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規(guī)實驗項目操作規(guī)程
一、細菌的分離培養(yǎng)和鑒定
(一)細菌的分離接種
1、平板劃線分離法:
以滅菌接種環(huán)取待檢材料少許,左手打開平皿蓋,使蓋與底成30度角,將材料先涂于培養(yǎng)基平板上的一邊,作為第一段的劃線,然后將接種環(huán)置于火焰上滅菌,再以該接種環(huán)的第一段劃線處相交接依次劃線數次為第二段劃線,再如上法滅菌,接種劃線,依次劃至最后一段,滅菌接種環(huán)。這樣每一段劃線內的細菌逐漸減少,即能獲得單個菌落,劃線時接種環(huán)應與培養(yǎng)基面平行,并應盡量將接種環(huán)放平,可以減少劃破培養(yǎng)基的現象。劃線間的距離寬窄要適宜,一般以相距0.5厘米左右為宜。最后一段劃線不要與第一段劃線相交。接種材料后肉湯培養(yǎng)基中含菌數量不太多時,可用滅菌接種環(huán)取待檢材料,在平板表面的一角涂布后,由左右兩邊向下移動連續(xù)平行線,直至劃滿整個平板表面。接種材料后,蓋好平皿蓋倒置于37℃溫箱中培養(yǎng)。
2、斜面分離法;
每份待檢材料用三支斜面培養(yǎng)基,以滅菌接種環(huán)沾取少許病料,放在第一管斜面培養(yǎng)基底部的凝結水中,共移三接種環(huán),輕輕混合,依次由第一管向第三管移三接種環(huán)混合液,將斜面稍平放,使凝結水由底部向斜面流動,左右傾斜,讓凝結水布滿斜面表面,然后將培養(yǎng)基直立,置于37℃培養(yǎng),由于病料的遞次稀釋,第二、三斜面上??沙霈F單個菌落。
3、平板傾注法:
取數管已溶化的深層瓊脂或含有特殊物質的瓊脂,用記號筆標記順序后,置于50℃恒溫水箱中,以滅菌接種環(huán)或毛細吸管取材料少許加入第一管中,將試管放于兩手掌中搓轉片刻使材料在培養(yǎng)基中混合均勻,從第一管中取材料1-3接種環(huán),加入第二管中,混勻后,取材料加入第三管中,如此將全部培養(yǎng)基接種完畢。取相同數量的滅菌平皿,標記后,將各管中的材料分別傾于相應的平皿中,并使之均勻分布,待凝固后,將平皿倒置于溫箱中培養(yǎng),此法不僅用于分離培養(yǎng),而且可用作材料中活菌的記數。
(二)細菌的純培養(yǎng)
待檢材料中的細菌經上述方法分離培養(yǎng)后,取出加以檢查。先用肉眼觀察長出的菌落是純一的,還是混雜的。多數情況下,沿涂布劃線處長出較多的一種菌落,是材料中的病原菌的可能性較大,少數零散的菌落多為在操作過程中由外界進入的雜菌。為慎重,可挑取一部分菌落,制成革蘭氏染色片,置于鏡下檢查,如片中的細菌的形態(tài)和染色性統(tǒng)一,則用滅菌接種環(huán)仔細挑取該菌落的剩余部分,接種在適當培養(yǎng)基上,置溫箱中培養(yǎng),待菌落長出后,再經肉眼及染色片的鏡檢證明統(tǒng)一后,即成為該菌的純培養(yǎng)。
(三)細菌的生化鑒定
細菌在培養(yǎng)基中生長時,由于它的分解代謝和合成代謝作用,可使培養(yǎng)基中的某些物質轉化為其它物質,由于細菌的種類不同,它們的代謝產物也不同。細菌的代謝活動是受細菌本身所具有的酶控制的,細菌的種類不同,它們所具有酶也不同。這些代謝產物和酶,可以利用化學方法檢查出來,這種方法可以叫生化實驗,生化實驗在鑒定細菌種類上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大腸桿菌生化特性:葡萄糖○乳糖○甘露醇○阿拉伯糖+吲哚+甲基紅+VP-尿素酶-明膠液化-硫化氫-動力+/-檸檬酸鹽利用-
