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biāo)題:
低溫對豬影響知多少
[打印本頁]
作者:
zrl515471
時間:
2009-3-24 20:07
標(biāo)題:
低溫對豬影響知多少
據(jù)試驗(yàn),豬生長最快和飼料利用率最高的舍溫分別為20℃和24℃。豬是恒溫動物,體溫一直保持在38.7-39.8℃之間,豬對氣溫的適應(yīng)性隨著月齡的增長而提高,下限的臨界溫度相應(yīng)而下降。豬低于下限臨界溫度,就會影響增重、提高飼料消耗、增加養(yǎng)殖成本,甚至凍死、病死。
一、豬的臨界溫度:初生仔豬32-35℃,4-5周齡仔豬21-23℃,或4-10公斤仔豬29-24℃。斷乳后3-4周的培育種豬(育肥豬)25-15℃。成年豬12℃。但下限的臨界溫度也不是絕對的,一般是瘦肉型比脂肪型豬高,瘦豬比肥豬高。同時也受各種因素的影響。
1、27-30日齡斷乳豬,斷乳后1周,平均采食量低于維持代謝能的需要,呈負(fù)能量水平,維持體溫主要靠背脂。因此,要求臨界間諜 提高到26-28℃,至2周后,下限臨界溫度可降至24℃。一旦斷乳仔豬恢復(fù)正常采食,不發(fā)生腹瀉,每周的下限臨界溫度可下降2-3℃,直至降到正常生長豬臨界溫度25-15℃。
2、根據(jù)豬的代謝率,夜間低于白天的生理特點(diǎn),夜間比白天耗熱量小,夜間低于下限臨界溫度4-9℃,并不會影響生長。但對舍溫波動3-4℃的豬圈,對斷乳豬易引起腹瀉,仍要加強(qiáng)保溫措施。
3、風(fēng)速對豬的失熱率與生長率有重要影響。20公斤體重豬,單個飼喂,風(fēng)速每秒增加5厘米,要求臨界溫度下限升高1℃,而群體飼喂,其臨界下限溫度升高1℃,相應(yīng)的風(fēng)速每秒可提高到21厘米。
4、每圈按占圈面積1平方米1頭的20-40公斤的豬10-20頭,可使下限臨界溫度下降2-3℃,補(bǔ)加熱量可減少50-70%。
5、把豬的飼養(yǎng)水平提高1個維持量,可使臨界溫度下降4-5℃。
二、低于下限臨界溫度對豬生產(chǎn)的影響
1、哺乳期仔豬,低于下限臨界溫度1℃,提高代謝機(jī)能2-5%。
2、同等采食量的2頭斷乳仔豬,下限臨界溫度降低1℃的仔豬,每天生長量降低13克。斷乳仔豬在寒冷環(huán)境中想取得和在最適宜的溫度下相似的生長率,每下降1℃,每天需要增加額外飼料13克。
3、生長培育豬(育肥豬),從氣溫20℃開始,每下降1℃,每日增重減少15克。在臨界溫度25-15℃的下限溫度下,每下降1℃,豬每公斤體重的維持能,每日就要多耗3克飼料。
三、提高豬舍下 限臨界溫度的主要措施
1、堵嚴(yán)后窗,掛好門簾,泥封墻縫。豬舍窗戶或通風(fēng)孔要距離地面1-1.5米,以防豬熟睡時受賊風(fēng)侵襲而引起感冒、肺炎。
2、在豬睡臥處,勤墊些褥草或干土,讓豬定點(diǎn)大小便。圈內(nèi)濕度不要超過80%。確保欄圈干燥清潔。潮濕空氣的導(dǎo)熱性為干燥空氣的10倍,據(jù)試驗(yàn),在水泥地上撒1層25毫米的木刨花,熱的損失比光水泥地可減少38%。豬未睡前的草堆溫度為0.8℃,睡后溫度可達(dá)15.2℃。
3、圈舍用塑料薄膜罩起來,可提高圈溫7-11℃。
4、哺乳仔豬睡床應(yīng)鋪墊厚草保溫,最好地面上鋪一層木板(等于提高地瘟12℃),上面再鋪墊褥草。如不加木板,墊草厚度應(yīng)達(dá)30厘米以上。
5、紅外線燈保溫,150-250瓦紅外線燈光泡吊在仔豬休息欄內(nèi),距地面40-50厘米,在豬舍6℃左右時,可使溫保持30℃左右。
6、檢查豬舍保溫是否良好,可分別測定墻壁與舍內(nèi)溫度,二者之間溫差在1.5-3℃為良好,超過3℃以上為不良。
作者:
ningyuan
時間:
2009-5-23 16:07
很好啊,參考下,想問樓主,資料在哪弄的?。?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ffers.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