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養(yǎng)豬生產中品種的選擇與利用 [打印本頁]

作者: bj100e    時間: 2010-11-23 17:23
標題: 養(yǎng)豬生產中品種的選擇與利用
養(yǎng)豬生產的具體指標主要包括
  
  生產效率指標:
  
  生長肥育豬——日增重,飼料效率;
  
  母豬——母豬產仔數,仔豬成活率。
  
  產品品質指標:
  
  胴體品質:瘦肉率——后腿比例;
  
  肉質——顏色、嫩度、系水力、肌內脂肪;
  
  衛(wèi)生安全指標——微生物污染、藥物殘留。
  
  選育目標
  
  1930-1990年間,選育方向仍集中于常規(guī)生產性能指標,其成果是使豬的日增重提高一倍,背膘厚降低50%,飼料效率提高60~80%。目前主要的選育方向也是這樣。豬的瘦肉率和胴體品質已經基本滿足消費的需要,進一步選育的效益潛力(非遺傳潛力)變得越來越小,而繁殖力等性狀可能帶來更大的群體效益。同時,人們更加重視市場需求的多樣性和產品品質(包括環(huán)境品質)以及選育的整體平衡,肉脂品質、抗病力。上述指標之所以成為主要選育指標,并不是其他指標不重要,而是受選育手段的局限。事實上國內市場需求的多樣性更強,只不過很多時候被國外育種公司的宣傳誤導了。
  
  目前的生產目標及其品種利用
  
  我國目前的生產目標仍然是在追求生長速度、飼料報酬和瘦肉率。達到這樣的生產目標應該利用什么品種?如何評價品種或品系?怎樣利用這些品種?(雜交、繁殖性能)。
  
  典型的豬的繁育體系
  
  育種場(核心群):主要任務是從事純種(系)的選育提高,并按照不斷變化著的市場來培育新的品系或改變育種方向。隨著人工授精技術的普及和BLUP育種值估計方法的廣泛應用,核心群分散到多個獨立的豬場進行飼養(yǎng),同時使選育變得更為方便和有效。
  
  繁殖場(擴繁場):是按照統(tǒng)一的育種規(guī)則進行雜交以生產商品場需要的雜種母豬。
  
  商品場:組織父母代雜交以生產有計劃雜交的商品肉豬。
  
  產品方向與品種選擇
  
  在常規(guī)豬肉產品的生產、具備較好生產條件時可以考慮杜洛克、長白、大白等品種。
  
  在考慮優(yōu)質肉的生產、生產條件較差時是否應當考慮民豬、哈白豬等地方品種和培育品種?
  
  從養(yǎng)豬生產的整體安全考慮,即使產品方向一致,也應盡可能使品種多樣化,盡管有可能增加繁育體系建設成本和育種成本。作物生產上出現的教訓值得借鑒(小麥、水稻)

轉自:《賽爾養(yǎng)豬市場》
作者: lyj7812    時間: 2010-11-23 20:05
哈哈,正希望能看到這方面的知識。謝謝了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ffers.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