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貂病毒性腸炎
水貂病毒性腸炎是由水貂細小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觸性急性傳染病。其特征是胃腸黏膜發(fā)炎、腹瀉,糞便中含有多量黏液和灰白色脫落的腸黏膜,有時還排出灰白色圓柱狀腸黏膜套管。
1 病原學
病原為細小病毒屬的一員,與貓泛白細胞減少癥病毒相類似。貓泛白細胞減少癥病毒除感染貓外,也能感染水貂發(fā)病。因此認為水貂細小病毒系貓泛白細胞減少癥病毒的一個變種。本病毒的其他生物學特性均與貓泛白細胞減少癥病毒相同。
2 流行病學
傳染源是患病動物和帶毒動物,尤其是帶毒母貂是最危險的傳染源。病后康復動物的排毒期可在1年以上。病毒經患病動物和帶毒動物的糞便、尿、精液、唾液等途徑排出體外,污染飼料、飲水及用具,經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貓科、犬科以及貂科等動物均有易感性,水貂最為易感,尤其幼齡水貂更易感。本病常呈地方流行性和周期性流行,傳播迅速,全年均能發(fā)生。但以夏季發(fā)生較多。發(fā)病率達60%,病死率達15%以上,其中幼齡仔貂的病死率更高。
3 臨床癥狀
本病潛伏期為4~8天??煞忠韵聨追N病程。
最急性型:突然發(fā)病,見不到典型癥狀,經12~24小時很快死亡。
急性型:精神沉郁,食欲廢絕,但渴欲增加,喜臥于室內,體溫升高達40.5℃以上。有時出現嘔吐,常有嚴重下痢,在稀便內經?;煊蟹奂t色或淡黃色的纖維蛋白。重癥病例還能出現因腸黏膜脫落而形成圓柱狀灰白色套管。患病動物高度脫水,消瘦。經7~14天左右,終因衰竭而死亡。
亞急性型:與急性型相似。腹瀉后期,往往出現褐色、綠色稀便或紅色血便,甚至煤焦油樣便?;疾游锔叨让撍⑾?。病程常拖至14~18天而死亡。
少數病例能耐過,逐漸恢復食欲而康復,但能長期排毒而散播病源。
4 病理變化
主要病理變化在胃腸系統(tǒng)和腸系膜淋巴結。胃內空虛,含有少量黏液,幽門部黏膜常充血,有時出現潰瘍和糜爛。腸內容物?;煊醒?,重癥病例腸內呈現黏稠的黑紅色煤焦油樣內容物,有部分腸管由于腸黏膜脫落而使腸壁變薄。多數病例在空腸和回腸部分有出血變化。腸系膜淋巴結高度腫大,充血和出血。肝臟輕度腫大呈紫紅色,膽囊充盈。脾臟腫大呈暗紅色,在被膜上有時出現小出血點。
病理組織學檢查,可見小腸黏膜上皮細胞腫脹,并有空泡變性。發(fā)病初期的病例,小腸黏膜上皮細胞可發(fā)現核內包涵體。
5 診斷
5.1 根據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可做出初步診斷,確診需進一步做實驗室診斷。
5.2 實驗室診斷
常用的實驗室診斷方法有:本動物接種試驗、瓊擴試驗、血凝抑制試驗等。
6 防治
主要采取科學飼養(yǎng)管理,嚴格檢疫、隔離患病動物,加強防疫消毒,按時預防接種等綜合性防疫措施。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lián)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