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槽”一詞已經有很多年了,實際上“跳槽”嚴格意義上叫“爬槽”才對,跳,不一定全是向上跳,有的人越來跳的越低了。
跳槽是每個職場人士所必須經歷的,有些人通過跳槽后進入了更好的企業(yè),獲得更高的薪水,并且也獲得了職業(yè)的提升。所以,也可以說跳槽是獲得職業(yè)發(fā)展的一種手段。然而對處于職業(yè)發(fā)展不同階段的人來說,頻繁的跳槽是不可取的。 這里重點說說老板的問題,而不去考慮員工的動向。
經銷商老板錯在那里?
“為才是舉”“知人善用”可惜,好多老板不是這樣做的。如果他們始終難以靜下心來,不能細想人才流失背后的企業(yè)及當家人過失的話,這些企業(yè)仍然難以留住人。
1、錢散人聚,錢聚人散
這是個古老而樸素的道理。但在現實中總有不少這樣的企業(yè):效益好的時候不見加獎金提工資,資金吃緊的時候不是拖,就是30%、50%的發(fā)放;為了刺激出成績,說完成指標獎金、提成有多少,真到了年底的時候,總會想出各種辦法克扣;急需某個人的才干的時候,干股、分紅掛在嘴邊,“公德圓滿”的時候,甚至會不給一分錢的將這個人急匆匆的趕出去。
任何沒有經濟基礎的、不能兌現的承諾,都是扯淡。這些將人才當作舊社會可以玩弄于股掌的“包身工”的行為,怎么會讓員工感受到付出與回報的對稱,怎么會感受到誠信!而對于那些具備優(yōu)秀才干的員工,有些甚至寧愿冒著即使拿不到一分的應得提成、獎金的風險,也要急著“逃”之而后快的離開這些企業(yè)。 二、不信任,讓員工缺乏尊重感、成就感
誰不希望得到尊重,覺得有成就!可就不少的企業(yè)而言,老板剛剛才在自己的辦公室將“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大講特講,轉眼就會安排一個親信到某人身邊當“眼線”;剛剛才夸過某個部門經理干得不錯,轉眼就會當著這個部門經理的面,越級安排他的下屬應該做什么。這些行為會讓員工舒心的工作嗎? 三、家族企業(yè)裙帶關系嚴重,作為“外人”的員工總覺得束手束腳
有不少做銷售的經銷商老板都有著濃厚的家族企業(yè)背景。其中的親朋好友不是把持著關鍵的位置,跨部門的指手畫腳,就是在一些重要的崗位上耀武揚威,自覺高人一等。不幸的是,這些企業(yè)的老板總難以找到解決家族企業(yè)弊端的好辦法。
在無數雙眼睛盯著,不停有人打小報告,有人跨過邊境奪自己主權等等這樣的情況下,沒有一點沾親帶戚關系的員工們能放開手腳施展自己的才華嗎?難以施展開拳腳,就只有另覓高枝了。
四、壓力大,過激的言辭,傷透員工的心
經銷商的生存和發(fā)展壓力普遍偏大。面對這些壓力,有些老板經常會克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喜怒無常的呵斥甚至是辱罵自己的員工,時常會表現得跟一個暴君似的。
作為員工,無論份內的事情做好做壞,無論干多干少,回到公司總會被老板挑不是,說這里不行哪里不行,在外受氣,回來受氣,哪還有心思在這種企業(yè)呆下去!
五、老板愛玩政治,趕跑了員工。
我曾有過這樣的一個經銷商老板,時不時會當作銷售部經理小張的面,說策劃部經理小李對我講你這里做得不好,那里做得不好;換個日子,又會當著小李的面,說小張對我講你那里不行,這里不行。其實,那些話根本就是這個老板自己編出來的,小張、小李壓根就沒講過。
再換個日子又對銷售部陳經理的部下小馬說“公司準備將市場一分為二,陳經理負責一塊,你負責一塊,好好干”,隨便一句話就將小馬轉變成了陳經理部門的刺頭,搞得本來干得不錯的小陳就快變得神經衰弱。
吃力不討好,累啊!還是跳槽得了。
六、企業(yè)文化不正常
在我看來,每個企業(yè)都有屬于自己的企業(yè)文化,只不過許多企業(yè)的文化“有病”而已。而這些“病”,會讓員工不堪忍受而離去。
比如要員工“以公司為家”竭盡所能的奉獻,可是,從來不給員工“家”的溫暖,從來不曾履行過家人般的責任;老板剛愎自用做啥事都按自己意志辦,把一堆有能力的員工當著一群只會埋頭耕田的水牛;再或者是老板帝王思想嚴重,把任何員工都當著辱殺的臣民來對待。
七、沒有對員工的未來進行規(guī)劃
銷售是非常鍛煉人的地方,因為在這樣的企業(yè)里面,我們往往會將員工當著一專多能來使用,相對大企業(yè)、外資企業(yè)而言,員工們會接觸到更多的東西。而對一些有悟性、有能力、肯付出的員工來講,往往就會在短時間內得到一個比較大的成長。
員工成長了,可是部門經理、副總經理的位置,還是被一幫開朝元老或者是某些家族成員占著;可是可以供他們施展拳腳的舞臺還是沒有什么變化。如此這般,就只有“天高憑鳥飛”,飛出去尋找更高、更廣更能實現自己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目標的平臺了。
留人是一門藝術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但那針對的是林彪這樣的角色。實際上對經銷商來說,有許許多多的人才都是稍做改變都能留住,并繼續(xù)為我所用的。
這里,我主要提這么幾點建議。
1、言而有信,利益在后
要做到這點,首先就要把員工當作自己事業(yè)的合作伙伴,而非可以任意驅使的打工仔,而非可以招之即來,揮之即去的仆人。其次,說到就要做到,做不到就要解釋到,如果連解釋也惟恐做不到,那就寧愿少說多做。以通過行動做“餅”,而非通過口水畫“餅”。
話說回來,如果時不時能夠讓員工們感覺到自己“寧愿自己沒飯吃,也不能讓自己手下的那幫兄弟沒飯吃”,誰又不愿意跟著這般實在而誠信的老板打天下!
