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890|回復: 2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管理寓言(10)之一 ---紅珠寓言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fā)表于 2008-2-25 00:24:3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size=4][color=navy][b]管理寓言(10)之一 ---紅珠寓言 [/b][/color][/size][size=4][color=navy][b]紅珠寓言   [/b][/color][/size]
[size=4][color=navy][b]  每場研討會的學員在第二天下午一面忙著消化午餐,一面消化“新哲學”的同時,戴明博士總會進行一項他所稱的“笨實驗”;但他保證,這項實驗將令人永遠難忘。 他一一拿了實驗器材。 首先是一個里頭裝著許多豌豆般大小紅白木珠的塑膠盒;其次,是一支上面有50個凹洞的把杓(每5個凹洞一排,共10排,凹洞大小與木珠相當);然后是另一個塑膠盒;大小恰足以讓把杓在里頭撈珠子。 接下來的一小時里,實驗在一片歡笑中開始了。盡管現(xiàn)場笑聲不斷,這場木珠實驗卻深刻。凸顯出一項事實:經(jīng)理人為員工所設下的標準,往往超出他們所能控制的范圍。這項實驗同時也顯示出,如何用統(tǒng)計方法找出問題來源。 會場前端成了生產(chǎn)線,戴明博士自己則扮演可怕的工頭。他嚴厲地宣布:“我們的工作是‘產(chǎn)出’白珠,因為顧客不收紅珠子?!?他從聽眾中招募人員,加入生產(chǎn)線,并開玩笑的說:“女士優(yōu)先?!彼那蟛艈⑹氯缦拢骸氨竟菊\征作業(yè)員六名,需要高度熱忱;檢驗員2名——因為本分司作業(yè)錯誤百出,冗員充斥;檢驗長一員——這是本公司唯一沒做錯的事——檢驗員獨立執(zhí)行計算,不需尋求共識。另征記錄員1名,此乃重要職務……須具備書寫及加法能力。因為他要負責登記姓名,并記錄產(chǎn)量。"? [/b][/color][/size]
[size=4][color=navy][/color][/size]
[size=4][color=navy][b]管理寓言(10)之二 -- 作業(yè)員各就各位 [/b][/color][/size][size=4][color=navy][b]有位男士走出來,到會場前端應征記錄員。 戴明博士裝出一副嚴厲的樣子質問:“你會寫字嗎?會寫數(shù)字嗎?加法也懂?好,請就位,我會把你放在薪水單上?!彼灶愃频姆绞?,錄用了兩名檢驗員和一名檢驗長。(他問的問題之一是:你會數(shù)數(shù)嗎?你能從一數(shù)到一二十嗎?那好,去拿張紙吧。)?   [/b][/color][/size]
[size=4][color=navy][b]接著他開始招募生產(chǎn)線作業(yè)員。“現(xiàn)在我們需要6名有工作熱忱的作業(yè)員,學歷不拘,但必須有工作熱忱。好,我現(xiàn)在看到有一個人舉手,請到前面來。1個,2個,3個,4個,5個,6個。好,都請到前面來。"?   [/b][/color][/size]
[size=4][color=navy][b]  工作人員就位后,戴明博士開始講解任務。他模仿工頭的權威口吻說:“紀錄員請準備上工。你隨時可以開始登記檢驗員姓名。”接著對作業(yè)員說:“6名有工作熱忱的作業(yè)員聽著:你們不可以和檢驗員攀談。你們的位置就在這里(身體往右挪)”又說:“記錄員要有筆,我借給你一支,不過要記得還回來。好,先寫下自己的名字。檢驗員、檢驗長、6名熱忱的作業(yè)員,請各就各位?!?戴明博士逐一查對員工身份后說:“你們當中哪個人的素質能力是全體成員的平均水準?”他注視著其中一名作業(yè)中狄克說:“你是平均水準的那位嗎?” 狄克回答:“應該是?!?戴明說:好!站這里,那么另外5人都在水準之上(聽眾大笑)。就按這個順序排列。平均水準的那個人,叫狄克是吧?好,帕特、包伯、……不要太快,記錄員沒辦法寫太快。好,霍斯特、……等一下,全亂了,擦掉重寫。?   [/b][/color][/size]
