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養(yǎng)豬各階段簡明操作綱要
[打印本頁]
作者:
slk
時間:
2008-11-27 10:49
標題:
養(yǎng)豬各階段簡明操作綱要
公豬的飼管要點
A理想目標
◆旺盛的配種力(每周5次,含人工采精);
◆精子品質綜評大于0.90(直線運動強度、密度、畸形率等);
◆正式使用年限二年;
◆胎均產仔數(shù)大于11頭,且無遺傳缺陷;
◆無肢蹄缺陷。
B主要飼管要點
◆專門配制飼料,(可消化賴氨酸≥0.75%;消化能3200千卡/千克);每日兩餐,日供2.53kg(嚴防過肥);
◆飼料中不可缺少:有機鋅、有機硒、有機鉻、有機鐵;
◆夏天給予特殊關照(空調、槽浴、噴霧、風扇、通風等),熱應激會導致死精和精子品質下降,恢復需近兩個月;
◆注意科學驅蟲與合理免疫;
◆每周不超過5次配種(配種后可給予1-2枚雞蛋或鴨蛋);運動(每次30—45分鐘)場地以泥土地為宜,宜選擇早晨。
◆可喂適量優(yōu)質青飼料(每日一次);
◆保持充足清潔飲水;
◆用專門鐵耙定期(每周2—3次)全身梳摩;
◆地面不可打滑,及時修蹄。
如何養(yǎng)后備母豬
◆牢記一句話:選好種苗,不可當肥豬養(yǎng);
◆配種日齡:7—8個月;
◆配種體重:110—120kg;
◆20—75kg:喂后備母豬料,日喂2—3次,正常供料;
◆75—110kg:配前一個月,改喂哺乳母豬料,日喂2.4kg左右,每日喂2次。夏季日喂1次。
◆配種:第二個情期(最多不超過第三個情期);
◆配上后最初三周:單欄飼養(yǎng),日喂2kg。
懷孕母豬的飼管要點
A理想目標
◆情期受胎率≥90%;分娩率≥95%;
◆理想的健仔數(shù):10—12頭;初生重:1.25~1.6kg;(健仔:體重1kg以上,吃初乳力度強)。
◆病、傷、殘?zhí)蕴省?%。
◆使用年限7—8胎次。
◆無顯性或隱性乳房水腫。
B主要飼管要點
◆適時配種(兩次間隔時間:本交12小時;人工授精16小 時)。
◆配種前短期(5—7天)優(yōu)飼技術,以增加排卵數(shù)量。(具體做法是:適配前5—7天,用哺乳料日供4—4.5kg)。
◆配種后單欄飼養(yǎng)21天左右(日喂1.8公斤),確定配上后單欄或混欄飼養(yǎng)(2—6頭);飼喂量基本標準:懷孕21—72天,1.8—2kg/頭·日;72—95天,2.8—3.2kg/頭·日;95天—臨產前一天(改哺乳料),3.2—3.5kg/頭·日,日喂2次。
◆提倡個性化飼養(yǎng)。合理配制飼料(消化能3000千卡/kg,可消化賴氨酸≥0.5%,高質量纖維素);添加功能性添加劑:有機硒、有機鉻、有機鐵、酵母菌等;
◆合理免疫與驅蟲(臨產前15天最好徹底驅蟲一次,以切斷傳播源)。
◆防暑重于防寒(樹蔭、風扇、噴霧、濕簾等);氣溫盡可能控制在5—25℃。
◆可適量喂給新鮮青綠飼料(每日一次),嚴防便秘。
◆嚴禁加入霉變飼料原料。
◆勤于觀察記錄,盡量減少非生產性天數(shù):減少各種應激反應;及時淘汰無價值母豬。
◆母豬群體足夠大時(500頭以上)可試行分胎次飼養(yǎng)技術。
◆防止便秘和提升初乳的抗體水平。
哺乳母豬的飼養(yǎng)要點
A理想目標
◆產程3小時以內(產仔間隔不超過15分鐘);白天分娩占70%以上,產后無厭食癥狀;品質優(yōu)良的初乳。
◆理想的泌乳量(21日齡乳豬體重6.5公斤以上)。
◆盡可能減少哺乳期掉膘(≤10kg)。
◆斷奶后一周內發(fā)情率≥90%。
◆哺乳期三癥(無乳癥、子宮內膜炎、乳房炎)發(fā)生率≤1%。
◆傷殘?zhí)蕴省?%。
B主要飼管要點
◆盡量把室內氣溫控制在15—23℃左右。
◆臨產前四周改喂哺乳料,日喂3.2~3.5公斤;臨產當天可不喂或少許喂些青飼料,保證足夠飲水。
◆無論是否實行全進全出,臨產前必須徹底刷洗和消毒產房,清潔母豬體表及蹄部。
◆配制優(yōu)質適口性佳的飼料(消化能≥3400千卡/kg;可消化賴氨酸≥0.8%;可消化纈氨酸≥0.85%)。
◆縮短產程的重大意義:減少乳豬因缺氧而導致的死亡或缺氧綜合征;使母豬盡快恢復體力和子宮復原,盡早哺初乳。
◆產后8小時,初乳中抗體下降50%;因而乳豬出生后最晚兩小時內必須吃上初乳。
