日齡體重達90公斤,育肥期日增重0.7公斤以上,料肉比為3.0-3.2:l,胴體瘦肉率60%-63%,比三元普雜商品豬提高瘦肉率5-7個百分點,現已在湖南省大面積推廣,部分還推廣到了廣東等地。

作者: ann    時間: 2008-7-7 17:14

荷包豬

  荷包豬是東北民豬的一個小型類群,因其外形酷似“荷包”而得名。是自然形成的原始優(yōu)良地方品種,已有三百多年的形成歷史,屬于肉脂兼用型品種。主要分布于遼西交通不便的山區(qū)一帶——葫蘆島市建昌縣和朝陽市凌源、喀左,朝陽三縣與建昌接壤的地方。產區(qū)土質瘠薄,氣候干旱,缺糧少料。該品種就是在這種粗放條件下延續(xù)下來的,經多年的進化形成具有遺傳性能穩(wěn)定,性成熟早,繁殖力高,抗逆性強,耐粗飼的優(yōu)良特性。實驗表明,荷包豬肌纖維細密,大理石花紋明顯,肉質細嫩,肉味香濃,口感極佳,故有“北方香豬”的美稱,是我國寶貴的地方良種資源。已列入《國家畜禽品種資源保護名錄》。

  一、體形外貌

  荷包豬毛色為全黑或黑褐色,冬季密生絨毛,肩胛部生有10多厘米的鬃毛。身體矮小,整個身軀呈橢圓形,肚子大狀似荷包而得名。頭較小,身長,耳 小下垂或半下垂,背腰較平直,尻部傾斜,四肢短細而結實,皮膚細膩光滑,乳頭6對~7對,警惕性高,反應靈敏,易動善跑。成年公豬78千克,體長98厘米,體高60.5厘米。母豬體重69千克,體長97.3厘米,體高58.4厘米。

  二、生產性能

  1、繁殖性能:荷包豬種性成熟早,體重10千克~15千克時性成熟,發(fā)情癥狀明顯。初配年齡7月齡,體重40千克左右。經測定初產母豬產仔數7.9頭,60天斷奶窩重55.29千克,母性好,泌乳性能較強。

  2、肥育性能:據豬測定,荷包豬肥育期日增重410克,7月齡達60千克,料重比3.95∶1,瘦肉率50.73%,荷包豬與大民豬相比,具有皮薄、瘦肉率高的特點,尤其肌間脂高于任何品種。荷包豬肌肉顏色、嫩度和滋味最佳,特別是烹飪后肉質柔嫩多汁,香味濃厚,適口性好,這決定了荷包豬的珍貴性和保護價值。

作者: ann    時間: 2008-7-7 17:14

蘇鐘豬的選育

  1.引言和目的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養(yǎng)豬生產水平大幅度的上升,豬種改良和商品瘦肉豬生產取得可喜的進步,一批高效雜交組合在養(yǎng)豬生產中推廣應用,雜交合成了一些優(yōu)秀的新品系(種),在生產上取得良好的回報。但就整體而言,我國的豬種改良和發(fā)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商品瘦肉豬生產水平與國內外市場的需求不相適應,急待進一步提高。為此,立項蘇鐘豬的選育,以替代目前的養(yǎng)豬生產上洋豬種的二元或三元雜交,生產高產優(yōu)質的雜優(yōu)豬,使商品瘦肉豬生產水平更上一層樓,趕上和接近國際水平,適應國內外市場的需要。
  2.材料和方法
  蘇鐘豬1系和2系分別以高繁殖力、肉質佳的二花臉和梅山豬為母本,生長快、飼料報酬高的丹麥長白豬為父本,通過雜交合成組建基礎群、群體繼代閉鎖選育及雜交配套系建立等階段,歷經8個世代以上的系統(tǒng)選育而成。
  1系的雜交親本品種血統(tǒng)父本為13個,母本為20個;2系分別為15個和16個。由雜交一代群中選優(yōu)進行自交,在自交群體中經過優(yōu)選血緣廣泛、生產性能突出的公母豬組建兩系的基礎群。群體繼代選育一年一個世代,采用個體性能與同胞性能測定相結合,建立綜合選擇指數,依據選擇指數選拔優(yōu)秀個體。從斷乳到6月齡,經4次逐步選留,每個世代保持60頭以上母豬,15頭以上公豬進行繁育。經過4世代的選育后,開始了雜交配套系的建立研究,初步建立起以蘇種1系、2系為雜交母系的生產雜優(yōu)豬的配套系。
  3.主要結果與結論
  蘇種豬體形外貌基本一致,主要經濟性狀遺傳性能穩(wěn)定,不但有較高的繁殖力,且生長速度、飼料報酬和瘦肉率較高,肉質優(yōu)良,雜交配套生產商品雜優(yōu)豬效果明顯,表明蘇鐘豬1系和2系是高產優(yōu)質高效商品瘦肉豬的優(yōu)選母系豬。
  3.1蘇鐘1系全身被毛白色,頭稍長,嘴筒平直,耳中等大小,略向前方傾垂,背腰平直或微凹,體稍寬而短,腹線平,腿臀豐滿,四肢健壯,有效乳頭15枚以上。2系體型外貌與1系相似,頭略大,體稍長而窄,體格略大。
  3.2蘇鐘豬產仔哺育率高,經產豬窩產仔數達14.25頭(2系)和14.35頭(1系),斷奶仔豬數為12.34頭(2系)和12.48頭(1系)。有效乳頭數為14.48個(2系)和14.90個(1系)。哺乳期總泌乳量為283.60kg(1系)和275.20kg(2系)。
  3.3蘇鐘豬生長發(fā)育較快,初生重為1.16kg(1系)和1.12kg(2系);35日齡重為8.83kg(1系)和7.32kg(2系);6月齡重1系為92.68kg(公)和94.30kg(母),2系為97.58kg和96.34kg;成年體重1系為154.62kg(公)和162.76kg(母),2系為152.68kg和171.79kg。
  3.4蘇鐘豬育肥性能好,達90kg日齡為177天(1系)和175天(2系),日增重為618.56g(1系)和634.74g(2系),飼料報酬為3.23:1(1系)和3.21:1(2系)。以蘇鐘豬為母系生產的雜優(yōu)豬育肥效果良好,達90kg重的日齡為163天(1系雜)和160天(2系雜),日增重為702.67kg(1系雜)和727.23g(2系雜),飼料報酬均為3.11:1;胴體品質好,瘦肉率高(58.90%和58.79%),平均膘厚為2.30-2.31cm。
  3.5蘇鐘豬的選育一直密切聯(lián)系生產,江蘇省有1系和2系原種場2個,擴繁場2個,種豬群達2000頭以上,育種核心群為800頭以上。已向社會推廣種豬2000頭以上,生產雜優(yōu)豬5萬頭以上,推廣地區(qū)除江蘇省外,還有安徽、上海、浙江、江西、福建和云南等省市,深受廣大生產者和消費者的歡迎和高度評價。

作者: ann    時間: 2008-7-7 17:15

雅南豬

 一、產地分布
    雅南豬主產于洪雅、丹棱、邛崍、犍為和榮縣,分布峨眉、樂山、眉山、彭山、蒲江和雅安等11個縣。據1978年統(tǒng)計,約有種豬7萬余頭。

(, 下載次數: 1)

(, 下載次數: 0)  

 




  二、外貌特征

  雅南豬被毛黑色;體型較大,體軀較長、略窄,嘴較長,額部皺紋淺;背腰平直,后軀稍傾斜,大腿欠豐滿;腹大而不下垂;乳頭數多,7對以上的母豬占77.7%。農村成年公豬平均體重95.7公斤,體長124.0厘米、胸圍108.3厘米、體高67.5 厘米;成年母豬平均體重74.4公斤,體長118.7厘米、胸圍97.6厘米、體高62.9 厘米。農業(yè)科研、院校豬場的成年公豬平均體重138.3公斤,體?39.0厘米、胸圍122.4 厘米、體高72.9厘米;成年母豬平均體重139.4公斤,體長141.2厘米、胸圍124. 2厘米,體高71.2厘米。

