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生雛雞的第一次飲水稱之為“開水”,雛雞入舍后即可“開水”。
正常情況下,開水后就不能再斷水,雛雞所需要的飲水應接近體溫,不可飲涼水,以免涼水一激,體溫驟降而發(fā)病,更不能斷水,防止雛雞發(fā)育受阻或脫水而死,對飲水質量應加以控制。
雛雞第一次喂料稱之為“開食”。雛雞入舍后先飲水后給料,有利于促進腸道蠕動、吸收殘余卵黃,排出胎糞,增進食欲。
雛雞最好在出殼后24小時內飲到水,經長途運輸?shù)碾r雞,初飲時間不宜超過36小時。
有資料報道,雛雞從出殼到開飼間隔時間是影響新生雛雞發(fā)育的關鍵階段。
傳統(tǒng)上養(yǎng)雞者總是人為地延遲開飼時間,認為雛雞體內殘留的卵黃可作為新生雛雞最好的養(yǎng)分來源。
固然殘留的卵黃可以維持雛雞出殼后最初數(shù)天內的存活,但不能滿足雛雞體重的增長和胃腸道、心肺系統(tǒng)或免疫系統(tǒng)的最佳發(fā)育需要。
此外,殘留卵黃內的大分子包括了免疫球蛋白,將這些母源抗體作為氨基酸來使用,也剝奪了新生雛雞獲得被動性抗病力的機會。
因此,開飼晚的雛雞抵抗各種疾病能力很差,而且影響生長發(fā)育和成活率。
雛雞出殼后開飼時間最晚不要超過24小時,絕不要人為推遲開飼時間,盡量在初飲后3小時內開食。
初生雛雞的飼養(yǎng)均要求先飲水后開食。
1、先飲水是出殼雛雞生理需要
出殼后的雛雞卵黃囊中還殘留有部分卵黃沒吸收完。這種卵黃中的營養(yǎng)物質,是供雛雞卵生時必需的營養(yǎng),卵黃營養(yǎng)吸收的快慢主要取決于是否有充足的飲水。
因此,給剛出殼的雛雞先飲水是生理上的需要,能有效地加快卵黃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和利用,飲水愈早,利用的效果愈好。
給雛雞先飲水,更有利于清理胄腸、排出胎糞,促進雛雞的代謝,能加快腹內卵黃的轉化和吸收,更有利于雛雞的生長發(fā)育。否則,雛雞肚子里有卵黃沒吸收,再急著喂料,反增加了胃腸的消化負擔,對維雞不利。
2、幼雛的消化機能弱
幼雛的消化道短小,消化力弱,機能不健全,對動物性營養(yǎng)(卵黃)不易消化,利用率低,殘留在腹內的卵黃,消化吸收完全需3-5天。
所以,出殼后的幼雛不宜喂得過早,即使開食也不宜喂得過多。因為,雛雞貪吃,不知饑飽,解決的辦法是定時、定質、定量,以免導致消化障礙。
選擇雛優(yōu)開口藥的理由理由一:價格方面比普通的開口藥貴2 3分錢,但是一萬雞也就多花2 3百元。但是雛優(yōu)用完雞得腺胃炎的比例降低、延后,其中的8大成份可提高雞體抵抗力,長勢均勻,這300元你不想多拿?
理由二:效果方面:經過我們養(yǎng)雞場對比實驗,用完雛優(yōu)的,平均體重出欄多1兩左右,按照現(xiàn)在行情肉雞3塊78的價格,就多產出4毛錢一只雞,多花了300元,多賺了3 4毛,哪個劃算?
理由三:雛優(yōu)內含葡萄糖,脫脂奶粉,vc等,雞來家只用這一種藥,其余的不用,避免了傳統(tǒng)育雛加開口藥,加葡萄糖,加多維等等的麻煩,比例不當還會拉稀,用雛優(yōu)更方便,1萬雞一天2袋,4天8袋子,飲水5-6小時即可,剩下的時間喝清水,讓雞有更多的時間休息,防止應激的產生。
理由四:自從開售以來,雛優(yōu)的好評率100%,連養(yǎng)鵪鶉的朋友都說鵪鶉用都很好用。
微信圖片_20180513105936.png (507.15 KB, 下載次數(shù): 5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5-13 13:47 上傳
微信圖片_20180523110138.jpg (235.21 KB, 下載次數(shù): 5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5-29 11:21 上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