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仔豬腹瀉的綜合防制措施 [打印本頁]

作者: zhongyi    時間: 2008-11-4 10:44
標題: 仔豬腹瀉的綜合防制措施
摘要:在養(yǎng)豬生產中,仔豬腹瀉十分普遍,導致仔豬成活率下降,生長發(fā)育受阻,飼料報酬率降低,嚴重威脅著養(yǎng)豬業(yè)的健康發(fā)展。引起仔豬腹瀉的病因可歸納為非傳染性腹瀉與傳染性腹瀉兩大類,非傳染性腹瀉發(fā)病原因多為飼養(yǎng)管理不當,防制措施不完善;傳染性腹瀉的病因包括病毒性腹瀉、細菌性腹瀉、寄生蟲性腹瀉。為防治仔豬腹瀉,本文根據作者的生產防治經驗提出:采取綜合防制措施,建立有效的防制體系,加強飼養(yǎng)管理,針對性疫苗和中西藥結合是防治仔豬腹瀉的基礎和技術關鍵。   收稿日期:2008-02-19   關鍵詞:仔豬;腹瀉;病因;綜合防治   中圖分類號:S858.28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3-4889(2008)03-0027-03   腹瀉是集約化養(yǎng)豬生產條件下較嚴重的疾病之一,也是引起仔豬死亡的重要原因。據調查,仔豬因腹瀉死亡占仔豬死亡總數的39.8%,引起豬腹瀉的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蟲的種類很多,流行特點和臨床表現也很復雜[1]。長期以來仔豬腹瀉是引起仔豬生長受阻和仔豬高死亡率的重要原因,仔豬腹瀉的防治一直是一個引人注目的世界性問題[2]。據本課題組的調查,仔豬腹瀉主要發(fā)生各豬場的防制體系與防制措施不盡完善,是腹瀉成為養(yǎng)豬業(yè)最常見的疾病原因。腹瀉可以伴隨生豬生長的一生,尤其是在仔豬時期,腹瀉的發(fā)生率相當高,給養(yǎng)豬業(yè)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而由于盲目用藥治療的費用可占到生豬一生治療費用的50%以上。所以,對腹瀉病因和綜合防制工作必須予以高度的重視。   1發(fā)病原因   1.1非傳染性因素   1.1.1母原性的因素   哺乳期間,仔豬主要通過母豬的乳汁獲得營養(yǎng),母豬更換飼料和生病會直接影響到乳汁的成分和品質,繼而影響仔豬的健康。在生產中,為了提高母豬哺乳的水平,應適當增加精飼料。當添加過多時,使乳汁中脂肪含量增高,在仔豬胃腸消化功能較差的情況下,導致消化吸收的紊亂,就會引起仔豬腹瀉;母豬患病,造成機體生理代謝紊亂,引起乳汁變性,致使仔豬消化不良,出現腹瀉[2]。   1.1.2仔豬性的因素   目前普遍提倡仔豬提前斷奶,雖然有利于提高母豬的繁殖率和飼料利用率及降低來自母豬傳播疫病的可能性,但仔豬早期斷奶發(fā)生腹瀉是較普遍的[3]。一是仔豬提前斷奶,就不能再獲得母體免疫抗體而易引起腹瀉;二是過早飼喂飼料易促發(fā)過敏反應使仔豬腸道受損,影響營養(yǎng)成分的吸收和腸道正常的菌群關系,從而發(fā)生腹瀉;三是過早斷奶營養(yǎng)成分急劇改變、母子分離及分欄引起的不適等營養(yǎng)、心理、環(huán)境應激反應會造成仔豬胃腸功能紊亂,內分泌失調而導致腹瀉;四是仔豬斷奶后,胃內pH值升高,乳酸菌便會逐漸減少,大腸桿菌逐漸增多,原微生物區(qū)系被破壞,導致仔豬發(fā)生腹瀉;五是仔豬胃腸結構和功能發(fā)育不完善,斷奶對仔豬消化酶的活性有較大的影響,消化機能不健全,不能很快適應蛋白、油脂等植物性飼料而誘發(fā)腹瀉[4]。   