  三、生產性能

  (一)產肉性能 農村歷來采用“吊架子”階段肥育法飼養(yǎng)肉豬,一般上圈 9-14個月,其中催肥期1.5-2個月,體重達80-90公斤出槽,農民有養(yǎng)大肥豬過年的習慣,自食豬的體重多在100公斤以上。 在每公斤混合料含消化能3106-3178千卡、可消化粗蛋白135-161克的條件下不限量飼養(yǎng)育肥豬,從15.6公斤上圈,119天體重即達89.4公斤,日增重620.4克,每增重1公斤耗混合料3.6公斤。屠宰率73.0%,膘厚4.7厘米,皮厚0.45厘米,眼肌面積17.9 平方厘米,大腿占胴體重的26.6%。肌肉、脂肪分別占胴體重的35.0、44.1%,皮、 骨分別占胴體重11.7、7.1%。

  (二)繁殖性能

  1. 生殖生理

  (1)公豬:小公豬性早熟,2月齡斷奶前即有爬跨行為;60日齡附睪中出現精子,77日齡可采得正常精液,3月齡可配種使母豬受孕,6-7月齡為適宜配種期。農民習慣3-5月齡早期配種,利用年限較短,約為1.5-3歲。

  (2)母豬:初次發(fā)情多在4月齡左右,發(fā)情周期18-23天,發(fā)情持續(xù)期2-4天,排卵在發(fā)情36小時后,高峰期為48-72小時左右,平均排卵和成熟濾泡數為13.3個。母豬妊娠期平均113.9天。農民習慣5-7月齡初配,多利用至6-7周歲。

  2.繁殖力 據農村調查,母豬第一胎產仔數平均8.6±0.1頭;每二胎平均9.5±0.66頭; 三胎以上平均10.2±0.03頭,產仔成活率99.4%,50-60日齡斷奶頭數9.6±0.03頭,斷奶窩重68.6±7.8公斤;哺育率93.1%。成年母豬平均產仔數12.4頭,20日齡窩重為27.7 公斤,60日齡斷乳窩重87.3公斤。

  3.泌乳力 雅南豬具有多奶頭的特點,平均為13.9個;經產母豬60天哺乳期共產乳 205公斤,泌乳高峰為25天左右,前30天泌乳116.1公斤、體重減輕18.4%,后30天泌乳89.3公斤,體重減少10.1%。

作者: ann    時間: 2008-7-7 17:16

萊蕪豬

  萊蕪豬是我國華北型優(yōu)良豬種,具有適應性強、繁殖力高、肉質優(yōu)良、配合力好等特性。萊蕪豬的背毛為黑色,鬃毛比較突出,肚腹比較大,外表與野豬相似。


     萊蕪豬最突出的優(yōu)點是肉質比較好。據測定,肌肉脂肪的含量達到10.14%。由于肌肉的高脂肪含量使其呈現明顯的大理石紋,烹調以后口感細嫩香順。而國外豬肌肉脂肪的含量一般都在5%以下,所以肉質口感比較粗糙。

 
     萊蕪豬的繁殖性能較高。通過科研人員7個世代的選育,經產母豬的產仔數平均達到15頭以上。母豬比較強壯,乳頭多,排列整齊,奶水非常充足,所以仔豬往往表現出很好的生長勢,斷奶成活數也能達到12頭以上。


     萊蕪豬還有一個優(yōu)點是適應性強,有很好的抗逆性,飼養(yǎng)起來很容易,一般很少得病。


     近幾年,有關科研工作者對萊蕪豬做了一系列的開發(fā)利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他們利用萊蕪豬為核心素材,通過多元雜交培育出了萊蕪豬新品種。新品種萊蕪豬的背毛仍然為黑色,但是體形外貌已經有了一定的改觀,它繼承了萊蕪豬原有的繁殖性能和哺乳優(yōu)勢,同時生長速度也有了很大提高,一般1天增重0.75公斤。

作者: ann    時間: 2008-7-7 17:17

梅山豬

  梅山豬是我國優(yōu)良地方品種太湖豬的一個品系,以高繁殖力和肉質鮮美而著稱于世。作為"世界產崽冠軍"的梅山豬,是遺傳資源中經濟雜交和培育新品種的優(yōu)良親本。


     梅山豬皮膚紫紅,被毛黑色,四肢蹄部白色,俗稱"四白腳"。成年豬體重150-180公斤,體型高大,皮較厚而粗,額部皺紋多而深,耳大下垂,腹部下垂,乳頭8-9對。該品種繁殖性能強,平均每胎產崽16頭,最高記錄一胎產崽33頭。商品豬肉質鮮美,細嫩多汁,肌間脂肪豐富,五花肉多。


     梅山豬雜交優(yōu)勢明顯,與瘦肉型公豬雜交后胴體瘦肉多(52%左右)、生長速度快,抗病力強,其二元雜交母豬基本保持梅山豬的高產特性,產崽達到14頭,生產的三元雜交商品豬瘦肉率達到56%以上。


     梅山豬性成熟早,小母豬生后85日齡可發(fā)情,7月齡即可配種。母豬溫順,奶水多,護崽性強,大多數母豬能在哺乳期配種懷孕。梅山豬具有較強的環(huán)境適應能力,耐粗性能好。主要適宜于圈養(yǎng)的飼養(yǎng)方式,宜用精、青、輔料適當搭配飼喂,要注意防寒保暖,加強分娩護理。

作者: ann    時間: 2008-7-7 17:18

金華豬

金華豬(又名兩頭烏豬金華兩頭烏豬)

Jinhua

產地(或分布):原產于浙江省金華市東陽縣,分布于浙江省義烏、金華等地。

數量:1980年調查有繁殖母豬6.3萬頭。

主要特性:體型中等偏小,頸粗短,背微凹,腹大微下垂,臀部傾斜,四肢細短,蹄堅實呈玉色,耳中等大,下垂不超過嘴,皮薄、毛疏、骨細。毛色中間白兩頭烏。按頭型分大、中、小三型。成年體重:公豬112千克,母豬97千克。公、母豬一般5月齡左右配種,產仔數:三胎以上13-14頭。肥育期日增重460克,屠宰率71.7%,腿臀比例30.9%,瘦肉率43.4%,眼肌面積19.06平方厘米,。有板油較多,皮下脂肪較少的特征,適于淹制火腿。



DistributionongYang county of Jinhua prefecture in Zhejiang province

population size:Approximately 63,OOObrood SOWS in 1980.

Major characteristics: The breed has moderate body conformation, with mediumsized and drooping ears (not reaching snout),thick and short neck.The back is lightly concaved,and the belly large and lightly.Drooping,the rump lightly pitching, slender and short legs, the hooves strong and jade greened color. The coat color of the breed is Htwo end black and middle white". According to the size of the head,  the breed is classifled into large,medium and small types.Average weight of male adults is 112kg and females 97kg.The males and females usually are used to be bred at the age of 5 months.The litter size is 13-14piglets in third and up-third parity. The daily gain in the fattening period is about 460g.The average dressing percentage is 71.7%.The skin thickness is 0.33cm.The eye muscle area is 19.1cm2.

The ham ratio is 30.9%.The lean meat percentage is 41.4%.Note high flare fat ratio litter subcutaneous fat which is characterized the breed
(, 下載次數: 0) (, 下載次數: 0)

作者: ann    時間: 2008-7-7 17:19

內江豬

Neijiang

產地(或分布):四川省內江市和內江縣。

數量:1981年有繁殖母豬12.5萬頭。

主要特性:體型大,體質疏松,體軀寬深,背腰微凹,腹大不拖地,臀寬稍后傾,四肢較粗壯,頭大,嘴筒短,額面橫紋深陷成溝,額皮中部隆起成塊,稱"蓋碗",耳中等大小、且下垂,皮厚,成年種豬體側及后腿皮膚有深皺裙,俗稱"瓦溝"或"套褲"。被毛全黑。成年體重:公豬169千克,母豬155千克。體脂沉積早。成年母豬平均排卵11-18枚,產仔數:初產9-10頭,三胎以上10-11頭,。60天泌乳量186.8千克。中等飼養(yǎng)條件下肥育期日增重410克,90千克的肉豬屠宰率67.5%,瘦肉率37%,膘厚4.09厘米,眼肌面積17.6平方厘米。



Distribution:Neijiang County of Neijimg City in Sichuan province.

Population size:Approximately 125,000 boars in 1981.

