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斷奶時的應激
1、轉欄應激 將母豬與仔豬分開對仔豬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應激,這是由于將仔豬從母豬舍轉到斷奶仔豬舍和不同窩的仔豬混養(yǎng)在一起引起的,僅這些應激就可以誘發(fā)仔豬患病。
2、營養(yǎng)應激 液體母奶突然變?yōu)楣腆w飼料,從規(guī)律的每天16-24次吸母乳到吃幾次固體飼料。剛斷奶時,仔豬常發(fā)生拒食現象,饑餓12-14小時后,仔豬會飽餐一頓,消化系統(tǒng)負擔過重,導致消化功能紊亂。
3、管理應激 水泥地面會增加仔豬的寒冷;潮濕的地面相當于空氣溫度下降6-9℃,賊風的侵襲容易使仔豬受寒,明顯的溫度變化對仔豬是很大的應激。
二、成功斷奶應采取的措施
具有良好的設施、舒適的舍內環(huán)境、先進的管理水平和高質量高營養(yǎng)的飼料。仔豬可在4周齡左右斷奶,斷奶后到8周齡平均日增重可達450-500克,料肉比可達到1.4:1,成功斷奶技術實際上在斷奶前已開始,其具體步驟如下:
在母豬懷孕期間,制定合理的飼喂計劃,應限制飼喂,采用步步高的飼喂方式,母豬懷孕80日齡后,增加飼喂量到3-3.5公斤,每天每頭,并轉為哺乳母豬料,保證母豬的健康和胎兒的正常發(fā)育,來保證仔豬的初生重,仔豬的初生重與斷奶體重之間有很強的正相關,有“初生差一兩,斷奶差一斤”的說法。
哺乳期間,給哺乳母豬質量好,營養(yǎng)全面的日糧,以供給乳豬充足的營養(yǎng)物質,使乳豬一出生就生長發(fā)育良好,在泌乳期間,母豬采食量高,多產奶,是養(yǎng)好泌乳仔豬的關鍵,也是提高仔豬成活率、培育健康仔豬的重要手段。還應加強哺乳仔豬的管理:出生時吃足初乳、寄養(yǎng)、固定奶頭等,補鐵、免疫接種、防止腹瀉、注意保暖等管理工作,以確保乳豬斷奶時個體均勻、強壯和健康。
制定良好的補飼計劃為使仔豬生長最快,斷奶后很快上料,補料應在5-7日齡,有助于母豬在分娩3周后產奶量開始下降時,乳豬仍能保持良好的生長速度。飼喂良好的母豬在產后3周只能提供乳豬營養(yǎng)需要的95%,產后4周只能提供85%,并且母豬哺育乳豬的能力隨乳豬年齡增長而下降,良好的乳豬補料計劃是乳豬充分發(fā)揮生長性能潛力所必需的。要補飼新鮮的飼料,少喂勤添,每天5-7次,投放的數量以能食用到下一次投料時間為宜,選擇易消化、適口性好、無霉變的原料,增加奶制品、甜味劑等。如大北農乳豬寶、3011等。
成功的斷奶計劃取決于選擇適合現有設施及管理技術水平的斷奶日齡。
誘食及斷奶日糧的選擇,為解決好乳豬生產性能差和斷奶后采食量低生長速度緩慢的問題,人們提出三階段飼喂方式,即從誘食到20公斤體重階段的日糧分為三個階段來配制,這樣有助于乳豬的生長發(fā)育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
第一階段:誘食到7公斤,粗蛋白20-22%,賴氨酸1.5%,配制日糧中有較高比例的乳蛋白、優(yōu)質魚粉、優(yōu)質大豆蛋白等。如大北農乳豬寶、3011等。
第二階段:7-11公斤,粗蛋白18-20%,賴氨酸1.25%,采用谷物-豆粕型日糧并含有乳清粉、濃縮大豆蛋白和其他高能蛋白質飼料。如大北農S411S、S1211等。
第三階段:11-20公斤,粗蛋白18%,賴氨酸1.1%,谷物-豆粕型日糧,如大北農S412S、S512等。
三階段飼喂體系的提出,成為仔豬從吃奶向斷奶后采食谷物-豆粕型日糧順利過渡的一種有效手段,也為我們成功斷奶和斷奶順利增加采食量奠定了基礎。階段一和階段二最主要的目的是使乳豬開始采食固體飼料,仔豬一旦能采食相當量的固體飼料,就可以確保在良好生產性能的前提下,盡快地降低飼料成本。階段三是階段二的鞏固和延伸,進一步提高生產性能。三階段飼喂體系的關鍵是階段一和階段二飼喂時間不能太長,生產者往往注重仔豬的生長速度,在日糧到達所需的體重范圍后,仍繼續(xù)使用前兩階段飼料,從而增加了飼料成本。事實上,仔豬在33日齡后就沒有必要繼續(xù)飼喂階段一高成本日糧了。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lián)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