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中國 “保八”難度大——訪茅于軾 [打印本頁]

作者: 321hsn    時間: 2009-4-10 11:39
標題: 中國 “保八”難度大——訪茅于軾
[color=#ff0000]中國 “保八”難度大[/color]                                                                                ——訪茅于軾

        Q.歐洲、美國、日本等受到金融危機打擊,經濟出現明顯衰退,中國政府推出4萬億人民幣景氣刺激計劃引起外界關注。您如何評價這一政策及前景?
  A.中國政府正在重復采取1997、98年應對亞洲金融風暴時的政策。那時中國面臨通貨緊縮,政府以投資高速公路、飛機場、水電站等公共項目的方式加以應對。中國政府很有經驗,知道如何采取措施。后來出了很多問題后,政府也作了總結。但我覺得,此次我們不能用“老辦法”來應付目前危機。我們需要認識清楚三點:
  第一,此次中國經濟遭受最嚴重的打擊是就業(yè)問題。而過去中國政府采取的公共投資解決不了長遠的就業(yè)問題。
  第二,中國的基礎設施水準比印度、巴西、俄羅斯等國家有明顯的優(yōu)勢。中國的高速公路超過5萬公里,但許多公路是沒什么車走的。雖然鐵路還需要繼續(xù)完善,但整體上許多公共投資找不到有效的項目。中國并不太缺基礎設施。
  第三,這次中國受外界影響呈現出很大的“區(qū)域性”,主要是廣東、江蘇、浙江、福建、山東等沿海地區(qū)。東北、四川等地區(qū)雖然有些影響,但原來的增長勢頭還在。政府的公共投資不能解決地區(qū)之間的差距。
  總之,我對這次刺激政策并不抱很大的樂觀。我們國內經濟界圍繞4萬億計劃有許多討論,其焦點主要是就業(yè)問題。我估計中央政府有可能把政策重點調整到就業(yè)問題。
  Q.有些國內外人士提出,最近中國經濟減速與其說是因為受到歐美經濟影響,不如說是因為中國本身一直面臨的“內因”,您怎么看?
  A.這一觀點是正確的。這次在國際金融風暴發(fā)生前,中國經濟已面臨很大的調整問題。從07年上半年,甚至更早些,中國已需要經濟調整。原因很簡單,過低的人民幣匯率持續(xù)不斷地引發(fā)了貿易順差。中國不能夠繼續(xù)依靠出口拉動經濟。所以不管有沒有金融風暴發(fā)生,這個問題早晚會浮出水面。準確地說,金融風暴發(fā)生后,實際上增加了這些問題的緊迫性。出口加工企業(yè)的訂單明顯減少,內部問題和外部問題交叉在一起,使中國結構的調整顯得更嚴重。
  Q. 中國經濟的一個問題是投資依存過高,消費過低。您覺得,中國應如何促進消費呢?這也直接關系到如何擴大內需。
  A. 中國的高儲蓄率有幾個原因。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口結構,就是勞動力比例比較高,但這個比例很快就變化。到了2016年,人口就會開始減少,就日本一樣,越來越少了。其次是社會保障。大家都不敢花錢,害怕將來生病,在中國看病很貴。所以大家都把這些錢先留著。我們的醫(yī)療保險比國外差得多。
  再次,這30年來中國家庭結構的變化很大,已呈現出老一輩撫養(yǎng)下一輩的情況。之所以上一輩要存錢,因為靠不了下一輩。過去中國有贍養(yǎng)老人的習慣,現在反過來老一輩來補貼下一輩,這也使得儲蓄率會降低。所以改變這個問題,人口結構是很大因素。此外,關于國家的社會保險,政府會很快推出這方面的新政策。
  總之,我認為,儲蓄率的問題會慢慢改變,從政策上講,社會保障可以起點作用,雖然高儲蓄恐怕還得維持一段時間。
  Q.中國政府似乎非得“保八”不可。在您看來,GDP增長率與實體經濟之間的必然性、聯(lián)系性到底有多大?