2、沙門氏菌生化特性:葡萄糖產氣+乳糖-蔗糖-水楊素-側金盞花醇-靛基質-甲基紅+VP-硫化氫+/尿素-明膠-丙二酸鈉-氫化鉀-動力+賴氨酸脫羧酶+苯丙氨酸脫氨酶-檸檬酸鹽+
3、巴氏桿菌生化特性;葡萄糖+果糖+半乳糖+蔗糖+肌醇-菊糖-麥芽糖-水楊素-鼠李糖-吲哚+尿素醇-氧化酶+接觸酶+筋膠液化-硝酸鹽還原+動力-溶血-麥康上生長-
二、藥敏試紙片的制備
(一)配制試劑:
1、PH6.0 磷酸鹽緩沖液
磷酸氫二鉀 0.2克 磷酸二氫鉀 0.8克 蒸餾水 加至100毫升
15磅高壓20分鐘備用
2、PH3.0 枸櫞酸緩沖液
枸櫞酸 0.7克 磷酸氫二鈉 0.3克 蒸餾水 加至100毫升
15磅高壓20分鐘備用
3、PH7.8~8.0 磷酸鹽緩沖液
磷酸二氫鉀 0.0523克 磷酸氫二鉀1.672克 蒸餾水 加至100毫升
15磅高壓20分鐘備用
4、1N鹽酸
鹽酸 0.9毫升 蒸餾水 加至10毫升搖勻
5、蒸餾水若干滅菌備用。
(二)藥敏片的制備:
1、藥物與溶劑使用量
藥名
| 藥量(mg)
| 溶液
| 溶液量(ml)
| 代
號
| 藥名
| 藥量(mg)
| 溶
液
| 溶液量(ml)
| 代
號
| 青霉素
| 10
| PH6.0
| 4
| 1
| 痢菌凈
| 10
| 水
| 10
| 18
| 新霉素
| 20
| PH6.0
| 10
| 2
| 諾美殺星
| 20
| 水
| 5
| 15
| 氨芐青霉素
| 10
| PH6.0
| 2.5
| 3
| 百病消
| 0.2
| 水
| 50
| 16
| 慶大霉素
| 0.5
| PH6.0
| 5
| 4
| 先鋒6
| 20
| 水
| 15.5
| 21
| 土霉素
| 20
| PH3.0
| 5
| 5
| 阿莫西林
| 30
| 水
| 25
| 22
| 鏈霉素
| 40
| PH7.8
| 13.1
| 6
| 力克霉素
| 40
| 水
| 5
| 23
| 紅霉素
| 10
| 水
| 4
| 7
| 環(huán)丙殺星
| 20
| 水
| 10
| 24
| 氯霉素
| 40
| 水
| 10
| 8
| 強力霉素
| 30
| 水
| 15
| 30
| 痢特靈
| 40
| 水
| 10
| 9
| 喹乙醇
| 20
| 水
| 10
| 11
| 氟派酸
| 20
| 水
| 10
| 10
| 恩諾殺星
| 20
| 水
| 50
| 12
|
2、制備過程:
(1)新華濾紙打出直徑6mm的紙片,打上代號,裝入青霉素小瓶內,每瓶100片15磅高壓滅菌20分鐘,取出后烘干備用。
(2)按要求配制藥液,然后取藥液1ml加入有紙片的小瓶內,使紙片完全浸透藥液,4℃冰箱放置1~2小時,取出用無菌鑷子將紙片一張張平鋪在無菌平皿內,置37℃溫箱,將平皿蓋開一小縫,以便放出蒸汽,約2~3小時,待干燥后裝入無菌青霉素小瓶內,加塞,放入有干燥劑的容器內,冷暗處保存?zhèn)溆谩?/font>
3、說明:
(1) 金霉素、土霉素、四環(huán)素等通常用PH3.0枸櫞酸緩沖液稀釋。
