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biāo)題: 原料摻假識別 [打印本頁]

作者: wc1986    時間: 2010-1-15 18:35
標(biāo)題: 原料摻假識別

主要原料感官檢查參考方法



1
 范圍
適用于能通過人的味覺、嗅覺、觸覺、視覺等進(jìn)行感觀檢查的動、植物性飼料原料。



2
 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biāo)準(zhǔn)的引用而成為本標(biāo)準(zhǔn)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nèi)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標(biāo)準(zhǔn),然而,鼓勵根據(jù)本標(biāo)準(zhǔn)達(dá)成協(xié)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標(biāo)準(zhǔn)。



  
《原料標(biāo)準(zhǔn)》



3
 術(shù)語和定義
(無)



4
 管理職責(zé)



4.1
 品管部收貨組主要采取以下方法對公司進(jìn)貨原(輔)料進(jìn)行檢驗。



4.1.1 視覺:觀察原料或輔料的形狀、粒度、色澤、霉變、蟲蛀、結(jié)塊或雜質(zhì)等。



4.1.2 嗅覺:通過嗅覺來鑒別原料或輔料具有的特殊氣味。



4.1.3 味覺:通過舌舔或牙咬來檢查原料或輔料的味道、硬度及口感等。



4.1.4 觸覺:用手指頭捻取原料或輔料,通過感觸來判定其水分、硬度、粘稠性等。



5
 管理內(nèi)容和要求



5.1
 玉米



a)   
觀察其顏色:較好的玉米呈黃色且均勻一致,無雜色玉米。


b)   
隨機(jī)抓一把玉米在手中,嗅其有無異味,粗略估計(目測)飽滿程度、雜質(zhì)、霉變、蟲蛀粒的比例,初步判斷其質(zhì)量。隨后,取樣稱重,測容重(或千粒重),分選霉變粒、蟲蛀粒、不飽滿粒、熱損傷粒、雜質(zhì)等異常成份,計算結(jié)果。玉米的外表面和胚芽部分可觀察到黑色或灰色斑點為霉變,若需觀察其霉變程度,可用指甲掐開其外表皮或掰開胚芽作深入觀察。區(qū)別玉米胚芽的熱損傷變色和氧化變色,如為氧化變色,味覺及嗅覺可感氧化(哈臘)味。

c)   
用指甲掐玉米胚芽部分,若很容易掐入,則水分較高,若掐不動,感覺較硬,水分較低,感覺較軟,則水分較高。也可用牙咬判斷。或用手?jǐn)噭樱⊕亜樱┯衩?,如聲音清脆,則水分較低,反之水分較高。

5.2
 豆粕
a)           
先觀察豆粕顏色,較好的豆粕呈黃色或淺黃色,色澤一致。較生的豆粕顏色較淺,有些偏白,豆粕過熟時,則顏色較深,近似黃褐色(生豆粕和熟豆粕的脲酶均不合格)。再觀察豆粕形狀及有無霉變、發(fā)酵、結(jié)塊和蟲蛀并估計其所占比例。好的豆粕呈不規(guī)則碎片狀,豆皮較少,無結(jié)塊、發(fā)酵、霉變及蟲蛀。有霉變的豆粕一般都有結(jié)塊,并伴有發(fā)酵,掰開結(jié)塊,可看到霉點和面包狀粉末。其次判斷豆粕是否經(jīng)過二次浸提,二次浸提的豆粕顏色較深,焦糊味也較濃。最后取一把豆粕在手中,仔細(xì)觀察有無雜質(zhì)及雜質(zhì)數(shù)量,有無摻假(豆粕主要防摻豆殼、桔桿、麩皮、鋸木粉、砂子等物)。
b)           
聞豆粕的氣味,是否有正常的豆香味,是否有生味、焦糊味、發(fā)酵味、霉味及其它異味。若味道很淡,則表明豆粕較陳。


c)           
咀嚼豆粕,嘗一嘗是否有異味,如:生味、苦味或霉味等。

d)           
用手感覺豆粕水分。用手捏或用牙咬豆粕,感覺較綿的,水分較高;感覺扎手的,水分較低。兩手用力搓豆粕,若手上粘有較多油膩物,則表明油脂含量較高(油脂高會影響水分判定)。

