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球蚴又稱包蟲,是棘球絳蟲的中絳期,寄生于牛、羊、豬、人及其它動物的肝、肺及其它器官中。棘球蚴體積大,生長力強,并可寄生于人畜體內任何部位,不僅壓迫周圍組織使之萎縮和功能障礙,還易造成繼發(fā)感染,是一種重要的人獸共患的寄生蟲病。
病原體 棘球蚴是棘球絳蟲的中絳期。我國常見的棘球絳蟲有:細粒棘球絳蟲和多房棘球絳蟲。成蟲寄生于犬科動物的小腸中。
細粒棘球絳蟲很小,僅有2~7mm長,由頭節(jié)和3~4個節(jié)片組成。頭節(jié)上有4個吸盤,頂突鉤36~40個,排成兩圈。成節(jié)內含一套雌雄同體的生殖器官,睪丸數35~55個。生殖孔位于節(jié)片側緣的后半部。孕節(jié)的長度約占全蟲長的一半,子宮側枝為12~15對,內充滿蟲卵。
細粒棘球蚴為一包囊狀構造,內含液體。其形狀常因寄生部位不同而有變化,一般近似球形,直徑約為5~10cm。棘球蚴的壁分兩層:外層為乳白色的角質層,內為胚層,又稱生發(fā)層,前者是由后者分泌而成。胚層向囊腔芽生出成群的細胞,這些細胞空腔化后形成一個小囊,并長出小蒂與胚層相連,在囊內壁上生成數量不等的原頭蚴,此小囊稱為育囊或生發(fā)囊。育囊可生長在胚層上或者脫落下來漂浮在囊液中。母囊內還可生成與母囊結構相同的子囊,甚至子系囊,與母囊一樣亦可生長出育囊和原頭蚴。有的棘球蚴還能外生,即向母囊外衍生子囊。游離于囊液中的育囊、原頭蚴和子囊統(tǒng)稱為棘球砂。原頭蚴上有小鉤和吸盤,具有感染性。無原頭蚴的囊叫做不育囊,不育囊可長得很大(圖2-5-6)。
囊液呈淡黃色,內含蛋白質(照片2-5-03)。囊液與宿主的血清極其相似,含有免疫球蛋白和抗補體物質及石灰小體。
圖2-5-6 照片2-5-03 照片2-5-04
生活史 犬、狼等終末宿主將細粒棘球絳蟲的蟲卵和孕節(jié)隨糞便排出體外,蟲卵污染了飼草和飲水。當牛、羊等中間宿主吞食蟲卵后而受感染。進入消化道的六鉤蚴,鉆入腸壁經血流或淋巴循環(huán)至全身各處,以肝、肺兩處最多(照片2-5-04),約經6~12個月的生長方可發(fā)育為有感染性的棘球蚴。當犬和其它的食肉動物吞食棘球蚴后,經40~50天的發(fā)育即可發(fā)育為細粒棘球絳蟲。蟲體在犬體內壽命為5~6個月。
致病作用與癥狀 棘球蚴對動物和人的危害程度,主要取決于棘球蚴的大小、數量和寄生部位。綿羊對棘球蚴比較敏感,死亡率也較高。嚴重感染羊表現(xiàn)消瘦,被毛脫落,咳嗽,倒地不起。牛嚴重感染者常見消瘦,衰弱,呼吸困難或輕度咳嗽,劇烈運動時癥狀加重。各種動物都可因囊泡破裂產生嚴重的過敏反應而突然死亡。
診斷與治療 動物棘球蚴的生前診斷比較困難,往往在尸體剖檢時發(fā)現(xiàn)。對牛、羊的棘球蚴病治療價值不大,重點是預防本病的發(fā)生。
預防 對犬進行定期驅蟲,可用
1.氫溴酸檳榔堿,一次內服量為2mg/kg體重。
2.吡喹酮,一次內服量為5 mg/kg體重。
病畜的臟器不得隨意喂犬;人與犬接觸時,應注意個人衛(wèi)生。保持畜舍、飼草、飲水的衛(wèi)生,防止犬糞的污染。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lián)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