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雛雞的飼養(yǎng)管理 [打印本頁]

作者: 林之風1266    時間: 2006-9-9 22:41
標題: 雛雞的飼養(yǎng)管理
雛雞的飼養(yǎng)管理
(一)雛雞的生理特性:
雛雞胃腸容積小、生長發(fā)育快、消化能力和抗病能力差,畏寒畏熱, 雛雞養(yǎng)育的好壞不僅直接關系到雛雞的生長發(fā)育和成活率,還影響以后成雞的生產性能和種用價值。
1、育雛前的準備工作:
(1)選好育雛人員:人工育雛是一項很艱苦而細致的工作,育雛人員要懂得一定的養(yǎng)雞知識,工作認真負責,如果是新手必須進行技術培訓。
(2)認真制訂好育雛計劃和有關技術措施。
(3)育雛舍必須在接雛前打掃干凈,墻壁可用10%生石灰乳劑刷白消毒,地面和運動場更換新土,或用火焰噴燈消毒,也可用熱堿水消毒,凡發(fā)生過傳染病的地區(qū),有條件的在室內再用福爾馬林溶液熏蒸消毒一次。食槽、飲水器等用具可用3%來蘇溶液消毒。
(4)準備好足夠的飼料和墊料,備好常用藥品和疫苗,食槽、飲水器的大小規(guī)格必須合適,數(shù)量要充足。
(5)接雛前三天,應把墊料鋪好,安裝好育雛器,調整好育雛室和育雛器溫度,以待接雛。
(6)檢查并修好育雛室的門窗、隔柵、圍籬、堵塞鼠洞,防止獸害。
(7)育雛室門口應有消毒設施,必須經常保持消毒藥效。
(8)裝置雛雞的用具、設備,也應進行消毒。
2、接雛時注意事宜:
購買雛雞時,要注意挑選眼大有神,活潑好動,叫聲宏亮,對音響反應敏感,肚臍無血痕,握在手里有反彈力、充實感的雛雞,運輸應迅速及時,最好在雛雞出殼后8-12小時運到育雛舍,行車要平穩(wěn),減少雛雞在路上的顛簸和擠壓,運雛雞時間春、秋季節(jié)適宜在上、下午,冬季最好在中午,夏季適合在早晨,冬季運輸雛雞要蓋上毛毯,途中勤檢查。進雛將病、弱、殘雛剔除,按合理的密度放入籠中(籠養(yǎng))或雞舍(平養(yǎng))。
3、平面育雛方式:
(1)火炕育雛:炕邊比炕面要高出25-30厘米攔擋雛雞,炕面墊2厘米厚干砂子或碎草,在炕中間距炕面5厘米高處。垂吊溫度計一支,將溫度燒至30-32℃后就可放入雛雞,通常每平方米炕面積,可容納雛雞25-30只。
(2)火道育雛:火道育雛是在育雛舍里用磚和土坯砌爐子和火道。砌火道時應離開房屋墻一米遠,離開地面25厘米高,火道的長度根據(jù)育雛舍大小而定,并在火道上架設一個保溫棚,棚面用塑料薄膜覆蓋,在棚邊上離地面4厘米懸吊溫度計,以測量溫度。
(3)保溫傘育雛:由傘和煤爐組成,先用薄鐵皮將煤爐圍成上小下大的傘形,用磚砌爐子或鑄鐵煤爐作熱源,一個保溫傘可育雛400-500只。
4、育雛的管理
(1)進雛后先飲水后開食,兩者間隔2~3h。前3天應供給5%~8%的白糖水或口服補液鹽,雛雞寶等以補充能量及多種維生素等,提高育雛成活率。并可視情況有目的地在飲水中適量添加抗菌類藥物或高錳酸鉀等。要確保飲水的清潔衛(wèi)生,晝夜不可斷水。喂料應掌握少給勤添,喂量以吃八成飽為宜。第1周可日喂8次,1周后改為日喂6次,夜間適當提高溫度,減少喂料次數(shù),讓其充分休息。3日齡~6日齡雛雞常會出現(xiàn)拉稀及糊肛現(xiàn)象,這可能是因沙門氏菌感染、濕度過高、飼料中蛋白含量過高等原因所致。此時投喂環(huán)丙沙星、諾美等無毒副作用的抗菌藥效果較好。
