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察雞群是肉仔雞管理的一項重要工作內(nèi)容,通過觀察雞群,一是可促進雞舍環(huán)境的隨時改善,避免環(huán)境不良造成應激;二是可盡早發(fā)現(xiàn)疾病的先兆,以便早防、早治。現(xiàn)將觀察雞群的要領介紹如下:
1、觀察行為:
在正常情況下,雛雞的反應敏捷,行動活潑,叫聲洪亮,分布均勻,側臥伸腿休息。若扎堆或站立不臥,身體發(fā)抖,不時發(fā)出尖銳的叫聲,擁擠在熱源處,說明育雛溫度過低,若雛雞展翅伸脖,張口喘氣,呼吸急促,飲水頻繁,遠離熱源,當開門時,雛雞把頭都伸向開門處,說明溫度過高和舍內(nèi)缺氧。當頭、尾和翅膀下垂,閉目縮頸、羽毛蓬松、逆立,遠離雞群呆立,行動遲緩,叫聲低沉時,為病態(tài)的表現(xiàn)。
2、觀察羽毛:
雞的羽毛正常時潔凈整齊,毛片完整,有光澤,緊緊貼于體表,如果羽毛生長不良,表明溫度過高,如果全身羽毛蓬亂或肛門周圍羽毛被病態(tài)糞便污染,肩羽被淚水及分泌物污染,面部羽毛被眼分泌物污染,多為發(fā)病的象征。
3、觀察糞便:
糞便可以反映出雞群的健康情況,正常糞便一般是成型的,以圓錐狀多見,表面有一層白色的尿酸鹽,其顏色往往因飼料的種類不同有差異,但都有混合均勻、消化良好的特點。另外.來自盲腸的糞便為醬黃色.狀如面醬,通稱“溏雞糞”,也屬正常的糞便,一般早晨多見,下午減少。雞的異常糞便在質、量、形態(tài)和消化不良等方面表現(xiàn)出來。常見的異常糞便有以下幾種:
(1)牛奶樣糞便:糞便為乳白色,稀水樣似牛奶倒在地上,雞群往往在早晨6:00~10:00時排出這種糞便。這是腸道粘膜充血、輕度腸炎的特征糞便。平地散養(yǎng)的雞群、雨后多見這種糞便。
(2)節(jié)段狀糞便:糞便呈堆型,細條節(jié)段狀,有時表面有一層粘液(膿性物質)。剛剛排除的糞便,水分和糞便分離清晰(似糞便放入水內(nèi)的樣子),多為黑灰或淡黃色。這是慢性腸炎的典型糞便,多見于雛雞。
(3)水樣糞便:糞便中消化物基本正常,但含水份過多,造成糞便稀薄,這是輕度腸炎和雞排水散熱,維持體內(nèi)電解質平衡的保護反應,引起的原因有大腸桿菌病、低致病性禽流感、腎傳支、溫度驟然降低應激、飼料內(nèi)含鹽量過高、環(huán)境溫度過高等。
(4)蛋清狀糞便:糞便似蛋清狀、黃綠色并混有白色尿酸鹽,消化物極少。常見于重病雞或新城疫病雞。
(5)血液糞便:糞便為黑褐色、茶銹水色、紫紅色、或稀或稠,均為消化道出血的特征。如上部消化道出血,糞便為黑褐色,茶銹水色。下部消化道出血,糞便為紫紅色或紅色。常見的疾病有食物、化學藥物中毒,球蟲病、新城疫早期等。
(6)肉紅色糞便:糞便為肉紅色,成堆如爛肉,消化物較少,這是脫落的腸粘膜形成的糞便,常見于絳蟲病,蛔蟲病,球蟲病和腸炎恢復期。
(7)綠色糞便:糞便墨綠色或草綠色,似煮熟的菠菜葉,糞便稀薄并混有黃白色的尿酸鹽。這是某些傳染病和中暑后常見的糞便,如:雞新城疫、霍亂病、住白細胞原蟲病等,這些糞便是由膽汁和腸內(nèi)脫落的組織混合形成的,所以為墨綠色或黑綠色。
(8)黃色糞便:糞便的表面有層黃色或淡黃色的尿覆蓋物,消化物較少,有時全部是黃色尿液。這是肝臟有疾病的特征糞便。是由于肝小葉的損害影響了膽汁排泄,膽紅素入血后經(jīng)尿排出形成的。盲腸肝炎排這樣的糞便。
(9)白色稀便:糞便白色非常稀薄,主要由尿酸鹽組成,常見于法氏囊炎、癱瘓雞、雛白痢,食欲廢絕的病雞和患尿毒癥的雞。
4、觀察呼吸:
正常雞的呼吸平穩(wěn)自然,沒有特殊的狀態(tài)。當呼吸系統(tǒng)或心臟發(fā)生疾病時,病雞就表現(xiàn)出一些異常的呼吸狀態(tài)。不同的疾病、不同器官的病變,引起的呼吸狀態(tài)也不同。通過觀察這些異常的呼吸狀態(tài),可以判斷出病情輕重和病變部位。異常呼吸狀態(tài)如下:
(1)腹式呼吸:病雞腹部一張一縮,尾巴、翅膀隨著腹部的張縮上下掀動。這是肺臟有嚴重病變的呼吸狀態(tài)。如新城疫、白痢病、雛雞肺炎、支氣管炎等。
