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現代養(yǎng)豬9項注意(續(xù))
[打印本頁]
作者:
zhangyunqing
時間:
2008-8-2 23:50
標題:
現代養(yǎng)豬9項注意(續(xù))
信息來源: 作者: 日期:2008-6-30 20:52:23 五、集約化豬場總成本的高低在品種及種豬管理上,決不在飼料上;生長豬長得快與慢在產房及保育上,決不在生長豬上 從字面上講,這句話不合理,因為人們都知道飼料成本占養(yǎng)豬成本最大的比例,大約70-90%,那怎么說豬場飼養(yǎng)成本不在飼料上?生長豬是豬一生中生長最快的時期,又怎會長得快與慢不在生長豬上? 理論畢竟是理論,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才是真正的科學,也才能變?yōu)榈谝簧a力;“豬場飼養(yǎng)成本的高低在品種及種豬管理上,決不在飼料上;生長豬長得快與慢在保育豬上,決不在生長豬上。”是我們生產的體會,細想也是有道理的。 豬場成本由許多組成單位,飼料成本、治療成本、人工成本、管理費用、制造費用等,通俗講是飼料、藥品、工資、水電煤費、日常用品、辦公費等。每一項成本之間是有關系的,溫度合適飼料成本會降低,豬群健康飼料降低,死豬少了飼料成本會降低,而母豬年提供出欄豬數多少更是影響飼料成本的重要原因。 一般來說,各生產場家的飼料質量差別并不是很大,它對豬場的影響只是贏多贏少或虧多虧少的問題,不會是決定贏虧的決定因素;而種豬管理不善則會讓一個豬場嚴重虧損甚至倒閉。 現在養(yǎng)豬生產差別最大的是一頭母豬年提供出欄豬數的多少,先進水平是二十五頭左右,我國平均水平是十四頭多,個別豬場連十頭也達不到。出欄豬少多是因為種豬管理理不善,沒有產出足夠多的活仔豬。 后備豬管理不好,會使后備母豬的利用率低于70%,大批淘汰。 哺乳母豬管理不好,會使母豬斷奶后長時間不發(fā)情,母豬年產胎次低于兩胎。 空情及配后階段管理不好,配種產仔率可能低于70%,胎產全仔低于十頭。 疫苗防疫不到位,會使出生的仔豬有20%以上是木乃伊、死胎、弱仔。 哺乳母豬管理不好,哺乳仔豬會因母豬奶水不足或質量差無法成活,無法提供斷奶仔豬。 公豬管理不好,配種效果無法把握,同樣是產仔數減少。 上面的一切都會造成母豬年出欄豬的減少。母豬年消耗飼料是固定的,提供越多出欄豬,分攤的母豬料越少,如母豬年用料為1100公斤,提供二十頭,每頭分攤 55公斤;如出欄18頭,每頭分攤61公斤;每減少一頭,多用飼料3公斤,成本增加6元。一個萬頭豬場成本增加6萬元,而這只是飼料的成本。而母豬管理不 善造成的弱仔、病仔、僵豬等,還會帶來飼養(yǎng)工作量加大,增加人工成本,治療費用增加,飼料利用率降低,管理費用增加等,這些成本的增加是無形的。 如果一個母豬年提供出欄豬十八頭以上,沒有不賺錢的;而只提供十二頭以下出欄豬的豬場是不可能賺錢的。種豬管理的重要性可想而知,所以我們說:“豬場飼養(yǎng)成本的高低在品種及種豬管理上,決不在飼料上。” “生長豬長得快與慢在保育豬上,決不在生長豬上”,是因為生長豬生長速度的快慢也有多種原因,飼料有影響,溫度有影響,疾病也有影響,但如果一頭豬因患病 而導致呼吸系統(tǒng)損傷或消化系統(tǒng)損傷,那危害是長遠的,那將造成長時間的生長緩慢,而這個根源將要追溯到保育階段的飼養(yǎng)管理。 保育豬是由乳豬到生長豬的過渡期,期間變動因素多,仔豬生理結構變化大,飼料由液態(tài)的母乳變?yōu)楣腆w飼料,環(huán)境由優(yōu)越的網上有保溫系統(tǒng)變?yōu)榈孛骘曫B(yǎng),營養(yǎng)落差大,環(huán)境變化大,抗病力由母源抗體變?yōu)橐呙缑庖呋蜃陨砜共◇w系的建立,所有的一切都可能導致仔豬的不適應,這些不適應有可能造成發(fā)病,而如發(fā)病引起體內器 官的損傷,危害將延及到生長期。 