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細菌繼發(fā)性感染是引發(fā)豬高熱綜合征 [打印本頁]
作者: 和興 時間: 2008-10-10 19:33
標題: 細菌繼發(fā)性感染是引發(fā)豬高熱綜合征
從發(fā)生高熱綜合征的豬群中不僅檢出多種病毒混合感染,同時也檢出多種細菌與寄生蟲繼發(fā)性感染。當豬只混合感染多種病毒后,對機體的免疫系統(tǒng)造成損害,引起免疫抑制,導致免疫力低下,抗病力降低,致使其他病原體如細菌與寄生蟲等容易侵入機體引發(fā)繼發(fā)性感染或者機體內的某些常在的致病菌發(fā)生內源性感染,使疾病呈現(xiàn)多樣化,病情復雜化,增大了臨床診斷與防控的難度,造成重大的經(jīng)濟損失。許多臨床實踐證實,細菌繼發(fā)性感染是引發(fā)豬高熱綜合征高發(fā)病率與高死亡率的重要原因。本文就如何防控豬高熱綜合征中繼發(fā)性感染的主要細菌性疾病談點個人意見,提示不要忽視細菌性疾病的防控。
1 副豬嗜血桿菌病
1.1 當前流行形勢與特點
在豬群發(fā)生高熱綜合征時,豬只感染藍耳病病毒、圓環(huán)病毒2型,偽狂犬病病毒,豬流感病毒和豬瘟病毒后,常見繼發(fā)感染副豬嗜血桿菌,并與巴氏桿菌、鏈球菌、傳染性胸膜肺炎放線桿菌與支原體等混合感染,使疾病多樣化,病情復雜化,大大地增高了發(fā)病率和死亡率,造成很大的經(jīng)濟損失。本病分布于世界各國,主要危害1~28周齡的豬只,特別是斷奶前后的仔豬和保育階段的仔豬最易發(fā)病,死亡率很高。臨床上發(fā)病率多為20%~90%。死亡率,5周齡以下的仔豬為90%以上,育肥豬為20%,母豬為30%~40%,并可引發(fā)流產。病菌主要存在于豬的上呼吸道中,成為常在的正常菌群。因此,帶菌豬和慢性感染豬為本病的傳染源。一般經(jīng)接觸和空氣飛沫及污染物傳播。病的發(fā)生沒有明顯的季節(jié)性,多呈地方流行性。管理不良,斷奶,混群以及氣候變化惡劣等應激因素可誘發(fā)本病的暴發(fā),使病情加重,死亡率增高。發(fā)病時,在臨床上以高熱、沉郁、減食、氣喘咳嗽,呼吸困難,關節(jié)腫脹,疼痛,跛行,耳尖發(fā)紫,眼瞼水腫為特征。病理變化以心包炎、肝周炎、胸膜炎,腹膜炎和關節(jié)炎為特點。
目前,本菌共分離出15種血清型,其中1、5、10、12、13、14型毒力最強,可引起豬只急性死亡;2、4、8、15型為中等毒力,常引起關節(jié)炎和漿膜炎癥狀;3、6、7、9、11型毒力較低,不引起臨床表現(xiàn)。據(jù)蔡旭旺等報道,我國當前流行的副豬嗜血桿菌的優(yōu)勢血清型為4、5、12、13型。德國主要流行4、5型,美國和加拿大為4、5、2、7、13型,澳大利亞為5、10、13、9型等。不同血清型的菌株,其毒力差異很大,各個血清型之間免疫交叉保護力很低。
1.2 主要防控措施
1.2.1 加強飼養(yǎng)管理,嚴格執(zhí)行各項獸醫(yī)衛(wèi)生制度
要認真實行“全進全出”的生產模式;保持豬舍干燥清潔、空氣流動;降低飼養(yǎng)密度,防止各種應激的發(fā)生,以阻斷病原體在豬群中的交叉?zhèn)鞑ズ湍缸哟g的水平傳播。