(2)伸頸張口呼吸:病雞精神萎靡,吸氣時張口伸頸,呼氣時閉口縮頸,并發(fā)出鳴叫聲,是氣管和肺有嚴重病變的表現(xiàn)。常見于新城疫、異物性支氣管炎、雞白痢、曲霉菌中毒等。
(3)咳嗽:病雞不斷的發(fā)出“咳咳”音,并伴有用力甩頭,是鼻腔、氣管內(nèi)分泌物較多或有異物堵塞的特征,因為咳嗽并用力甩頭可以把鼻腔和氣管內(nèi)的異物咳出來。如傳染性鼻炎、新城疫、喉氣管炎、慢性呼吸道病都有這種表現(xiàn)。
(4)運動性張口呼吸:病雞安靜時表現(xiàn)腹式呼吸,稍加運動(如驅趕)就張口呼吸,是肺臟或心臟有嚴重病變的表現(xiàn)。
5、觀察采食量和飲水量:
雞在正常情況下,飼喂的飼料量和飲水量是有比例的,舍溫21℃時水料比為1.6~1.8:1,在此基礎上,溫度每升高1℃,飲水量增加5%左右,如發(fā)現(xiàn)當天規(guī)定的飼料量沒有用完,而且采食量逐漸減少時,就是發(fā)病的前兆,應注意雞群是否有發(fā)病。當發(fā)現(xiàn)給料量一樣的情況下,有部分料桶剩過多時,就要注意附近雞群是否有病雞存在,并加以認真解決。飲水量過大,主要是由于天氣過熱、舍內(nèi)干燥或高熱性疾病而引起的,要查找原因,采取相應的措施。
飼養(yǎng)者通過上述幾方面的觀察,可以及時發(fā)現(xiàn)一些問題。雞舍小氣候不適宜時要調整好,如發(fā)現(xiàn)雞群有病態(tài)表現(xiàn)時,飼養(yǎng)人員不許隨意投藥,應立即報告技術人員,以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
五、雛雞的開水與開食
初生雛雞的第一次飲水稱之為“開水”,雛雞入舍后即可“開水”,正常情況下,開水后就不能再斷水,第一周飲涼開水,水溫在19~24℃為宜,水溫過低,雛雞飲后扎堆,水溫過高雛雞不愛飲水。水溫達30℃ 時,飲水量減少30%,水溫達35℃時,飲水量減少60%,水溫達40℃時,飲水廢絕。
雛雞第一次喂料稱之為“開食”,如果運輸距離較近,在開水2小時后就可開食,運雛距離遠的應在4小時后開食,最晚不應超過6小時,盡早開食,可幫助雛雞從殘留的卵黃中獲得營養(yǎng)過渡到從飼料中獲得營養(yǎng),使腸道功能得到更好的發(fā)育,減少腸炎發(fā)病率和增加胸肉率,從而提高肉雞的生產(chǎn)性能和出肉率。
育雛前三天,料位面積要占飼養(yǎng)面積的20~25%,用開食盤或飼料袋子鋪滿育雛間網(wǎng)鋪中間,寬度為60~70厘米,使雛雞能夠很方便的采食到飼料,這樣才有利于雛雞7日齡體重達到入舍時的4倍,為以后的增重奠定基礎。4~7天逐漸換上料桶。前三天給料要少喂勤添,每隔3小時給料一次,8~15日齡每隔4小時給料一次,16日齡以后每晝夜添料次數(shù)不能少于4次。飼養(yǎng)器具數(shù)量要達到標準,每2000只雞用大方形塑料開食盤30個以上,育雛期小飲水器45個以上,中型飲水器30個以上,普拉松飲水器20個,大料桶40個,中號料桶70個。數(shù)量不足的要及時補充,否則會影響肉雞的整體增重,均勻度差。水料桶的標準擺放位置是:每個雞鋪擺3行,中間一行擺飲水器,兩邊各擺一行料桶,飲水器與相臨兩個料桶成三角形。隨著雞日齡的增長,不斷調整飲水器和料桶的高度,一般使飲水器和料桶的上口邊緣與雞背相平。如果雞只采食、飲水不方便,則不利于增重,整齊度差,不能發(fā)揮出最佳生產(chǎn)性能。
六、肉仔雞飼養(yǎng)管理操作程序
做為飼養(yǎng)者,必須遵循操作程序,做好每一天、每一項細致的工作,才能確保養(yǎng)雞成功。
(一)空舍的處理:此項工作要在出欄后3~5天內(nèi)完成。
1.清舍:
(1)清理飼喂設備;
(2)清除雞舍屋面、墻壁等灰塵,撤出取暖設備;
(3)撤出網(wǎng)鋪,清理架桿上的糞便及灰塵等;
(4)清除地面糞便,如果是土地面,則將地面清除2~3公分為宜;
(5)同時打掃工作間衛(wèi)生;
(6)將清除的地面土換上相同厚度的新土;
(7)搭或安置取暖設備和網(wǎng)鋪。
2.空舍消毒:進行三次。
(1)用3%火堿溶液徹底噴灑消毒,不留死角;