5.3
 菜粕

a)           
先觀察菜粕的顏色及形狀,判斷其生產(chǎn)工藝類型。浸提的菜粕呈黃色或淺褐色粉末或碎片狀,而壓榨的菜粕顏色較深,有焦糊物,多碎片或塊狀,雜質(zhì)也較多,掰開塊狀物可見分層現(xiàn)象。壓榨的菜粕因其品質(zhì)較差,一般不被選用(但有可能摻入浸提的菜粕中)。再觀察菜粕有無霉變,摻雜,結(jié)塊現(xiàn)象,并估計其所占比例(菜粕中還有可能摻入沙子、桉樹葉、菜籽殼等物)。

b)           
聞菜粕味道,是否有菜油香味或其它異味,壓榨的菜粕較浸提的菜粕味道香得多。

c)           
抓一把菜粕在手上,拈一拈其份量,若較重,可能有摻砂現(xiàn)象,松開手將菜粕傾倒,使自然落下,觀察手中菜粕殘留量,若殘留較多,則水分及油脂含量都較高。同時,觀察其有無霉變、氧化現(xiàn)象。再用手摸菜粕感覺其濕度,一般情況下,溫度較高,水分也較高,若感覺燙手,大量堆碼很可能會引起自燃。

5.4
 棉粕

a)           
觀察棉粕的顏色、形狀等。好的棉粕多為黃色粉末,黑色碎片狀棉籽殼少,棉絨少,無霉變及結(jié)塊現(xiàn)象。抓一把棉粕在手中,仔細(xì)觀察有無摻雜,估計棉籽殼所占比例及棉絨含量高低,若棉籽殼及棉絨含量較高,則棉粕品質(zhì)較差,粗蛋白較低,粗纖維較高。

b)           
用力抓一把棉粕,再松開,若棉粕被握成團(tuán)塊狀,則水分較高,若成松散狀,則水分較低。將棉粕傾倒,觀察手中殘留量,若殘留較多,則水分較高,反之較少。用手摸棉粕感覺其濕度,一般情況下,溫度較高,水分較高,若感覺燙手,大量堆碼很可能會自燃。

c)           
聞棉粕的氣味,看是否有異味、異嗅等。

5.5
 次粉

a)           
看次粉顏色、新鮮程度及含粉率。好的次粉呈白色或淺灰白色粉狀。顏色越白,含粉率越高(好次粉含粉率應(yīng)在90%以上)。

b)           
聞次粉氣味,是否有麥香味或其他異嗅、異味、霉味、發(fā)酵味等。

c)                  
抓一把次粉在手中握緊,若含粉率較低,松開時次粉呈團(tuán)狀,說明水分較高,反之較低(含粉率很高時則不能以此判定水分高低,要以化驗為準(zhǔn))。

d)           
取一些次粉在口中咀嚼感覺有無異味或摻雜。若次粉中摻有鈣粉等物時,會感覺口內(nèi)有渣,含而不化。

5.6
 麩皮

a)   
觀察顏色、形狀。麩皮一般呈土黃色,細(xì)碎屑狀,新鮮一致。

b)   
聞麩皮氣味,是否有麥香味或其它異味、異嗅、發(fā)酵味、霉味等。

c)   
抓一把麩皮在手中,仔細(xì)觀察是否有摻雜和蟲蛀;拈一拈麩皮份量,若較墜手則可能摻有鈣粉、膨潤土、沸石粉等物,將手握緊,再松開,感覺麩皮水分,水分高較粘手,再用手捻一捻,看其松軟程度,松軟的麩皮較好。