Major characteristics:The breed has moderate body conformation and loose constitution.The head is large with short snout.There is deeptansverse wringkles seemed like chimb and the skin up heaved.The ears are medium-sized and drooping.The body is wide and deep.The back is light1y concaved,and the belly large,the rump square and lightly inclined backward,the legs strong,the skin thick.There are deep rumples in the body sides and  hind legs for the adult boars,called "wagou"or “taoku”.The coat color of the breed is black.Average weight of male adults is 169.3kg and females 154.8kg on the farm.The fat deposits early,and the gaining ability are high.The mature females ovulate on average 11-18 follicles.The litter size is 9.4piglets in the first litter,and 10.4piglets in third and up-third parity.The milk yield of 60 days is 186.8kg.The daily gain in the fattening period is about 662g under better-feed condition.The back longest muscle contains water 71.4%.The average dressing percentage is 67.5%.The eye muscle area is 17.6cm2.
(, 下載次數: 0) (, 下載次數: 0)

作者: ann    時間: 2008-7-7 17:20

迪卡豬

  迪卡配套系種豬簡稱迪卡(DEKALB),是美國迪卡公司在70年代開始培育的品種??ㄅ涮紫捣N豬包括曾祖代(GGP)。祖代(GP)、父母代(PS)和商品雜優(yōu)代(MK)。1991年5月,我國由美國引進迪卡配套系曾祖代種豬,由五個系組成,這五個系分別稱為A、B、C、E、F。這五個系均為純種豬,可利用進行商品肉豬生產,充分發(fā)揮專門化品系的遺傳潛力,獲得最大雜種優(yōu)勢。迪卡豬具有產仔數多、生長速度快、飼料轉化率高、胴體瘦肉率高的突出特性,除此之外.還具有體質結實。群體整齊、采食能力強、肉質好、抗應激等一系列優(yōu)點。產仔數初產母豬11.7頭,經產母豬12.5頭。達90公斤體重日齡為150天,料肉比2.8:1,胴體瘦肉率60%,屠宰率74%。該豬種宜于飼養(yǎng)管理,具有良好的推廣前景。

作者: ann    時間: 2008-7-7 17:21

榮昌豬

(, 下載次數: 0) (, 下載次數: 0)

   

一、產地分布

  榮昌豬主產于四川榮昌和隆昌兩縣,后擴大到永川、瀘縣、瀘州、合江、納溪、大足、銅梁、江津、璧山、宜賓及重慶等10余縣、市。據統(tǒng)計,產區(qū)常年有種母豬15萬頭左右。中心產區(qū)榮昌、隆昌兩縣,每年向外提供仔豬達10萬頭以上。榮昌豬除分布在本省許多縣、市外,并推廣到云南、陜西、湖北、安徽、浙江、北京、天津、遼寧等20多個省、市。1968年由云南省向越南出口種豬40頭。

  二、外貌特征

  榮昌豬體型較大,除兩眼四周或頭部有大小不等的黑斑外,其余皮毛均為白色。,也有少數在尾根及體軀出現黑斑全身純白的。群眾按毛色特征分別稱為“金架眼”、“黑眼膛”、“黑頭”、“兩頭黑”,“飛花”和“洋眼”等。其中“黑眼膛”和“黑頭”約占一半以上。榮昌豬頭大小適中,面微凹,耳中等大、下垂,額面皺紋橫行、有漩毛;體軀較長,發(fā)育勻稱,背腰微凹,腹大而深,臀部稍傾斜,四肢細致、結實;鬃毛潔白、剛韌;乳頭6-7對。農村中成年種公豬體重98.1±16.0公斤,體長119.5±12.3厘米,胸圍103.3±10.1厘米,體高67.4±6.0厘米。成年種母豬體重86.8±1.4公斤,體長123.5±0.6厘米, 胸圍104.3±0.6厘米,體高59.9±0.3厘米。 經過選育的豬群,30月齡公豬體重158.0±6.3公斤,體長147.0±3.9厘米 , 胸圍124.7±2.9厘米,體高79.7±1.9厘米。成年母豬體重144.2±3.3公斤,體長141.8±1.2厘米,胸圍123.0±1.5厘米,體高69.6±0.5厘米。

  三、生產性能

  (一)產肉性能
  1.增重及飼料利用率:在農村較低的飼養(yǎng)條件下,生后一年的肥育豬,體重為75-80公斤;在較好飼養(yǎng)條件下,體
  重可達100-125公斤。采用不限量飼養(yǎng),在日采食消化能7400千卡、可消化粗蛋白291克的條件下,平均體重由14.7公斤增至90.1公斤,需飼養(yǎng)121天,日增重622.6克,每公斤增重耗混合料3.3公斤、青料3.9公斤、粗料1.0公斤。采用中營養(yǎng)水平育肥,平均日采食消化能5500千卡、可消化粗蛋白260克,體重由20.9公斤增至79.4公斤,需飼養(yǎng)120天,日增重488克,每公斤增重耗混合料3.5公斤、青料3.2公斤、粗料0.6公斤。在以青、粗飼料為主,并采用階段育肥方式,日采食消化能4200千卡、可消化粗蛋白163克,體重由22.4 公斤增至83.5公斤,需飼養(yǎng)195天,日增重313克,每公斤增重耗混合料2.4公斤、青料16.3公斤、粗料4.1公斤。
  2.經濟屠宰適期:以7-8月齡體重80公斤左右為宜,屠宰率為69%,瘦肉率42-46%,腿臀比例29%。
  3.一窩仔豬產肉力:1977年據四川省種豬試驗站測定,一窩仔豬11頭,60 日齡斷奶窩重179.1公斤(平均每頭重16.3公斤),采用不限量飼養(yǎng)113天(173日齡), 全窩總重達1011.9公斤(平均每頭重92.0公斤),日增重為670克;平均每公斤增重耗混合料3.2公斤、青料3.1公斤、粗料1.1公斤,含消化能11700千卡、可消化粗蛋白489克。
  4.胴體品質:屠宰率為70%左右。瘦肉、脂肪等項指標,隨能量水平的高低有所變化。榮昌豬肌肉呈鮮紅或深紅色,大理石紋清晰,分布較勻,24、96小時貯存損失分別為3.5、7.2%。股二頭肌熟肉率為67.7%。背最長肌的含水率為70.8%,脂肪3.2%,蛋白質24.8%;每克干肉發(fā)熱量為5725千卡。
  5.鬃毛:榮昌豬的鬃毛,以潔白光澤、剛韌質優(yōu)載譽國內外。鬣鬃一般長 11-15厘米,最長達20厘米以上,一頭豬能產鬃200-300克,凈毛率90%。

  (二)繁殖性能
  1.生殖生理
  (1)公豬:睪丸切片觀察,公豬30日齡在曲精細管中,開始出現初級管精母細胞,40日齡有次級精母細胞,57日齡在附睪中首次發(fā)現精子。62日齡初次采獲含有精子的精液。公豬的發(fā)身期為62-66日齡,4月齡已進入性成熟期,5-6月齡時可開始配種。成年公豬的射精量為210毫升左右,精子密度為0.8億/毫升。農村中,公豬使用至1-2歲即行淘汰,在國營場、站中,利用至3-5歲尚能正常配種。
  (2)母豬:初情期平均為85.7(71-113)日齡,發(fā)情周期20.5(17-25)天,發(fā)情持續(xù)期4.4(3-7)天。發(fā)情征狀明顯,適配時間一般在發(fā)情后36-48小時左右。 妊娠期平均為114.2(107-117)天。產后再發(fā)情時間,多在斷奶后3-10天,但據87頭飼養(yǎng)條件較好的育種母豬群的觀察,平均為44.3(5-75)天。初配月齡,農村中一般為4-5月,但以 7-8月齡體重50-60公斤左右較為適宜。繁殖利用年限以6-7歲為宜,農村中多在10-15歲后淘汰。
  2.繁殖力 據農村調查,初產母豬產仔數6.7±0.1頭,斷奶成活數6.4±0.1頭,窩重60.7±0.4公斤;3胎以上經產母豬產仔數為10.2±0.1頭,斷奶成活數9.7±0.2頭,窩重102.2±0.6公斤。 育種豬群,初產與經產母豬的產仔數分別為8.6±0.2、11.7±0.3頭,初生窩重、個體重分別為6.2±0.2、0.77±0.01公斤和9.1±0.2、0.86±0.01公斤,斷奶成活數分別為7.6±0.2、9.7±0.2頭,斷奶窩重分別為76.6±2.2、113.8±2.8公斤,斷奶個體重分別為10.0±0.2、11.7公斤。
  3.泌乳力:仔豬20日齡窩重為30.9±0.7公斤。據泌乳力測定, 在日給消化能9200千卡、可消化粗蛋白451克的較好的營養(yǎng)水平下,60日總泌乳量為286.5公斤;在日給消化能6800千卡、可消化粗蛋白293克的營養(yǎng)水平下,為195公斤;在日給消化能5200千卡、可消化粗蛋白172克的較低營養(yǎng)水平下,為182.8公斤。在產后15-20日為泌乳高峰。