(2)在進雛前五天進行一次熏蒸消毒,要將所有的工具,飼喂設備,掏糞用具,工作服等放在飼養(yǎng)間一并熏蒸消毒。熏蒸前,要將雞舍封閉,濕度達70%,溫度達21℃以上,同時保證安全。封閉24小時以上。
(3)進雛前一天用好易潔消毒劑徹底噴霧消毒,同時增加舍內(nèi)濕度。
(二)進雛前的準備
1、準備好雛雞飲的涼開水,盛水器具要加蓋,確保無污染;
2、準備好腳消毒槽或消毒墊,內(nèi)放3%火堿液;
3、檢查舍內(nèi)其它準備情況(包括工作服、鞋、帽、鋪紙、開食和盛水設備等等);
4、取暖設備試燒和檢測升溫情況,能否達到育雛時所需溫度等;
5、準備好飼養(yǎng)日記,指導意見卡;
6、扎好育雛間,每2000只雞保證60平方米;
7、地面灑水,爐上坐水增濕;
8、再次用好易潔消毒劑刷洗開食盤和雛雞飲水器,并用毛巾擦干后備用。
(三)進雛后的工作
1、消毒槽或消毒墊每天清理一次;
2、雞入舍后開口藥必備;
3、免疫程序要嚴格執(zhí)行規(guī)定;
4、帶雞噴霧消毒要經(jīng)常做,避開用疫苗前后24小時;
5、水質消毒,避開用疫苗前后24小時,用好易潔消毒液飲水,用兩天停一天,周而復始到出欄;
6、 每天作好飼養(yǎng)記錄(包括料量、死淘數(shù)、用藥、用疫苗等情況記錄),并妥善保管;
7、 進舍必須換工作服、鞋、帽等;
8、 每天要看好溫度、濕度、通風換氣等;
9、 每天要觀察雞群,觀察飲水和采食量、糞便變化等;
10、每天要擦洗料桶、飲水器等,保持飼飲衛(wèi)生;
11、每天清理糞便。
(四)進雛后各日齡管理要點
1、進雛后前七天的操作程序
(1)雛進舍放鋪后,淘汰殘雛;
(2)給雛雞飲水,注意對飲水困難的雛雞,要人工強行給水,以防脫水,要飲用涼開水(水中加5%多維糖、飲開口藥),水溫19~24℃為宜;
(3)要保證足夠的料位,要少給勤添;
(4)觀察雞群,對有扎堆,張嘴等現(xiàn)象時,要調節(jié)溫度、濕度和通風換氣;
(5)實施合理的光照程序;
(6)應用隔欄飼養(yǎng),每500~700只一欄,直至出欄;
(7)保證雞舍濕度均衡,前三天濕度70%,4天以后逐漸降低,21天以后降到55~60%;
(8)五天后逐漸更換料桶、飲水器,使之盡早熟悉和使用飲、食設備;
(9)逐漸撤掉墊紙或墊料;
(10)做好新城疫油苗免疫,杜絕漏免;
(11)搞好通風換氣。不能因為通風而降低舍內(nèi)溫度,更不能為了保溫而不通風換氣,冬季在通風換氣前要提高舍內(nèi)溫度,不能讓風直接吹到雞身上,不能用天窗通風;
(12)及時擴群,防止密度過大影響增重和發(fā)病?!?
2、8~14日齡的管理
此階段為免疫周,有兩次疫苗都在此日齡段進行,要確保免疫成功,雞舍環(huán)境需要進一步改善,機體素質需進一步提高,同時要按免疫程序去做。取疫苗時一定要備保溫瓶,用過的疫苗一定要焚燒,做到只只免疫。根據(jù)雞群狀況,免疫前可適當用多維和免疫增強劑賜能素,能增強免疫效果。
注意觀察雞群,在此周,對有異常變化的雞群要用預防呼吸道病及大腸桿菌病的藥物,進行預防或治療。適當擴群,降低密度。
3、15~21日齡的管理
此周除有一次免疫外,重點工作是更換料號,從17日齡開始,每天要在1號料中增加2號料,周末更換完畢。
4、22日齡至出欄的管理
(1)堅持每天帶雞噴霧消毒一次;
(2)堅持水質消毒,飲兩天,停一天;
(3)適當選用抗病毒藥預防3~5天;
(4)對雞群狀況不好的在用藥前后用優(yōu)質多維飲水,保護腎臟功能;
(5)加大通風量,掌握舍內(nèi)恒溫控制;
(6)38日齡開始換飼料,由2號料向3號料過渡,42日齡后全部用3號料,注意不能提前更換,以保證催肥效果;
(7)30日齡后舍溫保持在20℃~21℃之間;
(8)作好出欄準備工作,確定出欄時間后,要整理好飼養(yǎng)日記并備案留存。 |
版權聲明:本文內(nèi)容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僅供畜牧人網(wǎng)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