[size=4][color=navy][b]“順序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平均水準的人排第一,接下來是帕特、包伯。別急,別太快。再來是史帝夫、霍斯特、戴夫?!?   [/b][/color][/size]
[size=4][color=navy][b]名字依序記下來之后,戴明開始發(fā)號施令了:“你們要先經(jīng)過3天的試用期,這段期間將會照樣給薪。我將扮演工頭。但既然這里其他人都不了解我們的工作到底該做些什么,我先親自出馬。我們的任務是‘產(chǎn)出’白珠子?!?[/b][/color][/size]
[size=4][color=navy][/color][/size]
[size=4][color=navy][b]管理寓言(10)之三 --紅珠白珠落滿盤 [/b][/color][/size][size=4][color=navy][b]“這個地方是有規(guī)則的,在我說出之前,先告訴我,你們愿不愿意全力以赴?”作業(yè)員一致點頭。戴明接著說:“程序是這樣的,它們很明確,必須一步一步來,不可有任何改變。必須完全遵照程序,不準中途辭職。就算你們可能被炒魷魚,也不可主動提出。大家都聽清了嗎?” 戴明博士把兩個盒子中較大的那個拿出來;里頭混裝著800顆紅珠、3200顆白珠。他右手抓著大盒子說:“我們總共有兩個容器,尺寸不同,一大一小。清楚嗎?拿盒子時你們要抓住兩個容器較寬的一邊,懂嗎?你們要把珠子從大容器倒到小容器,從最靠近的角落倒進去,距離保持‘5公分’。他特別強調‘5公分’,引來一陣笑聲。他一邊倒珠子,一邊告訴聽眾:“我們的程序很嚴格。"他先把珠子倒到小容器,又倒回大容器,讓兩種珠子混合均勻。 “5公分!再倒回來?!彼岣呗曊{:“抓住兩個容器寬的那一邊,從最靠近的一角倒進去,這就是你們完成每日工作的方法。我們的一套工作程序是:每天取50顆,不多也不少。任務是‘產(chǎn)出’白珠子——我們的標準是50顆,紅珠子白珠子都要算,但記住,顧客不接受紅珠。?   [/b][/color][/size]
[size=4][color=navy][b]  “你們把珠子倒進大容器后,要拿起把杓,插入珠子堆里。把杓不要晃動,以免紅珠子掉了出來。假如紅珠子掉在地上,就得停止生產(chǎn)?!?他停頓一下說:“你們準備開始胼手胝足的干活吧!” 戴明博士繼續(xù)示范。他把把杓插進大容器里,讓50個洞都裝了珠子。雖然實際操作要比表面看起來困難,不過每位“作業(yè)員們”最后都學會了?!鞍谚甲油峦?,推到底。拿出來,不要晃。”戴明博士在旁提醒。?   [/b][/color][/size]
[size=4][color=navy][b]他問:“你們自認為已經(jīng)了解了嗎?”“作業(yè)員”一致肯定地點頭。?   [/b][/color][/size]
[size=4][color=navy][b]  [/b][/color][/size][size=4][color=navy][b]戴明博士開玩笑說:“我自己故意舀了些紅珠子,好讓你們知道它們長什么樣子。” 他繼續(xù)解釋下一步:“帶你的成果到一號檢驗員那里,他會大聲把他算的數(shù)念出來。接著到2號檢驗員那里去,他會記下數(shù)字。檢驗長則比較這些數(shù)字?!?戴明告訴檢驗長:計算工作由你負責。假如發(fā)現(xiàn)數(shù)字有出入,其中必有一人是錯的。你要負責找出來,并大聲喊出正確數(shù)目。你認為工作交代得夠清楚了嗎?明白了嗎?知道你不能有所背離的嗎?我們的程序非常嚴格,正如我所描述的。假如你對算出來的數(shù)字滿意,就可以讓那位作業(yè)員離開。一定要對結果滿意,才可以放人。然后,他便可以把當天的成果倒回原來取出的容器去。清楚了嗎?現(xiàn)在,那位‘平均水準’的男士可以開始了。” 狄克抓起大容器,將珠子倒進小容器里,戴明博士大聲吼著:“5公分!” 狄克把杓子挖進大容器內,努力舀取白珠子。戴明博士問其他作業(yè)員:“你們有沒有認真看?注意看他是怎么做的。如果他撈到紅珠子,看他是怎么撈到的。你們要避免重蹈覆轍。”   ? [/b][/color][/size]