(2) 青霉素、慶大霉素、卡挪霉素等用PH6.0磷酸緩沖注液稀釋。
(3) 對PH要求不嚴格的藥物,如磺胺類藥物可用蒸餾水稀釋。
(4) 有些不溶于水的藥物,可選擇可溶解它的溶劑先溶解后再稀釋,如四環(huán)素用HCL溶解,氯霉素、紅霉素等用95%乙醇溶解。
三、染液的配制
(一)改良的革蘭氏染色法
1、染液的配制
(1)結晶紫染液 結晶紫1克,蒸餾水100毫升。
(2)革蘭氏碘液 碘片10克,碘化鉀20克,蒸餾水1000毫升。
(3)脫色劑 95%乙醇2份,丙酮(化學純)1份。
(5) 復染劑 沙黃1克,蒸餾水100毫升。
2、染色法
(1)抹片,空氣干燥,緩慢通過火焰2-3次固定。
(2)用結晶紫染液染色約1分鐘。
(3)直接加革蘭氏碘液于抹片上(不同法去結晶紫)助染約1分鐘。
(4)水洗后,加脫色劑,反復沖洗。
(5)水洗后,用沙黃液復染約30秒鐘。
(6)水洗后,用濾紙吸干、鏡檢。
(二)瑞氏染色法
1、染液配制:瑞氏染色劑粉0.1克,純粹白甘油1.0毫升,中性甲醇60.0毫升。
置染料于一個干凈的乳缽中,加甘油后研磨至完全細末,再加入甲醇使其溶解,溶解后盛于棕色瓶中經一星期,過濾于中性的棕色瓶中,保存于暗處,該染色劑保存時間越久,染色的色澤愈鮮。
2、染色法
(1) 涂片任其自然干燥。
(2)加染色液約1毫升于涂片上,染色1分鐘,使標本被染液中的甲醇所固定。
(3)再加上與染液等量的磷酸鹽緩沖液(或自來水)用口吹氣,使染液與蒸餾水充分混合,并防止染液的沉淀,經5分鐘左右,使表面顯金屬的閃光。
(4)蒸餾水沖洗后,用濾紙吸干、鏡檢。
四、玻璃器皿的準備
(一)處理
1、新購入玻璃器皿的準備:新購玻璃器皿常附著有游離的堿質,不可直接使用,用前必須先用洗衣粉水或清水洗凈,然后在1%~2%鹽酸溶液中浸泡24小時,以中和其堿質,最后用清水洗凈鹽酸,干燥后備用。
2、用后玻璃器皿的處理:凡被病原微生物污染過的玻璃器皿,在洗滌前必須先進行嚴格消毒。
(1)一般玻璃器皿(如平皿、試管、燒杯、三角瓶等)均可放在高壓消毒器內在15磅壓力下滅菌20~30分鐘。
(2)吸管、玻片、蓋玻片等可浸泡于5%石炭酸或其他的消毒劑溶液中48小時。浸泡吸管的玻璃筒底部應鋪以紗布棉墊,以防投入吸管時管尖破裂。吸過血清、血液的吸管,若無病菌污染,可立即用清水沖洗。
(3)盛有固體培養(yǎng)基(如瓊脂)或油脂(如液體石蠟、凡士林)的玻璃器皿,應于消毒后趁熱將其中的培養(yǎng)基或油脂倒凈,并單獨用溫水洗凈,以免污染其他玻璃器皿。
(4)凡盛有血液或血清的試管或玻璃瓶等,在高壓滅菌之前,必須將其中血清或血液倒入一燒杯中(無病菌污染的血清和血液可直接用清水洗凈),然后洗凈再進行滅菌。
(5)凡曾吸取瓊脂的吸管,不論是否需要消毒,均應于用后立即用熱水沖洗干凈,然后再進行消毒,否則瓊脂凝固,不易沖洗。
(二)洗滌
1、一般玻璃器皿的洗滌
(1)將消毒處理過的玻璃器皿浸泡于清水中,用毛刷或試管刷沾洗衣粉,若器皿上有油污或記號筆標記,用熱水刷洗。最后用清水沖洗2~3次。
(2)經清水沖洗后,如仍有污跡,可用清潔液浸泡24小時,取出用清水沖洗干凈。如不能立刻刷洗,也應用清水浸泡,以免干燥后不易洗刷。
2、吸管的洗滌
(1)將吸管從消毒劑中取出后,先用細鐵絲取出管口的棉塞,若棉塞太緊不易取出時,可將鐵絲尖端壓扁,插入棉塞與管壁之間,輕輕一轉即可將棉塞拉出。
