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123|回復: 1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飼養(yǎng)管理] 奶牛生產性能測定(DHI)科普讀物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fā)表于 2009-2-25 23:04:5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奶牛生性能定科普
第一章 奶牛生產性能簡介
(一)什么是奶牛生產性能測定
奶牛生產性能測定,是對奶牛泌乳性能及乳成分的測定,通常用DHIDairy Herd Improvement)來簡稱,其含義是奶牛群體改良,具有一套完整的奶牛生產性能記錄體系。
首先需要收集奶牛系譜、胎次、產犢日期、干奶日期、淘汰日期等牛群飼養(yǎng)管理基礎數據,其次是每月采集一次泌乳牛的奶樣,通過測定中心的檢測,獲得牛奶的乳成分、體細胞數等數據,然后將這些數據統一整理分析,形成生產性能測定報告。測定報告反映了牛群配種繁殖、生產性能、飼養(yǎng)管理、乳房保健及疾病防治等方面的準確信息。牛場管理人員利用生產性能測定報告,能夠科學有效的對牛群加強管理,充分發(fā)揮牛群的生產潛力,進而提高經濟效益。同時,它也是奶牛育種工作的基礎,是評估公牛遺傳素質最重要的數據來源,是提高奶牛群管理水平和生奶質量水平的有效工具,并為乳業(yè)科學研究提供準確的數據。
(二)國內外奶牛生產性能測定的發(fā)展與現狀
在國外,奶牛生產性能測定自1907年誕生以來,經過100年的發(fā)展,已經逐漸演變?yōu)榫C合的牛場管理方案,旨在向奶農提供全面的牛場管理信息。1953年,美國、加拿大兩國正式啟動了“牛群遺傳改良計劃”,即奶牛生產性能測定。目前加拿大已有70%的牛群參加生產性能測定,美國有45%的牛群參加生產性能測定,奶牛單產水平最高的以色列參加生產性能測定的牛群高達90%。幾十年的發(fā)展證實,美國、法國、荷蘭等奶業(yè)發(fā)達國家通過應用奶牛生產性能測定這一先進體系來為奶農提供指導服務,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奶牛的單產水平均已達到900010000千克。
在我國,奶牛生產性能測定起步較晚,1992年在“中日奶業(yè)技術合作項目”的扶持下,天津啟動了奶牛生產性能測定工作;1995年隨著中國--加拿大奶牛綜合育種項目的實施,先后在上海、北京、西安、杭州等地逐步開展奶牛生產性能測定;截止到2006年底,全國參加生產性能測定的奶牛超過10萬頭,其中北京、上海和天津參測奶牛達到4.6萬頭,占測定總數的47.42%。目前,其他省市也在積極踴躍的開展。
(三)奶牛生產性能測定的作用
1、完善奶牛生產記錄體系
