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備母豬是指2月齡至初配前留作種用的母豬。此階段飼養(yǎng)既要保持其正常的生長發(fā)育,又要保持適當膘情,過肥、過瘦都會導致發(fā)情期異常,受精率、繁殖力下降。筆者結合南澗縣生豬標準化養(yǎng)殖戶摸索出的實際和理論基礎,現將后備母豬飼養(yǎng)管理技術簡述如下,供廣大養(yǎng)殖戶參考。
1、品種選擇 后備母豬一般以長白、大約克為主要母本,且具有優(yōu)良品種特征,要求體型好,體格健全、勻稱,背線平直,肢體健壯整齊,外生殖器官發(fā)育良好,乳頭排列整齊、均勻,有效乳頭6對以上。
2、密度適宜 在農村,一般實行母豬、產子及其泌乳單圈同舍飼養(yǎng),每頭母豬應保持圈舍面積12平方米~15平方米。若母豬按階段分舍飼養(yǎng),則后備母豬一般以4頭~6頭為一欄,每頭所占面積為2平方米左右。密度過高會影響后備母豬生長發(fā)育,出現咬尾惡癖。
3、限量飼喂 后備母豬從60千克體重開始,用后備母豬料并實行限量飼喂,確保蛋白質、VA、VD、VE平衡供給,一般日喂量為1.5千克~1.8千克。80千克體重時,日喂量達1.6千克~2千克。有條件的飼養(yǎng)場戶還可增加優(yōu)質青綠飼料。
4、充足飲水 飲水量一般是采食干粉料量的3倍~5倍,飲水不足會限制采食量,降低后備母豬生產性能。一般除在豬欄(舍)安裝距地面高度0.6厘米~0.75厘米,向下夾角45°的自動飲水器外,還應在料槽中加入清潔飲水,保證供給。
5、調教管理 后備母豬入舍后應加強調教管理,除調教其定位采食、排糞外,還應在掃欄、喂料時經常撫摸母豬,達到豬與人的親善關系,便于日后管理。
6、驅蟲防疫 后備母豬在7月齡時,皮下注射阿維菌素,每千克0.3毫克,驅除體內寄生蟲,全身噴霧2%敵百蟲,驅除體外寄生蟲一次。隔7天~10天依次注射豬瘟、口蹄疫、細小病毒、偽狂犬基因缺失苗及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疫苗一次。
7、適時配種 后備母豬滿8月齡、體重達100千克左右時,且出現2個~3個情期后方可配種。于每天早飼前及下午喂料后進行情期觀察,當出現陰門裂縫有微皺,黏膜顏色由鮮紅變漆紅,黏液扯絲不斷或按壓母豬腰部,出現兩耳直豎、呆立不動時,即是配種最佳時機,應連續(xù)配種兩次且間隔8小時~12小時。
8、建立檔案 對每頭后備母豬進行耳號、防疫、用藥、發(fā)情及配種情況詳細登記,便于指導生產。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