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間:11月至次年2月進雞的場
二、以保溫為主,通風為輔。
唯有保證雞群所需的溫度,才能再考慮通風、加濕等;。
保溫方法:1、雞舍要封閉好:窗戶、墻壁、風機口、側進風口、網架橫桿與墻結合處、門等必須進行徹底整治,不漏一絲風,用黃泥摻白灰里外抹平。
2、地爐正常:1)進雞前一周嚴格檢查地爐,防止地爐管道漏氣,爐溫抽不到雞舍中后端。2)引風機無故障。3)燃煤要易燃燒,火力持久。
3、進雞前4—5天預溫,使雞舍內墻壁,網片等與雞只接觸的物品均得到加溫,雞只進舍后溫度正常,雞只分散分布。
4、人員熟練掌握地爐操作技巧。保證地爐正常運行。
三、雞舍內溫度:前高后低的原則,即前中后溫度逐漸升高1—2℃關鍵:前中后一致性的逐漸升高,應避免前后有溫差但中間低或高。
方法:1、以前端進風口為主,占整個進風面積的60-70%。2、只要后端的溫度比前端溫度低,就應該擴大前端的進風口,直至后端溫度提上去。誤區(qū):加大通風量或通風時間,欲將前端的溫度拉到后端是錯誤的。3、側窗進風口:易少不易多:以前端地爐處進風口為主的情況下,中間哪一地方的溫度高即在某處增設側進風口。進風口大小以將此處溫度調整到前低后高的模式中。4、切記:哪一點溫度低,縮小該處進風口。哪一點溫度高擴大此處進風口。5、雞舍整體溫度的高低由通風量大小調節(jié)(通風時間與風機大小),局部溫度高低(溫差)由進風口大小來調節(jié)。
四、進風口的保護:
目的:進雞舍的冷空氣經過預溫后再與雞只接觸。保證雞舍不受冷。切記:進風口得不到有效保護寧可不開口。
1、方法:外圍使自然風不能自由進入雞舍,內圍是冷空氣斜向上方進入雞舍的中上部。
2、雞舍側進風口的距離:1)在距雞舍前后各20米的中間60-70米處開設。2)用塑料布或料袋做一長2-2.5米的中空管道,一端與側進風口緊密相連,另一端吊在雞舍中上部。要求管道中間不向外漏氣,且是自然中空狀態(tài)。
五、進風口開啟的大小與數量:1、前端(地爐處進風口)1-2個側窗即可,大小以調節(jié)舍內溫度模式為準。2、側進風口:(15-30日齡)中間60-70米范圍內每隔10米為一個。進風口大小以局部溫度高低調節(jié)為標準。30日齡后,兩側個再增加5-7個以保護進風口。
六、進風口的開啟時間:1、地爐處進風口:一旦動用風機排風即開始開口。2、側進風口:1)一般10-13日齡后;2)當局部溫度高于前后溫度2℃時;3)局部溫度偏高但空氣悶氣時。
七、通風量與時間:1、通風量
1)以最小通風量為原則,最小通風量=存欄量*單只均重kg/只*0.015m3/kg。2)通風量隨雞群日齡增大而逐漸增加的原則,禁止忽大忽小。
3)通風量以保證雞舍內溫度為原則。
2、通風時間:1)風機啟動時為3-5日齡。2)短開短停為原則。3、風機使用與更換:1)0-20日齡:300m3的排風扇即可。2)20-25日齡更換550m3
排風扇半臺或750m3排風扇1/3臺。3)更換方法:a:一棟過度正常后再過度另一棟,過度時現場觀察12-24小時。b:當排風扇排風量大時,用磚將排風口封閉,用相應開磚與排風量對應的方法增加通風量。
八、高溫區(qū)的建立:1、網架前端10-15m留空不養(yǎng)雞,待30日齡后再擴欄使用。2、在門口處設為2m高的擋風簾,在空留網架與育雛區(qū)設第二道保溫簾。切要記住網架下用塑料布或料桶吊過是其不透風。3、在高溫區(qū)爐管上方吊使用逆向風機,擴大地爐散熱速度。4、當雞只30日齡向前擴欄時,第二道保溫簾應移至網架前。
九、逆向風機的使用。雞0-10日齡時用2臺逆向風機,間隔20米,向雞舍后端送風。保證爐管的散熱與舍內溫度平衡。10日齡后:逆向風機距地爐進風口10-15米與排風扇同步啟動向前吹。
十、水線管理為主,清糞為輔。雞舍內清糞到雞只25日齡左右。以后哪一段水線漏水、糞稀就清理哪一段。
十一、濕度:20日齡前以在高溫區(qū)空欄處噴灑熱水。20日齡后用單噴槍向雞舍上噴灑40-50℃溫水每棟400kg
十二、20日齡前除高溫區(qū)外,雞群擴欄到雞舍末端。30日齡后雞群前擴,擴滿整棟雞舍。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