   生產性能測定工作一是為奶牛場提供了完整的生產性能記錄體系,對牛場進行科學管理提供了可靠依據。通過生產性能測定才能準確地了解牛群的實際情況,并針對具體問題制定出切實有效的管理措施,真正地提高牛群的生產水平;二是生產性能測定提供了一個有效的量化管理牛群工具,這種量化能夠針對每一個體牛只。如果沒有生產性能測定就不能建立完善的奶牛生產記錄體系,而沒有完整的奶牛生產性能記錄,管理牛群只能憑經驗和感覺,有時難免出現偏差,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此外特別對一部分沒有生產性能和系譜記錄的奶牛養(yǎng)殖戶,通過生產性能測定能逐漸完善奶牛生產記錄,為以后的牛群管理再上層次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提高原料奶質量
   原料奶的質量是保證乳制品質量的第一關,只有高質量的原料奶才能生產出高質量的乳制品,并帶來高的經濟效益。原料奶質量的好壞主要反映在牛奶的成分和衛(wèi)生兩個方面。在生產性能測定中,可以通過調控奶牛的營養(yǎng)水平,來科學有效的控制牛奶乳脂率和乳蛋白率,生產出理想成分的牛奶;通過控制降低牛奶體細胞數(SCC)能提高牛奶的質量。體細胞數超過標準不僅影響牛奶的質量、風味,還預示著奶牛個體可能患有隱性乳房炎。
3、為牛場獸醫(yī)提供信息
   奶牛機體任何部分發(fā)生病變或生理不適都會首先以減少產奶量的形式表現出來,由于生產性能測定適時監(jiān)控奶牛個體生產性能表現,因此可以大大提高獸醫(yī)工作效率和質量。通過奶牛生產性能測定報告:一是掌握奶牛產奶水平的變化,了解奶牛是否受到應激,準確把握奶牛健康狀況;二是分析乳成分的變化,判斷奶牛是否患酮病、慢性瘤胃酸中毒等代謝??;三是通過測量體細胞數(SCC)的變化,及早發(fā)現乳房損傷或感染,特別是為及早發(fā)現隱性乳房炎并且制定乳房炎防治計劃提供科學依據,從而能有效減少牛只淘汰,降低治療費用。除此以外,產后體細胞數高的牛只,可能存在卵巢囊腫、子宮內膜炎等繁殖疾病,使得這樣的牛只提前得到及時治療,大大提高了牛群的受胎率。
4、反映牛群日糧是否合理


通過分析生產性能測定報告中乳成份含量變化,確定飼料總干物質含量及主要營養(yǎng)物供給量是否合適,指導調配日糧,確定日糧精粗比例。生產性能測定報告還提供直接反映乳脂率與乳蛋白率之間關系的一個指標-脂蛋白比,正常情況下,荷斯坦牛的脂蛋白比應在1.12~1.30之間,比值高可能是日糧中添加了脂肪,或日糧中蛋白不足,比值低可能是日糧中谷物類精料太多或缺乏纖維素,應及時對日糧進行適當調整。此外,乳脂率低或乳蛋白率低在一定程度上還反映了奶牛的營養(yǎng)和代謝狀況不理想,應通過分析及時找出原因,積極改進。
5、推進牛群遺傳改良
   生產性能測定數據是進行種公牛個體遺傳評定的重要依據,只有準確可靠的性能記錄才能保證不斷選育出真正遺傳素質高的優(yōu)秀種公牛用于牛群遺傳改良。對于奶牛場而言,可以根據奶牛個體(或群體)各經濟性狀的表現,本著保留優(yōu)點、改進缺陷的原則,選擇配種公牛,并做好選配工作,從而提高育種工作的成效。例如根據奶牛個體產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的高低,選用不同的種公牛進行配種。對那些乳脂率、乳蛋白率高,但產奶量低的母牛,可選用產奶性能好的種公牛配種;乳脂率低的,可選用乳脂率高的種公牛;乳蛋白低的,選用乳蛋白高的種公牛等等。如果不參照生產性能測定準確而全面的生產性能記錄,就不可能實現針對個體牛進行科學的選種選配。通過對個體牛的選種選配,能提高后代的質量,不斷提高整個牛群的遺傳水平。
