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斷奶仔豬消化道酸度 [打印本頁]

作者: dwm8080    時間: 2009-6-1 02:28
標題: 斷奶仔豬消化道酸度
斷奶仔豬消化道酸度
摘要仔豬消化道酸度是調節(jié)仔豬內環(huán)境酸堿平衡、電解質平衡的重要因素之一,它是由消化道內酸性物質形成并維持的。仔豬斷奶時,消化系統(tǒng)發(fā)育不夠成熟,加之各種斷奶應激,使仔豬消化道酸度較低,極大影響了仔豬生產性能和消化、循環(huán)等系統(tǒng)的生理功能。本文闡述了斷奶仔豬消化道酸度的發(fā)育及其影響因素,旨在為提高仔豬生產性能提供一定參考。
關鍵詞 仔豬消化道 酸度 影響因素
1  斷奶仔豬消化道酸度的發(fā)育
1.1 胃內酸度的發(fā)育
仔豬斷奶后,胃內酸度顯著下降,PH值的變化幅度也減小,胃分泌酸能力較弱,直到斷奶3~4周后,胃酸分泌才達到正常水平(Ravindran等1993)。斷奶仔豬胃內酸度與采食有關,采食前胃內酸度接近哺乳仔豬的水平(Schulmanl973),采食后0~30分鐘胃內PH值高于哺乳仔豬但不顯著,90~120分鐘后才顯著增高(Decuypere等1978);采食后12小時PH值達到最高(Markkin等1994),以后逐漸下降,但下降速度以及最后胃內的酸度都低于哺乳仔豬。
斷奶后,仔豬日糧變?yōu)楣腆w飼料,飼喂固體飼料比母乳更能促進仔豬胃重、胃酸分泌的增加(Cranwell1985a),而且斷奶仔豬胃內酸度的發(fā)育及其調控都較哺乳仔豬完善(Kutas &Szabo1974),其理論泌酸能力應該比哺乳仔豬強,但事實上卻低于哺乳仔豬,其原因有:①斷奶應激能抑制仔豬胃酸的分泌(張振斌等1998),斷奶愈早影響愈大(張宏福等1998);②斷奶后,仔豬失去母乳這一乳糖源,消化道內發(fā)酵產生的乳酸量劇降,胃內乳酸由哺乳時的19。7mmol/L降至10.6mmol/L(DecuyPere等1978);③斷奶后采食量增加,胃內分泌的鹽酸不能及時提高其內容物的酸度(Efird等1982);④日糧對酸緩沖力較高,中和了所分泌的胃酸,而且食糜的緩沖力是促進胄酸分泌的最主要因素;⑤仔豬胃內微生物影響胃酸的分泌。仔豬斷奶后,胃內乳酸菌減少,大腸桿菌增多,而大腸桿菌產生的內毒素——脂多糖,能抑制仔豬胃酸的分泌。
1.2 十二指腸內酸度的發(fā)育
斷奶仔豬十二指腸內酸度與胃內酸度存在反比關系,胃內酸性食糜的排空使胃內酸度降低,而酸性食糜進入十二指腸又使十二指腸內酸度升高。仔豬斷奶后十二指腸內容物PH值為5.7~8.1,但一般保持在6~6。8(Schulman1973)。斷奶可使仔豬十二指腸內平均PH值顯著升高(張宏福等1998),這可能是胃內向十二指腸輸送的食糜減少造成的(Fundzer-burke等1990)。也有報道指出,斷奶對仔豬十二指腸內容物的pH值無顯著性影響(Schulmanl973)。
1.3空腸內酸度的發(fā)育
仔豬斷奶后空腸內容物的PH值升高(Makkink等1994),并且隨著斷奶后日齡增長PH值升高的幅度逐漸加大,至斷奶后第6d, pH達最高水平(8.03),以后開始回落(張振斌等1998),但也有空腸內容物pH值不受斷奶和日齡影響的報道(張宏福等1998)。
1.4小腸后段和大腸內酸度的發(fā)育
斷奶仔豬小腸后段和大腸內的酸度,主要受微生物發(fā)酵產生的有機酸的影響,當消化道內微生物區(qū)系趨于穩(wěn)定后,小腸后段和大腸內的酸度變化很小,并不受斷奶和日齡的影響(張宏福等1998),但卻受仔豬健康狀況和日糧成分的影響。健康仔豬消化道內微生物區(qū)系正常,小腸后段和大腸內的酸度基本保持不變,而病理狀態(tài)下的仔豬則由于體內微生態(tài)平衡遭到破壞,而且進入消化道后段的營養(yǎng)增多,微生物發(fā)酵失常,產生較多的有機酸,可能會使仔豬小腸后段和大腸內容物PH值降低。仔豬斷奶后,小腸后段和大腸內的酸度受日糧的影響也較大。有研究報道,飼喂糠==類日糧的斷奶仔豬大腸內乳酸濃度較低,乙酸濃度卻較高,其結腸中乙酸、丙酸和丁酸占有機酸的比例分別為60%、32%和7.5%,飼喂含乳清粉日糧的仔豬有機物主要在消化道前段,后段較少。