1.1.3飼料性的因素   一是飼料中某些微量元素超標或飼料發(fā)生霉變引起的腹瀉;二是飼草料被農藥污染而引起的中毒性腹瀉;三是畜體接觸毒源或藥物中毒引起的腹瀉。   1.2致病微生物性因素   1.2.1細菌性腹瀉   主要為大腸桿菌引起的仔豬黃、白痢,大腸桿菌產生的腸毒素使腸細胞液體分泌增加,出現腹瀉。其他的如:沙門氏菌、魏氏梭菌等引起的仔豬副傷寒、仔豬紅痢也是仔豬腹瀉常見的致病菌。彎曲菌性、偽結核菌性腹瀉較為少見[1Ⅱ5]。   1.2.2病毒性腹瀉   主要是以病毒侵襲腸絨毛細胞造成細胞死亡影響腸的吸收功能而產生腹瀉。已經證明能夠引起腹瀉的病毒有:傳染性胃腸炎病毒、輪狀病毒、豬流行性腹瀉病毒、豬圓環(huán)病毒、豬腸道病毒、豬瘟病毒等[1Ⅱ2]。   1.2.3螺旋體性腹瀉   俗稱豬血痢、豬黑痢,是豬的一種危害嚴重的腸道傳染病,病原是豬痢疾密螺旋體。2~4月齡仔豬多發(fā),季節(jié)性不明顯呈緩慢傳播,流行期長,易復發(fā),發(fā)病率高,病死率較低。臨床表現以大腸卡他性、出血性、纖維素性壞死性炎癥,粘液性或粘液出血性下痢,糞便紅色為特征[2Ⅱ6]。   1.3寄生蟲性腹瀉   主要是球蟲和阿米巴原蟲。一般的胃腸道寄生蟲都能夠引起腹瀉,并可伴隨豬的一生。如:鞭毛蟲、豬蘭氏類圓線蟲、毛圓線蟲、蛔蟲、鞭蟲等[2Ⅱ7]。   2綜合防制   鑒于豬腹瀉病因的多樣性和診斷的復雜性及治療的盲目性,按照防重于治的原則,應采取“預防、消毒、補飼、治療”相結合的綜合防制措施。   2.1預防   2.1.1重防母豬   對病毒性引起的腹瀉,目前,僅限于豬傳染性胃腸炎(PEDV)和豬流行性腹瀉(TGE)二聯(lián)滅活苗??稍谌焉锬肛i產前45d和15d進行預防接種,使仔豬通過母豬初乳獲得免疫。還可以在母豬的飼料中拌入一些中藥如“白頭翁散”、“蒼術香連散”等可起到良好的預防作用。   對由細菌性病源引起的腹瀉主要以預防大腸桿菌為主的仔豬黃、白痢和魏氏梭菌為主的仔豬紅痢。最好是使用含有五種抗原(K88、K99、987P、F41纖毛和LT-B亞單位)的滅活苗和還含有魏氏梭菌C型類毒素的六價二聯(lián)苗利特佳(Litter-GuarLT-C),在母豬分娩前35d和15d完成2次免疫接種,具有預防仔豬腹瀉(黃、白、紅?。┓浅:玫男Ч?。   同時要加強對母豬的飼養(yǎng)管理,做好防寒、防暑工作,充分注意母豬飼料調配和變更,切忌使用高能量配比的飼料飼喂哺乳母豬。   2.1.2早防仔豬   母豬在產前接種了豬傳染性胃腸炎(PEDV)和豬流行性腹瀉(TGE)二聯(lián)滅活苗的,仔豬在斷奶時要及時再接種1次;如果母豬沒有接種PEDV和TGE二聯(lián)滅活苗的,仔豬在出生后2日應進行口服接種。   對細菌性腹瀉一般以預防注射抗菌藥物為主??稍谧胸i出生后3、7和21d時分別肌注含有20%土霉素的“三針首選注射液”,也可在仔豬未哺乳前和10~15日齡時灌服硫酸慶大霉素或在斷奶前后肌肉注射“百痢泰”等,均有好的效果。   