作者: ann    時間: 2008-7-7 17:23

寧鄉(xiāng)豬

   (, 下載次數: 1) (, 下載次數: 0)
 
 
一、產地和分布

  原產于湖南寧鄉(xiāng)縣的草沖和流沙河一帶,原名稱草沖豬或流沙河豬。由于其種沾逐步擴大,散布全縣,故名寧鄉(xiāng)豬。主要分布于與寧鄉(xiāng)縣毗鄰的益陽、安化、連源、湘鄉(xiāng)等縣以及懷化、邵陽兩地區(qū)。

  二、特征和特性

  1.繁殖性能
  母豬生后129.5天初次發(fā)情,一般在164~177日齡、體重30公斤左右, 即第三次發(fā)情時初次配種。產后發(fā)情為斷乳后5~7天。母豬利用年限8年以上。
  據對成年母豬(6頭)的測定,平均排卵數17.16(9~23)枚。對妊娠30 大的二胎母豬(3頭)剖解觀察,胚胎存活率82.4%。
  據寧鄉(xiāng)縣種豬場1977~1979年統(tǒng)計,三胎及三胎以上母豬平均產仔數10-12頭; 初生窩重8.47±0.12公斤;20日齡窩重27.陰±0.33公斤,60日齡窩重101.49±1. 56 公斤

  2.肥育性能
  據產區(qū)對肥育豬(129頭)×查,體重從10.48公斤增至80.54公斤,飼養(yǎng)190.5天,日增重368克。
  據試驗,將寧鄉(xiāng)豬分為三組,體重從22公斤開始,分別按j ‘南方生長肥育豬飼養(yǎng)標準”、低于標準20%、低于標準40%,喂養(yǎng)至96公斤,各需123、137和171 天,日增重分別為587、503和410克,每公斤增重耗消化能分別為12.30、12.64和13.48 兆卡。試驗還表明,體重37公斤以前的肥育前期,增重較慢;盯~75公斤時增重最快,飼料利用率較高;75公斤以后增重速度下降,飼料利用率也降低,而酮體中脂肪增多。因此,以75~80公斤時屠宰為宜。
  據對體重74.74公斤肥育豬(18頭)的屠宰測定,屠宰率70.19%,膘厚4.58厘米,皮厚0.43厘米,花板油占侗體重9.49%,眼肌面積18.42平方厘米,腿臀比例24.34 %。對體重89.93公斤肥育豬(14頭)的屠宰測定,屠宰率73.99%,膘厚6.50厘米,皮厚0.54厘米,花板油占酮體重10.60%,眼肌面積18.84平方厘米,腿臀比例 22 .40%,胭體中瘦肉、脂肪、皮、骨組成分別為34.72%、43.37%、13.44%、7.20 %,板油的碘價51.47。

  三、雜交利用

  在農村中,以寧鄉(xiāng)豬作母本,與中約克夏豬雜交,雜種后代普遍受到群眾歡迎。據報道,寧鄉(xiāng)母豬與長白或中約克夏公豬交配后,雜種豬初生重、20日齡窩重、60日齡斷乳窩重均比寧鄉(xiāng)豬純種繁殖時有所提高;與長白公豬交配時,每窩產仔9 頭, 20日齡窩重34.58公斤,60日齡斷乳窩重115.32公斤, 其雜交效果高于用中約克夏公豬。
  在育肥育試驗的前、中、后三期分別限量喂給50、80和120 公斤混合精料(每公斤含消化能2.72~2.74兆卡、消化粗蛋白79~87克)時,用長白、中約克夏、沙子嶺與寧鄉(xiāng)豬進行正反雜交試驗結果,證明二元雜種都表現出雜種優(yōu)勢,其中長×寧和約×寧一代雜種豬分另憫?zhàn)B156和150天后,體重達83.3和84.2公斤,日增重434 和 438克,每公斤增重耗消化金11.33和11.00兆卡,消化粗蛋白364和341克。 一代雜種豬的瘦肉率比寧鄉(xiāng)豬高,分別為49.70%和47.98%;其皮膚變薄,皮占酮體重分別為8.73%和9.96%,顯著地少于寧鄉(xiāng)豬的13.80%。
  寧鄉(xiāng)豬與我國北方豬種雜交,亦有較明顯的雜種優(yōu)勢。如與北京黑公豬雜交,一代雜種豬日增重優(yōu)勢率8.4%;與新淮公豬雜交,一代雜種豬日增重優(yōu)勢率8.05%。

  四、評價和展望

  寧鄉(xiāng)豬具有早熟易肥、脂肪沉積能力強、生長較快、性情溫馴等特點。但繁殖力較低,月多有凹背、垂腹、臥系等缺陷。今后在搞好以種豬場為基礎的良種選育工作的同時,還應在中心產區(qū)加強良種繁育的輔導工作,按照寧鄉(xiāng)豬國家標準嚴格選育。在商品豬生產上,可推廣以寧鄉(xiāng)豬為母本、約克夏和長白豬等外來品種為父本的雜交組合,以提高肥育豬的出欄率和瘦肉率。

作者: ann    時間: 2008-7-7 17:24

杜洛克豬

 

(, 下載次數: 1)

  杜洛克豬原產于美國東部的新澤西州和紐約州等地。國內先后由美國、加拿大、匈牙利、日本和中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qū)引入該豬,現已遍及全國。杜洛克最大特點是,身體健壯、強悍,耐粗性能強,是一個極富生命力的品種。生長快,飼料利用率高。該品種的缺點是繁殖力不太高,母性差,“胴體產肉量稍低,肌肉間脂肪含量偏高。

  一、體形外貌

  全身被毛呈棕紅色,體軀高大,粗壯結實,全身肌肉豐滿平滑,后軀肌肉特別發(fā)達,頭較小,顏面微凹,鼻長直,耳中等大小,向前傾,耳尖稍彎曲,胸寬而深,背腰略呈拱形,腹線平直,四肢強健,蹄黑色。

  二、生產性能

  杜洛克是生長發(fā)育最快的豬種,肥育期平均日增重750克以上,料肉比2.5~3.O∶1。胴體瘦肉率在60%以上,屠宰率為75%,成年公豬體重為340~450千克,母豬300~390千克。初產母豬產仔9頭左右,經產母豬產仔10頭左右。母性較強,育成率高。

  三、雜交效果

  由于杜洛克豬具有增重快,飼料報酬高(料肉比為2.8~3.2∶1),胴體品質好、眼肌面積大、瘦肉率高等優(yōu)點,而在繁殖性能方面較差些。故在與其它豬種雜交時,經常作為父本,以達到增產瘦肉和提高產仔數的目的。


作者: ann    時間: 2008-7-7 17:25

湖北白豬

湖北白豬原產于湖北,主要分布于華中地區(qū)。
(, 下載次數: 0)
 一、外貌特征

  湖北白豬全身被毛全白,頭稍輕、直長,兩耳前傾或稍下垂,背腰平直,中軀較長,腹小,腿臂豐滿,肢蹄結實,有效乳頭12個以上。

  二、生產性能

  成年公豬體重250~300公斤,母豬體重200~250公斤。該品種具有瘦肉率高、肉質好、生長發(fā)育快、繁殖性能優(yōu)良等特點。6月齡公豬體重達90公斤;25~90公斤階段平均日增重0.6~0.65公斤,料肉比3.5:1以下, 達90公斤體重為180日齡,產仔數初產母豬為9.5~10.5頭,經產母豬12頭以上,以湖北白豬為母本與杜洛克和漢普夏豬雜交均有較好的配合力,特別與杜洛克豬雜交效果明顯。杜×湖雜交種一代肥育豬20~90公斤體重階段,日增重0.65~0.75公斤,雜交種優(yōu)勢率10%,料肉比3.1~3.3:1,胴體瘦肉率62%以上,是開展雜交利用的優(yōu)良母本。

