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畜牧業(yè)的蓬勃發(fā)展,養(yǎng)殖集約化,規(guī)模化生產迅速形成,畜牧業(yè)在我國部分地區(qū)以形成為支柱產業(yè),從而對豬的許多疫病、疫情特別是傳染病的防治工作顯得越來越重要不容忽視。其中仔豬副傷寒是影響養(yǎng)豬業(yè)的傳染病之一,他影響豬的正常生長發(fā)育,且發(fā)病率和死亡率較高,給養(yǎng)殖業(yè)帶來很大的經濟損失,在不同程度上制約著我國養(yǎng)豬業(yè)的發(fā)展。為了減少仔豬副傷寒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保證養(yǎng)豬業(yè)的健康化發(fā)展。現(xiàn)將治療過程中的一些看法經驗和防治措施與廣大畜牧界的朋友們共同探討和經驗交流。
1、流行特點和病原:
本病主要是由豬霍亂沙門氏菌和豬傷寒沙門氏菌等沙門氏菌屬引起的仔豬傳染病,常存在于豬的糞便、各各臟器以及被污染的土壤里,其病原體在污染的水中能生存4個月至一年以上,往往成為重要的傳染源。多發(fā)生于1—4月齡的仔豬,6月齡以上的豬則少見。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病,但以冬春兩季節(jié)多見,多雨季節(jié)發(fā)病較多,呈散發(fā)性或地方流行。急性病例為敗血癥變化,慢性表現(xiàn)為壞死性腸炎,有時以卡他性或干酪壞死性肺炎為特征。當前各地都實行規(guī)模化科學養(yǎng)豬,隨著防疫體系的改革環(huán)境條件的改善,飼養(yǎng)管理及飼料情況的好轉副傷寒病的發(fā)病率降低了許多,但某些飼養(yǎng)管理條件不好的豬場和散養(yǎng)戶仍有發(fā)生。該病還有一個特性就是常繼發(fā)與豬瘟流行過程中。
2、發(fā)病誘因:
本病為條件病,多發(fā)生在飼養(yǎng)衛(wèi)生條件不好的1—4月齡仔豬,主要是通過被病菌污染的飼料及水源,造成消化道感染而發(fā)病的。呈地方性流行或散發(fā),流行緩慢;尤其發(fā)生在寒冷多變氣候和陰雨連綿季節(jié)。豬舍潮濕、骯臟擁擠、營養(yǎng)缺乏、長途運輸、飼料品質不好、寄生蟲病、病毒病、新近的豬沒隔離觀察就合群、斷奶過早、去勢等能造成機體抗病力下降的因素均可促使本病發(fā)生。
3、臨床癥狀和特點:
1 急性型(敗血型):多見于斷奶后不久的仔豬,體溫升高(41—42℃),食欲減退、打寒顫,經常扎堆,疊在一起。有時出現(xiàn)癥狀后24小時內死亡,跟本沒有時間治療就死了。病初便秘后下痢,糞便呈淡黃色或灰綠色,惡臭,嚴重時肛門失禁,沾污整個后軀和尾部,有時糞中帶血,病后期腹部、耳及四肢皮膚呈深紅色或青紫色斑點。病豬呼吸困難,體溫下降,偶有咳嗽、痙攣等一般經2—6天因心力衰竭死亡。病死率很高。