  A.現在中國首先要解決的是就業(yè)問題,其次是環(huán)境問題。然而,政府部門,尤其地方政府只關心GDP,因為只能在GDP增長率上表現業(yè)績。就業(yè)、環(huán)保上的壓力有可能成為變革的契機。我估計,2009年,中國保不住8%。但保不住不是壞事,只要就業(yè)和環(huán)保能好上去,GDP降低一點也無所謂。但如果兩個都搞不好,情況會很嚴重。
  Q. 您提到受世界金融危機的影響,中國必需調整增長模式。那么,從依靠投資、出口的模式轉變?yōu)閿U大內需,需要哪些因素或政策?
  A.中國經濟結構大體面臨幾個問題。首先是過多依靠外需,內需不夠,而且內需中間投資太大,消費太小。其次是我們一向依靠低勞動成本、破壞環(huán)境的方式保持高速增長,但這種方式不能長期下去。最后是GDP分配的問題。看看最近10年分配變化的趨勢,一目了然,居民所得越來越低,政府和國家壟斷企業(yè)的所得越來越高。GDP是大家共同創(chuàng)造的財富,財富的創(chuàng)造不錯,每年10%以上,但財富的分配很差。以上三個結構上的問題需做出相應調整。
  Q.怎么調整呢?
  A.我想這么幾個途徑吧。首先低勞動成本加工業(yè),必然會轉移到印度、孟加拉、越南等國家。他們的勞動成本比中國還要低,但過去因這些國家的政府在經濟管制上有很多問題,中國比他們做得好,所以外國集中投資到中國來。但現在印度、越南等國的狀況取得了相當改善。中國的這部分產業(yè)就可能轉移到他們去。這同時意味著,低勞動成本、環(huán)境成本昂高的企業(yè)要從國內市場退出。
  從今以后,我們需要重點發(fā)展依靠技術、管理水平的產業(yè)。特別是民營企業(yè)經過十幾年的發(fā)展,其技術取得了迅速發(fā)展。它們即使與世界大企業(yè)比較也做得非常優(yōu)秀,比如我曾經參觀過的華為、平安、海爾、海信、聯(lián)想等在技術上、管理上都達到世界一流水平。附加價值低的企業(yè)要關門或退出,附加價值高的企業(yè)則將進一步發(fā)展。出口依賴性減少,低工資上升、環(huán)境保護改善。這是一個理想的調整,就是低勞動,高消耗的企業(yè)退出,發(fā)展依靠技術、管理的產業(yè)方式。
  其次,中國的服務業(yè)特別落后。服務業(yè)在GDP占的比率至今還不到40%。十幾年以來,我們GDP增長差不多翻了一倍,服務業(yè)卻只增長了1-2%,等于沒什么增長。政府總是重視物質生產,而輕視服務的生產??墒?,如果我們發(fā)展服務業(yè),就能夠擴大內需,減少依靠外需,同時也能夠增加民間企業(yè)的分配,這是很有效的。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政府稅收增加太快,我們每年增加稅收20%,相等于GDP增長的一倍。中國政府提供的服務質量本來就不好,稅收必須調整。另外,直接稅太少,間接稅太多的現狀也有待改善。
  Q.中國在產業(yè)結構上國有企業(yè)比率過高,實際上采取的是“國企壟斷體制”。這一體制今后可能改變嗎?
  A.這么大的問題為什么不改呢?因為,政府通過管理國有企業(yè)能夠獲得很多好處。國有企業(yè)的領導不是董事會選舉的,而是政府派過去的。所以政府對他們有很強的控制力。因此,國企的經理要想方設法給政府提供好處。在風景美麗的旅游景點,那里的培訓中心大部分都是國有企業(yè)為政府建設的。要我預測前景,除非有大的變化,否則目前的狀況改不了。政府不愿意放手既得利益,老百姓沒有辦法,名義上是全民所有,實際上根本體現不了全民所有,跟老百姓沒什么關系。
  Q.今后,“分配”的因素越來越關鍵。但調整財富分配,其對象不僅局限于經濟,也必然涉及到政治體制、法治等問題。您怎么看?
  A.現在的政府想不到那么遠。他們只好應付眼前的問題,沒有能力看更遠的問題。他們干了10年之后要換人的。包括國有企業(yè)怎么改,現在的領導沒有能力干這個事。如果鄧小平還在,一句話就改了。但現在的領導人沒有這個權威,就動不了那些實力強大的國有企業(yè)。所以只能對付就業(yè),社會鬧事等緊迫問題。
  Q.據說目前中國8億農民,從長遠看,您如何看待中國城市化的過程?另外,當下有2億以上的農民工就業(yè)問題日益嚴重,已成為深刻的社會問題。政府會怎么解決?