(2)溫度:育雛室的溫度控制 適宜的溫度是提高育雛率的關鍵。不論采用何種方式供熱,都應在進雛前24小時預熱。采用局部高溫育雛法(特別是平養(yǎng)雞舍),4日齡內溫度波動不宜超過1℃,4日齡后雛雞體溫調節(jié)機能開始逐漸完善,雛雞可自行選擇適宜區(qū)。 在實際飼養(yǎng)中必須根據(jù)雛雞的行為表現(xiàn)及分布情況,檢查供溫的合適與否。標準如下:
雛雞的供熱標準溫度合適——雛雞分散均勻,運動自如。
溫度偏低——雛雞扎堆,發(fā)出“吱吱”聲,緊靠熱源。
溫度偏高——雛雞張嘴喘氣,遠離熱源。
有 賊 風——雛雞堆在一個角落里。
周齡 育雛器的溫度(℃) 育雛室內的溫度(℃)
1 35—33 26
2 33—31 26—24
3 31—28 24—21
4 28—26 21—18
5 26—24 18—16
6 24—22 16
育雛舍要保持在20℃以上,雛雞周圍環(huán)境,一般0-4日令溫度32℃,5-7日令30℃,以后每周降低2℃,降至20℃為止。
(3)濕度:濕度可用干濕度計測定,0-2周令相對濕度為65-70%,3周令相對濕度為55-60%。濕度過大,雛雞羽毛易臟亂,食欲不佳,同時為病原微生物及球蟲的滋生創(chuàng)造了條件;濕度過低,環(huán)境相對干燥,易造成雛雞脫水,消化生長不良,亦會因舍內塵土飛揚,刺激呼吸道粘膜,誘發(fā)呼吸道病。
(4)密度:1周~2周每平方米50只~60只,3周~4周每平方米30只~40只,5周~6周每平方米20只~30只,密度過大會污染空氣,也易發(fā)生啄羽、啄趾、啄肛及群體發(fā)育不整齊。
(5)光照:全天光照不足,夜間采用電燈光補充照明,雛雞出殼后頭3天用72小時光照,每平方米光照強度2.5-3瓦,燈泡最好加罩,懸掛在1.5-2米高處,3天后在同樣高度下,每平方米1-2瓦為宜,雛雞飼養(yǎng)到4-5天后要適當開窗,使雛雞曬太陽,促進雞體形成維生素D,防止佝僂病。光照 1周齡全光照,2周齡~3周齡15小時光照,3周齡后采用自然光源。
(6)通風換氣 育雛期在加強保溫工作的同時,切不可忽視舍內的空氣環(huán)境。要做好通風換氣,及時排除二氧化碳、硫化氫、氨氣等有害氣體。一般來說,2周齡內重在保溫,2周齡之后就需要做好通風換氣工作了。同時必須注意防止冷風侵襲及溫度波動過大。
(7)飼養(yǎng)到脫溫后,根據(jù)天氣的情況具體時間不一樣,一般早春和冬季育雛,供溫期需 6 周,晚春和秋季育雛需 4 周,夏季育雛只需 2 周。脫溫后就要把小雞分群轉入育成雞舍。
(8)平時應注意加強做好舍內環(huán)境衛(wèi)生工作。舍內外要保持清潔衛(wèi)生,糞便每天及時清除,飲水、喂料器具應經常清洗消毒,帶雞消毒每周不少于2~3次。
(9)飼養(yǎng)員須認真觀察雛雞每天的飲水量、采食量及糞便的變化情況和精神狀態(tài)情況,及時檢出弱、殘、病死雛雞,認真做好各項工作記錄。
(10)飼料與營養(yǎng)
雛雞采食量不大,但對飼料品質要求較高,應保證供給適口性強,易消化,營養(yǎng)豐富的全價飼料以滿足其生長需要。
(11)每天應檢查的項目
?每天就檢查的項目包括:健康狀況、光照、雛雞分布情況、糞便情況、溫度、死亡率、通風、飼料及飲水情況。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ffers.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