(2)將吸管浸泡于洗衣粉水中,以特制的毛刷或尖端纏有少許棉花的細鐵絲洗刷吸管內部,鐵絲尖端的棉花應隨時更換。
(3)以膠皮管一根,一端接沖洗球,另一端接吸管的尖端,在清水中反復沖洗數次。若仍有污跡,再按(2)處理或置于清潔液缸內浸泡24小時,取出后充分水洗。
(4)洗凈的吸管最后再用蒸餾水沖洗一遍,倒立于底部墊有棉花的鐵絲筐中晾干。
3、玻片的洗滌 取出經過消毒的玻片放入洗衣粉水中煮沸10分鐘,然后用紗布沾洗衣粉擦洗,再經清水沖洗,放入清潔液中過夜,取出后用水洗去清潔液。
4、云霧狀玻璃器皿的洗滌:凡玻璃器皿上有云霧狀而不能用普通方法洗凈時,可用清潔液浸泡24小時,再以清水洗去清潔液。然后用洗衣粉水洗刷干凈為止。
(三)干燥
洗凈的玻璃器皿倒置于清潔的木架上或鋪有清潔紗布的平臺上,令其自然干燥。若急需使用,可將玻璃器皿放入50℃左右干燥箱中迅速烘干,但溫度不宜太高,以免玻皿破裂。玻皿干燥后,用干凈的綢布拭去干后的水跡,玻片干燥后,保存在清潔容器內,或浸于95%酒精中,使用時再用軟布擦去。
(四)包裝
如玻璃器皿需要滅菌,應于滅菌前將玻璃器皿妥善包裝,以免滅菌后被環(huán)境中的雜菌污染。
1、平皿的包裝:將平皿用紙嚴密包好,一副或數副包成一包,或放入金屬盒(筒)內直接進行滅菌。
2、吸管的包裝:吸管包裝前,應先用細鐵絲塞少許棉花于吸管口端距管口約半寸處,將吸管一一分別用紙包好,然后大紙將數只吸管包成一束,也可將包好的吸管置于金屬筒中進行滅菌。
3、試管和其他玻璃器皿的包裝:試管和其他玻璃器皿的開口處必須包裝嚴密,加棉塞或直接用紙包扎。棉塞要松緊適度,既要易于撥出,又不能自行脫落為佳。
(五)滅菌
用于盛放無菌材料和細菌分離培養(yǎng)用的清潔玻璃器皿,使用前必須進行滅菌??捎酶蔁釡缇蚋邏赫魵鉁缇?/font>
1、干熱滅菌:用干熱滅菌箱,通常在160℃溫度下處理2小時,溫度超過180℃時,棉塞和紙包易燒焦起火。器皿放入烘箱之前必須干燥,以免引起玻璃破碎,器皿在烘箱內不宜過滿,應留有一定空隙,滅菌后應待溫度降至60℃以下時,才能開門取器皿,否則玻璃可能因突燃遇冷而破碎。
2、高壓蒸氣滅菌:用高壓滅菌器,用15磅壓力處理20~30分鐘,壓力器指針上升至2~3磅時徐徐打開氣門,排出滅菌器內所存留的空氣,直至排出的蒸氣內不夾雜空氣為止,然后關緊氣門,壓力上升至15磅時開始計時。高壓蒸氣滅菌后,玻璃器皿上常常有水珠,可再用烘箱(60~80℃)烘干。
五、無菌操作技術注意事項
1、為了避免外界環(huán)境中細菌的污染。在檢測過程中如傾注培養(yǎng)基平板、接種、移種、分離純菌、活菌記數、制備菌懸液等都要在無菌室內進行,如果沒有無菌室,要在酒精燈周圍10厘米的無菌區(qū)內操作。
2、實驗室內必須保持整潔,除必要的設備和儀器外,其它物品都不應放在室內。每天清晨或試驗工作結束后,均應打掃衛(wèi)生,工作臺面,邊臺和桌椅等均用消毒溶液擦拭。
3、實驗人員在進入無菌實驗室前,必須穿戴整潔的工作衣帽和口罩,換鞋后才允許入內。
4、在檢測工作中必須做到嚴格無菌操作防止污染和感染,使用的器械、容器和培養(yǎng)基等,必須要經過滅菌。
5、在檢測工作中,不慎菌液滴在桌面或地面,或濺在其他物體上,必須立刻加以處理,污染的玻璃器皿和器械,可進行高壓滅菌或在消毒液中進行消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