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時間:2006年9月7日10:8
【打印本文】 【大 中 小】 【關閉窗口】
仔豬:出生三天內,除吸乳及排泄外,幾乎全部睡覺,隨日齡增長,睡眠逐漸減少,但在40日齡大量采食后,睡眠又稍有增加。條件合適,在飽食和足飲后,一般都會安靜休息。
探究行為探究行為包括:探查活動和體驗行為。
遺傳特征為種族繁衍,豬有很強的偵測環(huán)境和尋找、辨認食物的能力。
探究特點豬的探究行為大多是朝地面的,通過看、聽、聞、嘗、啃、拱等感官進行探究。特別是小仔豬對周圍一切新的東西都表現出極大的好奇,會用鼻拱、口咬的方式來探查周圍環(huán)境中所有的新東西,其探究時間比群體玩耍的時間還要長。豬在覓食時,首先都有一個拱掘動作,通過聞、拱、舐、啃,覺得符合口味并確認環(huán)境安全沒有危險后才會采食。例如乳豬對待誘食的乳豬料,當7日齡開始補料時,小乳豬一般不會采食,只會拱、聞、舐,進行嘗試性接觸,特別是首日,這種行為能達6次~12次之多,一般要經過2天~4天,甚至一周才會少量采食。
豬欄內睡覺、采食、排泄有明顯不同的地帶,都是通過嗅覺區(qū)分不同的氣味而形成的。
異常行為異常行為包括:爭斗,鬧圈,咬頭尾等超出范圍的惡僻行為。
遺傳特征有無遺傳性尚無理論和實踐的依據。
異常行為特點多與環(huán)境中有害刺激有關,如長期圈禁的母豬會頑固地咬嚼自動飲水器的鐵質乳頭;單調、無聊、狹小的空間會讓母豬不停地咬欄柱。飼養(yǎng)密度增加,攻擊行為也增加。有些神經質的母豬產后會出現食仔現象。營養(yǎng)缺乏和環(huán)境擁擠出現的咬尾行為會給生產以極大危害。
后效行為后效行為是豬出生后學會的識別事物和聽人指揮等條件反射行為,與先天的覓食、哺乳及性行為等有較大差異。
后效行為特點:豬出生后對新事物熟悉后便建立較固定的認識,對吃、飲的記憶力很強,能準確記住睡窩、食槽、水器、排泄點的位置,以及定時喂料、給水的笛聲、鈴聲、敲打聲。一般來說,通過訓練,均能建立豬良好的后效行為,達到提高生產效率的目的。
小結了解豬的十大行為特征,應順其自然,做好兩方面的工作,以提高養(yǎng)豬效益。一是飼養(yǎng)條件上,要制定合理的飼養(yǎng)工藝,設計新型的,符合豬的生理特點的欄舍和設備,有效控制環(huán)境,最大限度地滿足豬的生理習性,提高生產效益。二是加強后效行為的訓練,建立有效的條件反射,讓豬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充分發(fā)揮其生產潛力,達到繁殖力高、多產肉、少消耗、高效益的目標。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