1.2.2 免疫預防
副豬嗜血桿菌多價血清滅活菌苗:種公豬每半年免疫1次,每次每頭肌注3毫升;母豬產前6周首免,兩周后加強免疫1次,以后于每胎產前5周免疫1次,每次每頭肌注3毫升;仔豬7日齡首免,每頭肌注1毫升,28日齡2免,每頭肌注2毫升。
免疫時使用多價血清滅活菌苗,配合豬用轉移因子(免疫增強劑)分別肌注,可明顯的提高免疫效果,增強免疫力。使用的疫苗菌株的血清型與豬群發(fā)生的嗜血桿菌血清型要相對應,如不對應,其免疫效果不佳。
1.2.3 藥物預防
副豬嗜血桿菌有很強的耐藥性,多種抗生素對其無效。對卡那霉素、鏈霉素、羧芐青霉素、環(huán)丙沙星、紅霉素、磺胺類藥物、土霉素類藥物等耐藥;對慶大霉素和頭孢噻肟中度敏感;對泰拉菌素、氟苯尼考、頭孢拉定、地米考星、林可霉素、泰樂菌素等敏感。藥物預防可選用下列方案:
仔豬:頭孢拉定粉100克,溶菌酶100克,板藍根粉200克,拌入100千克飼料中連續(xù)飼喂12天;或者穿心蓮粉400克,6%地米考星800克,阿莫西林180克,拌入1噸飼料中連續(xù)飼喂12天?;蛴谧胸i斷奶當天,每頭肌注泰拉菌素(瑞可新)0.2毫升,可有效預防本病。
成年豬:喘速治(泰樂菌素、強力霉素、微囊包被的干擾素和排疫肽)500克、溶菌酶160克、板藍根粉500克,拌入1噸飼料中連喂12天;或者氟康王(氟苯尼考、微囊包被的細胞因子)500克,抗菌肽200克,拌入1噸飼料中連喂12天。
1.2.4 病豬的治療
方案1:穿心蓮注射液,每千克體重0.2毫升,豬用干擾素,每40千克體重1毫升,重癥加量;排疫肽(高免球蛋白),每20千克體重1毫升,重癥加量,三者混合,1次肌注,每日1次,連用3~4天;同時肌注泰拉菌素,每40千克體重1毫升,注射1次,15天之內仍有療效。
方案2:板藍根注射液,每千克體重0.1毫升;倍?。庖吆颂呛怂幔?,每20千克體重1毫升,重癥加量;二者混合肌注,每日1次,連用3~4天;同時肌注氟苯尼考注射液,每千克體重20毫克,每日1次,連用3天或肌注頭孢拉定,每千克體重20~30毫克,每日1次,連用3天。
此外,使用地米考星、泰樂菌素、林可霉素、頭孢噻呋及甲磺酸達諾沙星等治療,也有良好的效果。臨床上單純的副豬嗜血桿菌感染很少見,發(fā)病多為多種病毒與多種細菌混合與繼發(fā)感染。因此,治療時要做到抗細菌、抗病毒、抗應激與提高免疫力同時并舉,方能收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2 豬鏈球菌病
2.1 當前流行形勢與特點
鏈球菌病是由多種鏈球菌感染引起不同臨床癥狀的一種人畜共患傳染病。臨床上常見有敗血癥型、腦膜炎型、化膿性淋巴結炎型和關節(jié)炎型。鏈球菌廣泛存在于污染的環(huán)境、糞便、灰塵及水中,經(jīng)呼吸道、消化道、生殖道及創(chuàng)傷(如斷臍、斷尾、去勢、打耳號、剪牙及注射等)感染,吸血昆蟲(如蚊、蠅等)也可傳播本病。大小豬只都可感染,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生,但多見于5~11月份。當前,發(fā)生高熱綜合征中存在藍耳病、圓環(huán)病毒病、豬瘟及偽狂犬病等混合感染時,??梢婃溓蚓^發(fā)感染,仔豬表現(xiàn)為敗血癥和腦膜炎,發(fā)病率為30%左右,死亡率可達80%。中豬發(fā)病則表現(xiàn)為化膿性淋巴結炎和關節(jié)炎。特別是豬群中存在藍耳病時,繼發(fā)鏈球菌病后,則豬群中發(fā)生敗血癥和腦膜炎的病例增多,死亡率也增高;生產母豬發(fā)生子宮內膜炎和乳房炎的病例也增多,造成母豬繁殖障礙。據(jù)報道,藍耳病病毒具有誘導和促進豬鏈球菌感染機體的作用。