◆產后第一天日喂2公斤,以后每天增加0.5—0.75公斤。產后五天自由采食,日供量基本標準(1.8公斤+每頭仔豬×0.5公斤);保證充足飲水(飲水器每分鐘流量≥2升)保證母豬每天要飲水20—30升,夏季會增加30%以上。
◆夏天抗熱應激措施(風扇、滴水裝置、樹蔭、通風、防潮等);另在飼料中添加有機鉻、有機硒等功能性物質,以減緩熱應激對母豬的負面影響。
◆保持飼料新鮮度,嚴禁霉變飼料原料摻入(可添加毒素吸附劑預防):同時增加飼料的營養(yǎng)濃度,尤其是能量濃度(磷脂、脂肪粉),盡可能保持采食量。
◆盡可能早期斷奶(不高于25天),斷奶后即可合群,并繼續(xù)喂給哺乳料,每日4—4.5kg左右,直至發(fā)情配種后改為懷孕料。懷孕早期日喂1.8公斤左右。
◆正確預防和治療顯性、隱性乳房水腫和產后熱等病癥,防地面擦傷豬蹄。
仔豬的飼管要點
A理想目標
◆21日齡斷奶重≥6.5kg,28日齡斷奶重≥8.5kg
◆21日齡斷奶后一周日增重≥150g;
◆28日齡斷奶后一周日增重≥200g;
◆出生—60日齡成活率≥98%;
◆60日齡體重≥22kg。
B主要飼管要點
◆保溫防潮濕應是第一管理重點,初生當天33—34℃;2—3天32—33℃;4—7天31—32℃;斷奶后3天,26—28℃。(如采用 紅外燈照射加溫,則燈管底部離仔豬躺臥最高處距離為45厘米左右)。
◆產后三天對哺乳區(qū)域掛燈保溫,尤其是產后24小時內。目的是讓仔豬吃上足夠的初乳,以獲得20天左右的被動免疫(全年80%以上的時間實用)。
◆產后三天內預防性口服高效益生菌,通過提高腸道有益菌提前定植的占位優(yōu)勢,達到減少斷奶前下痢之功效。
◆給乳豬設計獨立飲水裝置,可對某窩乳豬進行飲水保健處理(實用效果佳)。
◆供給優(yōu)質的開食料用于誘食(7—10天開始)。
◆在確定斷奶的當天第一時間內將仔豬移至溫暖、干燥、干凈和空氣質量優(yōu)良的保育間(可雙窩合并為宜)。
◆有關檢測證明,剛斷奶時產床產房內地坪每平方厘米含各類雜菌與蟲卵可高達5000萬個;而在規(guī)范消毒干燥過的地坪上,每平方厘米僅檢測到1000個雜菌。
◆斷奶后3—7天,是豬只一生中最困難時期,各種應激叢生,其中就包括超量雜菌和蟲卵的侵襲。
◆斷奶后3—5天內在獨立飲水裝置中加入電解多維、有機微量元素及必要的針對性預防藥物。
◆喂給高品質的斷奶仔豬飼料(斷奶后3—5天配用仿生豬奶),使其斷奶后一周日均采食量達到200g以上。
◆在實驗環(huán)境下21日齡乳豬斷奶后一周日增重可達400克以上,生產中達100克并非易事。
乳豬出生24小時內的特級護理
價值之所在:
◆讓乳豬吮吸更多的初乳;
◆協(xié)助乳豬適應面世后的最初環(huán)境;
◆讓更多的乳豬健康存活下來;
◆奠定乳豬日后生命力的基礎;
◆獲得更多的投入回報。
24小時內保溫防濕乃重中之重。
◆臨產時掛一保溫燈(產后即可移走)。
◆出生后立即擦干乳豬體表液體。
◆乳豬箱內溫度保持32—34℃,活動區(qū)溫度30℃左右。
◆在活動區(qū)增掛2—3盞保溫燈,懸掛高度40—45cm,盡量帶罩及防護網。
◆鏟掃糞便,嚴禁沖洗,確保干燥。
◆室溫最宜保持在15—22℃。
◆子宮內溫度39℃左右,適溫下乳豬出生后1小時肛溫從39℃下降到35℃左右。非適溫下恢復時間將推遲,負面影響加大。
◆如果沒有合適的溫度環(huán)境,乳豬則無力去獲得足夠的初乳,初乳不夠,將影響豬的一生。
重視初乳之功效
◆母豬產后24h內泌出的乳汁,尤其18h內最珍貴。
◆每頭乳豬必需吮吸40—60ml初乳才能提供足夠的免疫球蛋白。
◆初乳成份:
IgG 58.7mg/ml(全身抗菌)
IgA 10.7mg/ml(肺/咽喉/腸道抗菌)
IgM 3.2mg/ml(抗病毒)
◆注:可以冰凍初乳,溫開水溶開后喂給沒能及時吃上初乳的乳豬,按每公斤乳豬體重20ml分兩次喂給。
◆乳豬出生后4—6小時爭奪乳頭最激烈,此乃人工固定乳頭之最佳時機。
初乳的胞飲機理
◆出生后24小時內乳豬所吮吸的初乳中抗體,在小腸內可不經消化直接吸收,稱為胞飲作用。(出生后18小時內最為有效,18—24小時后全部需經消化吸收,此時小腸細胞膜不容許大分子抗體蛋白通過)。
◆只有被乳豬直接吸收的抗體才能產生堅強的免疫力。
何謂斷奶“黃金周”?