[size=4][color=navy][b]戴明轉頭向聽眾說明:“這就帶來恐懼了……” [/b][/color][/size]
[size=4][color=navy][/color][/size]
[size=4][color=navy][b]管理寓言(10)之四--紅珠掙扎戰(zhàn)? [/b][/color][/size][size=4][color=navy][b]狄克裝滿杓子后,稍微傾斜了一下,讓多余的珠子滾出來。?戴明博士告訴他:“現(xiàn)在,到1號檢驗員那邊去,靜靜的把他計算的結果記在紙上。然后,到2號驗員那里去。檢驗長將會確定數(shù)目,并宣布出來?!?檢驗長保羅遵照指示,大聲宣布紅珠子的數(shù)目:“14顆。” 戴明博士故作煩惱:“多達14顆,我要說我們真是出師不利”。(全場爆笑)他把全部“作業(yè)員”聚在一起,對他們說:“我得讓你們知道。我們的客戶只收白珠子。所以我們的職責是:制造白珠子,而不是紅珠子。14顆!”他語調哀凄?!斑@樣一來,我們怎么立足?!?接下來輪到第二位帕特小姐。戴明提醒她:“5公分!慢慢來,不要晃。珠子會滾出來。把成果拿給1號檢驗員計算?!?聽眾聽到數(shù)目是“17”時,紛紛發(fā)出不滿的嘆息。工頭戴明看來更苦惱。他臉色陰沈沈的的對帕特說:“我要和你談談。我們要產(chǎn)出白珠子。你剛剛有沒有注意看?為什么還是產(chǎn)出紅珠呢?我真不明白。下一位!” 這回,第3位作業(yè)員馬伯的成績略有進步,只有11顆紅珠。?   [/b][/color][/size]
[size=4][color=navy][b]  戴明博士高興的大叫:“哈!這就是我所說的改善了。不過,改善得還不夠?!彼D向其他作業(yè)員:“你們都看到了是怎么做的了吧?好,我們現(xiàn)在開始努力改善。這就是我們所需要的……持續(xù)不斷的改善?!?下一位作業(yè)員史帝夫的成績更好,只有8顆紅珠。 戴明博士滿意的說:“這才叫改善——持續(xù)的改善,好極了,這就是我們所需要的。改善之處愈來愈多。一次比一次好?!?但第5名作業(yè)員霍斯特的紅珠卻增為12顆。戴明博士責罵道:“這不叫改善!恐怕你弄錯了。”他把注意力移到最后一名作業(yè)員戴夫身上說:“好,戴夫,現(xiàn)在你必須表現(xiàn)優(yōu)異,把平均水準拉回來?!?   [/b][/color][/size]
[size=4][color=navy][b]  戴夫的成績是9顆紅珠,是全部人中次少的。但工頭戴明并不滿意,他對作業(yè)員說:“我要告訴你們。我們的程序十分嚴格,不準有差異。但現(xiàn)在成果很差。我不明白為什么差異程度這么大:史帝夫八顆,帕特17顆。程序相同,進料相同,紅珠也都占20%。這么嚴格的程序,照理說不應有變異才對,為什么卻從8顆到17顆都有。不可思議,17是8的兩倍多呢?!彼詿o法置信的聲調重復:“不應該有變異才對。我們的程序固定,每個人都在相同的程序下工作,規(guī)則完全相同。身為工頭,我只能說對你們的表現(xiàn)表示失望。” [/b][/color][/size]
[size=4][color=navy][/color][/size]