鏈球菌有屬特異性抗原(稱P抗原)、型特異性抗原(表面抗原)和群特異性抗原(稱C抗原)。根據(jù)其抗原的差異,鏈球菌分為35個血清型(1~34型,1/2型)。從豬體分離的菌株多屬于1~8型,其中莢膜2型是主道菌株,毒力最強。2型鏈球菌可引起病豬體溫升高達42℃以上,流漿液性鼻汁,鼻液中帶有血性泡沫,便血,腹瀉,四肢與耳朵發(fā)紫,并有出血斑塊,多數(shù)于發(fā)病后1~3天內死亡,發(fā)病率與死亡率均在50%左右,還可引起人感染發(fā)病而死亡。豬鏈球菌2型主要危害4~12周齡的豬只,特別是4~6周齡的斷奶仔豬發(fā)病率最多,死亡率最高,應引起重視。
2.2 主要防控措施
2.2.1 豬仔出生后斷臍、斷尾、剪牙、打耳號、去勢以及注射等要嚴格用碘酊消毒;預防注射及治療注射時要一頭豬更換一個針頭;發(fā)生外傷時要及時按外科方法處理,防止從傷口感染引發(fā)本病。定期驅蟲,殺滅吸血昆蟲,控制傳染源,消滅傳播媒介,可有效的防止本病的發(fā)生與流行。
2.2.2 免疫預防
豬鏈球菌多價血清滅活菌苗(包括2型鏈球菌和C群鏈球菌);后備母豬于配種前30天每頭肌注5毫升;妊娠母豬于產前30天每頭肌注5毫升,可保護哺乳仔豬;仔豬于18日齡首免,每頭肌注2毫升,35日齡2免,每頭肌注3毫升,免疫期為半年。接種菌苗后,可使用抗生素預防與治療,不會影響菌苗的免疫效果。
2.2.3 藥物預防
藥敏試驗表明:鏈球菌對先鋒霉素、阿米卡星與瑞可新(泰拉菌素)等高度敏感;對新霉素、慶大霉素、卡那霉素等為中度敏感;對青霉素、四環(huán)素、環(huán)丙沙星不敏感。藥物預防可選用下列方案:
仔豬:強力霉素140克、阿莫西林180克,溶菌酶120克、干擾肽(干擾素)600克、板藍根粉400克,拌入1噸飼料中連續(xù)飼喂12天。
成年豬:氟康王(氟苯尼考和細胞因子)500克、強力霉素180克、抗菌肽200克、穿心蓮粉500克,拌入1噸飼料中,連續(xù)飼喂12天。
2.2.4 發(fā)生疫情時死亡豬只一律深埋或無害化處理,嚴禁食用。豬舍、場地、環(huán)境及用具等進行全面徹底的消毒;病豬立即隔離治療,選用下列方案進行治療:
方案1:以敗血癥為主癥的病例治療方案
清開靈注射液,小豬每頭10毫升,中豬每頭15毫升,大豬每頭20毫升,肌注,每日1次,連用4天;排疫肽(高濃度免疫球蛋白,大連三儀公司研發(fā)),每20千克體重1毫升,重癥可加量,每日1次,連用3天;干擾素,每40千克體重1毫升,重癥加量,每日肌注1次,連用4天。排疫肽與干擾素用清開靈注射液稀釋后可混合注射。同時肌注頭孢噻呋鈉注射液,每千克體重5毫克,每日1次,連用4天。
