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樓

樓主 |
發(fā)表于 2007-1-6 20:08:48
|
只看該作者
5.3寄生蟲病
5.3.1蛔蟲?。╝scariasis)
病原 流行病學 癥狀 病變 診斷 防治
豬蛔蟲病由的豬蛔蟲寄生于豬的小腸所引起的一種常見多發(fā)寄生蟲病,是仔豬的重要疾病之一,遍布全球各國。仔豬常因感染蛔蟲而生長發(fā)育不良,形成僵豬,豬出欄期推遲,飼料浪費,甚至死亡等,造成較嚴重的經(jīng)濟損失。(視頻5-3-3)
病原 豬蛔蟲(Ascaris suum),屬蛔科(Ascaridae),其發(fā)育無需中間宿主,隨糞便排出的蟲卵,在外界適宜的條件下經(jīng)一定時間發(fā)育為含第二期幼蟲的感染性蟲卵,通過飼料、飲水或豬只到處掘土覓食經(jīng)口感染。豬蛔蟲寄生于豬小腸內(nèi)。成蟲呈黃白色或淡紅色,雄蟲長150~250mm,直徑約3mm,尾端向腹面彎曲,雌蟲200~400mm,直徑約5mm,尾端尖直。蟲卵大小為60~70μm×40~60μm。(視頻5-3-4)
流行病學 本病發(fā)生普遍,主要危害3~6月齡的豬。豬由于吃入含有感染性幼蟲的卵而染病。蟲卵在小腸中孵出幼蟲,穿過腸壁進入血管,通過門脈進入肝臟,而沿腔靜脈、右心室、肺動脈移行至肺,再由支氣管上行到會厭,又被豬咽下,重新進入消化道,在小腸內(nèi)發(fā)育為成蟲,這個過程約為2個月。(視頻5-3-5)
癥狀 在幼蟲移行時引起蛔蟲性肺炎,病豬體溫升高,咳嗽,呼吸急促。成蟲寄生在小腸內(nèi),感染輕時無癥狀,感染重時病豬表現(xiàn)為消化不良,腹瀉,食欲不振,生長緩慢,有時磨牙。發(fā)生腸梗阻時病豬可出現(xiàn)劇烈腹痛;在蛔蟲毒素引起中毒時可呈短暫痙攣等神經(jīng)癥狀。
病變 幼蟲在肝肺移行時,可引起肝出血、壞死,最后形成星狀白斑,稱乳斑肝(圖5-34),肺葉呈暗紅色,細支氣管與肺葉有出血點,肺內(nèi)有大量蛔蟲幼蟲。成蟲可引起小腸黏膜有出血斑,并有卡他性炎癥,成蟲大量扭結(jié)時,可見腸管阻塞(照片5-10),蛔蟲進入膽管,阻塞膽道可引起黃疸(圖5-35)。
圖5-34
照片5-10
圖5-35
診斷 本病常無特殊癥狀,除非見豬自行排出蛔蟲,生前一般很難做出診斷。可取糞便用飽和鹽水漂浮后檢查蛔蟲卵來確診。(視頻5-3-6)
防治 平時搞好豬舍和運動場的清潔衛(wèi)生和消毒,豬的糞便與墊草應堆積發(fā)酵或漚肥(所產(chǎn)生物熱可殺死蛔蟲卵)。定期預防性驅(qū)蟲,發(fā)病豬用左旋咪唑按豬8mg/kg體重,溶水灌服,或混料喂服,或配成5%溶液進行皮下或肌肉注射。也可用四咪唑按豬50~100mg/kg體重灌服,或按0.1%~0.4%的比例混拌飼料中喂服。還可以用丙硫苯咪唑按豬5mg/kg體重混于飼料中一次喂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