如果保育豬養(yǎng)好了,達到理想的“6526”,即65日齡時達體重26公斤,一個沒病的豬群會不受限制地盡大限度地生長。當然,還需要營養(yǎng)全面的飼料,適宜的環(huán)境,到位的管理,可靠的保健。 在保育階段疾病不斷的豬群,不可能在生長階段有高的生長速度;為達到理想的生長期日增重,請關照好保育豬,讓豬得到真正的“保育”。 同時記住一句話:“如果種豬和保育豬養(yǎng)好了,你想不賺錢都難”。 重視種豬管理,重視保育豬的管理,你得到的回報要遠遠超出付出。 六、場”變“公司”是集約化豬場決勝未來的力量 1、建立良好的制度和制度文明 要把大部分精力用在制定公司戰(zhàn)略和不斷完善推進戰(zhàn)略實施的制度上,"制度"即規(guī)程,是指在一個社會組織或團體中要求其成員共同遵守并按一定程序辦事的規(guī)程。這包括治理機構、人力資源開發(fā)、產品研發(fā)、生產和銷售,也包括投資者關系,風險管理以及價值觀訓練等方面,制度建設則是通過組織行為改進原有規(guī)程或建立新規(guī)程,以追求一種更高的效益。其大致包括三方面內容:一是制定公共規(guī)則,二是保證規(guī)則執(zhí)行,三是堅持公平原則。只有堅持不懈和長年累月的磨合,才能逐步建立適合我們并優(yōu)于競爭對手的制度;制度是硬件,而制度執(zhí)行更關鍵,故制度文明則需經過宣傳教化及重復博弈才有結果,只有融化在血液(利益)里,才能落實行動中,企業(yè)才由人治轉為法制。 2、要建立正確的核心價值觀 凡是贏得未來的企業(yè),必定信奉那些念及他人的價值觀和時刻保持對社會及大眾人群高度負責的精神。 3、以“豬”為本,建立一支高效的人才隊伍,并有完善的組織形態(tài)及運行方式 4、要有一個贏得未來的時間感和毅力感 七、你賣的豬就是你想要買的豬 豬場的全體人員要樹立一種質量、精品意識,加強種豬選育工作,不斷提高種豬的整體質量。還培育出適應市場需求的新品種,配套系和新品系,滿足養(yǎng)豬業(yè)對優(yōu)良種豬的需要。 在種豬場要全面推行最佳線性無偏預測(BLUP)方法,對豬的育種值進行評估預測,推廣應用GBS遺傳評估軟件,提高豬的遺傳改良速度。種豬產業(yè)是養(yǎng)豬生產的高端產業(yè),種豬企業(yè)應根據需要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多種形式的技術聯系,運用先進的技術指導種豬生產。 同時加強種豬的售前、售中、售后的服務,樹立提供不定期的現場訪問與電話咨詢;新辦豬場投資預算、設計規(guī)劃與可行性報告;全場防疫計劃、豬群保健措施、繁殖障礙分析;遺傳資源利用方案與人工授精技術應用指導;飼料營養(yǎng)設計與飼養(yǎng)管理方案的制定;Pigwin、GPS軟件應用指導。 八、后備母豬是豬場生存的命根子 在中國,后備母豬總體狀況看起來不錯,但是經產4或4胎后它們將變得越來越瘦。母豬看上去不象一頭母豬。這種母豬產下的仔豬易發(fā)生黃白痢,母豬發(fā)情間隔延長,返情率高;導致下次產仔數降低。如果不能使后備母豬一開始就保持良好的體況。它就不可能發(fā)揮以后的生產潛能,對母豬的投資就不能獲得最好的收益。 所以,首先必須重視青年母豬的飼養(yǎng)。 年輕母豬在活重70kg以前必須進入種豬舍。因為它需要時間適應新的環(huán)境,同時您也必須確定在它第1次配種前得到正確的飼養(yǎng)、免疫和營養(yǎng)。 進入農場的前6周至關重要: (1) 0~2周:把小母豬置于隔離區(qū),即同農場原有的豬群完全隔離。小母豬需要時間安靜下來和適應新的環(huán)境。這兩周內,有必要在飼料中添加廣譜抗生素以減少疾病的威脅。 (2) 3~4周:使小母豬接觸一定數量的老母豬(感染過疾病的)和接觸斷奶仔豬的糞便。小母豬將因此建立對你農場特定微生物群的免疫功能。不要在飼料中添加抗生素。 (3) 5~6周:引入農場,把小母豬置于“調情豬舍”中,即和種公豬和斷奶后母豬相同的豬舍。