作者: ann    時間: 2008-7-7 17:26

北京黑豬

  (, 下載次數: 0)


  北京黑豬是在北京本地黑豬引入巴克夏、中約克夏、蘇聯(lián)大白豬、高加索豬進行雜交后選育而成。主要分布在北京市朝陽區(qū)、海淀區(qū)、昌平縣、順義縣、通縣等京郊各區(qū)縣。并推廣于河北、河南、山西等省。

  一、外型特征

  北京黑豬全身被毛黑色,體質結實,結構勻稱。頭大小適中,兩耳向前上方直立或平伸,面部微凹,額較寬,頸肩結合良好,背腰較乎直且寬,腿臀較豐滿,四肢健壯。乳頭多為7對。

  二、生產性能

  北京黑豬成年體重,公豬262kg,母豬236kg。初產母豬平均窩產仔數10頭,經產母豬平均窩產仔數11.52頭。據測定,20~90kg體重階段,平均日增重為609 g,每公斤增重耗混合料3.70kg。屠宰率為72.4%,胴體瘦肉率51.5%。

  三、利用

  長白豬×北京黑豬一代雜種豬體重20~90kg階段,日增重650~700g,每公斤增重耗配合飼料3.2~3.6 kg,胴體瘦肉率55%左右。杜洛克×長白豬·北京黑豬和大約克夏×長白豬·北京黑豬三元雜交后代,日增重600~700g,每公斤增重耗配合飼料3.2~3.5kg。體重90kg時屠宰胴體瘦肉率58%以上。

作者: ann    時間: 2008-7-7 17:27

玉山黑豬

  玉山黑豬是江西省玉山縣的一個優(yōu)良地方品種,具有皮薄、肉嫩、味道好、屠宰率較高等特點。

     繁殖性能:性成熟早,母豬3~4月齡開始發(fā)情,公豬在3月齡出現性欲。母豬性周期19天(18~22天),持續(xù)期3~4天,發(fā)情癥狀明顯。一般母豬7月齡,體重50千克適配;公豬8月齡,體重55千克適配。在農村,母豬5~6月齡,體重30千克左右適配;公豬6月齡,體重30千克適配。懷孕期為113.07±1.9天。

     肥育性能:玉山黑豬具有早期沉積脂肪的特點,據玉山黑豬原種場測定,2月齡屠宰,屠宰率60%,膘厚27毫米,花板油比率5.26%;4月齡屠宰,屠宰率64.5%,膘厚34厘米,花板油比率8.19%;6月齡屠宰,屠宰率67.4%,膘厚38.5毫米,花板油比率7.6%。仔豬斷乳后即育肥,8月齡體重75千克,日增重0.36千克。近年來測定,在飼料營養(yǎng)水平含(消化能)11.72兆焦/千克、CP(粗蛋白質)13%的條件下,體重15~82千克,平均日增重0.483千克,料重比(3.81±0.15)∶1?表明日增重有明顯的提高。

     屠宰性能和肉質:玉山黑豬保水力強,肉色好,嫩度好,pH值屬正常范圍。江西農業(yè)大學測定肌肉組織學特征,測定豬取自玉山黑豬原種場,70千克屠宰,對照豬為長白豬,80千克屠宰。結果表明,玉山黑豬肌纖維嫩,肌纖維密度大,與長白豬相比差異極顯著(P<0.01),肌肉結締組織含量低于長白豬,差異極顯著(P<0.01),表明玉山黑豬肉嫩多汁的特點。

作者: ann    時間: 2008-7-7 17:27

皮特蘭豬

  1、特征特性。皮特蘭豬原產于比利時的布拉幫特省,是由法國的貝葉雜交豬與英國的巴克夏豬進行回交,然后再與英國的大白豬雜交育成的。主要特點是瘦肉率高,后驅和雙肩肌肉豐滿。


    皮特蘭豬毛色呈灰白色并帶有不規(guī)則的深黑色斑點,偶爾出現少量棕色毛。頭部清秀,顏面平直,嘴大且直,雙耳略微向前;體驅呈圓柱形,腹部平行于背部,肩部肌肉豐滿,背直而寬大。體長1.5-1.6米。


    2、肥育性能。在較好的飼養(yǎng)條件下,皮特蘭豬生長迅速,6月齡體重可達90-100公斤。日增重750克左右,每公斤增重消耗配合飼料2.5-2.6公斤,屠宰率76%,瘦肉率可高達70%。


    3、繁殖性能。公豬一旦達到性成熟就有較強的性欲,采精調教一般一次就會成功,射精量250-300毫升,精子數每毫升達3億個。母豬母性不亞于我國地方品種,仔豬育成率在92%-98%。母豬的初情期一般在190日齡,發(fā)情周期18-21天,每胎產崽數10頭左右,產活崽數9頭左右。


    4、雜交利用。由于皮特蘭豬產肉性能高,多用做父本進行二元或三元雜交。用皮特蘭公豬配上上海白豬(農系),其二元雜種豬育肥期的日增重可達650克,體重90公斤屠宰,其胴體瘦肉率達65%;皮特蘭公豬配梅山母豬,其二元雜種豬育肥期日增重685克,飼料利用率為2.88:1,體重90公斤屠宰,胴體瘦肉率可達54%左右。用皮特蘭公豬配長×上(長白豬配上海白豬)雜交母豬,其三元雜種豬育肥期日增重730克左右,飼料利用率為2.99:1,胴體瘦肉率65%左右。

作者: ann    時間: 2008-7-7 17:28

(, 下載次數: 0) 姜曲海豬

姜曲海豬(包括大倫莊豬,曲塘豬,海安團豬)

Jiangquhai

產地(或分布):江蘇省海安、泰縣一帶。

數量:1980年統(tǒng)計有繁殖母豬9.5萬頭。

主要特性:體短腿矮,腹大下垂,頭短,耳中等大,下垂,皮薄毛稀,部分豬在鼻吻處有白斑,稱"花鼻子",被毛黑色。成年體重:公豬156千克,母豬141千克。產仔數:初產10頭,二胎12.l頭,三胎以上13.5頭。肥育期在較好的飼養(yǎng)水平下日增重464克,低水平日增重385克,屠宰率66.2%,瘦肉率40%,膘厚3.82厘米,眼肌面積22.3平方厘米。



Distribution:Hai'an and Tai county of Jiangsu province.

Population size:Approximately 95.000 sows in 1980.

Major characteristics:The head is short,with medium-sized and drooping ears,thin skin and sparse hair.The body and the legs are short.The belly large and drooping.The mouth of some individuals is white spotted,called “spotted nose".The coat color of the breed is black.Average weight of male adults is 156.4kg and females 141.4kg.The litter size is 10piglets in the first litter,12.1piglets in the second parity,and 13.5piglets in third and up-third parity.The daily gain in the fattening period is about 464g under better-feed condition.The average dressing percentage is 66.4%.The lean meat percentage is 40%.The eye muscle area is 22.3cm2.
(, 下載次數: 0)

作者: ann    時間: 2008-7-7 17:29

沂蒙黑豬

沂蒙黑豬

Yimeng Black

沂蒙黑豬(沂南二茬豬、呂南豬)

產地(或分布):山東省臨沂市北部、沂南、沂水、呂縣三縣交界地區(qū)。

數量:1978年統(tǒng)計有繁殖母豬6萬余頭。

主要特性:體型中等,胸寬而深,背腰平直且寬,四肢結實,頭大小適中,額寬,有金錢形皺紋,耳中等大,耳根硬,耳尖向前傾罩,嘴筒短而微獗,皮灰色,被毛黑色,分為大、中、小三型。成年體重:公豬199千克,母豬154千克。產仔數:初產8-9頭,經產10-11頭。肥育期日增重419-680克,屠宰率76.3%,瘦肉率43.9%,瞟厚4.6厘米,眼肌面積24.19平方厘米。



Distribution:The common boundary area of the Yinan,Yishui and Lvnan County.South of Linyi area for Shandong province.

Population size:Approximately 60,000 fertilized sows in 1978.

