飼用酶制劑的種類、作用機制及其作用,針對不同的飼料原料如何合理使用酶制劑
種類
通常酶制劑可粗略分成兩大類:一類是內源性酶,與消化道分泌的消化酶相似(如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等),直接消化水解飼料的營養(yǎng)成分;另一類是外源性酶,它是消化道不能分泌的類似酶,如纖維酶、果膠酶、半乳糖苷酶、B一葡聚糖酶、戊聚糖酶(阿拉伯木聚糖酶)和植酸酶。外源性酶不能直接消化水解大分子營養(yǎng)物質,而是水解或水解飼料中的抗營養(yǎng)因子,間接促進營養(yǎng)物質的消化利用。而我國商業(yè)使用的飼用酶大多數為復合酶,專用用途的酶只有植酸酶。
酶制劑類飼料添加劑的主要種類:淀粉酶、蛋白酶、纖維素酶、β-葡聚糖酶、果膠酶、植酸酶、復合酶
作用機理
1、降低消化道食糜粘度,提高營養(yǎng)物質消化吸收率。
構成植物細胞壁的非淀粉多糖類物質,能夠結合大量的水,增加消化道食糜的粘度,使營養(yǎng)物質和內源消化酶不能充分接觸,降低了蛋白質、淀粉等營養(yǎng)物質的消化利用率。飼料中添加酶制劑,可以破壞食糜周圍的水化膜,增加食糜與酶及小腸的接觸面,提高營養(yǎng)物質的消化吸收率。
2、提高植酸磷的利用率。
大多數植物飼料及谷物中60%~80%的磷以植酸磷的形式存在,由于水產動物消化系統(tǒng)缺乏內源性植酸酶,無法利用飼料中植酸結合態(tài)磷,致使無效磷排入水體引起污染,而植酸酶的使用,可將植酸結合態(tài)磷轉化為有效磷供動物機體使用,從而提高飼料中磷的利用率,減少糞磷對水環(huán)境的污染。
3、消除抗營養(yǎng)因子。
飼料中抗營養(yǎng)因子廣泛存在于各種飼料原料中,他們直接或間接地影響營養(yǎng)物質的消化吸收和代謝作用,而酶制劑可部分或全部消除這些抗營養(yǎng)因子的不良影響。
4、補充內源酶的不足,激活內源酶的分泌。
幼年動物或處于病態(tài)等應激狀態(tài)的動物分泌酶的能力較弱,飼料中適當地添加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可補充內源酶的不足,提高飼料利用率,此外還可促進內源酶的分泌。
作用
大量的試驗研究表明,酶制劑主要參與機體內的以下活動:(1)參與細胞的降解,使酶與底物充分接觸,促進現有營養(yǎng)成分的消化;(2)去除抗營養(yǎng)因子,改善消化機能;(3)補充(或激活)內源性酶的不足,改進動物自身腸道酶的作用效果;(4)參與動物內分泌調節(jié),影響血液中某些成分的變化;(5)水解非淀粉多糖(NSP),降解消化道內容物的黏度;(6)改變消化道內菌群的分布;(7)加強動物保健;(8)減少環(huán)境污染。
如何合理使用酶制劑
結合飼料中原料情況應用酶制劑。飼料配方以玉米-豆粕型為主的,最好應用以木聚糖酶、果膠酶和β-葡聚糖酶為主的酶制劑;較多使用小麥、大麥和米糠等原料的,應選用以木聚糖酶和β-葡聚糖為主的酶制劑;飼料中稻谷粉、米糠和麥麩等含量較多時應選用β-葡聚糖酶、纖維素酶為主的酶制劑;而飼料中較多使用菜籽粕、葵花籽粕等蛋白含量較高的原料時,最好選用以纖維素酶、蛋白酶和乙型甘露聚糖酶為主的酶制劑。
酶制劑與其他添加劑的相互影響。一些試驗和研究表明,在使用酶制劑時,適當添加一些氧化鈷、硫酸錳和硫酸銅等鹽類,可提高酶制劑的作用效果。酶制劑與抗生素沒有相互影響和拮抗作用,酶制劑可以與抗生素促生長類添加劑協同使用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