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笨也要活著 于 2009-6-26 09:06 編輯
![]()
“捐款門把我推到了風口浪尖,把我打回了原形?!睂τ谌ツ甑木杩铋T事件,王石在重慶大學為千余大學生演講時說過這么一句話“這個就是時代的特點,來得快,走得快?!?他說。
“王石不管你征服多少座高峰,你的心靈卻高不過一座墳頭。致王石,尊重你的決定,鄙視你的人格!”
這樣批評無疑帶著情緒,是什么點燃了人們的情緒?與其說“鐵公雞”在捐款中的吝嗇讓人憤怒,不如說王石們的言論讓所有企業(yè)卷入史無前例的群體公關危機。但是令人稱道的是,王石全部照單全收,沒有情緒化的歇斯底里,沒有不屑一顧的傲慢,他終于恢復了自己作為一個企業(yè)家大家風范。王石不是無知的,而是知道禮義廉恥的。但是這種回復是否帶有多少的不情愿,我們無從知曉,這畢竟是在網絡博弈過程中,喚醒了王石的作為公眾人物應該如何應對危機的意識。
甲型H1N1流感的到來也同樣是一場毫無征兆的危機,當一名奔赴異國他鄉(xiāng)留學歸來的學生,也用他的無知將他自己推向了輿論的風口浪尖,一件看似無意鑄成錯誤,實則是他深層次的內心藐視規(guī)則、背棄公德的結果,因此他絕非偶然,而是必然,他也必定為自己的這種行為付出一定的代價。
終于有網絡傳出事件本人要出來深刻的道歉,無論他是出于網絡輿論的壓力,還是其他原因,面對媒體公開道歉無疑是一件聰明之舉。
一個事件重要的還不在其本身,而在于深遠的警示作用和教育意義。河北出現這樣的一件的事件,復述前言我認為:“比公開呼吁一千次、一萬次都管用的多,讓那些藐視公眾權利的人們深深地感受到:什么叫做‘出來混,總是要還的’!”
我們現在又有理由相信為何非要動用網絡輿論的力量才能解決問題,對于我們的司法還無法做出如何懲治這種“惡行”的時候,公眾輿論承擔起了公證審判的責任。
民意就是人心所向,不是嚴重的損害到公共利益能夠聚集起這么多的民意嗎?當然,也有人說這種民意是被煽動起來的,我不禁要問,誰有這么大的蠱惑力能把民意煽動成為一邊倒形式呢?
當然,網絡民意帶有很多無法控制的情緒宣泄成分,但是我從來不去質疑網絡民意的真實性和廣泛性。這是有史以來,一個地區(qū)網民的在對待一件事上最齊心協力的表現,雖然在崇尚文明語言的網絡里表現的并不很成熟,但是這畢竟是一個開始,現在如果說這是網民的勝利還為時尚早,然而既然已經點燃了,那就看當事者承擔責任的公信力如何正確引導了!
如果再結合我這篇文章大家就更能夠明白我所說的意思了。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e865100100eh4s.html 不好意思因為種種原因,沒能夠發(fā)到畜牧人博客空間。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