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犬利什曼病的流行、診斷和防制 [打印本頁]

作者: 魁罡    時間: 2008-10-16 22:49
標題: 犬利什曼病的流行、診斷和防制
犬利什曼病的流行、診斷和防制
動物源性內臟利什曼病(ZVL)是重要的寄生蟲病之一。該病在中美、南歐、北非、東西非的下撒哈拉地區(qū),西南亞和中國流行。特別是罹及小兒和免疫缺陷的成人。其家畜保蟲宿主主要是犬,森林中的保蟲宿主為犬科動物。在此病存在的地區(qū),感染的野生動物進入農家掠食家禽時,寄生蟲進入居家流行環(huán)。此時,庭院附近的白蛉因吸食野生動物血而感染,爾后白蛉將病原傳染家犬,形成人附近的犬—昆蟲—犬傳播環(huán)。如感染的白蛉叮咬人,人即獲感染?,F(xiàn)將犬利什曼病的流行、診斷和防制綜述如下。
  1 犬利什曼病的流行
  在意大利北部維亞艾米利亞地區(qū)曾有黑熱病爆發(fā),1971~1972年共發(fā)現(xiàn)60例利什曼病患者,其中58例發(fā)生在丘陵地帶。對無癥狀的8 454只犬作補體結合試驗,陽性率為1.6%。當?shù)赜蠵hlebotomus perfiliewi存在。在法國南部的馬賽和尼斯等地有較多的黑熱病病人。檢測了分布在沙特阿拉伯兩個利什曼病人高發(fā)區(qū)的野狗群。將捕獲的89只野狗殺死,取肝脾組織做成印片,鏡檢發(fā)現(xiàn)6只(6.7%)犬有利什曼原蟲。在巴西東北部受檢的405條犬中IFA血清法檢出陽性69例(17%),而在當時,家犬是杜氏利什曼原蟲恰氏亞種的主要保蟲宿主。在以色列中部地區(qū)毗鄰大都市的村莊中有內臟利什曼病的流行。以粗制利什曼原蟲抗原為診斷抗原的ELISA結果顯示:已有病例報告的兩個村莊受檢的122只家犬,14只陽性(11.5%),鄰近5個村莊受檢的99只家犬,1只陽性(1.0%)。其中12只犬經(jīng)活檢后培養(yǎng)出利什曼原蟲前鞭毛體,經(jīng)CP-PCR(ciamped polymorphic-PCR),單克隆抗體證實為嬰兒利什曼原蟲。
  犬感染利什曼原蟲后主要癥狀有淋巴結腫大,眼、鼻周圍糠狀皮炎,皮毛無光澤和脫落,鼻出血,角膜結膜炎,趾甲彎曲,體重明顯下降,肝脾腫大,在許多組織內包括皮膚均可發(fā)現(xiàn)原蟲。在歐洲的犬利什曼病疫點,50%以上陽性犬無癥狀,但這類犬和有癥狀的一樣能感染白蛉。根據(jù)法國南部犬內臟利什曼病傳播的生物學資料,建立了一個分室模型,該模型有兩個特點:①能預測白蛉密度的閾值,低于此閾值,傳播將被阻斷;②當白蛉高密度時,犬內臟利什曼病患病率最大值應作為未知量來考慮。
  在我國隴南、川北的黑熱病高發(fā)區(qū)內,犬內臟利什曼病的患病率歷來甚高,屬于犬源性內臟利什曼病流行區(qū)。1985年,甘肅省地方病防治所在文縣抽查4個發(fā)病鄉(xiāng)6個自然村的家犬90只,經(jīng)骨髓穿刺查出病犬15只(16.7%),其中有1個自然村共養(yǎng)7只犬,在抽查的5只犬中有4只是病犬。1986年,在文縣另一流行村滅犬過程中,隨意查犬4只,全部陽性。1987年,又在禮縣的兩個流行村內查犬26只,檢出帶有利什曼原蟲的病犬6只(23.1%用快速ELISA法檢測了采自四川省汶川縣黑熱病重流行區(qū)的124份犬血清,查出陽性犬39只,占31.45%。用利什曼原蟲kDNA印跡雜交法對采自甘肅省文縣黑熱病流行區(qū)的30只家犬耳緣皮膚組織印跡樣品進行雜交試驗。結果有8份呈陽性反應(26.7%)。由此可以認為這些流行區(qū)的犬利什曼病相當普遍。
  2 犬利什曼病的診斷
  2.1 骨髓穿刺涂片法
  此法最大的優(yōu)點是以查出病原體為診斷依據(jù),故準確性高,但取骨髓及檢查過程均較為繁雜,且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近年常將此方法作為其他實驗檢測手段的對照。
  2.2 檢測血清抗體
  2.2.1 較早用于檢測病犬血清抗體的方法有補體結合試驗(CFT),間接血凝試驗(IHAT)和對流免疫電泳(CIEP)。這些方法敏感性和特異性均不夠高,現(xiàn)已很少采用。
  2.2.2 間接免疫熒光抗體試驗(IFAT) Francesca等用88只犬的血清作IFAT。結果,A、B、C三組的敏感性均為100%。D、E兩組的特異性也均為100%。Evans等(1990)在巴西東北部調查了405只犬,取其血樣本作IFAT。結果,濾紙干血清法為8%的陽性率,用血清則為17%的陽性率。IFAT雖然敏感性和特異性均較高,但儀器昂貴,不適合基層推廣應用。
