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鐵代謝-基礎(chǔ)與臨床 錢忠明主編 [打印本頁]

作者: gbmmr    時間: 2009-6-13 00:30
標題: 鐵代謝-基礎(chǔ)與臨床 錢忠明主編
讀書時間:
鐵:過渡金屬,氧化態(tài)Fe3+、Fe2+,電子構(gòu)型3d5、3d6;高自旋態(tài)有順磁性,低自旋態(tài)為逆磁性;都是較強的路易斯酸,易形成立體構(gòu)型的八面體復合物。

參與氧的轉(zhuǎn)運和利用;除乳酸桿菌和桿菌屬的微生物,它們由鎂和鈷來替代鐵的功能。

人體中,70%以血紅蛋白和肌紅蛋白形式存在,其余以其他蛋白或酶的方式,存于肝、脾和骨髓中。

 
備注:路易斯酸堿理論亦稱“廣義酸堿理論”。1923年美國化學家路易斯提出了一個更為廣泛的酸堿定義,即電子理論或路易斯理論。凡能提供電子對的物種叫作堿;凡能從堿接受電子對的物種稱作酸。因此,路易斯酸也叫電子對接受體,路易斯堿也叫電子對給予體。酸堿通過電子對接受關(guān)系形成配位共價鍵,生成酸堿加合物。

   凡有未成對電子的分子,在外加磁場中必須磁場方向排列,分子的這種性質(zhì)叫順磁性;當抗磁性物質(zhì)放入外磁場中,外磁場使電子軌道改變,感生一個與外磁場方向相反的磁矩,表現(xiàn)為抗磁性,即逆磁性。

作者: 憨豬    時間: 2009-6-13 05:10
看是看了,不知道文中所描述的內(nèi)容與豬的關(guān)系???
作者: angfasiliao    時間: 2009-6-13 09:40
看不懂水平太低,好好學習。
作者: gbmmr    時間: 2009-6-14 01:54
本帖最后由 gbmmr 于 2009-6-14 01:56 編輯

植物中的鐵:作為植物光合作用的電子傳遞物的功能性鐵硫蛋白,其他為植物鐵蛋白和磷酸鐵作為鐵儲存。
植物向土壤釋放運鐵載體,溶出鐵,以配合物方式吸收。

注:是否只有鐵硫蛋白的鐵具有氧化磁性,其基本原理是否是具備電子傳遞的特性?
從目前已知的動物對鐵的吸收看,只有二價鐵才有足夠的生物學活性或者效價,而被動物吸收。
作者: gbmmr    時間: 2009-6-14 01:59
人體鐵代謝:
    鐵的周轉(zhuǎn)百分率很高,成人每天吸收1mg的鐵即可維持數(shù)千倍于它的需要量。

備注:乳仔豬對鐵的需要量取決于絕對需要量,隨體重的快速生長而需要的絕對需要量,即:乳仔豬對鐵的需要量遠大于成年豬對鐵的需要量。

[ts]gbmmr 于 2009-6-15 17:24 補充以下內(nèi)容[/ts]

人體鐵代謝:胃液的酸度PH:1~2;酸性環(huán)境中,F(xiàn)e3+、Fe2+都可處于溶解狀態(tài),并與粘蛋白結(jié)合,這種結(jié)合使Fe3+處于可溶狀態(tài)。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ffers.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