Major characteristles:The breed is medium-framed:moderate-sized head,medium-sized,strong-root and inclined forward ears,short and slightly upper erect snout.There is "jinqian"winkles in its wide forehead.Note deep full chest,flat and wide back,sound legs.The coat color of the breed is black,covering ashen skin.It is classified large,intennediate and small types.Average weight of adult male is 199kg and female is 154.3kg.The litter size is 8.8 piglets in the fkst litter,and 10.8 piglets in afterward litter.The daily gain in the fattening period is 419-480g;the average dressing percentage is 76.3%.The backfat thickness is 4.6cm.the lean meat percentage is 43.9%.
(, 下載次數: 2) (, 下載次數: 0)

作者: ann    時間: 2008-7-7 17:30

大圍子豬

大圍子豬

Daweizi

產地(或分布):湖南省長沙市郊縣。

數量:1980年調查繁殖母豬1.3萬頭。

主要特性:體型中等,胸寬而深,背腰寬而微凹,腹大略下垂,體態(tài)前高后低,頭較清秀,耳中等大、下垂呈八字形,群眾稱為"蝴蝶耳",頭分長頭和短頭兩型,長頭型俗稱"閹雞頭",額較窄,皺紋較淺,嘴筒圓而較細;短頭型俗稱"壽字頭",額較寬,皺紋較深,嘴筒粗而稍扁,臉稍凹,被毛黑色,僅四肢下端為白色,稱"四腳踏雪"。成年體重:公豬107千克,母豬81千克。產仔數:初產8.7頭,三胎以上12.3頭。肥育性能較好,農村飼養(yǎng)日增重384克,屠宰率67%,臀腿比例26.5%,瘦肉率40.7%,瞟厚4.2厘米,眼肌面積22.2平方厘米。



Distribution:Suburbs of Changsha city and Nantuo area of Changsha County in Hainan province.

Population size:Approximately 13,OOO fertilized sows in 1980.

Major characteristics:The breed has moderate body conformation,with neat and trim head,medium-sized and drooping ears,which seem to be "八",so native people call it“butterfly ear".According to the size of the head,the breed is classified into long head type and short head type.The former is locally named “yanji head",with narrow forehead,superficial wrinkles,round and trim snout.While the latter is named "shouzi head",with wide forehead,deep wrinkles,rough and trim snout,lightly concaved face.Note the wide and deep chest,wide and lackarched back,and large and lightly drooping belly.The fore quarters are higher than the hindquarters.The coat color is black,with white hooves.Average weight of male adults is 106.9kg and females 80.9kg.The litter size is 8.7piglets in the first litter,and more than 12.3piglets in third and up-third parity.The milk yield is 31.4kg.The daily gain in the fattening period is 384g in the county.The average dressing percentage is 67%.The back fat thickness is 4.2 mother eye muscle area is 22.2cm2.The ham ratio is 26.5%.The lean meat percentage is 40.7%.
(, 下載次數: 0) (, 下載次數: 0)

作者: ann    時間: 2008-7-7 17:31

五指山豬(又稱老鼠豬)

五指山豬(又稱老鼠豬)

Wuzhishan

產地(或分布):海南省五指山區(qū)。

數量:1983年調查有繁殖母豬600余頭。

主要特性:體型小,胸部較窄,背腰平直,腹部不下垂,臀部不發(fā)達,四肢細而長,體質細致緊湊。頭小而長,耳小直立,嘴尖,嘴筒微彎被毛大部為黑色,腹部與四股內側為白色,崇毛呈黑色或棕色。成年母豬體重30-35千克。性成熟早,小母豬斷乳后一個月有發(fā)情征狀,3-4月齡初配。產仔數:初產4頭,經產6-8頭。小公豬1-1.5月齡有性行為,當地群眾不留公豬,即小公豬性成熟配種后就宰殺。



Distribution:Wuzhishan mountain region of Hainan province.

Popu|ation size:Approximately 600 boars in 1983.

Major characteristics:The breed has small body conformation,with fine and tight constitution,with small and long head,small and erect ears,smooth and lighdy bended snout,narrow chest,flat and straight back,undraping belly,steep rump,and trim long legs.The coat color of the breed is mostly black,and the belly and the inside of the legs are white,the mane is black or brown.Average weight of female adult is 30-35kg.When about 30 days after weaning,the piglet shows estrus sigh.It can be bred at the age of 3-4 months.The litter size is 4 piglets in the first litter,and 6-8piglets in afterward litter.The male piglet has sexual behavior at the age of 1-1.5 months,so it is slaughtered after mated.
(, 下載次數: 0) (, 下載次數: 0)

作者: ann    時間: 2008-7-7 17:32

皖浙花豬

體型中等偏大。頭大,額有皺紋,耳中等大小、下垂。背腰較平直,腹較大而不垂。毛色都是黑白花,在吻突、四肢下端、前胸和下腹部為白色,頭、臀兩端為黑色,額部有形狀和大小不同的“白毛星”,二種毛色交界處有寬窄不等的黑皮白毛的“暈帶”,腰背部毛色不一,有全黑、全白或各種形狀的黑斑。乳頭數多為7~8對。據測定,6月齡公豬平均體重28.2公斤,體長79.9厘米,母豬相應為29.9公斤,85.3厘米。皖浙花豬性成熟較早。小母豬4~5月齡開始配種。
(, 下載次數: 0) (, 下載次數: 1)

作者: ann    時間: 2008-7-7 17:33

大花白豬

大花白豬(包括大花烏豬廣東大花白豬金利豬梅花豬粱村豬,四保豬、泥阪豬)

Large Black-White

產地(或分布):產于廣東省珠江三角洲一帶。

數量:1979年統(tǒng)計繁殖母豬44萬頭。

主要特性:體型中等,背腰較寬,微凹,腹較大,耳稍大下垂,額部多有橫行皺紋,被毛黑白花,頭部和臀部有大塊黑斑,腹部、四肢為白色。成年體重:公豬133千克,母豬111千克。產仔數:初產12頭,三胎以上14頭。肥育期在較好飼養(yǎng)條件下日增重519克,屠宰率70.7%,瘦肉率43.2%,瞟厚4.31厘米.HE肌而來只18平方厘米。

Distribution:North and cental of Guangdong province,disMbuting over 42 counties or cities.

Popu|ation size:Approximately 440,OOO sows in 1979.

Major characteristics:The breed has moderate body comformation,with large and drooping ears;mostly there are transverse wrinkles in the forehead.The back is lightly wide and lack-arched,and the belly lightly large.The coat color of the breed is black and white,with  white belly and legs.Average weight of male adults is 133.3kg and females 110.8kg.The litter size is 11.9 piglets in the first litter,and more than 13.8piglets in third and up-third parity,about 96.2% piglets are able to survive.The daily gain in the fattening period is 519g under better condition.The

average dressing percentage is 70.7%.The eye muscle area is 18.1cm2.The lean meat percentage is 43.2%.A high combining ability is found.
(, 下載次數: 0) (, 下載次數: 0)

作者: ann    時間: 2008-7-7 17:37

里岔黑豬

   
(, 下載次數: 2) (, 下載次數: 0)
1、體質外貌

  里岔黑豬全身被毛與皮膚為黑色,極個別的有棕毛,體軀長、胸部淺、胸圍比體長小15厘米,頭中等大小,嘴筒長直,前額有明顯的菱形皺紋,耳大前傾,背腰平直,腹大而不下垂。乳頭一般為 七對 ,肢蹄結實,后軀稍欠豐滿。

  2、生產性能

  初產母豬平均產仔8.85頭,初生重平均1.28千克,60天斷奶體重18.07千克,經產母豬平均產仔12頭,初生重平均1.19千克,母豬哺乳性能良好。

  在一般飼養(yǎng)情況下,育肥豬六個月體重達90千克,平均日增重600克左右,飼料轉化率1:3.3~3.5,90千克體重育肥豬屠宰率71%,瘦肉率50%以上,膘厚2.8厘米以下。

  以里岔黑豬為基礎,導入杜洛克豬血統(tǒng),培育的里岔黑豬新品系具有繁殖率高、抗病力強、肉質好的優(yōu)良性能,同時生長發(fā)育快、瘦肉率高、飼料轉化率高。