在此期間,它們需要大量的疫苗(豬細病毒疫苗,豬丹毒,口蹄疫,偽狂犬病,豬霍亂……)。 公豬刺激 除了把小母豬放在和公豬及經產母豬相近的豬舍內,還必須每天用公豬刺激每天使用不同的公豬,因為可能有的公豬狀態(tài)良好,而有的可能比較勞累。理想的情況是小母豬主動接近公豬。 后備母豬必須得到適當的營養(yǎng)和普通育肥豬相比更需要一些特定的營養(yǎng)成分,特別是氨基酸、鈣和磷、生物素和葉酸……,如果你注意到一些經產3胎或者4胎的母豬易患腿病,很有可能是母豬青年時缺乏一些特定的營養(yǎng)成分! 因此,后備母豬應該飼喂哺乳母豬料或者特制的后備母豬料,并且限制飼養(yǎng)(從70kg活重開始,飼喂2.5~2.8kg/天)。重要的不是長得快,而是打下良好的基礎,讓它必須維持生產7~8窩。 第一次配種的標準 (1) 到第二個或者第三個動情期(記錄第一次動情的日期); (2) 體重至少120~130kg; (3) 背膘至少18mm; (4) 至少7.5~8月齡。 第二次或第三次動情前10天,供給母豬盡可能多的哺乳母豬料,刺激胰島素的產生,提高雌激素和促卵泡激素在血液中的水平(請記住這一點,胰島素能刺激雌激素和促卵泡激素的產生)。 九、誰把握住豬場的溫度誰就把握了豬群 在豬場的生產管理中,環(huán)境和溫度是直接決定著生產的兩個重要因素,也是豬場制勝的法寶,把溫度提高到一個重要的位置來對待是管理理念的重大提高。 各階段豬群所需要的溫度是不同的,這就需要生產管理者時刻了解溫度,控制溫度,以最大限度減小因為溫度的不適當導致的應激和對生產的影響,各階段豬群的溫度歸總如下: 種公豬的最適溫度范圍: 17-21℃; 妊娠母豬的最適溫度范圍:18-21℃; 哺乳母豬的最適溫度: 20-22℃; 哺乳仔豬的最適溫度: 29-33℃; 保育仔豬的最適溫度: 22-25℃; 育肥豬的最適溫度: 19-22℃; 結合生產實際情況,如何把握好不同豬群的溫度呢,這就是關鍵。從生產管理者的角度來說,管理者應該清楚各階段豬群所需要的溫度范圍,并想辦法提供可操作的條件,如夏季的通風、降溫設備,冬季的取暖、升溫設備,并要求飼養(yǎng)員能夠每天登記各自所管的豬舍和豬群的溫度,并做好檔案記錄存檔。從飼養(yǎng)員的角度來說,必 須控制好自己豬群的溫度,這是養(yǎng)好豬的最關鍵的因素。如何做到有效控制豬群的溫度呢,以下是經驗介紹: 1、畜舍盡量干清糞,能不用水盡量不用水,防止高溫高濕和低溫高濕對豬群的應激。 2、觀察豬群的具體情況——睡姿、采食情況等; 3、做好通風,升溫等工作; 4、防止賊風和夏季的酷熱; 溫度計是衡量畜舍內溫度的重要依據,可是我們也不能過多的依賴溫度計,一切要以豬為本,豬說了算,這就需要飼養(yǎng)員需要有高度的責任心和事業(yè)心。如產房的溫度可以是21-25℃,而保溫箱的溫度是29-32℃,飼養(yǎng)員不能僅僅看溫度計是在這個范圍內就萬事大吉了,必須認真觀察母豬和乳豬的睡姿、采食、健康等情況來調節(jié)溫度,使豬群處于最適狀態(tài)。仔豬斷奶后,通常需要升溫,范圍是29-31℃,可是我們實際操作中,不能只看溫度計是這個范圍就行了,需要觀察仔豬的睡姿勢和采食情況,溫度高了,仔豬不采食大量喝水,分散睡或不睡覺亂跑。溫度低了,仔豬擠成一團。飼養(yǎng)員應該根據這些情況及時調劑溫度,以保證仔豬的最適溫度狀態(tài)。 溫度是豬群健康的基本保證,是能夠打造豬只內部免疫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時溫度也是控制病原的最好屏障,所以把握住豬群的溫度就是把握豬場制勝的法寶。
作者:
劉宇鵬
時間:
2009-10-31 22:32
好東西啊,多看看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ffers.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