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飼料原料快速鑒別全攻略 [打印本頁]

作者: 品管員    時間: 2008-8-6 22:17
標題: 飼料原料快速鑒別全攻略
飼料原料快速鑒別全攻略

  1?魚粉質量的快速鑒別?

??魚粉是配合飼料最常用的優(yōu)質動物性蛋白源,它含有較完全的魚蝦所需的必需氨基酸,適口性好,維生素含量也很豐富,在水產配合飼料特別是高檔水產配合飼料中的用量很大。由于其用量大,價格也較高,所以摻假現(xiàn)象也特別嚴重。

  1.1?感官判別

  1.1.1?形狀

??優(yōu)質魚粉為粉狀,含鱗片、魚骨等,可見魚肉絲,不應有過熱顆粒及雜物,不應有結塊及蟲害。

  1.1.2?色澤

??墨罕敦魚粉為淡黃色或淡褐色;沙丁魚粉、鳀魚粉為黃褐色,故又稱“黃魚粉”;北洋魚粉、鱈魚粉、鰈魚粉為淡黃白色或灰白色,又稱“白魚粉”;優(yōu)質魚粉有光澤,如加熱過度或含脂量高,則顏色加深。

  1.1.3?味道

??優(yōu)質魚粉有濃郁的烤魚香味,甜香味并稍帶魚油味,不應有酸敗、氨臭及過熱的焦味。優(yōu)質魚粉含鹽量在2%左右,如果含鹽量過高,入口會有苦咸味。

  1.1.4?硬塊

??優(yōu)質魚粉無硬塊,用手捏有疏松感、不成團、不粘結,放手后能恢復松散狀

  1.1.5?其他

??應著重注意的問題:摻假、霉害、蟲害、褐色化、焦化(顏色變黑、有焦味、無色澤)、脂肪變性(有氨味)、脂肪氧化(油膩、深褐色、有臭味)及有無發(fā)熱現(xiàn)象等。

  1.2?物理判別?

  1.2.1?容積重法?

??任何物質都有一定的容積重,如果摻雜,容積重就會發(fā)生改變。正常優(yōu)質魚粉的容積重為450~660g/l。

  1.2.2?加熱法

??用鋁箔紙包著用火灼燒,由其產生的味道判別有無摻入皮革粉、羽毛粉、輪胎粉等;用鍋炒,如有氨味,則摻有尿素;用電爐灼燒,如有干炒谷物的香味,則摻有植物性物質。

  1.2.3?比重法

??用標準比重液進行比重分離,分離出有機物及無機物,如無機物含量多,則品質較差。另外,可將分離出的有機與無機物進行鏡檢。

  1.2.4?水溶法

??在燒杯中加入少量魚粉及10倍左右的水,攪拌后靜置數(shù)分鐘。輕輕攪拌后觀察:優(yōu)質魚粉上無漂浮物,下無沉淀物,水較透明;而劣質魚粉則相反。一般情況下,漂浮物為羽毛物或植物性物質,沉淀物為砂石等礦物質。

  1.2.5?經驗法

??新鮮魚粉富有粘彈性,用75%魚粉+25%a淀粉外加1.5倍水制成面團狀,粘彈性優(yōu)者品質佳。

  1.2.6?篩選法

??用一組不同網目的篩來過篩,檢查各種(網目)篩上物的比例、構成、有無夾雜物等。

  1.2.7?鏡(放大鏡、顯微鏡)檢法

??魚粉鏡檢的一般指標:優(yōu)質魚粉可見魚肌肉束(塊),且越多越好;有玉白色魚骨,但不應太多;可見同心環(huán)形薄而透明的鱗片;可見小球狀魚眼球。魚粉中摻假物的鏡檢判別:

??(1)如見有呈欞格狀紋、規(guī)則的長方形塊狀物,則可能摻有稻谷殼(米糠)。

??(2)如見有厚實、多層、具有凹曲的殼的小塊,則可能摻有棉籽餅粕。

??(3)如見有殘存的淺黃色、弧形面的羽枝、羽桿、羽毛,則可能摻有水解羽毛粉。

??(4)如見有紅色塊狀或鮮紅色的小球狀物,則可能摻有血粉。

??(5)如見有云母片狀的蝦殼,則可能摻有蝦殼粉。

??(6)如有方形或不規(guī)則、灰白色、不透明或半透明的顆粒狀物,可能摻有貝殼粉。

??(7)如有外層多孔、桔紅色、布蜂窩狀、小蓋狀的蟹殼,則可能摻有蟹殼粉。

??(8)如見有白色絲狀、鋸末狀物,則可能摻有皮革粉。

  1.3?化學判別

  1.3.1?摻有植物質的檢測

??(1)取魚粉1~2g于50ml燒杯中,加入10ml水,加熱5min,冷卻,滴入2滴碘-碘化鉀溶液,觀察,如溶液立即變藍或變黑藍色,則表明摻有植物質。

??(2)取試樣1g置表面皿中,用間苯三酚溶液浸濕,放置5~10min,滴加濃鹽酸2~3滴,觀察,試樣呈深紅色,則表明摻有木質素。

  1.3.2?摻入尿素的檢測

??取樣品20g于燒瓶中,加入10g生大豆及適量水,加塞后加熱15~20min,去塞,如聞到氨氣味,則有尿素。

  1.3.3?摻有碳酸鈣(石灰石)、貝殼粉、蝦蟹殼粉的檢測
?
?在燒杯中加入少量魚粉,滴加適量稀鹽酸或白醋,如有大量氣泡產生并發(fā)出吱吱聲,證明有上述物質中的至少一種(產生氣泡量的多少順序是:碳酸鈣>貝殼粉>蝦蟹殼粉>肉骨粉>魚粉)。

  1.3.4?植物纖維與魚肌纖維的區(qū)別

??樣品少許置燒杯中,加入適量氯化鋅液,攪拌,靜置10min。觀察顏色的變化:植物纖維樣品的顏色加深,而魚肌纖維樣品顏色則保持不變。

  2?豆粕質量的快速判別

??豆粕是配合飼料最常用的植物性蛋白源,一般用量都較大,所以它對飼料成品的影響也較大。

  2.1?感官判別

  2.1.1?形狀

??優(yōu)質純豆粕呈不規(guī)則碎片或粉狀,偶有少量結塊。而摻入了沸石粉、玉米等雜質后,顏色淺淡,色澤不一,結塊多,可見白色粉末狀物。另外,若豆殼太多,則品質較差。

  2.1.2?色澤

??優(yōu)質豆粕為淡黃褐色至淡褐色,色澤一致。如有摻雜物,則有明顯色差。如果色澤發(fā)白多為尿毒酶過高,如果色澤發(fā)紅則尿毒酶偏低。淡黃色豆粕是因為加熱不足,暗褐色或深黃色豆粕是因為過度加熱所至,品質均較差。

  2.1.3?味道

??優(yōu)質豆粕具有烤豆香味,不應有腐敗、霉壞或焦化味、生豆腐味及豆腥味(新生產的豆粕有豆腥味)。而摻入了雜物的豆粕聞之稍有豆香味,摻雜量大的則無豆香味。加熱嚴重過度時有焦糊味;加熱不足的含在口中則有生大豆的腥味。

  2.1.4?經驗法?

??安全水分內的豆粕用手抓時散落性好,水分過高的豆粕用手抓則感發(fā)滯。

  2.2?物理判別

  2.2.1?容重法

??正常純大豆粕的容積重為594~610g/l(片狀490~640g/l、粉狀300~370g/l)。將所測樣品容重與之相比,若超出較多,說明該豆粕摻假。

  2.2.2?水溶法

??取樣品少量,加適量水,攪拌,靜置數(shù)分鐘。泥土使水變渾濁,砂石、其它礦物則沉水底,麥皮漂浮于水面。

  2.2.3?經驗法

??絕大多數(shù)摻雜物都有顆粒細、比重大、價格廉的共同特點,豆粕中如有摻假物,包裝體積通常會變小,而重量則增加,可通過包裝體積的大小來判別原料是否正常;粉碎時,假豆粕粉塵較大,裝入玻璃杯中粉塵會粘附于瓶壁,而純豆粕無此現(xiàn)象。

  2.2.4?篩選法

??觀察過篩后各層篩上物的構成及種類。

  2.2.5?鏡檢法

??純豆粕鏡檢時可見外殼內外表面光滑,有光澤,并有被針刺時的印記。

??當豆粕中有玉米、麥麩、棉仔餅、貝殼粉、花生殼等摻假物時的鏡檢可見:

??(1)玉米粒皮層光滑,半透明,并帶有似指甲紋路和條紋,這是玉米粒區(qū)別于豆仁的顯著特點,另外,玉米粒的顏色也比豆仁深,呈桔紅色。?