  以里岔黑豬新品系豬為母本,與長白、大約克等豬雜交,雜種后代育肥豬日增重800克以上,飼料轉化率在1:3以下。

作者: ann    時間: 2008-7-7 17:37

冀合白豬

  冀合白豬包括2個專門化母系和1個專門化父系。母系A由大白豬、定縣豬、深縣豬三個品系雜交而成,母系B由長白豬、漢沽黑豬和太湖豬、二花臉三個品系雜交合成。父系C則是由4個來源的美系漢普夏豬經繼代單系選育而成.冀合白豬采取三系配套、兩級雜交方式進行商品肉豬生產。選用A系與B系交配產生父母代AB,AB母豬再與C系公豬交配產生商品代 CAB并全部育肥。商品豬全部為白色。其特點是母豬產仔多,商品豬一致性強、瘦肉率高、生長速度快。A、B兩個母系產仔數分別為12.12頭,13.02頭,日增重分別為0.771公斤和0.702公斤,瘦肉率分別為58.26%和60.04%。父系C的日增重0.819公斤,料肉比2.88:1,瘦肉率65.34%。父母代AB與父系C雜交,產仔數達13.52頭,商品豬CAB154日齡達90公斤,日增重0.816公斤,瘦肉率60.34%,具有較好的推廣前景。

作者: ann    時間: 2008-7-7 17:38

北京花豬

  (, 下載次數: 0)  


北京花豬是優(yōu)良的瘦肉型母系豬種,形成于50年代中后期,1984年由北京國營農場管理局、北京農業(yè)大學和北京南郊農場共同協(xié)作選育完成北京花豬Ⅰ系,1994年完成北京花豬Ⅱ系。目前在華北地區(qū)飼養(yǎng)的北京花豬主要是北京花豬Ⅱ系。

  一、體型外貌

  1、北京花豬I系:體型較大,緊湊結實,背腰平直,頭大小適中,嘴較短,稍向上撅。兩耳稍向前傾,頭、頸、軀銜接良好,腰線直而不下垂,后腿,臀較豐滿,四肢較高而強健,毛色為黑、白花,花片分明,毛色遺傳穩(wěn)定,沒有全黑,全白反祖現象。

  2、北京花豬Ⅱ系:被毛黑白花,體型大小適中,頭較輕,嘴較長,兩耳平直,稍向前傾,頭頸軀結合良好,體軀緊湊結實,背腰平直,腹不下垂四肢較高而強健,后腿較豐滿。

  二、生產性能

  1、北京花豬I系,六月齡公豬體重平均達95公斤,母豬體重平均達90公斤。北京花豬I系生長快,飼料利用率高,肉料比1∶3.5。北京花豬種豬性能溫順,性欲旺盛,六月齡體重可以進行配種,母豬初情期為160~185日齡,發(fā)情周期為18~21天。

  2、北京花豬Ⅱ系:平均產仔數11.4頭,肉豬170日齡達90公斤,胴體瘦肉率56.2%。與大白豬雜交效果:大花雜優(yōu)豬作肉豬165日齡體重達90公斤,胴體瘦肉率59%以上;作母豬時,平均產仔數13.0頭;以長白豬為第二父本,以大花雜優(yōu)豬為母本,生產三元雜交肉豬效果最好,160日齡體重達90公斤,胴體瘦肉率達60%以上。

作者: ann    時間: 2008-7-7 17:39

遼寧黑豬

  遼寧黑豬是由東北民豬與巴克夏豬雜交后經40余年風土馴化而成的地方品種。該品種具有適應性強、繁殖力高、肉質好等優(yōu)良特征。遼寧黑豬分為丹東黑豬、復縣黑豬、昌圖黑豬和南臺黑豬4個類群,其中丹東黑豬類群最多,約占整個遼寧黑豬一半以上。  
     遼寧黑豬四個類群的體型外貌相似,其特點是:體質結實,結構勻稱,頭大小適中,耳前傾稍下垂,嘴稍長,顏面直或略凹;身腰長,肩中等寬,背腰平直,尻部略傾斜,腹部微垂;四肢高,肢蹄堅實,毛色純黑,乳頭7對以上,排列整齊;成年公豬平均體長163.7厘米,胸圍146.4厘米,體重210.8公斤;成年母豬平均體長155.8厘米,胸圍146.4厘米,體重203.9公斤。

      遼寧黑豬最大特點就是繁殖性能好。一般生后4-5個月,體重50-60公斤性成熟,7-8個月開始配種;發(fā)情周期平均為19.8天,發(fā)情持續(xù)期85-98小時,妊娠期115.14天;初產母豬平均產仔數12.8頭,初生窩重12公斤,50天斷奶窩重126公斤,窩成活10.94頭;經產母豬平均產仔數14.98頭,初生窩重12.6公斤,50天斷奶窩重139公斤,窩成活11.46頭。遼寧黑豬存在生長慢(580-680克),瘦肉率低(胴體瘦肉率50%左右)的缺點,但表現出極好的雜種優(yōu)勢。遼寧黑母豬與大約克夏、長白、杜洛克雜交生產的“約黑”、“長黑”、“杜黑”二元雜交母豬,具有母性強、產仔多、生長快、效益好等優(yōu)良特征。平均產仔數14.5頭,50天斷奶重168公斤,三元雜交后代日增重798克,料肉比3.1:1,胴體瘦肉率63%以上。

作者: ann    時間: 2008-7-7 17:40

漢普夏豬

漢普夏豬屬瘦肉型豬品種。原產英國南部,由美國選育而成。漢普夏豬具有獨特的毛色特征,在后和前腿部為白色,其他部位為黑色,有銀帶豬之稱。


(, 下載次數: 0)

  1、品種特征

  全身主要為黑色,肩部到前肢有一條白帶環(huán)繞,俗稱白肩(帶)豬。頭大小適中,顏面直,耳向上直立,中軀較寬,背腰粗短,體軀緊湊,呈拱形。背最長肌和后軀肌肉發(fā)達。

  2、生產性能

  從25.6千克到97.6千克日增重697克,飼料利用率2.95。體重91.7千克育肥豬6頭,平均膘厚1.76厘米,眼肌面積28.7平方厘米,胴體瘦肉率60.7%。胴體品質好。母豬平均產仔數9頭,但仔豬碩壯而均勻,母性良好。胴體瘦肉率65%以上。雜交配套生產體系中可用作終端父本,也可作母本。

作者: ann    時間: 2008-7-7 17:40

贛東黑豬

  俗名南城黑豬,繁育歷史悠久,是江西省七大優(yōu)良品種之一。具有耐粗飼、產仔率高、哺乳力強、瘦肉比例高等優(yōu)點,是進行二元、三元雜交生產商品豬的優(yōu)良母本。南城縣畜牧良種場是江西省農業(yè)廳定點的省級贛東黑豬原種場。1998年,以贛東黑母豬為基礎的三元雜交優(yōu)質瘦肉型豬,出欄32.9萬頭,遠銷上海、江蘇、浙江、廣東、福建等地,倍受廣大養(yǎng)殖戶和消費者的青睞。

作者: ann    時間: 2008-7-7 17:42

兩廣小花豬

   (, 下載次數: 0) (, 下載次數: 0)  


  兩廣小花豬由陸川豬、福綿豬、公館豬、黃塘豬、塘綴豬、中垌豬、桂墟豬歸并,統(tǒng)稱兩廣小花豬。分布于廣東、廣西省(區(qū))相鄰的潯江、西江流域的南部,中心產區(qū)有陸川、玉林、合浦、高州、化州、吳川、郁南等地。

  一、體形外貌

  兩廣小花豬體短和腿矮為其特征,表現為頭短、頸短、耳短、身短、腳短、尾短,故又稱為六短豬,額較寬,有Y形或棱形皺紋,中有白斑三角星,耳小向外平伸,背腰寬而凹下,腹大多拖地,體長與胸圍幾乎相等,被毛稀疏,毛色均為黑白花,黑白交界處有4~5厘米寬的暈帶,乳頭6~7對。

  二、生產性能

  1、生長發(fā)育:6月齡母豬體重38公斤,體長79厘米,胸圍75厘米。成年母豬體重112公斤,體長125厘米,胸圍1.13厘米。

  2、繁殖性能:性成熟較早,小公豬卯日齡有精子,小母豬4~5月齡體重不到30公斤即開始發(fā)情,多在6~7月齡、體重40公斤時初配,初產平均產仔8頭,三產以上平均產仔10頭。

