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胡文輝 于 2007-10-30 09:00 發(fā)表 汗,不知。
[轉]最早聽說“蟲二”這事兒,大約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晚期,每天晚上在電視里追著聽相聲《金殿斗智》,說的是乾隆、劉墉、和珅君臣比賽抖機靈兒的事兒。那相聲是長篇單口兒,說相聲的是劉寶瑞先生的徒弟殷文碩。同樣題材的相聲,還有劉寶瑞先生的單口兒《君臣斗》,后來的電視劇《宰相劉羅鍋》、《鐵齒銅牙紀曉嵐》里的很多情節(jié)都是從這兩段相聲中衍生出來的。
《金殿斗智》里面說,乾隆他們仨逛圓明園一百單八景,看到“方壺勝境”邊的風、月二樓前戳著塊牌坊,上面大書“蟲二”倆字兒。乾隆不明白,走出六十步,方才琢磨出這是“風月無邊”,忙對劉墉、和珅說了。劉墉聞聽,說他早琢磨出來了,并在牌坊上寫下了“風月無邊”四個字。乾隆不信,走回去六十步,果然見劉墉所書墨跡未干。由此留下一話把兒,說“劉墉的學問比乾隆大六十步”。
相聲里的掌故,當然確信不得。但是,畢竟有跡可尋,至少知道“蟲二”這事兒和乾隆有關。
后來,游杭州西湖,湖心亭有一石碑,即是乾隆手書之“蟲二”。湖心亭在西湖中。初名振鷺亭,又稱清喜閣。初建于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明萬歷后才稱湖心亭。今亭于1953年重建,一層二檐四面廳形制,金黃琉璃瓦屋頂。昔人詩云:“百遍清游未擬還,孤亭好在水云間。停闌四面空明里,一面城頭三面山”,說的就是湖心亭的景致,“湖心平眺”為古時候西湖十八景之一。傳說當年乾隆下江南,夜游湖心亭,被美景吸引,便題下了“蟲二”二字,寓意“風月無邊”。這兩個字取自繁體字“風月”二字的中間部分,把外框去掉,變成“蟲二”。
相聲里還提到一個線索,說泰山上也有“蟲二”石刻。后來,去泰山的時候也看到了。這塊石刻在泰山萬仙樓北側盤路之西,是清光緒二十五年歷下才子劉廷桂題鐫的,是泰山七十二景之一。劉廷桂,外號“劉十二”,因十二歲考中秀才而得此號。相傳,當年劉廷桂邀杭州友人登泰山至此,談及杭州西湖的無邊風月亭,劉廷桂受到啟發(fā),當即揮毫寫下了“蟲二”二字,并對朋友說:這里雖無無邊風月之亭,但卻有風月無邊之意。據說當時劉廷桂想直接題“風月無邊”,怎奈之前乾隆下江南時題過,因避諱,所以才靈機一動,題下“蟲二”。這個說法,和西湖那邊的說法以及湖心亭的“蟲二”碑矛盾,由此可見傳說的不確。風景名勝之處,總要編出一些有利于自家的故事來,其實很多是唬人的,就像京劇里的歷史,絕不可輕信。劉廷桂在泰山留下的書法刻石大約有幾十處,字寫得不錯,“蟲二”是這些石刻里拔尖兒的。
但是,這遠遠沒有解決“蟲二”的出處問題。后來,大讀清朝野史、清人筆記,從褚人獲的《堅瓠集》里,看到其引《葵軒瑣記》云:唐伯虎題妓湘英家扁云:“風月無邊”。見者皆贊美。祝枝山見之曰:“此嘲汝輩為蟲二也?!毕嬗柶淞x,枝山曰:“風月無邊,非蟲二乎?”湘英終以為美,不之易。但褚人獲也不敢肯定是否典出唐伯虎,其下注云“《支頤集》作錢鶴灘?!比毡救藟敉|聚半筆記半詩話的《鉏雨亭隨筆》中,有相同的記載。
張岱的《快園道古》卷十二《小慧部·燈謎·拆字》中有云:“蟲二”兩字,徐文長贈一妓為齋名,取義“無邊風月”。另,清人平步青《霞外捃屑》有云:越人好傳讕語。如云徐天池游西湖,題某扁曰“蟲二”,詰之,曰“風月無邊也”。這兩則中的徐文長、徐天池,說的都是徐渭。唐伯虎生1470,死于1523;徐渭生于1521,死于1593。這說明,唐伯虎的“蟲二”較徐渭早。
更早的據說跟李白有關。湖南岳陽樓三樓,有東西兩聯,東聯是短短的一幅八字聯:“水天一色;風月無邊”,落款為“長庚李白書”。湖南美術出版社1985年版的《巴陵勝狀》一書中,講了這樣一個故事,說岳陽樓三樓的木壁上,本來曾有三個隱約可見的字跡:一、蟲、二。人們一直不解其義。后來李白游岳陽樓,看出這是一副字謎對聯,即“水天一色,風月無邊”,并當即寫下了這副對聯。此事仍是傳說,穿鑿附會的痕跡明顯。不過,李白到過岳陽樓倒是確有其事,有李白自己的詩為證。李白有詩《與夏十二登岳陽樓》,詩云: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即便那個對聯真是李白題的,那么,之前留在木壁上的“蟲二”倆字兒,又是誰干的呢?
風月無邊,無邊風月,這“蟲二”的頭緒實在是無邊得很,理不清了。但對我這樣一個好讀書、不求甚解的人來說,知道這些也足夠了。前些時候,在某論壇里,看到一張照片,說是深圳某古村里也有“蟲二”的匾額,可見風月真是無邊無盡,有機會該去實地考察一番,看看這近在身邊的“蟲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