6、科學制定管理計劃
   在正常飼養(yǎng)的情況下,為保持和提高牛群的整體生產水平,降低飼養(yǎng)成本,提高經濟效益,需要對牛群進行分群管理及淘汰,其可靠的依據是生產性能測定報告。由于生產性能測定報告不僅可以適時反映個體的生產表現,還可以追塑牛只的歷史表現,我們可以依據牛只生產表現及所處生理階段實現科學分群飼養(yǎng)管理;依據計算飼養(yǎng)投入及生產回報,對那些已經無利可圖的牛只盡早淘汰;還可根據牛群生產性能情況編制各月產奶計劃,并制定相應的管理措施。

第二章 奶牛生產性能測定(DHI)操作流程
生產性能測定流程主要包括牧場的初期工作和實驗室分析以及數據處理三部分。
(一)樣本采集
1、測定牛群要求
參加生產性能測定的牛場,應具有一定生產規(guī)模,最好采用機械擠奶,并配有流量計或帶攪拌和計量功能的采樣裝置。生產性能測定采樣前必須攪拌,因為乳脂比重較小,一般分布在牛奶的上層,不經過攪拌采集的奶樣會導致測出的乳成分偏高或偏低,最終導致生產性能測定報告不準確。
2、測定奶牛條件
測定奶牛應是產后一周以后的泌乳牛。牛場、小區(qū)或農戶應具備完好的牛只標識(牛籍圖和耳號)、系譜和繁殖記錄,并保存有牛只的出生日期、父號、母號、外祖父號、外祖母號、近期分娩日期和留犢情況(若留養(yǎng)的還需填寫犢牛號,性別,初生重)等信息,在測定前需隨樣品同時送達測定中心。
3、采  
對每頭泌乳牛一年測定10次,測試奶牛為產后一周這一階段的泌乳牛,因為奶?;旧弦荒暌惶?,連續(xù)泌乳10個月,最后兩個月是干奶期。每頭牛每個泌乳月測定一次,兩次測定間隔一般為26-33天。每次測定需對所有泌乳牛逐頭取奶樣,每頭牛的采樣量為50mL,一天三次擠奶一般按4:3:3(早:中:晚)比例取樣,兩次擠奶按早、晚按64的比例取樣。測試中心配有專用取樣瓶,瓶上有三次取樣刻度標記。
4、樣品保存與運輸
為防止奶樣腐敗變質,在每份樣品中需加入重酪酸鉀0.03g,在15℃的條件下可保持4天,在2℃~7℃冷藏條件下可保持一周。
采樣結束后,樣品應盡快安全送達測定實驗室,運輸途中需盡量保持低溫,不能過度搖晃。
(二)樣本測定
1、測定設備
實驗室應配備乳成分測試儀、體細胞計數儀、恒溫水浴箱、保鮮柜、采樣瓶、樣品架等儀器設備。

2、測定原理
實驗室依據紅外原理作乳成份分析(乳脂率、乳蛋白率),體細胞數是將奶樣細胞核染色后,通過電子自動計數器測定得到結果。
生產性能測定實驗室在接收樣品時,應檢查采樣記錄表和各類資料表格是否齊全、樣品有無損壞、采樣記錄表編號與樣品箱(筐)是否一致。如有關資料不全、樣品腐壞、打翻現象超過10%的,生產性能測定實驗室將通知重新采樣。
3、測定內容
主要測定日產奶量、乳脂肪、乳蛋白質、乳糖、全乳固體和體細胞數。
(三)生產性能測定報告提供的內容
數據處理中心,根據奶樣測定的結果及牛場提供的相關信息,制作奶牛生產性能測定報告,并及時將報告反饋給牛場或農戶。從采樣到測定報告反饋,整個過程需37天。
奶牛生產性能測定(DHI)報告的項目指標:
日產奶量:是指泌乳牛測試日當天的總產奶量。日產奶量能反映牛只、牛群當前實際產奶水平,單位為千克。
乳脂率:是指牛奶所含脂肪的百分比,單位為%
乳蛋白率:是指牛奶所含蛋白的百分比,單位為%。
泌乳天數:是指計算從分娩第一天到本次采樣的時間,并反映奶牛所處的沁乳階段。
