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說說中國科研的那些事兒 [打印本頁]

作者: 葉知秋    時間: 2009-12-12 09:40
標題: 說說中國科研的那些事兒
如果一個國家擁有世界上最為龐大的科研隊伍、擁有與整個歐盟相當的高檔儀器設備總量、擁有位居世界前列的研發(fā)投入、以及擁有位居世界第二的論文數量,那么這個國家肯定是一個令全世界尊重的科研強國。然而,任何事情都有例外,中國就是這個不幸的例外。要人有人,要錢有錢,擁有如此好的條件,卻無法取得相應的科研成績和地位,世界上恐怕只此一家。但事實就是這樣,中國科研就是這樣奇怪,奇怪得恐怕要成為世界科學史上的“奇跡”。到底是什么原因造就了這種“奇跡”?今天,我們就來嘮叨嘮叨中國科研的那些事兒。

    (一)先說說科研經費發(fā)放的事兒。中國科研經費投入逐年增加,總量已接近日本,按理中國科研不差錢!你差錢嗎?肯定差!很多處于創(chuàng)造高峰期的底層年青人都差錢!美國NIH等項目經費多數也就是幾十萬、幾百萬的規(guī)模,人家照樣批量做出諾貝爾獎來。而中國科研項目動輒幾百萬、幾千萬、幾億、甚至十幾億,但至今沒有產生過一項真正廣為世人所傾佩的世界級重大研究成果,牽動國人神經的諾貝爾獎更是遙不可及!中國目前執(zhí)行的科研經費發(fā)放機制造成的局面是:科研經費過分集中于少數學術包工頭手里,使得很多想做事的人望眼欲穿、等米下鍋!而且,真正能拿到錢的人中不少還過了科學創(chuàng)造的高峰期。實際統(tǒng)計數據表明,幾十萬、一百多萬規(guī)模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單位產出遠遠高于973、863和國家專項,甚至有個別幾千萬的973項目在結題時連一篇象樣的SCI文章都沒有。事實告訴我們,經費過分集中實際上等于科研經費的浪費。中國科研不是沒有錢,而是經費太過集中,讓很多處于創(chuàng)造高峰期的年青人無米下炊、游離在科研的邊緣。如果國家借鑒國外將主要科研經費在考慮試劑成本增加的前提下分成幾十萬、幾百萬稍多一點的規(guī)模,擯棄“小項目大審,大項目小審、超大項目不審”的怪異評審模式,而是依靠更加公正公平的競爭而資助更多處于創(chuàng)造高峰期的青年學者,能像美國那樣讓助教kill掉正教授成為常態(tài),那么中國科研的產出效率必將成倍提升,有影響力的科研成果也將會越來越多。而且,基礎研究是不可計劃的,只有把錢資助給更多在第一線做事的人,才會有更多機會產生重要原創(chuàng)性的科研成果。但現實情況是,科研管理者差不多是在賭,將寶壓在少數人身上,希望用大錢在少數會跑錢的人中砸出幾個諾貝爾獎級別的絢爛成果來。殊不知,重大基礎研究成果不是用少數幾個人就能“計劃”出來的,這種做法恰恰違背了基礎研究本身的規(guī)律。

    (二)再說說地區(qū)不平衡的事兒。世界上最牛逼的科研教育重鎮(zhèn)大多不是位于政治、經濟中心,相反很多甚至是坐落在鳥不拉屎、名不見經傳的小地方。在中國,科研資源卻源源不斷地向文化、政治、經濟中心匯聚。世界上恐怕沒有哪個國家的科研資源分配像中國這樣畸形。優(yōu)質設備、重點實驗室、科研人員、科研經費,絕大部分科研資源都集中于北京、上海等少數政治、經濟中心,少數地方的科研資源多得到了浪費的程度,而其他地方卻嗷嗷待哺,這恐怕也是世界上的一大奇觀。“到上海嫌樓小,到北京嫌官小,到深圳嫌錢少”,人不是絕緣體,如果環(huán)境提供的都是“樓小、官小、錢少”的噪音信息,科研人員尤其是年青科研人員誰還能潛心研究?在科研、教育行業(yè)的年青人越來越被迫為口糧算計的環(huán)境中,能指望這幫天天沉浸在“樓小、官小、錢少”噪音中的人靜下心來十年磨一劍,做出世界級的重大科研成果?中國為什么不能像國外那樣在更適合潛心做科研的非政治、非經濟中心批量建立科研重鎮(zhèn)?