2亞急性和慢性型(結腸炎型):此型常見,初期癥狀不明顯但越來越重,病豬精神不振,體溫(40.5—41.5ºC)扎堆、寒戰(zhàn),眼有粘性分泌物,上下眼瞼常被粘著,便秘與腹瀉交替發(fā)生,糞便呈灰綠色、灰白色、淡黃色、暗綠色不等,形如粥狀,飲水較多,由于拉稀,失水,病豬很快消瘦,糞便惡臭,混有血液。被毛無光粗亂,常呈現(xiàn)收腹上吊,弓背尖叫,似有腹疼癥狀。部分病豬,在病的中,后期皮膚上出現(xiàn)彌漫性濕疹,特別是在腹部皮膚上,出現(xiàn)痂樣濕疹,有時可見綠豆大,干涸的漿性覆蓋物,揭開可見淺表潰瘍。有些病豬咳嗽,體溫稍高。病程2—3周或更長,最后極度消瘦,衰竭而死。有時病豬癥狀逐漸減輕,狀似恢復,但未死的以后生長發(fā)育不良或經過短期又開始復發(fā)。
4、病理和剖檢變化:
1 急性敗血型:病程短主要是敗血癥變化,腸道內沒有特癥性的病變。死豬皮膚呈淡藍色或淡紫色,尾、鼻、耳部最為明顯。脾臟有不同成度的腫大,色暗帶藍,觸之如橡皮狀,切面藍紅色,被膜上可見出血點。腸系膜淋巴結索狀腫大,有充血、水腫和出血的,其他淋巴結呈不同程度腫大或增大,軟而紅,類似大理石狀。肝、腎也有不同程度的腫大,充血和出血。肝臟淤血,被膜下偶見出血點,有時肝實質可見糠麩狀、極為細小的黃灰色壞死小點。腎皮質內常見針尖狀大出血點。全身各黏膜、漿膜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斑點,胃黏膜淤血,呈現(xiàn)出淺表性胃炎。腸黏膜可見急性卡他性炎癥,嚴重者為出血性腸炎。心、肝、腎呈現(xiàn)退行性變化。喉部黏膜可見出血性斑點。肺膨隆、淤血和水腫,尖葉與心葉可見小葉性肺炎灶。心包囊常有出血點,若病菌感染毒力強的,還有可能發(fā)生纖維素性出血性心包炎。組織學檢查為廣泛性和明顯的局灶性壞死,微血管玻璃樣病變變性和靜脈性栓塞。肢體末梢瘀血呈青紫色。斷奶仔豬,胃嚴重淤血而呈暗紅色,病程一般在1周以上的,胃黏膜糜爛。腸呈卡他性或出血性腸炎,以小腸下段病變較嚴重。
2 亞急性和慢性型:眼觀變化,尸體消瘦,皮膚粗糙,毛粗無光。在胸、腹下部或腿內側等薄皮處,常見痂樣濕疹,可達黃豆或豌豆大小,暗紅色或黑褐色。腸道病變?yōu)閴乃佬阅c炎,主要是在回腸與大腸段,呈現(xiàn)局灶性或彌漫性固膜性炎,盲腸、結腸或回腸后端,腸壁增厚,粘膜上覆蓋一層彌漫性壞死性物質(假膜),呈灰黃色或淡綠色麩皮樣物質,剝開見底部紅色,邊緣有不規(guī)則的潰瘍面周圍呈堤狀隆起,此所謂的副傷寒濾泡潰瘍。腸系膜淋巴結、咽后和肝門淋巴結腫脹,淋巴結呈現(xiàn)灰白色腦髓樣,散在灰黃色壞死灶,部分變成大塊狀干酪樣壞死物。脾稍腫,由于脾髓增生使其質度較硬。肺臟在部分病例中可見點狀出血,或有漿液性、出血性、纖維素性和化膿性肺炎,不過發(fā)生肺炎也有可能與其他菌混合感染如:胸膜肺炎菌、巴氏桿菌等。肝臟有不同程度的淤血和變性,被膜與小葉間質常因結締組織增生而變厚。部分病例中,肝臟被膜下與切面上可見針尖大到粟粒大的紅黃色的和灰白色病灶,即是灶性壞死和副傷寒結節(jié)。
5、診斷方法:
1 仔豬副傷寒除少數(shù)急性敗血型外,多表現(xiàn)為亞急性和慢性,與亞急性和慢性豬瘟相似,應注意區(qū)別,臨床癥狀以腹瀉為主,耳、尾、蹄等處呈藍紫色;病變以腸道為主,大腸有干酪樣壞死,并有周圍平滑而中間略凹的潰瘍,腸壁增厚;另外在有肝、肺干酪樣壞死,本病也可繼發(fā)與其他疾病,特別是豬瘟,必要時還要借助實驗室診斷來區(qū)分。還有本病僅發(fā)生于6月齡以下的豬,主要是斷奶前后的仔豬。有時大架子豬和母豬也有發(fā)生。根據(jù)癥狀可以做初步診斷,但要確診還是進行實驗室檢查才能確診。