柴胡注射液,每千克體重0.1毫升,每日1次,連用4天,肌注;倍?。庖吆颂呛怂幔?0千克體重1毫升,每日1次,連用3天;倍康肽(白細胞介素-4),每30千克體重1毫升,每日1次,連用3天。倍健與倍康肽用柴胡注射液稀釋后可混合肌注。同時肌注鏈球菌病注射液,每千克體重1毫升,每日1次,連用4天。
方案2:以腦炎癥狀為主癥的病例治療方案
板藍根注射液,每千克體重0.1毫升,每日肌注1次,連用4天;排疫肽與干擾素用法用量同上述。同時肌注瑞可新(泰拉菌素),每40千克體重1毫升,2天1次,連用2次即可。
氨芐西林鈉-雙黃連注射液,每千克體重0.2毫升,每日1次,連用4天;倍?。庖吆颂呛怂幔?,每20千克體重1毫升,重癥加量,每日1次,連用3天;二者可混合肌注。同時肌注磺胺嘧啶注射液,每千克體重0.07克,每日2次,連用3天。鎮(zhèn)靜用氯丙嗪注射液,每千克體重0.5~1毫克,每日1~2次。
方案3:以關節(jié)炎、膿腫為主癥的病例治療方案
魚腥草注射液,每千克體重0.1毫升,加頭孢拉定混合肌注,每日1次,連用3天;同時肌注抗菌肽(由淋巴細胞提取的生物活性小肽,具有廣譜抗菌、抗病毒作用),每60千克體重1毫升,重癥加量,每日1次,連用3天。
膿腫成熟后,可按外科方法切開排膿,沖洗,放藥等進行處理。
3 豬肺疫
3.1 當前流行形勢與特點
豬肺疫是由多殺性巴氏桿菌引起的一種嚴重的傳染病,臨床上以出血性敗血癥、咽喉炎和肺炎為特征。多發(fā)生于小豬和中豬,成年豬發(fā)生較少。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生,但以秋末春初與氣候突變的季節(jié)發(fā)病較多。南方易發(fā)生于潮濕悶熱及多雨的季節(jié),常呈流行性,而北方與東北地區(qū)則多表現(xiàn)為散發(fā)。由于健康豬只扁桃體的帶菌率高達63%,當帶菌豬受到各種不良因素的侵害時,如氣溫突變、長途運輸、空氣污染、斷奶及轉群等誘發(fā)應激,使其機體抵抗力降低或者發(fā)生其他疾病時,病菌可乘機繁殖,毒力增強,引發(fā)本病的發(fā)生。當前臨床上常見豬肺疫在發(fā)生豬瘟、藍耳病、圓環(huán)病毒病、偽狂犬病及豬流感時繼發(fā)性發(fā)生。并多與豬氣喘病、傳染性胸膜肺炎及副傷寒等混合感染,使病情加重,死亡率增高。
多殺性巴氏桿菌根據(jù)莢膜分型法分為A、B、D、E四個莢膜血清型,我國豬群中流行的主要是A、B、D三型,沒有E型。在發(fā)生豬高熱綜合征中A型與D型多殺性巴氏桿菌繼發(fā)感染頻率最高,特別是A型菌株毒力與致病力最強,并且有很強的抗藥性。發(fā)病時可引起病豬出現(xiàn)嚴重的肺炎癥狀,死亡率為38.5%,仔豬發(fā)病時死亡率可高達70%。D型菌除了引發(fā)病豬出現(xiàn)肺炎,造成死亡外,還可導致母豬大批流產。
3.2 主要防控措施
3.2.1 加強科學的飼養(yǎng)管理,落實各項獸醫(yī)衛(wèi)生制度,消除各種不良應激因素,防止誘發(fā)本病的發(fā)生。
3.2.2 免疫預防
豬肺疫多價血清滅活菌苗(包括A型和B型血清型),斷奶后的豬不論大小,每頭肌注4毫升。
3.2.3 藥物預防
豬多殺性巴氏桿菌對頭孢呋肟、頭孢拉定、先鋒必、菌必治、環(huán)丙沙星、氟苯尼考、卡那霉素、復達欣等高度敏感;對鏈霉素、青霉素、強力霉素、復方新諾明、四環(huán)素等不敏感。藥物預防可選用下列方案:
方案1:氟康王(氟苯尼考和細胞因子)400克(小豬)或500克(大豬),板藍根粉400克(小豬)或600克(大豬)、抗菌肽200克,拌入1噸飼料中,連續(xù)飼喂12天。
方案2:喘速治(泰樂菌素、強力霉素、干擾素、排疫肽)400克(小豬)或500克(大豬);溶菌酶160克,板藍根粉400克(小豬)或600克(大豬),拌入1噸飼料中,連續(xù)飼喂12天。
3.2.4 病豬的治療
方案1:清開靈注射液+干擾素+排疫肽,混合1次肌注,每日1次,連用3~4天,用量用法同前文所述。同時肌注2.5%蒽諾沙星注射液,每千克體重10毫克,每日1次,連用3~4天。
方案2:板藍根注射液+倍?。庖吆颂呛怂幔?倍康肽(白細胞介素-4)混合肌注,每日1次,連用3~4天,用量用法同前文所述。同時肌注頭孢噻呋鈉注射液,每千克體重5毫升,每日1次,連用3~4天。
氣喘咳嗽嚴重者加注冰蟾熊膽注射液,每千克體重0.1毫升,每2天肌注1次,連用2次即可。
病豬改飲電解多維+葡萄糖粉+黃芪多糖粉+溶菌酶,連續(xù)飲用7天。
4 豬氣喘病
4.1 當前流行形勢與特點
氣喘病是由肺炎支原體引起的豬的一種呼吸道傳染病,臨床上以咳嗽和氣喘為特征。我國大多數(shù)豬場都存在本病,豬群中血清學陽性率約為30%~50%。豬不分年齡或品種都易感,但以哺乳仔豬和保育仔豬最易感,發(fā)病癥狀明顯,死亡率最高。豬群中發(fā)病主要是外購豬只檢疫不嚴,引入了隱性帶菌豬只后,通過水平傳播造成豬群中爆發(fā)本病。母豬感染支原體后可直接傳染給哺乳仔豬,母子間的傳遞可長期存在;仔豬斷奶后轉入保育舍可相互傳染,致使本病在豬群中綿延不斷,并逐步由急性感染轉為隱性帶菌感染,造成本病在豬群中持續(xù)感染。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生,但在寒冷、潮濕、氣溫多變的季節(jié)發(fā)生較多,癥狀明顯,死亡率也高。豬舍衛(wèi)生條件差,空氣污染,通風不良,低溫陰冷,長途運輸,飼料中缺少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等可誘發(fā)和促進本病的發(fā)生,并使病情加重,增大死亡率。
氣喘病屬免疫抑制性疾病之一,其危害性更加嚴重。因為肺炎支原體能降低肺泡巨噬細胞對入侵病原體的吞噬和清除能力,抑制淋巴細胞的免疫功能,使淋巴細胞產生抗體的能力下降,導致呼吸道免疫力減弱,抗病力下降,并能與藍耳病病毒在臨床感染上共同發(fā)揮協(xié)同作用,增強彼此的致病力,共同引發(fā)豬只發(fā)生嚴重的呼吸道疾病綜合征,并且為多殺性巴氏桿菌、鏈球菌、肺炎球菌和豬鼻支原體的繼發(fā)感染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造成與多種病毒一道形成多病原感染,使病情復雜化,增大死亡率,造成重大的經(jīng)濟損失。
4.2 主要防控措施
4.2.1 加強科學管理,落實各項生物安全措施,降低各種應激因素,減少不利因素對豬只的危害,可有效的降低其發(fā)病率。
4.2.2 免疫預防