[size=4][color=navy][b]管理寓言(10)之五--鼓勵與施壓? [/b][/color][/size][size=4][color=navy][b]“現(xiàn)在,我們接下來繼續(xù)‘第二天’的工作,還是由‘平均水準’的那個人先開始。身為工頭,我希望你們能有所進步?!?狄克“第二天”撈到10顆紅珠,比前一天的14顆進步。戴明博士恭喜他說:“狄克,這就是我所說的進步?!?下個作業(yè)員帕特只撈到5顆紅珠,引來一陣歡呼,是目前最好的成績。戴明博士以帕特為例,激勵其它作業(yè)員:“假如帕特只撈到5顆,誰都可以只撈到5顆。超過5顆的教人無法理解。我們的程序嚴格,它們完全相同……只是周而復始。不該變生變異才對?!?   [/b][/color][/size]
[size=4][color=navy][b]巴伯6顆紅珠的優(yōu)異成績,也受到稱贊。接下來霍斯特11顆,得到“合格”的評語:“比昨天進步,既使只有一點點,但也不錯了?!彼麑ψ詈笠晃淮鞣蛘f:“你現(xiàn)在得彌補同伴的不良表現(xiàn)了?!碑敶鞣驌频?1顆時,工頭戴明斥罵:“知道嗎,戴夫,你要為今天整體的成果欠佳負一部分責任?!彼D向所有作業(yè)員說:“我們所需要的是更好的成績。高層主管一直盯著這些數(shù)字。他們對我們的低產(chǎn)出非常不滿。而你們的工頭也無法理解為什么變異那么大,我不明白。繼續(xù)加油吧。切記,你們的工作全靠你們的表現(xiàn)……不是保有工作,就是流落街頭。全看你們了。我們可以讓工廠繼續(xù)開著大門,否則上級就要把工廠給關了。”   ? [/b][/color][/size]
[size=4][color=navy][b]  “第三天”帕特撈到八顆紅珠的時候,工頭有點失望。他說:“帕特,我不明白。昨天你只撈到5顆,今天卻是8顆。這樣的差異令人無法理解。沒道理啊。記住——你的職位可能不保。” “第三天”將盡時,戴明把全部作業(yè)員召集在一起時,對他們說:“大家聽著,上頭一直在盯著這些數(shù)字,他們無法理解成績?yōu)楹稳绱说吐?。他們已?jīng)決定,除非‘第四天’能有顯著的改善,否則就要關廠了。你們的工作能否保住,全看你們的表現(xiàn)。工廠已經(jīng)入不敷出,一切就全靠你們了。要大大的改善才能繼續(xù)?,F(xiàn)在,我希望你們盡情工作。這也許是你們的最后一天了?!?   [/b][/color][/size]
[size=4][color=navy][b]  作業(yè)員繼續(xù)“第四天”的工作。當最后一名作業(yè)員戴夫撈到10顆紅珠時,戴明博士大嘆:“要在這里看到改善,真是太難了!我不了解為什么做不到零缺點。”其他人的數(shù)目,分別是5、9、6、10顆紅珠。?   戴明博士說:“上級一直注視著這些數(shù)字,他們非常不滿意我們的生產(chǎn)能力的低落,已經(jīng)決定關廠了。走出大門前,請各位順道去領工資。謝謝大家。非常感謝你們的熱忱?!?[/b][/color][/size]
[size=4][color=navy][/color][/size]
[size=4][color=navy][b]管理寓言(10)之六 -- 檢討滿江紅 [/b][/color][/size][size=4][color=navy][b]始終認真記錄著每位作業(yè)員紅珠數(shù)目的記錄員,在第四天結尾加總算出了數(shù)目,并計算出每人平均日產(chǎn)量,及全體的平均日產(chǎn)量。?     [/b][/color][/size]
[size=4][color=navy][b]左表是用投影儀放映出來的統(tǒng)計圖表(略 )?   [/b][/color][/size]
[size=4][color=navy][b]工頭戴明檢討成果,他說:“你們可以看到上面這些數(shù)字,這里有幾次高于平均水準,幾次低于平均水準。這是什么道理,我不了解。史帝夫是第一天的當日最優(yōu)人員,帕特則撈到高達17顆紅珠,是第一天表現(xiàn)最糟的一位;不過,第二天她只撈到5顆,是第二天的最優(yōu)人員——雖然她第一天,是所有人麻煩的根源。”?   [/b][/color][/size]