2仔豬消化道酸度的影響因素
仔豬消化道酸度發(fā)育的整個過程都受營養(yǎng)、生理和環(huán)境等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中有的對仔豬消化道內酸度發(fā)育起促進作用,有的則起抑制作用。
2.1神經和激素對仔豬消化道內酸度的調控
仔豬胃內酸度發(fā)育的全過程都存在神經和激素的調控,而且隨仔豬日齡的增長,這種調控機制逐漸完善。仔豬胃酸的神經、激素調控較為復雜,整個調控過程可分為:頭期刺激→胃膨脹→化學刺激→化學抑制→胃后抑制。頭期刺激即為食物進入胃內對胃壁產生的一般機械性刺激,化學刺激則是影響全過程的最主要因素,它是通過化學遞質介導來調控胃酸分泌的,主要有3種作用方式:內分泌、神經內分泌和旁分泌(Sanders等1986),仔豬胃粘膜的壁細胞內分別存在這3種方式的作用受體:胃泌素(內分泌)、乙酸膽堿(神經內分泌)和組胺(內分泌)(Norberg等1986)。
胃泌素是由胃幽門粘膜的G細胞分泌的,胃泌素的分泌與動物體攝入的化學激動劑以及胃內和G細胞刷狀緣處的食糜有關,動物體內的消化降解產物如氨氣、胺類和氨基酸都可作為胃泌素分泌的激動劑,但完整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以及脂肪無此功能(Wa1Sh1988)。到目前為止尚未弄清胃泌素是通過內分泌直接作用于壁細胞,還是通過內分泌一旁分泌路線,刺激組胺免疫活性細胞分泌組胺而后間接作用于壁細胞,影響胃酸的分泌(Holst等1992)。組胺是位于胃底區(qū)和幽門區(qū)固有層肥大細胞所分泌的,胃基底區(qū)泌酸腺中的組胺免疫活性內分泌細胞也能生成組胺,胃粘膜泌酸的調控與H+-K+交換泵ATP酶致活的壁細胞的物質轉運有關,組胺正是這一電生化過程的有效激動劑,cAMP則是組胺調控泌酸機制的第二信使:另外,體內Ca2+濃度也影響組胺對胃酸的調控。乙酸膽堿是迷走神經興奮時釋放的,它同時還釋放另一種化學遞質——促胃液素釋放肽(GRP),兩者都可直接作用于冒壁細胞(Holst等1992),而且,GRP還可通過刺激胃幽門區(qū)G細胞,分泌胃泌素間接作用于壁細胞,調控其泌酸能力(Hoist等 1993)。還有一些調節(jié)肽類和激素也能影響胃酸的分泌,如生長激素釋放抑制因子能通過旁分泌途徑或腺體間血液循環(huán)抑制G細胞胃泌素的分泌(Hoist等1992a,1993b),它還可抑制組胺的釋放(Sanders等1986)。
2.2  斷奶對仔豬消化道酸度的影響
仔豬斷奶后,產生一系列的應激,使胃酸分泌減弱,同時,仔豬失去母乳這一乳糖源,消化道內乳酸產量明顯下降,pH值顯著升高,pH值的變化幅度也減小。斷奶抑制了胃酸的分泌(SChulman1973),使胃內pH值升高,在斷奶后第二天表現(xiàn)尤為顯著(張振斌等1998),并且斷奶越早影響越大(張宏福等1998),斷奶較遲的仔豬則不受斷奶影響;也有研究發(fā)現(xiàn),斷奶對冒內pH值和游離鹽酸的影響不大,甚至還可以縮短仔豬缺酸的生理期(Kutas等1974)。同樣,對仔豬十二指腸受斷奶影響的報道也不太一致,有的認為斷奶使仔豬十H指腸PH值升高(張宏福等1998),有的則否??漳c和回腸內容物的pH值基本不受斷奶的影響,但也有報道斷奶應做能使仔豬空腸內容物的pH值升高。
2.3消化道內容物緩沖能力對仔豬酸度的回響
仔豬消化道內容物的緩沖能力與所含總酸的濃度、各種緩沖體系以及內容物的總量有關,它是促進仔豬胃酸分泌的最主要因素,仔豬胃內PH值較高并不是因為胃酸分泌不足,而是由于胃內容物緩沖力太高。斷奶仔豬來食后1小時其胃內酸濃度較低,也是由于冒內容物對酸緩沖力高的緣故。
2.4消化道內微生物對仔豬酸度的影響
2.4.1微生物發(fā)酵產生的有機酸
仔豬消化道內的有機酸包括乳酸和一些揮發(fā)性脂肪酸(VFA),他們都是由消化道內微生物發(fā)酵產生的。其中乳酸對仔豬消化道前段的酸度影響很大,一方面維持了仔豬消化道前段的酸度,另一方面抑制了仔豬胃酸的分泌,有研究指出,仔豬胃內乳酸的濃度與胃酸是反比。另外,仔豬消化道后段的微生物可利用進入消化道后段的養(yǎng)分發(fā)酵產生VFA,這些VFA對仔豬消化道后段的酸度有一定的作用。