豬氣喘病弱毒活菌苗(進口苗):仔豬12日齡首免,每頭肌注1毫升,以后每半年免疫1次。豬氣喘病弱毒活菌苗(國產苗):仔豬8~15日齡首免,每頭肌注1毫升;60~80日齡加強免疫1次,每頭肌注1毫升。種豬每年8~10月接種1次。用9號針頭于豬的右側肺內注射,保護力可達95%以上。注苗前后各4天不可使用抗生素類藥物。
4.2.3 藥物預防
方案1:支原凈120克(小豬)或140克(大豬)、強力霉素140克(小豬)或160克(大豬)、溶菌酶120克(小豬)或160克(大豬)、板藍根粉400克(小豬)或600克(大豬),拌入1噸飼料中,連續(xù)飼喂12天。
方案2:支原凈120克(小豬)或140克(大豬)、氟苯尼考140克(小豬)或160克(大豬)、抗菌肽200克,穿心蓮粉400克(小豬)或600克(大豬),拌入1噸飼料中,連續(xù)飼喂12天。
方案3:5%愛樂新800克、10%氟苯尼考140克,抗菌肽200克、干擾肽1千克、黃芪多糖粉600克,拌入1噸飼料中,連續(xù)飼喂12天。
4.2.4 病豬的治療
方案1:板藍根注射液+干擾素+排疫肽混合肌注,每日1次,連用4天,用量用法同本文前述。同時肌注支原凈注射液,每千克體重20毫克,每日1次,連用4天。
方案2:黃芪多糖注射液,每千克體重0.2毫升,肌注,每日1次,連用4天,與倍?。庖吆颂呛怂幔┖捅犊惦模ò准毎樗?4)混合1次肌注,每日1次,連用4天,用量用法同本文前述。同時肌注瑞可新(泰拉菌素),每40千克體重1毫升,2天1次,連用2次;或者肌注長效土霉素,每千克體重20毫克,每日1次,連用4天;或者肌注卡那霉素,每千克體重2~4萬單位,每日1次,連用4天。
治療中注意配合對癥治療,如氣喘咳嗽嚴重者可肌注冰蟾熊膽注射液或炎康等;止咳平喘可用麻黃堿或氨茶堿等;強心可用強爾心或安那加等。
重視聯(lián)合用藥,藥量要足,療程要夠,并定期輪換用藥,防止產生耐藥性和病情反復。
5 傳染性胸膜肺炎
5.1 當前流行形勢與特點
目前本病已成為一種世界性疾病,危害甚大。我國于1987年首先發(fā)現(xiàn)本病,現(xiàn)已分布于全國各地。主要危害6周齡至6月齡的豬只,特別是3月齡的仔豬最易感。常見突然發(fā)病,急性死亡。發(fā)病率為30%以上,病死率為20%~100%。病豬及帶菌豬是主要的傳染源,經(jīng)呼吸道傳播,鼠類與鳥類也可傳播本病。病的發(fā)生沒有明顯的季節(jié)性,但多發(fā)生于氣候多變的寒冷季節(jié)。飼養(yǎng)環(huán)境突變,斷奶,轉群,長途運輸,氣溫突變,豬舍寒冷、潮濕,飼養(yǎng)密度過大等各種應激因素均可誘發(fā)本病,使發(fā)病率和死亡率明顯提高。
本菌分為兩個生物型,生物1型毒力最強,危害性最大。世界上分離出15個血清型,目前在我國流行的主要血清型為7型,約占總發(fā)病數(shù)的80%以上,其次為血清1、2、3、4、5、8、10型。目前在臨床上約有70%的傳染性胸膜肺炎病例常與多殺性巴氏桿菌、鏈球菌、肺炎支原體及副豬嗜血桿菌與弓形蟲等混合感染,也常繼發(fā)于藍耳病、豬瘟、偽狂犬病與圓環(huán)病毒病等疫病,引起嚴重的高熱綜合征和呼吸道疾病,導致高發(fā)病率和高死亡率出現(xiàn),造成重大的經(jīng)濟損失。
5.2 主要防控措施
5.2.1 加強科學的飼養(yǎng)管理,落實各項生物安全措施,盡可能降低各種應激因素,可有效的控制本病的發(fā)生與流行。
