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五個技術環(huán)節(jié) 提高幼兔成活率(轉載) [打印本頁]

作者: apple12151007    時間: 2010-9-1 13:22
標題: 五個技術環(huán)節(jié) 提高幼兔成活率(轉載)
  提高幼兔成活率,關鍵要抓好五個技術環(huán)節(jié):
  適當放養(yǎng),增強幼兔體質(zhì)
  幼兔正處于長身體時期,非常愛活動,也特別喜陽光,因此,要使幼兔每天都有一定的運動時間。當前是夏季,應當采取黎明時放籠,日出歸籠。春、秋兩季,采取早晨放籠,晚間歸籠;冬季采取中午放籠,日落時歸籠。其活動場所,既要有陽光照入,以免因潮濕引起癬癥,又能蔽蔭,防止中暑。一般運動場的大小,以每平方米放幼兔2只為宜。幼兔的大小要基本一致。如果個體大小差異懸殊,就要分開活動,以免發(fā)生斗毆,造成傷亡。
  正確供水,促進幼兔代謝
  個別養(yǎng)兔戶誤認為家兔不需要飲水,甚至認為家兔飲水就要拉稀。實際上,家兔對水是非常敏感的,如果飲水不足,使其體內(nèi)水分減少到8%-10%,就會出現(xiàn)食欲減退,消化機能受阻,影響幼兔的正常發(fā)育;而且,由于黏膜干燥,還會降低幼兔對傳染病的抵抗力。當體內(nèi)水分損失20%以上時,就能造成死亡。這種因缺水造成的死亡,在夏天尤為多見。至于幼兔喝水引起拉稀,則是由于飲水方法不當所致,有的人長期不讓幼兔飲水,或偶爾一次又給水很多,使之暴飲,這樣便會引起消化機能紊亂,造成拉稀。
  正確的飲水方法是:要使幼兔隨時都能有水喝,一般每公斤體重每晝夜要給清潔飲水0.2至0.4公斤。如果喂給的飼料是含水量較大的青綠飼料,則可適當減少飲水量。
  合理供鹽,提高幼兔食欲
  鹽是幼兔生長發(fā)育不可缺少的一種營養(yǎng)物質(zhì)。特別是斷奶幼兔,每晝夜需鹽0.3至1.5克,如果日糧中缺鹽,家兔的食欲會出現(xiàn)明顯下降,其抗病力也隨之減弱,造成幼兔發(fā)育遲緩,易得病死亡。因此,要對斷奶小兔經(jīng)常適當喂鹽,在幼兔的配合飼料中添加食鹽應當控制在0.4%至0.6%為佳。
  科學喂養(yǎng),促進幼兔生長
  由于斷奶幼兔剛剛脫離母乳,生活條件發(fā)生了很大變化,此時的胃腸消化機能還很弱,如果吃了過硬的、不易消化的食物就會肚脹而死。特別是體重1公斤左右的幼兔,還正處于提牙階段,牙根發(fā)癢,也不知饑飽,食量不能自控,很容易造成頸細肚子大,嚴重者可肚脹而死。這也是斷奶幼兔死亡率高的一個主要原因。
  為此,在飼養(yǎng)管理上,既要注意衛(wèi)生,又要注意喂給新鮮、易消化、營養(yǎng)價值高的精、青飼料。精料最好是熟食,每天喂精料2次、青飼料3次,采取少喂勤添,切忌吃得過飽。
  疫病預防,確保幼兔健康
  對斷奶后的幼兔,要做到無病早防,有病早治。而對幼兔危害極大的疾病有兩個,一是巴氏桿菌病,二是球蟲病。
  幼兔患上巴氏桿菌病后,病兔由于鼻腔分泌物過多,刺激鼻腔黏膜,常打噴嚏,并用前爪擦鼻。當病程拉長后,鼻腔的分泌物不斷增多,而且變稠,在鼻孔周圍形成痂皮,堵塞鼻孔,呼吸發(fā)生困難,有時用口腔呼吸,進而由于病兔用爪擦嘴、臉,把病菌帶入其他部位,則引起化膿性結膜炎、角膜炎、中耳炎、皮下膿腫、乳房炎等并發(fā)癥,若不及時進行治療,就會造成大批死亡。
  對巴氏桿菌病除加強管理,搞好飼養(yǎng)環(huán)境衛(wèi)生和籠舍、用具消毒外,還應對幼兔定期進行體檢,切斷傳染源,對病兔要及時進行治療。其方法:(1)用抗出敗血清治療。即每千克體重皮下注射1~2毫升,隔8~10小時再注射1次,3~5天后即可治愈。(2)肌肉注射青、鏈霉素。青霉素1萬~2萬單位,鏈霉素0.5萬~1萬單位,每日1次,3~5天可治愈。(3)服用磺胺類藥物治療,效果也很滿意。
  球蟲病,俗稱抽風病。此病主要表現(xiàn)為體溫正常,但食欲不振,被毛粗亂,結膜蒼白,鼻有分泌物,尾巴及肛門周圍常附有糞便。發(fā)病較急時,四肢抖動,頭向后仰,膀胱積水,很快死亡,并伴有慘叫;對球蟲病要堅持以預防為主,兔舍應建在向陽、地勢干燥、通風良好的地方,飼料和飲水要保持干凈衛(wèi)生,籠舍要實行定期消毒。
  對病兔的治療,可口服磺胺或驅蟲片,每5只服1片,或者口服呋喃西林片,用量同前,也可在飼料中加入0.025%球痢靈進行治療。在飼料中加入適量大蒜、洋蔥頭,對該病也有預防和治療作用。
作者: chenjianlin8v    時間: 2010-9-1 13:25
走走,逛逛
作者: michaelhe    時間: 2010-9-1 15:14
保留了,謝謝,以備后用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ffers.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