2.4.2微生物發(fā)酵產生的有機活性物質
仔豬消化道內的微生物能釋放一些有機活性物質,作用于酸度的發(fā)育。大腸桿菌可產生一種內毒素——脂多糖,抑制胃酸分泌。脂多糖是胃酸分泌的強阻斷劑,另外,仔豬消化道內其它革蘭氏陰性菌也可產生內毒素,影響胃酸分泌。

2.4.3微生物區(qū)系差異仔豬胃內pH值與胃內微生物有直接的關系。健康仔豬斷奶前胃內只存在乳酸菌,而斷奶后則出現(xiàn)大腸桿菌,抑制了乳酸菌的生長,形成斷奶前后仔豬消化道酸度的差異(DeCuyPere等1972)。
2.5日糧對仔豬消化道酸度的影響
日糧是影響消化道酸度的主要外源性因素。哺乳仔豬由于胃腸道內母乳乳糖的發(fā)酵作用,飼糧對其消化道酸度影響不大;斷奶后,由于乳糖源的失去,消化道酸度受日糧的影響顯著。常見的仔豬補料和斷奶料的pH值為5 8-6 5,這些高PH值的日糧能中和消化道內的酸度,吸附消化道內的游離酸,這種中和吸附作用主要取決于日糧系酸力(acid-bindingcapacity)的高低,日糧系酸力是影響消化道酸度的主要因素。不同的仔豬日糧系酸力不同,系酸力越高的日糧,對消化道內的中和作用越大,吸附消化道內酸的量越多,消化道酸度下降越快,下降的幅度越大,反之亦然。日糧的系酸力與其原料的選擇、營養(yǎng)水平的確定以及酸化劑的使用密切相關。
2.5.1 原料的選擇
原料對消化道酸度有顯著影響,不僅影響胃酸的分泌,而且影響消化道內有機酸的濃度。不同飼料原料,系酸力不同,其中以礦物質原料最高,動物性原料次之,植物性原料則較低,常見幾種原料的系酸力見表1(Bolduan等1988)。顯然,用高系酸力飼料原料配制的日糧系酸力也高,對消化道酸度的影響也大。另外,不同飼料原料對消化道內有機酸的濃度影響較大。據報道,纖維素日糧能使消化道前段有機酸總濃度降低,結腸處有機酸濃度和總量則升高;飼喂糠鼓類日糧的仔豬,消化道內乙酸濃度較高,乳酸濃度較低。而飼喂乳清粉日糧的仔豬,消化道內乳酸濃度則較高。