[size=4][color=navy][b]戴明博士繼續(xù)說的時候,聽眾開始掌握到若干基本訊息,那就是:既使員工使用一模一樣的工具、執(zhí)行一模一樣的任務、才智一模一樣,產(chǎn)出的結果仍會因時不同。戴明博士在假扮工頭的過程中暗示聽眾:事實上,經(jīng)理人不該針對員工無法掌控的結果責備他們。再說,不管員工人數(shù)有多少,總有某些員工的表現(xiàn)低于平均,某些高于平均。   [/b][/color][/size]
[size=4][color=navy][/color][/size]
[size=4][color=navy][b]管理寓言(10)之七 -- 計算公式演示? [/b][/color][/size][size=4][color=navy][b]接下來,戴明博士說明如何運用一個簡單的統(tǒng)計公式找出變異上下限?!艾F(xiàn)在我們來稍稍計算一下……目前產(chǎn)出紅珠的總數(shù)是220,我們假設撈到一顆紅珠子不會引來其他紅珠,也不會排斥其他紅珠;撈到任何一顆白珠子不會引來其他白珠,或排斥其他白珠。也就是說,我們假設珠子完全獨立,不受其他同色珠子影響?!?   [/b][/color][/size]
[size=4][color=navy][b]首先,他將所產(chǎn)出的紅珠總220,除以撈取珠子總次數(shù)(6個作業(yè)員做四天工作所撈取的總數(shù))。結果我們得出每人日平均數(shù)為9.2。這個日平均數(shù)被稱為xˉ 。?   [/b][/color][/size]
[size=4][color=navy][b]xˉ=220/(6×4)=9.2?    [/b][/color][/size]
[size=4][color=navy][b]  其次,他計算每人每日撈到紅珠的平均比例 pˉ——亦即撈到的全部珠子里,紅珠子所占的比例:?   [/b][/color][/size]
[size=4][color=navy][b]pˉ=220/(6×4×50)=0.18?   [/b][/color][/size]
[size=4][color=navy][b]  根據(jù)這些數(shù)字,我們再用公式算出“控制上限”(UCL,Upper Control Limit )及“控制下限”(LCL,Lower Control Limit):?   [/b][/color][/size]
[size=4][color=navy][b]UCL/LCL= xˉ ± 3 / [/b][/color][/size]
[size=4][color=navy][b](注:此處為根號)xˉ(1- pˉ) / =9.2 ± 3/ 9.2 × 0.82 [/b][/color][/size]
[size=4][color=navy][b]  “現(xiàn)在,”戴明博士說:“讓我們來看看結果:沒有人超越上限。雖有人試著這么做,也很接近了,卻功敗垂成。6個人共試了24次,每次都在控制范圍之內。這顯示我們的統(tǒng)計控制做得相當不錯——可是我從來不使用‘完美’這兩個字,因為根本沒這回事?!?乍看之下,圖中( 略 )似乎存在著某個模式;也就是說每次只要連續(xù)有7或8個點高或低于平均數(shù),就好像有一個模式出現(xiàn)。但戴明博士說:“我看不到有任何模式存在。眼前所看到的是一個常會遇到的,幾乎呈’常態(tài)原因系統(tǒng)’(Constant Cause System)的情形。現(xiàn)在讓我們來看看變異的程度。所謂的‘常態(tài)原因系統(tǒng)’就是,你在計算未來的變異范圍里,存在著一定的穩(wěn)定性。但讓我們以最近的未來——我們所擁有的24次為基礎視之,理應如此。雖然相關信息的確不足,但24次內確是如此。假如再進行另外48次撈珠,便可以加上資料,重新計算上下限,結果可能還是現(xiàn)在所看到的——雖然我也沒有把握;因為沒有人可以未卜先知,而實證資料永遠不夠完整。”? [/b][/color][/size]
[size=4][color=navy][b]  換句話說,如果在這套主導生產(chǎn)線作業(yè)的系統(tǒng)中,禁止改變,紅珠的數(shù)目將會在控制上限下限之間波動,但不會超出界限。 [/b][/color][/size]
