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夏季豬鏈球菌病的流行特征及防治措施 [打印本頁]

作者: 全球品牌畜牧網(wǎng)    時間: 2013-10-25 11:56
標題: 夏季豬鏈球菌病的流行特征及防治措施

    目前已進入高溫高濕多雨季節(jié),也是各類病原微生物開始繁衍猖獗、各種動物疫病易發(fā)的關鍵時期,一些養(yǎng)殖戶并沒有很好地對自家的動物進行防護,這樣很容易給一些流行病創(chuàng)造機會,特別是豬鏈球菌病。
      鏈球菌病是由多種鏈球菌感染所引起的疾病,包括豬敗血性鏈球菌病和豬淋巴結膿腫。本病急性常發(fā)生于出血性敗血癥和腦膜炎;慢性以關節(jié)炎、心內(nèi)膜炎、化膿性淋巴結炎及組織化膿等為特征。
      病原體
      為鏈球菌屬中的致病性鏈球菌。
      此菌不形成芽孢,無鞭毛,不運動,革蘭氏陽性。對培養(yǎng)條件較嚴格,為兼性厭氧菌。一般分為三群,分別為溶血性鏈球菌,致病性強;草綠色鏈球菌,致病力弱;不溶血性鏈球菌,一般不致病,無致病性。
      流行特點
      鏈球菌廣泛分布于自然界,各種年齡的豬只均可發(fā)病,但敗血癥型及腦膜腦炎型多見于仔豬,化膿性淋巴結炎型多見于中型大小的豬只。病豬和帶菌豬為主要的傳染源。傷口為重要的傳播途徑。
      臨床癥狀
      敗血癥型 最急性型一般無任何癥狀即死亡。稍微晚一點的可見體溫升高40.5℃~42℃,呈稽留熱,眼結膜潮紅,流淚,有漿液性鼻液,呼吸急促,心跳快,大便秘結,尿色黃,有的尿血。
      腦膜腦炎型 多見于哺乳仔豬和斷奶后的小豬,除具有一般癥狀外,還可見神經(jīng)癥狀,如運動失調(diào),轉圈,站立不穩(wěn),四肢麻痹,空嚼,磨牙等。病豬常倒臥于地,四肢做游泳動作,最后因心力衰竭而死亡。
      關節(jié)炎型 一般由前兩型轉來,或從發(fā)病起就呈關節(jié)炎癥狀,表現(xiàn)一肢或兩肢腫脹,疼痛,有跛行,嚴重的頸部、關節(jié)等部位出現(xiàn)膿包、破潰。病程較長,約2周~3周。
      化膿性淋巴結炎型 多見于頜下淋巴結炎。受害淋巴結觸診堅硬,發(fā)炎膿腫,有熱有痛,可影響采食和咀嚼,重者甚至吞咽困難。
      病理變化
      主要表現(xiàn)為出血性敗血癥和漿膜炎,血液凝固不良,胸腹下及四肢皮膚有出血點或出血斑。全身淋巴結腫大,出血。脾臟腫大為正常的3倍左右,呈暗紅色或藍紫色。肺臟腫大,出血。慢性伴有關節(jié)腫脹,表現(xiàn)為關節(jié)炎。
      治療方案
      1.青霉素80萬國際單位~180萬國際單位,并配合鏈霉素混合肌肉注射,連用3天。
      2.紅霉素25萬國際單位~125萬國際單位,5%葡萄糖注射液50ml~100ml,稀釋后靜脈注射,1天1次,連用3天;復方磺胺-5-甲氧嘧啶5ml~20ml,肌肉注射,每天2次,連用3天。
      3.對于化膿性淋巴結炎,應待化膿成熟后切開膿腫,用0.1%阿凡諾清洗后涂擦紅霉素軟膏或撒上呋喃唑酮粉,并結合應用青霉素治療,效果較好。
      4.在飼料中加拌中藥:金銀花20g、連翹10g、蒲公英10g、地丁10g、大黃10g、豆根10g、射干50g、麥冬20g、甘草5g,共為末,加適量水煎開冷涼,1%拌料喂服,連用5天。
      防治措施
      1.加強飼養(yǎng)管理,搞好環(huán)境衛(wèi)生和消毒。不要在豬舍內(nèi)積肥,要經(jīng)常清掃豬圈;要保持舍內(nèi)清潔干燥,防止圈內(nèi)漏雨;要經(jīng)常把墊草置于太陽下暴曬,并保持墊草柔軟。另外,還要保證豬圈的通風換氣,使豬舍內(nèi)保持清新的空氣。
      2.給予全價飼料,防止飼喂霉敗變質的飼料。
      3.發(fā)現(xiàn)病豬立即隔離并封鎖,對病死豬做無害化處理以防病原擴散,對被病豬污染的圈舍、場地、用具等進行嚴格消毒。
      4.對豬群采用豬鏈球菌多價滅活疫苗進行免疫,能很好地預防本病。正常免疫程序,仔豬30日齡注射3ml,育肥豬直到出欄,種公豬2次/年,每次3ml,后備母豬在配種前15天~30天注射3ml,產(chǎn)后30天注射3ml。如果本病正在流行,懷孕母豬應在產(chǎn)前15天~20天加強一次免疫,仔豬提前在15日齡免疫。

    本文由畜牧網(wǎng)www.ppxmw.com為您提供,更多精彩內(nèi)容盡在畜牧網(wǎng)!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ffers.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