??(2)麥麩中麥片外表面有細皺紋,部分有麥毛。

??(3)棉籽餅中菜籽殼碎片較厚,斷面有褐色或白色的色帶呈階梯型,有些表面附有棉絲。
?
?(4)貝殼粉顆粒方形或不規(guī)則,色灰白。

??(5)花生殼有點狀或條紋狀突起,也有呈鋸齒狀。

??(6)參考魚粉摻假物的鏡檢判別法。

  2.3?化學判別

??如豆粕中摻有尿素時,可用魚粉中檢測尿素的方法檢出。

  3?玉米質量的快速判別

??玉米是配合飼料主要的植物性能量源,在禽畜飼料中的用量較大,它的淀粉結構很好,用其來制作膨化飼料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3.1?感官判別

  3.1.1?形狀

??優(yōu)質玉米顆粒整齊均勻,水分高的玉米粒形膨脹、光澤性強。

  3.1.2?色澤

??黃玉米為淡黃色至金黃色,凹玉米色澤較淺。

  3.1.3?味道

??玉米甜味,初粉碎時有生谷味,但無酸味和霉味。

  3.1.4?觸覺判別?

??通過用手對玉米粒捻、壓、捏感覺其軟硬,通過用牙咬,根據硬度、破碎的程度、牙齒的感覺及發(fā)出聲音的高低判斷其水分高低。在安全水分狀態(tài)下,玉米臍部收縮,明顯凹下,有皺紋,齒碎時震牙并有清脆的聲音,用指甲掐較費勁,握于手中有刺手感。

  3.2?物理判別

  3.2.1?容重法

??正常的玉米容積重為:690~750g/l。

  3.2.2?篩選法

??觀察過篩后篩上物的構成及種類。

  3.2.3?經驗法?

??(1)破碎法:玉米一經破碎,即失去其天然保護作用,極容易變質。

??(2)變質的先兆:玉米發(fā)霉的第一征兆是軸變黑,然后是胚變色,最后是呈燒焦狀。

  3.2.4?鏡檢法

??玉米粒皮層光滑,半透明,并帶有似指甲紋路和條紋,這是玉米粒區(qū)別于豆仁的顯著特點,另外,玉米粒的顏色也比豆仁深,桔紅色。

  3.3?化學判別

??當懷疑玉米粉中摻有生石灰時,可用少量稀鹽酸滴入,如發(fā)生泡沫即為摻有生石灰或貝殼粉等礦物質。

  4?花生粕、菜籽粕、棉籽粕、次粉、麥麩、米糠質量的判別

??花生粕、菜籽粕、棉籽粕、次粉、麥麩、米糠等原料因價格不高,一般人為的摻假現(xiàn)象較少,主要注意其純度、鮮度及水分含量等自身質量問題。

??花生粕的飼用價值僅次于豆粕,蛋白質和能量都較高,但氨基酸的組成和比例不甚合適。正常的花生粕呈新鮮的黃褐色或淺褐色,有熟花生的香味,適口性好。水分應控制在12%以下。

??菜籽粕和棉籽粕都是較廉價的高蛋白原料,但因本身有毒性,故用量受到控制。正常的菜籽粕為黃褐色、紅褐色、灰黑色碎片、碎?;虼址蹱?,有呈圓球形、紅褐色、灰黑色或深黃色的菜籽,質脆易碎,無光澤,具有菜籽香味道,味苦。一般是外觀越紅,蛋白含量越低。水分應控制在12%以下。

??棉籽粕一般呈淡褐色、深褐色或微黑色,粉狀或小團,可見棉籽,在顯微鏡下可見棉籽外殼碎片上有半透明、白色有光澤的纖維。主要注意棉絨的含量,含量越多則品質越差。

??次粉是小麥制粉的副產品,為淺白色至褐色細粉末狀,水分不應超過13%。有些水產飼料要求次粉達到一定的筋度,則要另行進行面筋的檢測。?