2.5.2營養(yǎng)水平
日糧營養(yǎng)水平間接影響其系酸力和仔豬消化道內的酸度。某些營養(yǎng)素水平的提高可能會引起其系酸力的增大,尤其是日糧蛋白和礦物質水平,因為,它們的系酸力較高,增加其用量會使日糧系酸力升高。另外,過高的營養(yǎng)水平將會造成消化道內PH值升高,同時過剩的營養(yǎng)物質進入消化道后段,可能影響消化道內微生態(tài)平衡,間接影響消化道內的酸度:過低的營養(yǎng)水平又不能滿足仔豬正常的生長需要,影響仔豬正常的胃酸分泌和消化道有機酸的形成,特別是一些與泌酸有關的營養(yǎng)素,如缺鐵時仔豬胃內泌酸和CI的能力明顯減弱(Manners1976)。

2.5.3酸化劑
酸化劑指用以提高飼料酸度的一類物質,常見的有天然的有機酸、無機酸及其鹽類。在仔豬中的作用已越來越為人們所重視,眾多學者認為,酸化劑的作用機制主要是提高仔豬消化道內的酸度。

理論上,仔豬日糧中添加酸化劑可提高日糧酸度,從而提高消化道內的酸度,但實際應用中卻存在很大差異。在仔豬日糧中添加檸檬酸、富馬酸、甲酸等能降低胃腸道pH值(Krause等1994陳斌等1995):但也有酸化劑不影響消化道酸度的報道(Roth等1992)。
在飼料或飲水中使用1%左右的乳酸,可改善早期斷奶仔豬生長速度和飼料利用率(Kershaw等,1996),降低十二指腸和空腸中大腸桿菌計數(shù)以及腹瀉發(fā)生率和發(fā)生頻率(次/d),同時還發(fā)現(xiàn),乳酸菌亦有類似作用。Roth(1982)曾對此前報道的試驗結果統(tǒng)計表明,使用1.5%~2.0%富馬酸可提高仔豬平均日增重9%,采食量5.2%,飼料利用率4.4%。同時還提高氮平衡5%~7%代謝能值1.5%~2.1%o此后,F(xiàn)alkowski和Aherne等(1984)的試驗也取得了類似的效果。同樣,鄧躍林等(1993)的試驗也證實,使用1%~3%檸檬酸可改善仔豬增重和飼料利用率。據 Giesting(1986)的測定,使用1%、 1.5%、2.0%檸檬酸,可使乳豬料pH從原來的5 7分別降到5.02、4.88、4.60。然而使用丙酸、鹽酸、硫酸、磷酸等無機酸雖可降低飼料pH值,但不能提高甚至還降低仔豬生產性能。這可能是降低了適口性和電解質平衡的緣故(Giesting,1986)。使用1%~1.5%甲酸鈣可提高早期斷奶仔豬采食后冒pH值,降低飼料酸結合力(潘穗華等,1992)。
總的來說,現(xiàn)代科研和生產中使用較多、較好的酸化劑有:檸檬酸、富馬酸和甲酸鈣等,添加量多在1%~3%,考慮到酸化劑成本及其對飼料加工設備的損傷,普遍認為酸化劑的最佳使用量為2%.
2.6采食對仔豬消化道酸度的影響
仔豬的采食頻率、采食量以及采食行為都影響其消化道內酸度的發(fā)育。斷奶仔豬消化道內酸度較低,來食后消化道內PH值升高與采食量增加有關。讓仔豬少食多餐可減緩消化道
表1           幾種仔豬飼料酸結合力
飼料名稱
酸結合力