  2.2.3 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ELISA) Srivastava等在印度西北部用濾紙采血采集了325份犬血樣本,并且同時收集血清,將血清和濾紙血作ELISA。結果,6只犬呈陽性反應,而病原學檢查皆呈陰性反應。在巴西東北部取405只犬血樣本作ELISA,陽性率為38%。而且,所有病原學檢查陽性的標本,ELISA檢測均陽性。用快速ELISA法檢測了汶川縣黑熱病重流行區(qū)的124份犬血清,陽性率為31.45%,而骨髓涂片法的陽性率為19.35%。對47份采自非流行區(qū)的正常犬血清,只有1例呈假陽性反應,占2.13%。用快速ELISA法檢測實驗感染了旋毛蟲、肺吸蟲、鉤蟲、弓形蟲等犬血清共26份,均未見交叉反應。說明ELISA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均較高。
  2.3 檢測血清循環(huán)抗原
  胡孝素等用單克隆抗體-抗原斑點試驗(McAb-AST)及骨髓穿刺涂片法對四川省汶川縣125只犬進行感染利什曼原蟲調查,骨髓涂片法查出原蟲的陽性犬46只,感染率為36.8%。而McAb-AST的結果與骨髓涂片陽性符合率為97.8%,總符合率95.2%。用McAb-AST檢測采自甘肅省文縣的30份犬血清循環(huán)抗原,陽性率為30%,與骨髓穿刺涂片法的總符合率為86.7%。同時檢測50只非流行區(qū)犬血清,只有1只出現(xiàn)陽性反應(2%)。來自7只自然感染犬弓蛔蟲幼犬血清及12只實驗感染斯氏貍殖吸蟲的犬血清中,McAb-AST試驗皆呈陰性反應。將McAb-AST用于檢測10只實驗感染杜氏利什曼原蟲的小犬血清循環(huán)抗原,感染后5天即出現(xiàn)陽性反應,并隨著時間的加長,陽性反應程度也有加強。初步建立了犬利什曼病的早期診斷方法。McAb-AST具有較高敏感性和特異性,所需樣品量微(2μl),并且可用于早期診斷。
  2.4 聚合酶鏈反應技術(PCR)
  將其自己設計的一對寡核苷酸引物Ⅰ和Ⅱ以及文獻報導的一對引物A、B,用PCR法檢測12只人工感染杜氏利什曼原蟲的犬骨髓組織樣品,7例呈陽性反應,骨髓涂片法8例查見原蟲。用PCR方法對25只用骨髓穿刺物培養(yǎng)或倉鼠腹膜接種證明已感染利什曼原蟲的犬均呈陽性(敏感性100%),對35只陰性對照犬均呈陰性(特異性100%)。又對54只經(jīng)穿刺物培養(yǎng)或倉鼠接種呈陰性的流行區(qū)犬進行PCR檢測,22只呈陽性。同時采用FAST-ELISA進行血清學檢測,46只呈陽性的犬中11只(24%)PCR法呈陰性;44只呈陰性的犬中21只(48%)PCR法呈陽性。比較兩種方法,作者認為PCR法更為敏感、有效,可推廣使用。
  2.5 Dipstick法
  為近年來新發(fā)展的診斷方法之一,操作簡便,敏感性高。采用利什曼原蟲類Kinesin基因中編碼39個氨基酸的重組基因片段產物rk39為抗原制備成Dipstick。對新疆喀什市郊3個生產隊進行黑熱病普查。選擇7例肝、脾腫大的可疑患者進行Dipstick試驗,6例出現(xiàn)藍色條帶者為陽性反應,與骨髓穿刺涂片及培養(yǎng)陽性符合率為100%。10名正常對照者無此反應?,F(xiàn)場應用Dipstick無需任何儀器、設備,完全達到快速、簡易和敏感特異的要求,為其他診斷方法所不及??蛇M一步應用于犬利什曼病的診斷。
 3 犬利什曼病的防制
  防制犬利什曼病對控制黑熱病是十分有效的措施。在四川省黑熱病重流行區(qū)以鄉(xiāng)為單位,犬感染在15%以上和發(fā)病在10/萬以上地區(qū)采取禁養(yǎng)家犬,原有家犬可轉移、出售到無白蛉地區(qū),余下者全部殺滅。3~5年內不準新養(yǎng)犬。在此線以下的鄉(xiāng)建立犬卡,限制數(shù)量,犬主自交檢查費,查出病犬一律殺滅。主動偵察病例,加強個人防護,對疫點周圍進行滅蛉或浸泡蚊帳。通過汶川1990年試點。試點時每年病人60例,至1993年已下降到6例,下降90%。推廣到理縣和茂縣,也收到滿意的效果。在犬內臟利什曼病的高發(fā)區(qū)四川南坪縣,擇三鄉(xiāng)一鎮(zhèn),連續(xù)兩年(1992~1993)開展家犬溴氰菊酯藥浴實驗,浴犬率達99.0%以上。實驗前的1991年度實驗區(qū)內臟利什曼病新感染犬13例,經(jīng)1年2次連續(xù)2年的浴犬工作,1993年度實驗區(qū)內未見新發(fā)病例出現(xiàn)。顯示該浴犬法對于阻斷內臟利什曼病的傳播具有較好的效果,并具有一定的推廣意義。
  內臟利什曼病是一世界范圍分布的人畜共患寄生蟲病,犬是主要的保蟲宿主。對犬利什曼病快速準確診斷及防制是控制內臟利什曼病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診斷方面已從操作流程較復雜、敏感性和特異性較低的CFT發(fā)展到快速ELISA法及循環(huán)抗原的檢測。PCR技術的引入表明診斷已發(fā)展到DNA水平。防制方面已向疫苗方向發(fā)展,疫苗通過保護犬不受感染達到最終控制人內臟利什曼病的目的。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ffers.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