2、維護尊嚴,分享成就
佛爭一口香,人活一口氣。即使是再低層的員工也希望能夠工作有成就、人前有尊嚴。何況是那些在技術、在市場、在經營管理上有專業(yè)特長的人才呢? 同時,我們也要明白的是自己撐這么大個攤子,招聘這么多人進來,不是讓他們來滿足自己的過“帝王”癮的,而是為了賺錢為了夢想。面對幫自己賺錢和實現夢想的一群人,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在員工面前尊重人才的專業(yè)特長、尊重他們的建議與份內的決定,不吝嗇表揚和肯定。
當然,這可能需要我們學會克制情緒,管得住自己越級管理的手腳。而不是在自己給了某個人才一個平臺后,又去撤他的臺;而不是給了某個人才一定的權力之后,又去越俎代庖的行使這些權力。謹記:撤人才的臺也就是撤自己的臺!權力越大,責任就越大。
三、感情穩(wěn)心,報酬挽身,事業(yè)留人
其實,中小企業(yè)相對其他企業(yè)來說,老板與員工之間更易出現打成一片的良好關系。這為我們與有些人才建立一定的感情關系,創(chuàng)造了一定的基礎。
當然,只談感情不談錢也是枉然的。經濟的、物質的、精神的報酬,應該按論功行賞的原則和按約定兌現及時跟上。因為你總不能讓人才和自己空談感情、理想,餓著肚子不吃飯或者是吃不好飯。
對那些胸懷抱負、有著清晰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的員工來講,我們也不能在他們有能力在更大的舞臺施展自己的才華的時候,仍然將他們按在一個小而不見長進的位置上,要懂得為他們騰出更大的位置。當然就許多中小企業(yè)來講,由于牽涉到創(chuàng)業(yè)元老、股東、家族成員等方方面面的關系,這,做起來可能會比較困難。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剝離出一塊業(yè)務給某個人才經營;我們可以以出資人或股東身份另外再盤一個攤子,讓某個人才施展特長。當然,我們還可以適當稀釋自己的股份給某個人才,實現其由給自己打工到與自己共同經營一份事業(yè)的身份轉變。
如果都不現實,那就為了他們好,主動鼓勵他們走出去吧。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我們可能就會發(fā)覺:我們越叫某個人走,某個人就越想多陪自己再多拼搏一些時日,而且會有更多的人才愿意聚留在自己的左右。
四、進退自如,做朋友也可 其實,有許多從中小企業(yè)出來的人才,在談到自己過去的老板的時候,會經常講到一句話“他做朋友不錯,但做老板就差一點了”。
我們還應該自我充電不停的學習與進步,以提高自己的甄別能力和方向性把控能力。而不是自己既聽不進意見,又昏招連連。讓人才,讓自己及企業(yè)都隨時處在挫折感中。
同時,我們還要提醒(全球品牌網)自己的是:人才是請來用的,不是請回來擺設的。怎樣用?不但要用他們的動手能力、執(zhí)行能力,更要用他們的思想。也就是說開放心胸,兼聽則明。
其實,無論留人也罷、用人也好,其中都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那就是:研究和充分利用人性。對人性的把握提高了,自己的心態(tài)哪怕是轉變那么一點點,就能讓我們在留住人才上獲益非淺。
不過,大家也許會覺得我前面所提的一些建議可能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但我們要清楚的是:怕的就是只會唉聲嘆氣,沒有反省,沒有改變
正確對待跳槽
所有跳槽的人并不都是因為工資太低,大多數知名企業(yè)的酬金并不高,管理很嚴,壓力也很大,為何跳槽率比較低?因為員工看重的是企業(yè)先進的培訓管理制度、強大的品牌力、企業(yè)文化和一定的成長空間。
在大企業(yè)里的員工大部分都是一邊學習一邊工作,積累到一定程度再出去闖世界。從客觀上講,這些企業(yè)用軟辦法留住了優(yōu)秀的員工,節(jié)省了人力成本,不失為成功之舉。
經銷商有的沒有自己的品牌,但也可通過自己的企業(yè)文化來凝聚員工,增強團隊精神和學習氣氛。讓員工有發(fā)言的權力,創(chuàng)造公平、公正的競爭環(huán)境,形成意氣風發(fā)的團隊。
無論如何,員工正常跳槽是不可避免的,正常的離職率對企業(yè)是一件好事,企業(yè)應該有“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胸懷,讓跳槽的員工滿懷對企業(yè)的感激和留戀離去,這些員工今后還是企業(yè)的朋友,會通過各種方法幫助企業(yè)。
讓跳槽這個話題不在沉重,就是最好的。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