  3、肥育性能:據廣西資料,月巴育豬自11公斤~87公斤,日增重309克,每公斤增重消耗混合料4.22公斤、青料3.42公斤。體重75公斤屠宰,屠宰率67.72%,胴體中肉占37.2%,脂占45.2%,皮占10.5%,骨占7.1%。

  三、雜交利用

  兩廣小花豬做母本,與引進的瘦肉型品種進行雜交。

作者: ann    時間: 2008-7-7 17:43

大約克夏豬

  (, 下載次數: 0)

【產地及環(huán)境】 大約克夏豬于十八世紀育成于英國,是世界上著名的品種,

【地理分布】 大約克夏豬又稱大白豬,因其體格大、增重快被引至很多國家。我國湖北、湖南、浙江、江西、河南、遼寧等省飼養(yǎng)頭數較多。

【品種特征】 大約克夏豬體格大,體型勻稱。耳立,鼻直。背腰多微弓。四肢較高。皮毛全白,少數額角皮上有小暗斑。

【品種性能】 大約克夏豬24月齡公豬平均體重263公斤,體長169厘米,胸圍154厘米,體高92厘米,成年母豬相應為:224公斤,168厘米,151厘米,87厘米。大約克夏豬是世界上著名的肉用型品種之一。在我國分布較廣,有較好的適應性,具有生長快、飼料利用率高、瘦肉率高,產仔較多等特點,但存在蹄質不堅實、多蹄腿病等缺點。

作者: ann    時間: 2008-7-7 17:44

哈爾濱白豬

哈爾濱白豬

體型較大,頭中等大小,兩耳直立,顏面微凹。背腰平直,腹稍大但不下垂,腿臀豐滿,四肢強健,體質結實。全身被毛白色。乳頭7對以上。母豬一般在8月齡、體重90~100公斤時,公豬在10月齡、120公斤左右時開始配種。哈白豬肉質細嫩,皮下脂肪含量多而皮膚較輕。具有較強的抗寒性能。
(, 下載次數: 0) (, 下載次數: 0)

作者: ann    時間: 2008-7-7 17:45

民滇南小耳豬

民滇南小耳豬

Diannan Small-Ear

民滇南小耳豬(包括德宏小耳豬或景頗豬,僳匕豬,勐臘豬或愛尼豬,文山豬或阿尼豬)

產地(或分布):云南省勐臘、瑞麗、盈江等地。

數量:l979年統(tǒng)計有繁殖母豬16萬余頭。

主要特性:體軀短小,背腰寬廣,全身豐滿,耳豎立向外橫伸,皮薄,毛稀,被毛以純黑為主,其次為"六白"和黑白花,還有少量棕色的。按體型分大、中、小三型。小型豬群眾稱"細骨豬"、"冬瓜豬"或"油葫蘆豬"。體型短小,頭小,額平無皺紋,耳寬大于耳長,嘴筒稍伏,頸短肥厚,下有肉垂,四股短細、直立,蹄小堅實。成年體重:大型公豬64千克,母豬76千克;小型公豬40千克,母豬54千克。性成熟較早,公豬3月齡,母豬4月齡可配種。產仔數:初產7.3頭,經產10頭左右。肥育期日增重220克,屠宰率74%,瘦肉率31%,瞟厚5.98厘米。



Distribution:Mengle,Ruili,Yingjiang and WenShan ara in Yunnan Province.

Population size:Approximately 160,OOOfertilized sows in 1979.

Major characteristics:The body conformation is short,with erect and flatly extended ears,wide back,plump body,thin skin and sparse hair.The color of the breed is primarily black,following six white spot,black,white and brown.It is classifled large,intennedate and small types.The small type pig is also called "slender bone,,pig;"wax gourd”pig and "oil-gourd"pig,with small head,flat forehead,fat and deep neck;lightly long snout,shod and straight legs and sound hooves.Large type Average weight of male adults is 64.2kg and females76kg,while small type 39.6kg and 54.3kg respectively.Early sex maulrity.Males begin to be bred at the age of 90days and females at the age of 4 months.The litter size is 7.7piglets m the first litter,and 10.1piglets in the upward litter.The daily gain in the fattening period is 220g;the average dressing percentage is 74%.The lean meat percentage and fat for the carcass is 31%and 53%respectively.
(, 下載次數: 0) (, 下載次數: 0)

作者: ann    時間: 2008-7-7 17:46

華中兩頭烏豬

  (, 下載次數: 0)


華中兩頭烏豬產于長江中游和江南平原湖區(qū)、丘陵地帶,包括湖南沙子嶺豬、湖北監(jiān)利豬和通城豬、江西的贛西兩頭烏豬和廣西的東山豬等地方豬。為我國長江中游地區(qū)數量最多、分布最廣的豬種。

  一、體型外貌

  華中兩頭烏豬軀干和四肢為白色,頭、頸、臀、尾為黑色,黑白交界處有2~3厘米寬的暈帶,額部有一小撮白毛稱筆苞花或白星,頭短寬,額部皺紋多呈菱形,額部皺紋粗深者稱獅子頭,頭長直額紋淺細者稱萬字頭或油嘴筒,耳中等大、下垂,監(jiān)利豬、東山豬背腰較平直,通城豬、贛西兩頭烏豬和沙子嶺豬背腰稍凹,腹大,后驅欠豐滿,四肢較結實,多臥系、叉蹄,乳頭多為6~7對。

  二、生產性能

  1、生長發(fā)育:由于產區(qū)分布廣,飼養(yǎng)條件不一,類群之間有一定差異,以贛西兩頭烏和通城豬較小,東山和監(jiān)利豬較大。6月齡體重,公豬36公斤,母豬38公斤。6月齡前生長發(fā)育較快,2歲達到成年。不同類群的成年母豬,體重為94~124公斤,體長工20~129厘米,胸圍101~119厘米。

  2、繁殖性能:據測定,沙子嶺公豬45日齡有成熟精子出現,3月齡有配種能力。公豬一般于5~6月齡體重30~40公斤開始配種,由于早配和使用過度,一般多利用2~3年。小母豬初次發(fā)情在100日齡左右,一般于5~6月齡體重40~50公斤配種。初產母豬產仔數為7~8頭,三產及三產以上母豬產仔數為11頭左右。

  3、肥育性能:在農村飼養(yǎng)條件下,肥育豬8月齡體重可達80公斤左右。體重80公斤左右的肥育豬,屠宰率71%,胴體瘦肉率41%~44%。

  三、雜交利用

  華中兩頭烏豬做母本與引進的瘦肉型品種雜交,生產商品瘦肉型豬,效果較好。

作者: love-swine    時間: 2008-7-7 18:56
經典啊?。。。。。。。。。。。? 支持你一下!第一次動用加精權利! 呵呵,最后希望發(fā)個打包的?。。。?!
作者: ann    時間: 2008-7-8 09:40

原帖由 love-swine 于 2008-7-7 18:56 發(fā)表 經典?。。。。。。。。。。。。≈С帜阋幌?!第一次動用加精權利!呵呵,最后希望發(fā)個打包的!?。。?!

如果打包別人看還得下載 不是更麻煩啊,哈哈。


作者: 農夫    時間: 2008-7-9 00:45
好人!??! 想引進一頭純種皮特蘭母豬,不知道湖南哪個種豬場有?
作者: 黑儒    時間: 2008-7-9 17:30
:tiaotiao: :tiaotiao: 高啊 還有一些論文啊 希望樓主也能傳上來啊
作者: ann    時間: 2008-7-25 10:07

原帖由 黑儒 于 2008-7-9 17:30 發(fā)表 :tiaotiao: :tiaotiao: 高啊 還有一些論文啊 希望樓主也能傳上來啊

 

您所說的論文是哪方面的?。?/P>


作者: 富臨農業(yè)    時間: 2008-8-14 10:26
樓主是不是專職研究種豬的呢? 不過有些是英文可否翻譯下呢?
作者: 風箏與風    時間: 2010-4-14 20:56
經典。。。支持下
作者: amao3256    時間: 2010-4-14 22:46
經典啊 ,辛苦了
作者: fcm    時間: 2010-4-14 22:55
只是想問一下,這些中國的品種現在還剩下多少???好像不太多了吧!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ffers.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