    (三)發(fā)文章的事兒。中國科研論文數量已上升為世界第二,如果算上國內的中文文章,位居第一也不是沒有可能,理論上科研產出還是可以的。但是,除了教育部之外,恐怕沒有哪個人真的能以此為傲,因為我們知道,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垃圾論文產出國。在國內,形形色色的學術不端,令人眼花繚亂的造假,高級的、低級的,中國人的聰明在這里發(fā)揮得淋漓盡致,學術不端種類和數量絕對位居世界第一。一稿兩(多)投、一稿兩(多)發(fā)、剽竊、抄襲、偽造數據、篡改數據、選擇性使用數據、圖片重復使用或旋轉180度或反色或PS后再使用、圖表互換、自我抄襲、惡意漏引關鍵文獻、未經授權的不同語種重復發(fā)表、搭便車署名、利用職務之便強行署名、剝奪研究生第一署名權、為了交帳一篇論文同時掛上多個無關項目資助、一篇論文掛上多個無關單位、稍好一點的雜志就多個共同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訊作者以求利益最大化......,各種外國人不知道的招式數不勝數,這也成就了方舟子在華人圈的巨大名氣。中國人在國際同行面前的信譽越來越低,論文零引用比比皆是,如果這樣下去再多的論文又有什么用?國外SCI論文還有相對客觀的國際同行評議,國內論文除少部分外多為垃圾中的垃圾,致使很多老板堅決不允許學生投國內期刊。在現階段,我們還找不到適合中國的最佳評價標準。造成目前造假橫行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急功近利的考核、官方不作為、造假成本太低、少數功成名就的大佬本身就有未被揭露的造假原罪、科技經費過于集中而不得不濫竽充數制造低質論文交帳、缺乏基本經費被逼上“梁山”等。可以想像,在可預期的將來,如果官方不真的有所作為,中國學術造假、學術腐敗依然會屢禁不絕。

    (四)報獎的事兒。中國恐怕是世界上科研獎勵最多的國家,如此多的獎項造就了中國科研欣欣向榮的繁榮局面。當然,只要是個中國人都知道這些全都是假繁榮。除了國家級一等獎之外,很多獎項都不值一提。不是因為級別低,而是因為這些獎勵的水分太重??梢哉f,國內報獎注水、摻假一點也不遜于論文造假,什么經濟效益啊,什么社會影響啊,全憑一張紙,地球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更讓人放心的是,國內報獎注水、摻假還不會承擔論文造假的潛在風險,難怪大家對報獎樂此不彼。國內的學術獎項、學術稱號越來越多,但卻越來越不值錢。國外科技獎勵不多,但都貨真價實。國內絕大部分助長學術腐敗的獎勵都應該取消,什么時候中國的科技獎勵少了,大家對獎勵都心悅誠服了,中國科研強國的地位也就真正確立了。

     (五)最后簡單羅列一下其他值得關注的那些事兒:(1)垃圾專利越來越多;(2)年輕時不受重視,越老越值錢;(3)近親繁殖與門第觀念;(4)海龜被本土化;(5)沾洋高人一等;(6)學而優(yōu)則仕;(7)學官治校與官學相長;(8)學術明星化;(9)基礎研究的“計劃化”和“指令化”;(10)外行管理內行。限于博文篇幅,此處不再展開細述。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77349
作者: howitzki    時間: 2009-12-12 10:54
說的太精辟了  現在就是這樣~~~~
作者: zouyr    時間: 2009-12-12 11:04
現狀確實如此,但也只能一些牢騷話而已,無建設性意見。
作者: 孫銳利    時間: 2009-12-12 11:13
值得深思,我們是沒辦法了
作者: aimao0719    時間: 2009-12-21 15:35
希望有關部門會重視這樣的科研!
作者: pzlzj    時間: 2009-12-23 16:26
垃圾專利越來越多:年輕時不受重視,越老越值錢:近親繁殖.

呵呵,精辟!
作者: 老牧人    時間: 2010-6-5 20:17
體制有問題,大方向的問題
作者: mondl    時間: 2010-6-10 08:46
確實精辟

但是,話雖如此,卻也無能為力,一切都是錢作怪,只要有錢,有名,什么事都有人搶著做
作者: qdet    時間: 2010-6-10 08:57
精辟,上來歲數的都是專家
作者: 張智飛    時間: 2011-2-26 22:30
真正的辦法就是等著吧?。。?!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ffers.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