??麥麩富含維生素,正常的麥麩應是淡黃色至紅灰色,色澤新鮮一致,細碎屑狀,麩皮不應太大,否則品質下降。有粉碎小麥特有的氣味,無發(fā)酵、霉變、結塊,異味。與米糠類似,它結構疏松,容重小,易吸濕結塊,流動性差。粗脂肪比米糠低,因而貯存期可比米糠長一些,但不宜超過一個月。易發(fā)熱、生蟲,高溫高濕下易變質,入庫水分應控制在13%以下。?

??米糠為淡黃色或褐色的粉狀或粗粉狀,略呈油感,含有微量碎米、粗糠,有米糠獨特的香味,不應有異味。無蟲蛀及結塊,粗糠不能太多,否則品質差。容積重為220~320g/l。因其油脂較高(12%~15%),故極易酸敗、易氧化、易發(fā)熱及發(fā)霉,不能貯存太久。且吸水性強,故要注意貯存在干燥處、濕度不能過大(70%~80%為宜)的地方,貯存期以20d為限。水分應控制在13%以下.






作者: 富臨農業(yè)    時間: 2008-8-6 23:09
學習中;資料就要大家分亨
作者: wanglf69    時間: 2008-8-7 12:12
原料真假快速鑒別,寫得不錯,好好看看.提高鑒假技術.謝謝了.
作者: wfcllyb    時間: 2008-8-7 21:45
應該像樓主學習!及時總結,及時與大家分享。
作者: 毅石    時間: 2008-8-28 09:47
感謝樓主的總結性資料
作者: yanguiqin    時間: 2008-8-28 10:36
很好哦,樓主辛苦了
作者: wangjixiangxj    時間: 2008-8-28 10:57
多發(fā)點著方面資料:tiaotiao:
作者: 飼料人生    時間: 2008-10-8 11:04
很好的資料,希望大家多點總結,交流經驗!
作者: shjp    時間: 2008-10-8 12:41
很好,很實用,但不太全@@005: @@005:
作者: xbwj22222    時間: 2008-10-14 16:11
學習學習,不錯不錯!:victory: :victory:
作者: 銀狐    時間: 2008-11-6 15:11
其實原料的檢驗是多方面的,經驗很重要,在通過化學試劑煮洗等,比較檢測數(shù)據,綜合判定。這個資料也比較全,難得!
作者: xiaoyue_xinxin    時間: 2008-11-6 16:34
??新鮮魚粉富有粘彈性,用75%魚粉+25%a淀粉外加1.5倍水制成面團狀,粘彈性優(yōu)者品質佳。這個方法誰做過?分享一下心得。
作者: hzkbest    時間: 2009-1-6 20:15
的確很適用,我可以向很多沒有檢測手段的朋友介紹。
作者: cht5616    時間: 2009-1-7 14:36
樓主很實在...@@003:
作者: 306214163    時間: 2009-2-17 19:59
好東西就要轉走,借鑒學習
作者: dadiren    時間: 2009-2-18 11:52
這是非常使用的好資料呀
非常感謝
作者: 煙花雨    時間: 2009-2-19 13:32
好帖!學習一下先,看來經驗真的很重要咯!
作者: cczzll    時間: 2009-3-11 09:17
大公無私,值得提倡?。。。。?!
作者: 劉映嫻    時間: 2009-3-14 16:47
感謝樓主給我們的資料,我有個問題,想請教下,一般做這些原料的檢測都用什么顯微鏡,解剖鏡還是生物顯微鏡,除魚粉要處理外,其他的還要不要處理呢?如玉米,要粉碎嗎?我很想學鏡檢啊
作者: 冰夜衣    時間: 2009-3-16 21:10
辛苦了,樓主!謝謝!真的謝謝!這是做品管的資本啊!
作者: xiedahai    時間: 2009-3-16 21:39
總結很好,經驗之談,值得借鑒,感謝分享。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ffers.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