胎次:是指母牛已產犢的次數,用于計算305天預計產奶量。
校正奶量:是根據實際泌乳天數和乳脂率校正為泌乳天數150天、乳脂率3.5%的日產奶量,用于不同泌乳階段、不同胎次的牛只之間產奶性能的比較,單位為千克。
前次奶量:是指上次測定日產奶量,和當月測定結果進行比較,用于說明牛只生產性能是否穩(wěn)定,單位為千克。
泌乳持續(xù)力:當個體牛只本次測定日奶量與上次測定日奶量綜合考慮時,形成一個新數據,稱之為泌乳持續(xù)力,該數據可用于比較個體的生產持續(xù)能力。
脂蛋白比:是衡量測定日奶樣的乳脂率與乳蛋白率的比值。
前次體細胞數:是指上次測定日測得的體細胞數,與本次體細胞數相比較后,反映奶牛場采取的預防管理措施是否得當,治療手段是否有效。
體細胞數(SCC):是記錄每毫升牛奶中體細胞數量,體細胞包括嗜中性白細胞、淋巴細胞、巨噬細胞及乳腺組織脫落的上皮細胞等,單位為1000/毫升。
體細胞分:將體細胞數線性化而產生的數據。利用體細胞分評估奶損失比較直觀明了。
牛奶損失:是指因乳房受細菌感染而造成的牛奶損失,單位為千克(據統計奶損失約占總經濟損失的64%)。
奶款差:等于奶損失乘以當前奶價,即損失掉的那部分牛奶的價格。單位為元。
經濟損失:因乳腺炎所造成的總損失,其中包括奶損失和乳腺炎引起的其他損失,即奶款差除以64%,單位為元。
總產奶量:是從分娩之日起到本次測定日時,牛只的泌乳總量;對于已完成胎次泌乳的奶牛而言則代表胎次產奶量。單位為千克。
總乳脂量:是計算從分娩之日起到本次測定日時,牛只的乳脂總產量,單位為千克。
總蛋白量:是計算從分娩之日起到本次測定日時,牛只的乳蛋白總產量,單位為千克。
高峰奶量: 是指泌乳奶牛本胎次測定中,最高的日產奶量。
高峰日:是指在泌乳奶牛本胎次的測定中,奶量最高時的泌乳天數。
90天產奶量:是指泌乳90天的總產奶量。
305天預計產奶量:是泌乳天數不足305天的奶量,則為預計產奶量,如果達到或者超過305天奶量的,為實際產奶量,單位為千克。
群內級別指數(WHI):指個體牛只或每一胎次牛在整個牛群中的生產性能等級評分,是牛只之間生產性能的相互比較,反映牛只生產潛能的高低。
成年當量:是指各胎次產量校正到第五胎時的305天產奶量。一般在第五胎時,母牛的身體各部位發(fā)育成熟,生產性能達到最高峰。利用成年當量可以比較不同胎次的母牛在整個泌乳期間生產性能的高低。
根據不同牛場的要求,生產性能測定數據分析中心可提供不同類型的報告,如牛群生產性能測定月報告、平均成績報告、各胎次牛305天產奶量分布,以及實際胎次與理想胎次對比報告、胎次分布統計報告、體細胞分布報告、體細胞變化報告、各泌乳階段生產性能報告、泌乳曲線報告等。
(四)信息反饋
生產性能測定反饋內容主要包括分析報告、問題診斷和技術指導等方面。
1、奶牛生產性能測定報告
奶牛生產性能測定報告是信息反饋的主要形式,奶牛飼養(yǎng)管理人員可以根據這些報告全面了解牛群的飼養(yǎng)管理狀況。報告是對牛場飼養(yǎng)管理狀況的量化,是科學化管理的依據,這是管理者憑借飼養(yǎng)管理經驗而無法得到的。根據報告量化的各種信息,牛場管理者能夠對牛群的實際情況做出客觀、準確、科學的判斷,發(fā)現問題,及時改進,提高效益。
2、問題診斷