飼料名稱
酸結合力

脫脂酸奶           3.07                        
小麥                 8.99
酵母                 30.10
魚粉                 60.38
礦物質混合物       1260.50   
脫脂鮮奶                   7.12
小麥                       9.97
豆餅(浸出或烤制)         50.38
脂肪奶粉                   66.37
斷奶仔豬開食料             35.00
注:酸結使略指明pH值為4時100克底物所需鹽酸升數(shù)
表2          10日齡斷姐仔豬至于60日齡胃內pH值的變化

pH

PH
10
4.16±0.45
40
3.24±0.53
20
3.42±0.18
50
3.79±0.69
30
4.29±0.33
60
2.84±0.38
內酸的需要量,使消化道內pH值不至于大幅度升高(Easter1988);也有人用限飼來彌補仔豬胃酸的不足,結果發(fā)現(xiàn),每無限飼2次,胃內pH值要明顯低于自由采食組(Lawrence1970)。無論是斷奶前還是斷奶后,仔豬采食前胃內pH值總是較低,而采食后,由于高堿值日糧的緩沖作用,胃內PH值顯著升高,并隨采食后的時間而變化。另外,采食可對消化道壁產生機械刺激,引起胃酸分泌的增加。
2.7日齡和體重對仔豬消化道酸度的影響
仔豬自身組織的發(fā)育和功能的完善是影響其消化道酸度的重要因素。不同日齡和體重的仔豬體內組織器官在量和質上都不盡相同,消化道內酸度也因日齡和體重而變化。日齡對仔豬胃腸道酸度的影響非常明顯,隨著仔豬日齡的增長,消化道內酸度日漸提高,其PH值因鹽酸的分泌而下降。10日齡時仔豬胃內PH值高于5,60日齡降到3左右,成年豬則為25。有試驗檢測仔豬10日齡斷奶至60日齡胃內PH值的變化情況,結果見表2(Polioda等1973)。另有報道指出,仔豬從出生到5~6周齡時胃酸的產量與體重呈正相關。
2.8環(huán)境對仔豬消化道酸度的影響
仔豬消化道內酸度受其出生和飼養(yǎng)環(huán)境的影響。仔豬生存的環(huán)境影響著胃內發(fā)酵能力和泌酸能力。干凈的環(huán)境中成長的仔豬2日齡就有胃酸分泌,整個哺乳期胃內乳酸的濃度較低(0~40nunol/L),而在不衛(wèi)生的環(huán)境中生長的仔豬早期胃酸分泌不足,乳酸濃度卻較高,l周齡時乳酸濃度達250nunol/L,占據哺乳期胃內酸度的主導地位。另外,仔豬環(huán)境溫度、濕度和通風狀況也影響消化道內胃酸的發(fā)育,據報道,短時間的低溫能增加胃的運動,影響胃酸的分泌(Postolake1991)。

作者: cheng_zhang    時間: 2009-6-1 11:12
好文章。有Word版本或者pdf版本可以發(fā)給我嗎? 謝謝。
作者: dwm8080    時間: 2009-6-4 02:57
一般文章、你“分”、我“分”、大家分享


[ts]dwm8080 于 2009-6-4 12:33 補充以下內容[/ts]

這個資料還是有點用的

[ts]dwm8080 于 2009-6-6 14:25 補充以下內容[/ts]

望大哥們多關注、多指教!小弟這廂有理啦?。。。。。。。。。。。。?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ffers.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