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腹瀉的治療原則 [打印本頁]

作者: 養(yǎng)豬為殺    時間: 2011-9-3 22:02
標題: 腹瀉的治療原則
      有人認為,豬腹瀉必然是胃腸道細菌感染,因而一旦遇到腹瀉便使用抗生素治療,如黃連素、慶大霉素、環(huán)丙沙星、氟哌酸等。濫服的結果會引起不同程度的胃腸道副作用,如嘔吐、食欲下降,甚至影響肝臟、腎臟和造血功能,其中以廣譜抗生素引起的胃腸道副作用較為嚴重。像痢疾和一部分由大腸桿菌感染引起的腸炎,確實是細菌感染,治療時應當用抗菌藥物。然而,腹瀉未必全是細菌病毒感染胃腸道所致,如腹部受涼引起的腸蠕動加快、消化不良、衛(wèi)生條件差即便沒有細菌感染存在仔豬也會腹瀉。還有些腹瀉,如傳染性胃腸炎瀉、流行性腹瀉、輪狀病毒、豬瘟病毒和偽狂犬病毒等導致的腹瀉用一般抗生素是無效的,而紅細胞體導致的仔豬腹瀉要用到磺胺、強力霉素等特定的抗生素才有用。
  例如引起哺乳仔豬腹瀉死亡的原因往往不是病原體導致的而是腹瀉帶來的脫水和酸中毒問題(有些是細菌的內毒素)。所以對于此類問題首先考慮的應該是給仔豬補液而不是立即使用抗生素。下面介紹一種腹腔補液方法:
  補液處方:
  處方1、生理鹽水150ml,5%葡萄糖100ml,5%碳酸氫鈉30ml,青霉素80萬單位。每天1次,連用3天。
  處方2、5%葡萄糖200ml,5%碳酸氫鈉30ml,維生素C10ml。每天1次,連用兩天。
  腹腔注射的操作方法:
  A注射器械
  ①金屬注射器(10ml、20ml),針頭(12~16號、長3~5cm),②輸液器,分吊瓶輸液用及注射器推注輸液用2種,前者可取一次性人用輸液器,將其末端的輸液針拆除使用。推注輸液用器,依上述除去輸液針后,向前50~60cm處剪斷導管。留用此下端導管,并于斷口處套上前拆除的塑料針頭座,供使用。
  B注射器直接注射法
  常用于乳豬、小豬。一人倒提小豬,使小豬腸道移向頭側,注射者右手持注射器,針頭(12號,長3cm)取與腹壁垂直方向刺入(刺入腹腔后頓感阻力驟減),后左手扶住針頭及注射器末端,右手回抽檢查是否有血液或內容液后,推動注射器注入藥液。
  C注射部位
  乳豬、小豬于臍至恥骨前緣連線的中部,離開腹中線2~5cm左(右)旁側。中大豬不易提起,多站立或倒臥保定,注射部位于兩側肷部,距髂外結節(jié)、腰錐橫突及最后肋骨等距離的腹壁點。待其停止掙扎,選擇注射部位,一般在恥骨前方3—6cm腹白線(正中線)的側方,局部剪毛消毒后,用右手持注射器,用普通注射針頭,針頭與皮膚垂直刺入腹腔2—3cm,刺入針感有活動而無抵觸,回抽活塞無氣體和液體時即可緩慢注入藥液,也可連接在備用的吊瓶輸液管上,吊瓶高掛,藥液任其流入。每注射500m1只用2—3分鐘,補液量依體重和病情而定。補液完畢,術部消毒,放回圈內。
 D注意事項:
  藥液一般需接近體溫,尤其在寒冷季節(jié),注入大量藥液時,應將液體加熱到38℃左右。但也應根據(jù)治療需要,靈活掌握。
  注射中需固定好針頭。針頭須稍壓腹壁,使腹壁臟面緊貼腹膜,以免針孔擴大或針頭移動于腹壁與腹膜之間,造成藥液注聚夾層。如需多次注射,須避開原針頭刺入點,每次注射前后,注射部位要用5%碘酊消毒。膀胱積尿者宜先導尿,尿毒癥或腹腔積液慎用。保定方法得當與否是能不能順利實施補液的關鍵。必須在患豬機體吸收機能良好的情況下進行,對腹膜炎嚴重循環(huán)障礙者,應謹慎使用。補液濃度不可過高,禁用刺激性藥物。進針深度掌握準確,過深則易傷及腸管等臟器,引起腹膜感染,根據(jù)刺入針感和藥液流入快慢可以判斷針刺腹腔是否準確,輸液過程中注意觀察患豬的反應,若掙扎過于劇烈則表明可能扎傷腸管,馬上拔針另刺,推注藥液先慢后快。補液器具必須嚴格消毒。

作者: 張豐勇    時間: 2011-9-4 07:00
路過學習了
作者: 養(yǎng)豬為殺    時間: 2011-9-4 10:17
謝謝。多多少指點。
作者: 我心依舊    時間: 2011-9-20 01:37
加青霉素有何意義?請指教
作者: 煙霞散人    時間: 2012-5-29 09:05
很全面的資料,感謝分享!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ffers.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