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銷售人員的“失敗學”
[打印本頁]
作者:
flyfish01
時間:
2009-12-21 13:23
標題:
銷售人員的“失敗學”
為什么有那么多業(yè)務人員會失敗呢?
1、自視甚高,耍小聰明。
根據(jù)規(guī)律,無分人種和性別,甚至不用考慮受教育的程度,絕大多數(shù)人的智商是相差無幾的。當然,學識和經(jīng)驗對人的成功與否起著重要的作用,但這并不意味著一個教授的智商就一定比一個擦鞋匠高許多。我認為,一個人如果具備基本的觀察能力、邏輯判斷能力和想象力,他就是一個正常的人。
在任何企業(yè)里,都有一幫自詡為精英的業(yè)務人員。“精英”這個概念并不會錯,在業(yè)務開發(fā)、客情維護、人際溝通、公關(guān)、銷售管理等某些方面,他們或許真有其過人之處。但他們的失誤在于,總是自命不凡,認為自己比同事、比客戶、比上司都聰明。公司出臺的任何政策,他不是雷厲風行地去執(zhí)行,而是千方百計地尋找政策漏洞。譬如,在回款、廣告、返利、促銷這些重大市場政策方面,在基本待遇、補貼、獎勵、提成、差旅費、考勤、績效考核等切身利益方面,他總是目光如炬,精于算計,吃不得半點虧,甚至弄虛作假占小便宜。有不少業(yè)務員,最終都倒霉在虛假報銷方面。出差一趟有沒有成績先不論,假的車船票、住宿票、購物票證一大堆,或者借著給客戶做廣告、搞促銷而營私舞弊,最終東窗事發(fā),不得不黯然離職。甚至有的人雖然“金蟬脫殼”走了,幾年后還在被原公司追究責任。
“聰明反被聰明誤”,這句格言是完全成立的。我們沒必要認為比別人蠢,但更沒必要自詡聰明。實在聰明也就罷了,可千萬別玩弄自己的小聰明。小聰明并不是大智慧,也許“難得糊涂”的鄭板橋深得個中三味?
2、與鄰為壑,四面楚歌。
現(xiàn)在人們越來越認識到EQ(情商)是決定一個人能否成功的關(guān)鍵因素。確實,一個擅長于處理人際關(guān)系的人,他在內(nèi)外上下都似乎左右逢源,遭遇的阻力小,自然做什么事都比較容易取得成功。
心理學證明:人的觀念、行為習慣都能改變,但是性格很難改變,因為前者是后天的,后者是先天具有的,和血型、氣質(zhì)密切相關(guān)。
俗話說:“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我們在企業(yè)的營銷隊伍里,有機會看到各種性格的人。有一種“老好人型”,他們滿臉堆笑,見誰都是“自來熟”,唯唯諾諾,哼哼哈哈,但是這種人你不能和他講原則性的東西,原則對他來說實在是天方夜譚,他的最高境界就是誰也不得罪,你指望他拿得起、放得下不太現(xiàn)實。而更多的是這樣幾種情況:一種是膽汁質(zhì)、血氣方剛型,他的特點是對朋友、客戶很忠肝義膽,但是一遇到某些小事不順眼,立即象火藥爆發(fā),輕則咆哮如雷,重則武力擺平;而且不分場合,對同事、對上司、對客戶都是一樣,一發(fā)而不可收拾。二是平時少言寡語,但心胸狹窄,凡事都往心里去,猜疑和嫉妒心較重,遇事不順就覺得有人在“整”他,并千方百計要實施報復,很容易劍走偏鋒,做出過激行為。三是有些人天生就是“運動型”,他閑不住,忍受不了平靜安寧的氛圍,于是經(jīng)常散布小道消息,制造謠言,搬弄是非,拉幫結(jié)派,這些都是他的拿手好戲,經(jīng)常搞得整個團隊雞犬不寧。
其實,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yōu)缺點。關(guān)鍵是上幼兒園起老師就不斷告誡我們要克服自己的缺點,我們是否都當成了耳邊風?誠然,性格一旦形成就很難改變,但是人之所以被稱為高級動物,那是因為人類有理智:我們雖然難以改變個性,但是我們完全可以局部克服性格的缺陷,使自己能夠融入和諧的團隊中。否則率性而為,搞得神憎鬼厭,人人側(cè)目,最終必然沒有容身之地。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是紅樓夢中的名句;“性格即命運,心情亦故事”,是《深圳青年》雜志的口號。一古一今的警句,說的都是同一個道理:心有多大,舞臺就可能有多大;最終決定你能站的多高、走出多遠的,卻是你的性格修為!
3、易駕順風船,難消塊壘事。
“墻角的花/多少人驚羨你的姹紫嫣紅/哪里知道/你曾經(jīng)浸透了奮斗的血雨”,這是冰心年輕時的一首勵志小詩,至今仍能喚起不少人的共鳴。
是的,在這個以成敗論英雄的年代,我們見到有那么的影星、歌星、體育明星似乎一夜成名,有那么多的企業(yè)家、老板似乎一夜致富,有那么多的達官貴人似乎一步登天,鮮花、美酒和掌聲、笑臉全部都圍繞著他們。他們把最成功和輝煌的那一面展現(xiàn)給觀眾,可是我們想過沒有,要走到今天這一步,“水千條山萬座,我們曾走過”?要經(jīng)歷多少孤獨和苦難的歷程,才能“在陽光燦爛歡樂的日子里,終于迎來今天這歡聚時刻”?