◆豬一生中最脆弱的時期(抗體水平最低);
◆各種應激夾擊(環(huán)境、營養(yǎng)、免疫);
◆腸道生理變化劇烈(絨毛變短、破損,易受感染);
極易導致培育失敗(每死一頭,意味著損失150元以上)。
“黃金周”的科學過渡(一)
◆保溫仍是關鍵:
21—23日齡斷奶:30℃左右。
28—30日齡斷奶:28℃左右。
◆防地坪潮濕十分重要(高床培育,阻隔地面潮氣)。
◆飼料中添加特殊的功能性原料(血漿、高能原料、針對性抗生素組合、腸膜蛋白等)。
◆仔豬3周齡體表相對面積比4周齡大10%。相對體表面積越大,體熱損失越快更加需要額外的熱源。
◆剛斷奶仔豬采食量低,活動量大,直接導致熱能消耗增加,因而外加熱源尤顯必要。
“黃金周”的科學過渡(二)
◆獨立的飲水裝置,飲水中添加特殊成分(電解質、維生素、藥物等),飲水器高度要設置合理,每8—10頭安裝一個。
◆飼料中添加藥物以抵御特定疾病。
◆保證足夠的食槽(一頭一槽位),多喂勤添。
◆合理分群(體重、大小、性別,每欄10—20頭為宜),每頭豬占地面積0.3平方米左右。
◆盡可能全進全出,消毒要徹底。
◆斷奶前進食300g以上是斷奶平穩(wěn)過渡的物質基礎。
◆斷奶后一周日增重決定一生的生長速度與回報。
◆有條件實行斷奶仔豬單元高床飼養(yǎng),并采用水暖保溫技 術。
◆斷奶后頭10天采用專用料槽,一豬一槽位。10天后可采用半自動食槽,2—3頭豬一槽位。
◆供給平衡的斷奶仔豬后期飼料(60日齡25公斤)。
◆預防體內外寄生蟲(飼料中添加)和預防霉菌毒素侵害。
生長肥育豬的飼管要點
A理想目標
◆20公斤—95公斤出欄成活率≥99%。
◆20公斤—95公斤出欄日增重≥800g。
◆95公斤出欄日≤160天。
◆20公斤—95公斤料重比≤2.8:1。
◆體型符合市場需求,無藥殘嫌疑。
B主要飼管要點
◆有條件公母分群飼養(yǎng)。
◆飼料中添加功能性產品,以全面提升免疫水平和提高飼料轉化率,從而挖掘其生產潛力(100日齡70kg)。
◆中大豬防暑降溫(風扇、噴霧、樹蔭等)。
◆合理密度(每圈15—20頭為宜)。
◆自由采食不限量。
◆舍內溫度以15—24℃最為適宜。
◆盡量減少各類應激;解決舍內氨氣問題。采用生物技術解決場區(qū)蚊蠅問題。
豬場控制疾病的有效途徑
◆關心豬只福利(舒適溫度、干燥、衛(wèi)生、空氣良好)。
◆小單元飼養(yǎng),全進全出。
◆多點分散飼養(yǎng)(相隔2—5公里)
◆早期隔離斷奶(15—21天)。
◆三重點保健(母豬產前產后各一周、仔豬斷奶后7—10天、保育轉欄后7—10天)。
◆合格疫苗、合理免疫。
◆消毒徹底。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ffers.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