6章節(jié)、鑒別診斷:
1 豬瘟發(fā)病快,高燒不退(41—42℃),任何年齡的豬都可發(fā)病,而仔豬副傷寒在6月齡以前的6月齡以后的則少見。腎臟和膀胱有針尖狀出血點,而本病沒有。淋巴結腫大、充血、切面周邊緣暗紅色,中央灰白色,外觀呈現(xiàn)大理石樣。脾臟邊緣往往可見粟粒大或稍高出于表面呈鋸齒狀,呈黑色。特別是大腸的回盲口處常有輪層狀、中間突起的圓形紐扣狀潰瘍(爛腸瘟)。用藥物治療:抗菌素對豬瘟治療無效,而仔豬副傷寒用抗菌藥有效,特別是早期用大劑量的抗菌素如:恩諾沙星、慶大霉素、卡那霉素、安普霉素、土霉素等均有較好的效果,臨床觀察可作出診斷。
2 傳染性胃腸炎與流行性腹瀉:這兩種病,不同年齡均可發(fā)生,臨床特征為腹瀉、嘔吐和脫水。10日齡以內的仔豬病死率很高,5周齡以上的豬病死率很低,較大的或成豬幾乎沒有死亡。病變主要是小腸絨毛萎縮,大腸無潰瘍病變。
3 豬痢疾:主要特征為大腸黏膜發(fā)生卡他性出血炎癥,臨床癥狀為粘液性或黏膜性出血性腸炎。顏色為紅或黑色。一般斷乳后(7-12周)的架子豬多發(fā),而哺乳豬和成年豬則少見發(fā)病,本病多為散發(fā),傳播緩慢,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生,無明顯季節(jié)性。
7、預防措施:
1預防本病應加強飼養(yǎng)管理和衛(wèi)生條件,消除發(fā)病病因,保持飼料和飲水的清潔衛(wèi)生。采用添加土霉素等抗生素的飼料給予預防,不過要注意抗藥菌株的出現(xiàn)。給予優(yōu)質全價的配合飼料,增強抵抗能力。本病常發(fā)區(qū),疫苗預防,仔豬斷奶或上網時(30—35日齡)口服或注射1-2頭份仔豬副傷寒疫苗,55-60日齡口服3頭份即可。
2控制:發(fā)病后,立即隔離病豬進行治療,徹底消毒污染豬舍,死豬進行深埋等無害化處理。消毒藥可選用:1、高效三氯泡騰片(主要成份:三氯異氰尿酸鈉、增效劑、崩解劑等)用量每片泡50斤水。2、錦堂8 5 3 消毒液(主要成分:36%復合碘)1:600倍的消毒。還有如20%的石灰乳、2-4%的氫氧化鈉等一些化學消毒藥均可。耐過豬不能用做種用,予以淘汰。死豬應深埋,切不可食用,防止人發(fā)生中毒事故。糞便堆積發(fā)酵后利用。 對未發(fā)病的豬,在每噸飼料中添加瑞華普樂康(內含替米考星和氟苯尼考等)1000克,同時加入純土霉素堿 1000克,兩種藥混合一起拌料,連用5-7天。在臨床用了3年,用戶反饋治療和預防效果很好。或每噸飲料中添加金霉素100克或磺胺二甲氧嘧啶100克,也起到預防的作用。
8章節(jié)、治療方法:選擇藥敏實驗敏感的藥物進行治療,藥量要足,療程要夠。對慢性病例在使用抗菌藥物的同時進行對癥治療如:補液、強心、解毒、收斂等對癥治療。下面多介紹幾種治療方法(供參考):
