窩產子數(shù)少的可能原因
| 診斷
| 受影響的胎次
|
交配的時間安排和頻度不良
| 觀察發(fā)情檢查和交配程序。證實所有的母畜在發(fā)情期都交配兩次
| 所有
|
使用不同的公豬
| 兩次交配時使用不同的公豬比兩次都用同一公豬每窩多產0.4 頭豬
| 所有
|
先前泌乳期長度
| 調查斷奶的時間,平均值和范圍。為16~35天間,每延遲5天,窩產子數(shù)增加0.2~0.4頭豬
| 2+
|
初次交配(后備母豬)時的年齡和體重
| 配種實施的歷史。后備母豬第二次發(fā)情時交配比第一次發(fā)情時交配每窩多產0.5 頭豬
| 1
|
窩中分批斷奶
| 分批斷奶的母豬以后產的窩中豬多
| 2+
|
胎次
| 確定群中胎次的分布。后備母豬的窩產子數(shù)最少,隨著胎次地增加窩產子數(shù)增多,3胎、4胎、5胎、6胎次產的豬最多
| 所有
|
品種
| 分析群中種組成。白的品種比有色品種多產
| 所有
|
雜種優(yōu)勢
| 分析配種程序。確定在母系品種參與下,雜種優(yōu)勢可適當?shù)刈畲蟪潭鹊匕l(fā)揮
| 所有
|
季節(jié)
| 在1~4月份配種的母豬比在其它月份配種的母豬窩產子數(shù)多0.4頭
| 所有,特別是第一胎
|
泌乳期采食少
| 檢查妊娠末期和泌乳期的母豬狀況。評價飼喂程序的量和營養(yǎng)密度。在一次產子和泌乳期減重超過20 kg的母豬以后的窩產子數(shù)少,臨產前母豬超重太多
| 2+
|
泌乳期蛋白低
| 飼料分析以證實高產品種的母豬在泌乳期飼喂了含1.1%賴氨酸的日糧
| 2+
|
后備母豬飼喂實踐
| 檢查后備母豬飼喂情況。“補飼”(即在交配前3周增量喂食)的后備母豬每窩多產1頭豬
| 1
|
應激量
| 檢查母豬舍中動物之間的爭斗量。大群的母豬,特別是當不同大小的動物養(yǎng)在一起或過度活動或交配后前30 天分群可能導致胎兒吸收
| 所有
|
環(huán)境溫度
| 剛配種后有環(huán)境溫度高的歷史。高溫環(huán)境與重吸收有關
| 所有
|
豬細小病毒和其它病毒
| 繁育群中滴度情況。后備群中和繁育區(qū)中后備母豬為陰性,繁殖小母豬和老母豬為陽性
| 常為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