[size=4][color=navy][/color][/size]
[size=4][color=navy][b]管理寓言(10)之八 -- 理性的感受? [/b][/color][/size][size=4][color=navy][b]戴明博士說:假如你以理性的態(tài)度預測,便能對別人描述你預測的根據(jù)在哪里,其他人也能據(jù)此批評。假如你說:‘我預測即將下雨’……這只是個人意見,別人無法據(jù)此批評,因為他人沒有批評的基礎。假如我列舉出理論,也許你會想要修正我的公式,以求符合你的想法,這是很自然的。你有了這方面的知識,便有權如此做,也應該這么做。你知道什么是理性的預測嗎?它是你所能描述、所能解釋、人人都可以贊同或反對的方法。我們可以理性的預測:假如我們再進行另一次4天的實驗,結果仍將落在上下限內。我們當然不確知是否如此——但再進行‘4天’,就會知道。我必須一再強調:由實驗而來的證據(jù)永遠不夠完全。?   [/b][/color][/size]
[size=4][color=navy][b]  “我看過憑著粗劣資料做出的精心之作。怎么找都找得出25%的誤差,但沒有人知道。根本沒有人去考慮資料是否確實?!苯又髅鞑┦抗室庹也?,要求聽眾想想假如他們未曾看這場實驗,會對結果作出什么預測?假設共有4000顆珠子,其中3200顆(80%)是白珠,800顆(20%) 紅珠,則每日平均數(shù) xˉ ,會不會落在某個特定的數(shù)字上?部分大膽的人推論:假如日產(chǎn)量為50顆;一段時間下來,紅珠的數(shù)目應該為平均日產(chǎn)量的20%,也就是10顆。 臺下有人稀稀疏疏的喊出“10顆”,回應戴明博士。 “我聽到你們說多少?”戴明再問:“10顆?你們錯啦。聽著,這點很重要。你們沒有任何根據(jù)就亂下結論。沒錯,全部珠子里,紅珠占了20%——當然50顆里的20%就是10顆。但是,為什么你們會預測平均數(shù) xˉ 會落在某個數(shù)字上?我沒問你們是‘哪個’數(shù)字,只是說‘某個’數(shù)字? xˉ會落在某個地方是根據(jù)什么基礎?為什么你們這么說?” “機率!”臺下傳出答案?!拔覀兏鶕?jù)‘中央極限理論’( Central Limit Theory)?!? [/b][/color][/size]
[size=4][color=navy][/color][/size]
[size=4][color=navy][b]管理寓言(10)之九 -- 反復推敲求真相[/b][/color][/size]
[size=4][color=navy][b]“機率?’戴明博士大吼:“我們不談機率。至于中央極限理論,我倒希望你告訴我那是什么玩意兒,我已經(jīng)有55年沒用過它了。我不想知道這些東西,但請你告訴我,你到底是什么意思?(臺下大笑)‘中央極限理論?’把它丟掉一邊去吧!那是我們教授統(tǒng)計時所遇到的問題之一。我們教學生錯誤的東西,還教得非常好?!?   [/b][/color][/size]
[size=4][color=navy][b]另一位大膽的學員提供了一個答案:“人口數(shù)必須平均掉。”?   [/b][/color][/size]
[size=4][color=navy][b]“什么叫做‘平均掉’?戴明回問:“什么是‘人口數(shù)’?我一輩子都沒看過?!?傳過來的回答是:“就是宇宙萬物、全人類?!?   [/b][/color][/size]