測定報告關鍵是從中發(fā)現問題,并及時將問題能夠得到快速、高效、準確地解決。數據分析人員可以根據測定報告所顯示的信息,與正常范圍數據進行比較分析,找出問題,針對牛場實際情況,作出相應的問題診斷,分析異?,F象(例如牛群平均泌乳天數較低,平均體細胞數較高等),找出導致問題發(fā)生的原因。問題診斷是以文字形式反饋給牛場,管理者依據報告,不僅能以數字的形式直觀地了解牛場的現狀,還可以結合問題診斷提出解決實際問題的建議。
3、技術指導
一般情況下,因為受到空間、時間以及技術力量的限制,即使測定報告反饋了相關問題的解決方案,但牛場還是無法將改善措施落到實處。根據這種情況,奶牛生產性能測定中心要指定相關專家或專業(yè)技術人員,到牛場做技術指導。通過與管理人員交流,結合實地考察情況及數據報告,給牛場提出符合實際的指導性建議。
第三章 奶牛生產性能測定(DHI)的應用
(一)體細胞計數的應用
牛奶體細胞通常由巨噬細胞、淋巴細胞和多形核嗜中性白細胞(PMN)等組成。正常情況下,牛奶中的體細胞數一般在20萬個/mL30萬個/mL。當乳房受到外傷或者發(fā)生疾?。ㄈ缛榉垦椎龋r體細胞數就會迅速增加。如果體細胞數超過50萬個/mL,就導致產奶量下降。測量牛奶體細胞數的變化有助于及早發(fā)現乳房損傷或感染、預防治療乳腺炎,同時還可降低治療費用,減少牛只的淘汰,增加產奶能力。因此,體細胞數反映了牛奶產量、質量以及牛只的健康狀況,也是奶牛乳房健康水平的重要標志。
1、奶牛理想的體細胞數:
1胎≤15/ml
2胎≤25/ml
3胎≤30/ml
影響體細胞數變化的主要因素有:病原微生物對乳腺組織感染、應激、環(huán)境、氣候、泌乳天數、遺傳、胎次等,其中致病菌影響最大。
臨床乳房炎的發(fā)生,將會損失20%~70%的奶量,個別牛只甚至會無乳汁分泌。例如:一個牛場有泌乳牛300頭,體細胞數平均40/ml,一年僅奶產量損失的費用就可達4.5萬元(假設頭胎牛占25%,奶價2.2/千克),這其中還不包括因乳腺炎造成的其它損失,如乳房永久性破壞、牛只間相互傳染、頭胎牛過早干奶與淘汰、獸藥費、抗生素殘留奶、原料奶質量下降等,約占總費用的36%。
2、體細胞數對奶牛乳房健康及牛奶品質的影響:
測定牛奶體細胞,是判斷乳房炎輕重的有力手段,特別是能預示隱性乳房炎。奶牛一旦患有乳房炎,產奶量、奶的質量都會有相應的變化。患乳房炎的奶牛其乳腺組織的泌乳能力下降,達不到遺傳潛力的產奶峰值,并對干奶牛的治療花費較大。如果能有效的避免乳房炎,就可達到高的產奶峰值,獲得巨大的經濟回報。
患乳房炎的奶牛所分泌的牛奶與正常牛奶的主要區(qū)別,是干物質含量減少及各種乳成分的含量比例發(fā)生變化。如乳房炎達到很重的程度,牛奶將接近血液成分。所以,牛奶體細胞數與產奶量是成反比關系,高體細胞數牛奶中脂肪、蛋白、乳糖等成分都將發(fā)生變化。
3、體細胞數與泌乳天數的關系:
正常情況下,體細胞數在泌乳早期較低,而后逐漸上升。
泌乳早期體細胞數偏高,預示干奶牛治療、臨產及產后環(huán)境等存在問題,改善后則體細胞數就會相應下降。
泌乳中期體細胞數高,可能是乳頭藥浴無效、擠奶設備不配套、環(huán)境骯臟、飼喂時間不當等原因所致,這時應進行隱性乳腺炎檢測(CMT),以便及早治療和預防。
對于泌乳后期體細胞數高、胎齡大的牛只,則應及早利用干奶藥物進行治療。
4、如何有效的應用體細胞數:
體細胞數能反映乳房的健康狀況,通過閱讀測定報告,總結月、季、年度的體細胞數,分析變化趨勢和牛場管理措施,制定乳腺炎防治計劃,降低體細胞數,最終達到提高產奶量的目的。
采取措施后各胎次牛只的體細胞數如果都在下降,則說明治療是正確的。
如連續(xù)兩次體細胞數都持續(xù)很高,說明奶牛有可能是感染隱性乳房炎(如葡萄球菌或鏈球菌等)。若因擠奶方法不當會導致隱性乳房炎相互傳染,一般治愈時間較長。
體細胞數忽高忽低,則多為環(huán)境性乳腺炎,一般與牛舍、牛只體軀及擠奶員衛(wèi)生問題有關。這種情況治愈時間較短,且容易治愈。
注意:預防體細胞數過高要比治療乳腺炎花費少,而獲得的回報高得多。
5、降低奶牛體細胞數的方法:
◆落實各部門在防治乳腺炎過程中的責任;
◆治療干奶牛的全部乳區(qū);
◆維護環(huán)境的清潔、干燥;
◆正確使用和維護擠奶設備;
◆采用正確的擠奶程序;

◆正確治療泌乳期的臨床乳腺炎;
◆定期監(jiān)測乳房健康,檢測隱性乳腺炎(SMT);
◆淘汰慢性感染牛;
◆保存好體細胞數原始記錄和治療記錄,定期檢查;
◆補充微量元素和礦物質,如:硒、維生素E等;
◆預防蒼蠅等寄生性昆蟲滋生。
◆定期總結乳腺炎的防治,結合實際情況及時作出改進計劃,是十分重要的。
(二)乳脂率、乳蛋白率的應用
乳脂率(F%)和乳蛋白率(P%)能反映奶牛營養(yǎng)狀況,乳脂率低可能是瘤胃功能不佳,代謝紊亂,飼料組成或飼料大小、長短等有問題。如果產后100天蛋白率很低(3%),其原因是:干奶牛日糧差,產犢時膘情差,泌乳早期碳水化合物缺乏,飼料蛋白含量低等。
目前,我國原料奶收購對乳脂率和乳蛋白有一定的要求,因而乳脂率、乳蛋白率也越來越顯得重要。根據測定報告提供牛只的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可用于選擇生產理想型乳脂率和蛋白率的奶牛。
1、乳脂率和乳蛋白率之間的關系:
脂蛋白比
荷斯坦牛乳脂率與乳蛋白率的比值,正常情況下應在1.121.30之間。這一數據可用于檢查個體牛只、不同飼喂組別和不同泌乳階段牛只的狀況。高產牛的脂蛋白比偏小,特別是處于泌乳3060天之間的牛只。如:3%的乳脂和2.9%的蛋白比值僅為1.03。高脂低蛋白會引起比值過高,可能是日糧中添加了脂肪,或日糧中蛋白和非降解蛋白不足;而低比值則相反,可能是日糧中太多的谷物精料,或者日糧中缺乏有效纖維素。
脂蛋白差
奶牛泌乳早期的乳脂率如果特別高,就意味著奶牛在快速利用體脂,則應檢查奶牛是否發(fā)生酮病。如果是泌乳中后期,大部分的牛只乳脂率與乳蛋白率之差小于0.4%,則可能發(fā)生了慢性瘤胃酸中毒。
(注:北美洲荷斯坦牛的平均乳脂率為3.65%,平均乳蛋白率為3.15%。)
2、乳脂率較低的牛只特征:
◆牛只體重增加
◆過量采食精料
◆乳脂率測定值小于2.8
◆乳蛋白率高于乳脂率
3、牛群中多數牛只乳脂率過低,主要原因是牛瘤胃功能異常,可采取的減緩措施如下:
◆減少精料喂量,精料不要太細;
◆避免在泌乳早期喂飼太多的精料;
◆先飼喂0.51小時長度適中的優(yōu)質干草,后再飼喂精料;
◆提高粗纖維水平,改變粗飼料的長短或大小;
◆日糧中添加緩沖液;
◆補充蛋白的缺乏;
◆取消日糧中多余的油脂;
◆精粗比例≤42:58;
◆避免飼喂發(fā)酵不正常的青貯草;
◆增加飼喂次數。

乳蛋白率過低可采取以下措施:
◆避免過多使用脂肪或油類等能量飼料;