5.2.2 免疫預防
豬傳染性胸膜肺炎多價血清滅活菌苗(7、2、3、4、5、8、10血清型):仔豬2月齡首免,2周后加強免疫1次,每次每頭肌注2毫升;后備種豬6月齡免疫1次,隔3周后加強免疫1次,每次每頭肌注2毫升;生產母豬產前1個月免疫1次,每頭肌注2毫升;種公豬每半年免疫1次,每次肌注2毫升。免疫期可達6個月,保護率為85%以上。
5.2.3 藥物預防
本菌對鏈霉素、克林霉素、氟哌酸、環(huán)丙沙星、青霉素、卡那霉素等有很強耐藥性。
方案1:仔豬斷奶時:10%氟苯尼考140克、支原凈120克、干擾肽600克、板藍根粉500克,拌入1噸飼料中,連續(xù)飼喂12天。
方案2:后備種豬和育肥豬:氟康王(氟苯尼考和細胞因子)500克、強力霉素160克、穿心蓮粉500克,拌入1噸飼料中,連續(xù)飼喂12天;或者福樂(氟苯尼考和細胞因子)500克,支原凈140克,黃芪多糖粉600克,拌入1噸飼料中,連續(xù)飼喂12天。
方案3:種豬應用:喘速治(泰樂菌素、強力霉素、細胞因子)500克、溶菌酶160克、板藍根粉600克,或者北里霉素300克、磺胺二甲嘧啶500克,TMP 200克、干擾肽1000克、轉移肽500克,拌入1噸飼料中,連續(xù)飼喂12天。
5.2.4 病豬的治療
方案1:板陳黃注射液(中藥制劑),每千克體重0.2~0.4毫升,每日1次,連用4天;與干擾素和排疫肽(高免疫球蛋)混合肌注。同時肌注慶增安注射液,每千克體重0.1毫升,每日2次,連用3天。
方案2:清開靈注射液與免疫核糖核酸和白細胞介素-4混合肌注,每日1次,連用4天,用法與用量同本文前述;同時肌注泰拉菌素或頭孢噻呋鈉或頭孢拉定,每千克體重5毫克,每日1次,連用4天。
此外,支原凈、泰樂菌素、新霉素、強力霉素及磺胺類藥等也可用于本病的治療。由于本菌易產生抗藥性,而且不同血清型的菌株產生的耐藥性也不相同。因此,使用藥物預防和治療時,一定要采取聯(lián)合用藥并定期輪換,方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結束語:豬只發(fā)生高熱綜合征時,由于感染病毒后造成免疫抑制,抗病力低下,許多常在的致病菌易侵入機體(經(jīng)外源或內源感染),呈現(xiàn)多種病原體混合感染與繼發(fā)感染(目前臨床上單一病原感染的病例很難見到),使病情加重、死亡率增高。此時,防控的重點是盡快控制病原,提高機體的整體免疫力,采用細胞因子療法、抗病毒療法、抗細菌療法與對癥治療相結合的綜合防控方法,即可收到良好的防控效果。
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家畜傳染病學分會 萬遂如
作者: pigren 時間: 2009-10-30 10:44
高熱病的說法不確切!
作者: bbbbbaaaaa88 時間: 2009-10-30 19:11
這文章賣藥的,出自大連三儀吧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ffers.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