1: 用重癥王(廠家藍天科技主要成份:苦參堿、葛根素、馬齒莧、黃芪、金銀花、有效因子等)每公斤體重0.2-0.25毫升,華蜀頭包西林每瓶打25公斤豬,或其他的頭孢也可以,銀翹黃肽凍干粉針(廠家吉林泰新主要成分:黃芩、金銀花、黃芪、連翹、雙花等中藥提取物白細胞-干擾素等)這三種藥混合一起肌注,重癥王每天二次,頭孢、凍干粉針一天混合一次即可,視病情連用3-5天。同時另側肌注高效氟苯尼考油乳劑注射液(含量:10%),每公斤體重0.1-0.2毫升,一天一次,連用3-5天即可。此方在臨床驗證中治愈率高,成本較低,不宜復發(fā)(患病后期不一定)發(fā)現(xiàn)及時用此方治療還不易僵豬等優(yōu)點。注:此方是針對于比較嚴重病情所配的,對于不嚴重的患畜可以把方中的凍干粉針去掉即可效果也很好。
2:肌注常樂欣(主要成分:甲磺酸培氟沙星,綠原酸,苦參等 )按每公斤體重0.2毫升,每天二次,視病情連用3-5天。同時配合特制方通精典50毫升/瓶(主要成分:芬布芬、磺胺間甲氧嘧啶鈉、甲氧卞啶、及病毒唑等)按每公斤體重0.15-0.2毫升肌注,每天一次,視病情連用3-5天。兩種藥物分開注射即可。
3: 肌注常福仙(廠家廣東海康主要成分10%弱酸性恩諾沙星),按每公斤0.2毫升,每天一次,連用3-5天。
4:0.5%諾氟沙星注射液,每千克體重0.5毫升,肌肉注 射,每日2次,連用3~5天。
5:復方新諾明(SMZ~TMP),每千克體重肌注0.2毫升復方新諾明,首次用量要加倍,連注3-7天;如用粉劑,應按每公斤豬體重內服70毫克,首次用量要加倍,連服3-7天。
6:10%磺胺噻唑鈉10~30毫升,25%葡萄糖注射液30~60毫升,一次靜脈注射。
7:硫酸丁胺卡那霉素注射液,按每20kg用一支(2ml)肌內注射,每日2次,連注3~4天。同時內服多粘菌素片,每頭每次服100萬~150萬單位(片劑有每片25萬和50萬單位兩種),每天2次,連服3~4天。
8:大蒜方法,將大蒜5~25克搗爛成泥狀或制成大蒜酊內服,日服2,連服3~4天。
9:磺胺甲基異惡唑(SMZ)或磺胺嘧啶(SD),每千克體重20~40毫克;加甲氧芐氨嘧啶(TMP),每千克體重4~8毫克,混合分2次內服,連服一周。
10: 硫酸新霉素每公斤5-10毫克,純復方紅酒酵母多糖每公斤0.3克,兩種藥混合一起灌服,每日2次,連用5-7天即可。
11:臨床還可選用慶大霉素、土霉素、安普霉素、多西環(huán)素、復方磺胺嘧啶鈉等抗生素療法。建議最好先進行藥敏試驗,在選擇藥物這樣把握一些,療效會更滿意。
12:黃連15克、秦皮20克、黃柏30克、白頭翁30克、石膏60克、紫草10克、大黃10克、白茅根(鮮)100克,水煎濃縮,直腸灌注,一日二次,一般2-3劑可愈。若配合肌注抗生素療法則效果更佳。
13:黃連、木香各3錢,白芍、檳榔各4錢,滑石5錢,甘草2錢,水煎分四次灌服,每天2次。
14: 黃芩、荊芥、桂枝各20克,杏仁、麻黃各15克、防風、桔梗各25克、川芎、大棗各12克,生姜、干草各12克,水煎候溫灌服即可;或研成細末,開水沖調灌服。每日一劑,一般3-5劑可愈,不可間斷,少數(shù)病例連續(xù)用藥7-10天可愈。若配合肌注抗生素治療其效果更佳。
8.15:在治療過程中,為了防止并發(fā)癥的出現(xiàn)和增強機體抵抗力強心可用純黃芪多糖、復合B、EAD乳粉、5%葡萄糖混合飲水來促進疾病的康復。若豬出現(xiàn)脫水現(xiàn)象在加入補液鹽,嚴重脫水的用0.9%生理鹽水腹腔注射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