◆增加非降解蛋白質的供給,保證氨基酸攝入平衡;
◆減少熱應激,增加通風量;
◆增加干物質飼喂量。
(三)奶量的
通過比較本月和上月奶量的變化情況,可以檢驗飼養(yǎng)管理是否得到改進,飼料配方是否合理。如果管理有改進、配方合理,本月奶量就會比上月奶量增加,否則就會下降;若兩次的奶量波動較大,可從以下查找原因:
◆飼料配方過渡時,是否給予牛只足夠的適應時間(應為1-2周),這可能會發(fā)生在干奶配方到產奶配方過渡或變更牛群的過程中。
◆母牛產犢時膘情是否過肥?如果牛只過肥產后食欲時好時壞,會造成產奶量劇烈波動。
◆是否長期飼喂高精料日糧?若長期飼喂會造成酸中毒及蹄病,產奶量會受到影響。
◆是否有充足的槽位,如果槽位不充足,牛只之間相互爭搶槽位,也會影響產奶量。
(四)測定日產奶量的應用
測定日產奶量,是精確衡量每頭牛產奶能力的指標。通過計量每頭牛的產奶量,區(qū)分高產與低產牛,進行分群飼養(yǎng),即按照產奶量的高低給予不同的營養(yǎng)需要。這樣不僅可以避免因飼養(yǎng)水平高于產奶需要而造成的浪費和可能導致的疾病,也可避免因飼養(yǎng)水平低于產奶需要而造成的低產,從而給牛場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
當泌乳牛的飼養(yǎng)水平低于產奶需要時,直接的影響就是產奶量下降,間接的影響是不易受孕。若飼養(yǎng)水平高于產奶需要時,直接的影響就是增加了生產成本,間接的影響是牛只膘情過肥,同樣會引起繁殖問題,如:胎兒過大造成難產、難于受孕而引起空懷天數的增加等。
測定日產奶量主要應用在以下幾方面:
◆反映牛只當月產奶量高低,可評價上一階段的管理水平;
◆按照產奶水平,結合胎次、泌乳階段、膘情等進行分群合理管理;
◆為配合經濟日糧提供依據;
◆測定日平均產奶量及產奶頭數可用于衡量牛場盈利水平;
◆可將305天預計產奶量與實際產奶量綜合分析,用于本月及長期的預算。
(五)泌乳天數的應用
1、校正產奶量:
校正產奶量是將測定日奶量按泌乳天數及乳脂率校正的數值,用于比較不同生理階段牛群及個體之間產奶量高低的指標。牛只在泌乳高峰期及泌乳后期產奶量差距很大,即在不同的泌乳階段,產奶量也不同。所以,校正奶量使處在不同泌乳階段及不同乳脂率的泌乳牛,在同一標準下進行比較。
2、平均泌乳天數
如果牛群為全年均衡產犢,那么牛群平均的泌乳天數應該處于150170天,這一指標可顯示牛群繁殖性能及產犢間隔。牛場管理者可以根據該項指標來檢測牛群繁殖狀況,而后再查找影響繁殖的因素。如果測定報告獲得的數據高于正常的平均泌乳天數,就表明牛群的繁殖狀況存在問題,導致產犢間隔延長,將會影響下一胎次的正常泌乳。
依據測定報告分析泌乳天數、日產奶量、校正奶量及繁殖狀況,有利于制訂繁殖配種計劃。若近期內分娩的牛數比正常多,泌乳天數應該下降,牛群整體日產奶量水平應是上升,月產奶量水平也是上升;反之,日產奶量、月產奶量水平將會下降。
(六)高峰奶量、高峰日的應用
高峰產奶量是指個體牛只在某一胎次中最高的日產奶量。例如:成母牛泌乳高峰時產奶量為30千克,則頭胎牛在泌乳高峰時產量應為22.5千克,即75%,若比例小于75%,說明沒有達到應有的泌乳高峰;相反,則表明頭胎牛泌乳?;虺赡概5臐摿]有得到充分發(fā)揮。
高峰日是指產后高峰奶量出現的那一天。
高峰產奶量較高的牛只,305天奶量也高;