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我想上帝對子民都是公平的,沒有一個人不經(jīng)歷坎坷、挫折、磨難。蕓蕓眾生與少數(shù)佼佼者的最大區(qū)別,就在于當我們遭遇困難與挫折的時候,容易打退堂鼓;而且很多人沒有勇氣挑戰(zhàn)新事物,承受不了失敗的考驗。有些智者、勇者他們是“屢敗屢戰(zhàn)”,越挫越勇;而許多人是一敗涂地,再敗再涂地,第三次不會失敗了,因為他不敢再做嘗試了,就此由一個有志之士淪為常人、庸人。
“金牌業(yè)務員”、“優(yōu)秀營銷員”、“王牌銷售員”,這些有形的獎杯或無形的榮譽,激勵著一代一代的營銷人員在一線、在天南海北沖鋒陷陣、建功立業(yè)。
要看到,業(yè)務人員長期離家,過著孤獨、漂移不定的生活,其壓力確實非常人所能承受。而且,他們從事的是世界上最難的工作——與人打交道。不斷加碼的業(yè)績指標,難以捉摸的客戶情緒,明槍易躲、暗箭難防的同行競爭,企業(yè)內(nèi)部各種無形的制肘,常常能壓得業(yè)務人員喘不過氣來。在挫折面前,是堅持,還是退步?相信是許多人經(jīng)常面臨的兩難選擇。
有許多政治家的遭遇讓人感慨萬千。遠的如南非總統(tǒng)曼得拉,坐牢二十幾年仍不松懈斗志,在獄中堅持學習和鍛煉,出獄后以火熱的激情從事民族獨立事業(yè)。近的如陳水扁,姑且拋開他的政治立場和刑法案件不論,他在看守所里照樣有規(guī)律地作息,堅持鍛煉,堅持寫作,假釋一個月竟然出了一本專門描寫鐵窗生活的書。想一想中國足球隊敗多勝少,那實在是與他們只善于踢順風球有莫大的關(guān)系。而有一些業(yè)務人員最終不能以此作為職業(yè),原因也正在于此。
4、人生難得幾回閑(懶),順其自然天地寬(松)。
“人勤春早”、“勤能補拙”、“天道酬勤”這些耳熟能詳?shù)某烧Z,都是說勤奮耕耘才能有收獲的道理;“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聚沙成塔”、“水滴石穿”又都說的是恒心和毅力才是成功的催化劑。
誠然,世界上自古以來就不缺乏勤勞者,他們也未必都取得了多么突出的成就,但是,我覺得一個懶人——指耽于幻想、缺少實際行動的人,則根本沒有任何成功的希望?,F(xiàn)代意義上的勞動,已經(jīng)不純粹是指體力行為,事實上,很多工作或項目,根本不需要付出太多的體力。就營銷的性質(zhì)而言,半是體力半是腦力勞動。在需要付出體力的時候,早出晚歸,風里來雨里去,饑無餐渴無飲,頂暴雪扛烈日,這個反而容易被銷售人員做到,有的甚至做的比“勞動模范”還出色:幫客戶理貨卸貨送貨、幫客戶接送小孩上學、陪客戶逛街購物、看護客戶家里的老人、病人等等。但是,對于另一半的“腦力”勞動,有不少人卻懶得動腦筋,吝于思考。
佛教信徒常說:心中有佛,眼中有佛。什么意思呢?一個人必須心中時時念著佛,那么他才能“看”到佛的存在。營銷也是如此:如果不是認真研究市場競爭狀況,深入分析機會點和潛在優(yōu)勢,拿出針對性強和實際操作性佳的方案,并不斷根據(jù)市場變化而調(diào)整因應策略,那么前面的體力之苦,則很有可能是白忙活、白辛苦。因為銷售工作并非“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那么簡單。評價一個業(yè)務人員稱職與否,我有一個客觀標準:只需要觀察他在客戶面前的影響力——也就是說,看客戶是否欣賞和佩服該業(yè)務員的腦力勞動。
任何行業(yè)的銷售人員,要想體會“失敗”的滋味,最好的方法就是淺嘗輒止、半途而廢,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在此就不贅述了。據(jù)我觀察,失敗者是不斷地做不同的事;成功者是堅持做同一件事。
有人總結(jié)說:成功者不斷為成功找方法,失敗者不斷為失敗找借口?!笆W”其實也是一種關(guān)于“成功”的方法論,愿君遠離失敗的陰影,不斷走向新的成功。
作者:
玉凰王軍
時間:
2009-12-21 13:57
兄弟,寫本書出來,看的時候方便,這連續(xù)劇看得有點不過癮
作者:
AYU
時間:
2009-12-21 22:53
[i=s] 本帖最后由 AYU 于 2009-12-21 22:56 編輯 [/i]
值得學習……
很多業(yè)務員缺少的東西太多了,讓很多的經(jīng)銷商都無言……
作者:
一品
時間:
2009-12-23 10:17
太深奧了 有點看不懂啊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ffers.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