5.7
 洗米糠

a)           
先觀看洗米糠顏色、形狀。洗米糠呈淺灰黃色粉狀,新鮮一致,伴有少量碎米和谷殼尖。再看其是否發(fā)霉、發(fā)酵和生有肉蟲。

b)           
聞洗米糠氣味,是否有清香味或其他異嗅、異味、霉味、發(fā)酵味等。

c)           
抓一把洗米糠在手中,用力握緊后再松開,若手指和手掌上有滑膩的感覺,則含油較高,反之較低;若手感沒有滑膩感覺,但有濕潤感,則水分較高;察看碎米顏色,若米粒有滲透形的綠色時,則不新鮮;用手指在手掌上反復(fù)揉捻,若感覺粗糙則說明糠殼較重;抓一把若墜手,則說明可能有摻雜。

d)                  
取少許洗米糠在口中含化,看有無異味或摻雜,正常情況下,應(yīng)有微甜味、化渣。假如含化時不化渣,咀嚼有細(xì)小硬物,則可能摻有膨潤土、沸石粉、泥灰、砂石等物質(zhì)。

5.8
 大豆

a)           
觀察大豆顏色及外觀。大豆應(yīng)顆粒均勻,飽滿,呈一致的淺黃色,無雜色、蟲蛀、霉變或變質(zhì)。

b)           
用手掐或用牙咬大豆,據(jù)其軟硬程度判斷大豆水分高低,大豆越硬,水分越低。

5.9
 DDGS

a)   
看顏色、形狀,DDGS呈黃褐色碎屑狀,含有較多玉米皮狀物。


b)   
聞氣味,DDGS略帶微酸甜味,無其他異嗅、異味。

c)   
嘗味道,DDGS嘗起先有微酸味,后有玉米香味回味。

d)   
用手捻DDGS,若感覺粘手,則水分較高,反之較低。

5.10
 肉骨粉

a)           
看其顏色、形狀。肉骨粉是呈黃色至淡褐色和深褐色粉狀物,含脂肪高的色深,牛羊肉骨粉顏色較深,豬肉骨粉顏色較淺,含有細(xì)骨粒、肉質(zhì)和脂肪球。

b)           
借助鏡檢可見黃色至淡褐色或深褐色固體顆粒,顯油膩。組織形態(tài)變化很大,肉質(zhì)表面粗糙并粘有大量細(xì)粉,一部分可看到白色或黃色條紋和肌肉纖維紋理,肉質(zhì)為較硬的白色、灰色或淺棕黃色的塊狀顆粒,不透明或半透明,帶點兒斑點,邊緣圓鈍。經(jīng)?;煊醒厶卣?,也有混入動物毛發(fā)的,毛發(fā)特征為長而粗,彎曲。顏色不同,羊毛通常是無色的半透明彎曲線條。

c)           
肉骨粉聞之有臘肉香味。若有異味、異嗅、氨味和焦味則表明此肉骨粉不新鮮,存放時間過長,已腐敗。

d)           
抓一把肉骨粉握緊,松開后,能自然散開,否則可判斷此肉骨粉水分及脂肪含量較高。

e)           
口含少許能成團(tuán),咀嚼時有肉松感,有肉香味,無其它異味,無細(xì)硬物,若有且多,則表明砂份含量較高,味咸則鹽份含量高,味苦則表明曾自燃或烘焦過。

5.11
 魚粉

a)           
觀看魚粉顏色、形狀。魚粉呈黃褐色,深灰色(顏色以原料及產(chǎn)地為準(zhǔn))粉狀或細(xì)短的肌肉纖維性粉狀,蓬松感明顯,含有少量魚眼珠、魚鱗碎屑、魚刺、魚骨或蝦眼珠,蟹殼粉等,松散無結(jié)塊,無自燃,無蟲蛀等現(xiàn)象。

b)                  
聞魚粉氣味。有魚粉正常氣味,略帶腥味、咸味,無異味、異嗅、氨味,否則表明魚粉放置過久,已經(jīng)腐敗,不新鮮。

c)                  
抓一把魚粉握緊,松開后,能自動疏散開來,否則說明油脂或水分含量較高。

d)                  
口含少許能成團(tuán),咀嚼有肉松感,無細(xì)硬物,且短時間內(nèi)能在口里溶化,若不化渣,則表明此魚粉含砂石等雜物較重,味咸則表明鹽分重,味苦則表明曾自燃或燒焦。