[size=4][color=navy][b]“全人類?”戴明博士提醒他:"告訴我這是什么意思。我認為我們有必要好好想想,不要強不知以為知?,F(xiàn)在大家繼續(xù)告訴我,你們根據(jù)什么基礎預測 xˉ會落在什某處?為什么?在我們今天早上進行實驗之前,你們會預測 xˉ會落在某處嗎?不會吧!我不是要大家發(fā)表意見。我不是提出某個東西請大家來檢驗。不是這樣。你們不可以、也不應該做出類似的預測。 “現(xiàn)在我們既然具備統(tǒng)計控制的觀念,所以我們可以說, xˉ會落在某個數(shù)字。我們不知道它會是哪個數(shù)字。而我們只有‘4天’,4天看起來似乎也可以找到落點——某處,某個數(shù)字。我們再看看資料。11.8;8.5;8.3;8.0……它們似乎有下滑的趨勢,也許會朝某個數(shù)字靠近吧?我不知道。如果再實驗4天,也許可以了解得更多。你們說 xˉ會落在哪個特定數(shù)字呢?剛剛聽到有人小聲說:‘對呀!對呀!’。你說對了。我認為會?,F(xiàn)在告訴我,究竟會落在哪里?” “10?!蓖瑯拥拇鸢冈俣瘸霈F(xiàn)了。?   [/b][/color][/size]
[size=4][color=navy][b]戴明博士繼續(xù)說:“你們現(xiàn)在說它會落在10這個數(shù)字,你們又錯了。注意,這正是你們需要學習的地方。當然,我們每個人都在學習。但為什么你們說它會落在10呢?憑什么?你們毫無根據(jù)。我們目前為所擁有的證據(jù)顯示,它不會落在10。數(shù)據(jù)呈現(xiàn)的是11.8;8.5;8.3;8.0的下滑趨勢。你們?yōu)槭裁凑f是10呢?這是一廂情愿的想法。因為你們學習統(tǒng)計理論時,沒有學到它的精髓,不知如何利用。告訴我,為什么會是10?”   [/b][/color][/size]
[size=4][color=navy][b]一名聽眾堅稱:“盒中有20%是紅珠,所以應該是10?!?戴明博士答道:“應該是,實際卻不是!你可以很清楚看出它不是。為什么你說是10。因為50的20%是10,而盒中20%的珠子是紅的。假如你用這種態(tài)度經(jīng)營事業(yè),你就有麻煩了?!?講到這晨,重點開始漸漸澄清。因為我們看到的平均數(shù)不是10,而是似乎還要低些。既然如此,必定有某些變數(shù)影響整個過程。 有位男士問:“變數(shù)是否不只一個呢?你只告訴我們珠子的顏色有紅,有白。它們大小相同嗎?”?   [/b][/color][/size]
[size=4][color=navy][b]  戴明博士認真考慮了一下說:“大小不同?它們當然大小不同了。它們個個不同。你知道嘛。這又如何?這是否表示你已得到10以外的解答了呢?” “這么想是沒用的!假如珠子與洞口不吻合,它們便無法計入樣本中了?!?“你說對了”他客氣的告訴這位男士,然后轉頭笑問聽眾:“我為什么要繞一大圈呢?” [/b][/color][/size]
[size=4][color=navy][b]管理寓言(10)之十 -- 水落石出?[/b][/color][/size]
[size=4][color=navy][b]"現(xiàn)在,讓我換個方式問。你們想為什么紅珠與白珠表現(xiàn)不同?為什么比例不是你們所說的那樣,而你們卻如此肯定?!對錯誤的事如此肯定,實在太糟了。這么做真的會讓你陷入麻煩。告訴我為什么 xˉ可能不會落在10?而且可能離10很遠??紅珠當然和白珠不同。如果它們之間并無二致,檢驗員如何計算紅珠的數(shù)目??紅色和白色不同。任何化學家都可以告訴你,這兩種色素有什么差異。對那支把杓而言,它可以感覺出紅白珠子的不同。用手指去摸,感覺也不同。而且,紅珠子比較大。你們中一部分浸在紅色顏料中,再鋪在桌上晾干。這樣就有紅珠也有白珠了。紅珠較大也較重。然而,你們卻想告訴我, xˉ會落在10,因為盒子里有20%是紅珠。   [/b][/color][/size]
[size=4][color=navy][b]"把杓很重要。我已經(jīng)使用1號杓子30年了;我當年教日本工程師時就是用它。這支杓子每次平均可撈到11.3顆紅珠,這是實驗100次以上得到的數(shù)值。2號杓子平均可能撈得9.6顆。今天用的3號把杓,平均可能撈到9.4顆或9.2顆。?   [/b][/color][/size]
[size=4][color=navy][b]"假如你為工廠采購含灰量為9.6%的煤炭一批,結果抵達的煤炭中,含灰量高達11.3%,恐怕就要辛苦一陣子才能彌補損失了。我們在類似實驗中用的機械抽樣,永遠無法告訴我們進料(在此處是紅白珠)的實質內涵。 [/b][/color][/size]
