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微生物學實驗》是配合武漢大學、復旦大學編的《微生物學》一書的實驗教材。第二版做了較大修改,增添了許多新技術和方法,實驗由原來的40個增至63個,并按類規(guī)納成15個部分。每一部分冠以綜合性說明,簡單介紹該部分內容及其在微生物學工作中的作用。 第二版仍著重微生物學實驗的基本操作和技能訓練。為方便教學,每一實驗基本上仍按照目的要求、基本原理、器材、操作步驟及實驗報告(包括實驗結果和思考題)五部分。書后附有染色液、培養(yǎng)基、試劑和溶液的配制方法、本書使用的菌種名稱,微生物學中常用的計量單位及主要參考書目。 第二版實驗內容較多,各??筛鶕唧w條件酌情選做。
第一版前言
《微生物學實驗》一書是根據1977年10月成都綜合性大學生物類教材會議制定的大綱編寫的。在編寫過程中,為配合武漢大學、復旦大學編的《微生物學》教材,在內容上有所增加和修改。 本書共有實驗40個,內容較多,其中包括與《微生物學》相配合、印證理論以及進行微生物實驗所需的基本操作和技能的訓練兩大部分。各校可根據具體條件酌情選做。
本書為方便教學,每一實驗基本上都按目的要求、基本原理、器材、操作步驟及結果與思考題等五個部分來編寫的,各實驗所用染料、培養(yǎng)基、溶液與懸液等的配制均列在附錄內。 由于編者水平所限,在取材、實驗方法和編排等方面肯定有不少缺點與錯誤,希望讀者批評指正。
在編寫過程中承武漢大學生物系微生物教研室基礎微生物學教學小組的大力支持,武漢大學生物系陳寶聯同志繪制插圖,在此一并表示感謝。
范秀容 沈萍
第二版前言
《微生物學實驗》第一版自1980年出版以來已有七八年了,在此期間,經過多次印刷,印數已達十余萬冊。它在微生物學的教學和穩(wěn)定教學秩序方面起了積極的作用,但是也存在不少缺點,加上近年來微生物學技術發(fā)展迅速,因此我們進行了出版第二版的修訂工作。
修訂內容和特點如下: 1.將繁多的實驗按類歸納成15個部分,以求條理清楚,概念分明。每一部分冠以綜合性說明,主要簡單介紹該部分的內容,闡述其在整個微生物學工作中的作用等。再在每一部分選擇有代表性的重點,列出實驗,進行操作。 2.繼續(xù)著重微生物學實驗的基本操作和技能的訓練。 3.實驗內容做如下調整: (1)為了加強學生對微生物及其應用和無菌概念重要性的認識,以及對實驗工具的質量要求和洗滌方法的了解,增加了“微生物學實驗室常用的器皿”、“環(huán)境中的微生物”和“食品微生物學”等部分。 (2)使一些領域的內容更加全面,例如在“顯微鏡的結構、性能和使用方法”部分增加了相差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微生物的純培養(yǎng)”部分增加了厭氧培養(yǎng);微生物的遺傳方面增加了藥物抗性菌的分離和細菌的接合作用等實驗。 (3)適當增加新技術的介紹,例如生化反應中的微量簡易診檢系統;菌種保藏中的液氮冷凍保藏法;水的微生物學檢查中增加了濾膜法等。 (4)此外,在基本操作訓練方面集中介紹了動物的幾種不同途徑的注射方法。 (5)由于“環(huán)境中的微生物”包括了空氣中微生物的檢查,故沒有再單獨設實驗,此外還刪去了“巴斯德效應”實驗。 第二版的實驗內容較多,有些內容由于實驗條件和學時的限制,可作為學生日后進一步工作的參考。因此各??筛鶕唧w條件酌情選做。 4.第二版將實驗報告分為實驗結果與思考題兩部分。實驗結果盡量采用繪圖和表格形式,并要求在表格內用簡單符號和數字填寫,以使作業(yè)規(guī)范化,便于學生記錄與教師批改。 5.增加了部分插圖。 第二版主要由范秀容、李廣武、沈萍同志編寫,彭珍榮同志參加編寫了部分實驗。 插圖除沿用第一版由陳寶聯同志繪制的以外,其余大部分插圖由熊定榮同志繪制,個別插圖由劉啟融同志繪制,在此一并致謝。 由于編者的水平有限,本版的缺點和錯誤在所難免,尚請各位同仁和讀者提出寶貴意見。
編者
1988.6.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