e)           
通過顯微鏡詳細(xì)檢查魚粉有無摻雜使假現(xiàn)象。

5.12
 膨化大豆

a)   
觀其顏色和形狀:膨化大豆應(yīng)呈黃色或淡黃色膨化顆粒狀,無明顯大豆瓣和粉末狀。

b)   
聞其氣味:膨化大豆應(yīng)有較濃的豆香味,不應(yīng)有生豆子味。也不能有焦糊味和霉臭味。

c)   
用手觸摸:顆粒均勻疏松,不硬也不軟。

d)   
用口嘗:感受有無異味,用牙咬應(yīng)有較清脆的聲音。

5.13
 蠶蛹

a)           
看顏色和含量:蠶蛹呈黃褐色或淺黑色的蛹狀油浸物,無明顯粉末泥沙和絲狀雜質(zhì),僵蠶含量不宜超過5%,無明顯霉變和蟲蛀。

b)           
抓一把蠶蛹詳聞其氣味,應(yīng)有新鮮的臘香味,無異味異嗅,若已有霉嗅味,則該蠶蛹不新鮮,已發(fā)酵變質(zhì)。

c)           
用手捏,蠶蛹能成粉末,但又不是全是粉末,若全呈粉末則說明烘烤過度,將影響粗蛋白質(zhì)。

d)           
用口嘗,有酥香味,口含不久將溶化。

5.14
 啤酒糟

a)   
啤酒糟呈灰色或淺黑色的粉狀物,存在明顯的纖維物(如大麥皮、稻谷皮等)。

b)   
聞其氣味應(yīng)有淡淡的酒香味,無其他異味、異嗅。

c)   
用手捏有松軟的感覺,體輕。若體重,則有摻假嫌疑(主要摻入物為:膨潤土、沸石粉、泥砂等)。

5.15
 統(tǒng)糠

a)           
先觀看統(tǒng)糠顏色、形狀、統(tǒng)糠呈淺灰黃色形狀新鮮一致,伴有少量谷殼殼尖,看其是否發(fā)霉發(fā)酵和生有肉蟲。

b)           
聞統(tǒng)糠氣味,是否有清香味或其他異臭、異味、霉味、發(fā)酵味等。

c)           
抓一把統(tǒng)糠在手中,用力握緊后再松開,若手感沒有滑膩感覺,但有濕潤感,則水份較高,抓一把若墜手,則說明可能摻雜、咀嚼有細(xì)小硬物,則可能摻有膨潤土、沸石粉、泥灰、砂石等。

5.16
 膨潤土

a)   
先觀看其顏色.

b)   
打開袋,看其是否有結(jié)塊現(xiàn)象,若有結(jié)塊現(xiàn)象則水份較高,用手用力握,再松開,成塊不散開則水份較高。


c)   
抓一把膨潤土在手中,有滑膩的感覺,若有細(xì)小顆粒,則有摻雜。

5.17
 油脂(混和油、棕油、魚油)

a)   
先觀察油脂顏色,油脂顏色為棕色。

b)   
嗅油脂味道,是否有異嗅、異味或焦味。

c)   
用一張紙拿木棍在油脂容器的中間和底部取油。分別沾在紙上,用火燒,有滋滋聲音則摻有水份。

d)   
用手指捻,油脂十分滑膩的感覺,有細(xì)小顆粒則摻雜。


作者: 馬前卒    時間: 2010-1-15 19:07
具體方法講的很細(xì),好資料。
作者: lwd2009    時間: 2010-1-15 19:54
有經(jīng)念!
作者: scauwangyong    時間: 2010-1-15 20:54
好貼,值得跟一下。
作者: 996058716    時間: 2010-1-16 08:42
是該很好學(xué)學(xué)
作者: wc1986    時間: 2010-1-16 18:18
給大家省點錢  以后有好東西都貼過來就好了
作者: liyi11    時間: 2010-2-8 22:33
好資料謝謝了
作者: wyqwyj    時間: 2010-2-24 20:02
謝謝 希望有好資料多奉獻(xiàn)點
作者: 姜富騰    時間: 2010-2-24 20:26
謝謝!好資料給大家分享.
作者: 有花    時間: 2010-3-5 00:41
好資料 謝謝分享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ffers.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