  A.據最新統(tǒng)計,城市和農村的人口正好一半對一半,各自6.5億。30年前,改革開放剛開始,80%是農村人口,現在降低倒50%。那么,未來30年的時間內把目前50%的農村人口減少到10%以下,這是很可能的。但這取決于城市創(chuàng)造就業(yè)的速度有多快。就是城市創(chuàng)造就業(yè)的速度和農民外流的速度要平衡。如果創(chuàng)造就業(yè)很慢,農民流出很快,大量的失業(yè)就在城市里發(fā)生,成為深刻的社會問題。而如果前者快,后者慢,城市就出現供應不足的情況。我認為,中國農村人口到城市的轉移會加速。
  至于農民工問題,這些農民工在外頭打工很多年,回去種地已經不適應,所以大部分農民工還會出來,不管城里有沒有工作,他們在農村沒事干。
  Q.您剛才提到未來30年內能夠把農村人口降低到10%。但農民流入到城市,成為城市居民的過程中是否還存在各種各樣的障礙,比如遷徙自由、戶口自由、財產權自由等。政府能有效處理好這些問題嗎?
  A. 這也是很大的問題。首先流動自由不自由?流動本身很自由,沒任何障礙。問題在于怎么能夠常住下來,這對農民工來說相當艱難。我一直建議政府應該給農民工提供月租金300元左右的“廉租房”。但政府近年來集中采取的是“經濟適用房”。這是為了照顧城市人,而不是農民工。農民工打工一輩子都買不起那些房子。他們真的沒有辦法。盡管如此,政府堅決不放棄“經濟適用房”,是因為政府干部購買那些房子。這是極端錯誤的。
  Q.即使農民流入到城市,如果他們沒有什么可用的技術,就業(yè)就變得很困難?
  沒錯,正因為如此,政府不應該盲目追求GDP增長率,把重點轉移到創(chuàng)造就業(yè)的政策。其實,中國城市里創(chuàng)造就業(yè)的機會還是挺多的。比如,我正在舉辦向農村女性提供培訓的學校,保姆是供不應求的,她們的工資往從過去700漲到1000元,現在已漲到1200元了,說明“供不應求”。還有,醫(yī)療、教育這么貴的原因也反映著供不應求。所以這些行業(yè)有很大的機會。
  問題是中國缺乏訓練來自農村勞動者的機制。如果當保姆,一個月培訓就足夠,但如果要當汽車修理工,你就需要1年的培訓。為了改善供需失衡,政府應該增加對就業(yè)機會的投資,但他們習慣看不上這些,往往把眼光放在基礎設施上。
  在此情況下,這些領域只能吸引民間資金。這樣就需要健全、靈活的金融市場。如果讓民間的地下金融市場合法化,就能夠吸收民間資金,投資到服務業(yè)等小項目。其實,浙江省的地下金融很發(fā)達。浙江的民間企業(yè)不是靠國家銀行,而靠地下金融。地下金融的合法化有利更多企業(yè)取得成長。只有如此,許多問題才能得到解決。剩下的就要看中央政府能否把構思轉變?yōu)樾袆印?br />   Q.中國人口從2016年開始負增長后,以增加供應來支撐的經濟增長方式將面臨困難。您覺得,中國如何克服這一人口結構變化帶來的困境呢?
  A. 中國今后人口結構會變化,勞動力逐步減少,怎么辦呢?首先是增加儲蓄,為將來有錢花。怎么增加儲蓄呢?這問題很復雜,因為我們現在存的錢被現在的人借走了,不會給將來的人用。增加儲蓄不用了。除非你的儲蓄變成投資,投資對將來提高生產力有好處。而且要節(jié)省人力的投資,普通的投資還不行。其次是環(huán)保,如果現在破壞環(huán)境,將來下一代要還“環(huán)境債”,這樣治理就更困難了。包括,土地改善,水土流失、沙漠化等,形勢不容樂觀。這些問題一定要花錢來治理。這等于幫助我們的下一代。
  本專訪于今年2月在北京進行,中文記錄由日本《東洋經濟》獨家授權FT中文網發(fā)表。特此致謝
作者: 小耗子    時間: 2009-5-13 22:14
2016年我過的人口壓力就小了啊,這是個很不錯的成績啊,保8不重要,重要的是叫人么心安。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ffers.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