[size=4][color=navy][b]“假如我們所用的統(tǒng)計控制水準還算過得去, xˉ就會固定在某個位置——這項工作也許要花上一段時間(也許還要再花上另外‘4天’)。我們會建立起一套可信度 的。各位可以針對未來所需在這方面預作規(guī)劃的。假如我們現(xiàn)在就必須計劃未, xˉ數(shù)值大約可以說是9.2,但不能確定到底距此有多近。必須有相當大的彈性空間才行。”? [/b][/color][/size]
[size=4][color=navy][b]-- [/b][/color][/size]
[size=4][color=navy][b]管理寓言(10)之十一 -- 結論 [/b][/color][/size][size=4][color=navy][b]如同任何寓言一樣,“紅珠實驗”也有其寓意:??   [/b][/color][/size]
[size=4][color=navy][b]  ----“變異”乃是過程的一部分。? [/b][/color][/size]
[size=4][color=navy][b]  ----進行計劃前,必須先預測人事物未來可能的表現(xiàn)。但任何測試(實驗)過去的成績表現(xiàn)既使頗具價值,還是無法準確。 [/b][/color][/size]
[size=4][color=navy][b]  ----員工都在某一個自己控制不了的系統(tǒng)下工作 [/b][/color][/size]
[size=4][color=navy][b]  ——既使他們努力嘗試。決定成績表現(xiàn)的是“系統(tǒng)”,而非“個人技能”。 [/b][/color][/size]
[size=4][color=navy][b]  ----唯有管理階層才能改變系統(tǒng)。? [/b][/color][/size]
[size=4][color=navy][b]  ----某些員工的表現(xiàn)總在水準之上,某些總在水準之下。??   [/b][/color][/size]
[size=4][color=navy][b]  戴明博士保證,任何人只要看過一眼,就永遠忘不了他這個簡單而“愚蠢”的實驗。?     [/b][/color][/size]
[size=4][color=navy][b]  “無論走到哪里,你都會看見紅珠子?!盵/b][/color][/size]
中國畜牧人網(wǎng)站微信公眾號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僅供畜牧人網(wǎng)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沙發(fā)
發(fā)表于 2008-2-25 11:44:27 | 只看該作者
對于這個實驗,我有些看不懂,看來需要好好的領悟一翻了。。。。
板凳
發(fā)表于 2008-2-25 13:11:20 | 只看該作者
不太懂,感覺這個戴博士有點故弄玄虛。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發(fā)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lián)系我們

關于社區(qū)|廣告合作|聯(lián)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yè)網(wǎng)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5-5 18:02,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wǎng)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