對非傳染性因素引起的腹瀉,要保持仔豬體內微量元素的平衡,可在仔豬產生后3日齡肌肉注射“血爾旺”,5日齡、35日齡分別注射亞硒酸鈉、維生素E等制劑,以防止由此引起的腹瀉。   2.2消毒   一要保持圈舍清潔衛(wèi)生、舒適干燥。每批母豬、仔豬轉出和轉入前后,要對圈舍的門窗、墻壁、地面、料槽等進行全面徹底的清洗和消毒,盡可能的殺死周圍環(huán)境中的致病性病原微生物。二在母豬產仔后,應每天清理圈舍內的糞尿,保持圈舍的清潔和干燥。三是消毒要定期進行,消毒藥品應針對不同的致病微生物經常更換使用,以防產生抗藥性。四是對母豬的乳房和胸腹部在仔豬吃初乳前應進行全面的清洗消毒。   2.3補飼   補充仔豬生長所需的各種微量元素,可以采取肌肉注射的方法,也可在7日齡仔豬開始補料的時候添加在飼料中。在3~5日齡時就要給仔豬開始補水,在水中添加人工鹽供仔豬自由飲用。仔豬補料后供水要充足并盡可能的保持清潔。同時在飼料中添加適量的抗菌藥物是十分必要的。多數情況下采用口服補液鹽水輔以抗菌和抗病毒藥物補飼的辦法能起到較好的預防效果。   2.4治療   對仔豬的腹瀉要早發(fā)現、早診斷、早治療。在治療仔豬早期腹瀉方面首選什么抗菌藥品,對控制腹瀉所造成的損害至關重要。腹瀉病因的多樣性不容我們對所有的病原去一一確診和排除,因此,對采集的病料進行盲培,同時結合藥敏試驗,能夠快速的確定首選抗菌藥物的種類,達到迅速控制病情和繼發(fā)感染的目的。   2.4.1非傳染性腹瀉的治療   以保持機體微量元素平衡和調整腸道菌群平衡為主。一般在腹瀉的早期,肌肉注射鐵、硒、鋅、銅、維生素等微量元素,佐以乳酶生、乳酸菌、酸化劑等即可。   2.4.2細菌性腹瀉的治療   以抗菌、消炎、降溫為主??咕幬锊豢蛇x擇某一種特效藥品,應當是通過藥敏試驗后選擇抑菌能力最強的藥物進行治療。不要僅僅依靠抗菌藥物抑制致病微生物達到降溫作用,還必須佐以柴胡、氨基比林等降溫藥物。   2.4.3病毒性腹瀉的治療   發(fā)生病毒性腹瀉時,應當緊急接種疫苗,以縮短疫病流行的時間。有高免血清的最好是用高免血清進行預防治療。采用抗病毒類藥物治療時,一定要輔以抗菌藥物以防繼發(fā)感染。   2.4.4螺旋體和寄生蟲性腹瀉的治療   對螺旋體性腹瀉多使用抗菌藥物,藥物品種較多,療程在5d以下的有痢菌凈、二甲硝基咪唑、甲硝基L酞胺、新霉素、泰妙霉素等。對寄生蟲性腹瀉要進行針對性的驅蟲和輔以抗菌治療。   2.4.5中毒性腹瀉的治療   首先要查清毒源,使用特效解毒藥是最有效的治療方法。根據毒物不同的性質,分別采取洗胃、排瀉、吸附、收斂等治療方法。   上述不論哪種腹瀉的治療,在早期尚有食欲的情況下,依病因予以簡單的治療即可;發(fā)展到中期食欲廢絕,身體消瘦,有脫水癥狀時,均應進行口服補液,并添加適量的收斂藥物和葡萄糖、電解多維等;對極度衰竭的病豬,還應進行靜脈輸液,加入地塞咪松、維生素C以及碳酸氫鈉、強心劑等藥物。 - 本篇文章來源于中國養(yǎng)豬信息網 原文鏈接:http://www.zhuxinxi.com/info/2008-09/5014.html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ffers.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