一般在產后46周達到產奶高峰,若每月測定一次,其峰值日應出現在第二個測定日,即應低于平均值70天;若大于70天,表明有潛在的奶損失。要檢查下列情況:產犢時膘情、干奶牛日糧、產犢管理、干奶牛日糧向產奶牛日糧過渡的時間、泌乳早期日糧是否合理等。
1、影響高峰產奶量的因素:
體況:理想的體況是獲得高峰產奶量的前提,膘情從前一胎產奶后期開始恢復,在分娩時理想體況評分應為3.5分。
育成牛飼養(yǎng):育成牛發(fā)育良好,頭胎分娩時體重應達到550千克。
圍產期護理:圍產期奶牛護理不當將影響其高峰產奶量的發(fā)揮,應保持產犢環(huán)境干凈,避免子宮及乳房感染,注意產后護理、測量體溫及飼料變化過程。
泌乳早期營養(yǎng):泌乳早期營養(yǎng)直接影響能否達到高峰產奶量。日糧改變需循序漸進,牛只產后視食欲情況先粗后精,快速加料。
遺傳:遺傳水平可直接關系到奶牛高峰產奶量的高低。
乳腺炎:避免在產奶高峰時發(fā)生乳腺炎,注意干奶后二周及產前二周的乳頭藥浴和干奶牛乳腺炎檢查。
產后疾病與并發(fā)癥:若母牛產后受到應激或細菌感染,將不能達到理想的峰值水平。
產后并發(fā)癥的起因:由干奶牛營養(yǎng)飼喂不當、產犢環(huán)境不清潔及助產太多等導致并發(fā)癥可影響高峰產奶量。
不完全擠奶:使用劣質擠奶設備、擠奶設備維護不當或不正確的擠奶程序等,均能降低高峰產奶量。
干奶牛管理:這是校正牛只膘情的最后環(huán)節(jié),這一時期瘤胃修復因泌乳期高精料日糧引起的損傷,乳房也對上次泌乳所引起的損傷進行自我修復。
(七)泌乳持續(xù)力的應用
根據個體牛只測定日奶量與前次測定日奶量,可計算個體牛只的泌乳持續(xù)力(注:泌乳持續(xù)力=測試日奶量/前次測試日奶量×100%),用于比較個體牛只的生產持續(xù)能力。泌乳持續(xù)力隨著胎次和泌乳階段而變化,一般頭胎牛產奶量下降的幅度比二胎以上的要小。
影響泌乳持續(xù)力兩大因素是遺傳和營養(yǎng)。
泌乳持續(xù)力高,可能預示著前期的生產性能表現不充分,應補足前期的營養(yǎng)不良。
泌乳持續(xù)力低,表明目前飼養(yǎng)配方可能沒有滿足奶牛產奶需要,或者乳房受感染、擠奶程序、擠奶設備等其它方面存在問題。
(八)泌乳曲線的應用
1、奶牛正常的泌乳曲線:
2、平均泌乳曲線的特點:
◆高產奶牛的產奶峰值也高;
◆一般奶牛的高峰出現在第二次采樣時;
◆產奶高峰過后,所有牛只的產奶量逐漸下降;
◆產奶量平均0.07千克/天,每月下降6-8%;
◆頭胎牛的持久力要好于經產牛;
〔注:持久力%=(前次產奶量-本次產奶量)/前次產奶量×100×(30/兩次測定間隔時間)-100
3、生產性能測定常用衡量標準:



(三)奶牛生產性能測定經濟效益
1、北美奶牛生產性能測定效益
美國和加拿大早在1953年就開始開展生產性能測定,目前參與牛場約為全國所有牛場的70%1989-199810年期間,由于生產性能測定等技術的成功實施,美國荷斯坦奶牛的單產水平提高了20%,在總頭數下降10%的前提下,其牛奶總產量仍然增長了10%,其經濟效益具體如下:
◆每頭牛平均年增加效益為3500元;
◆投入回報率為250倍;
◆生產性能測定牛群產奶量比非測定牛群產奶量高2040%;
◆測定成本約為牛場總成本的1%
2、中國奶牛生產性能測定效益
目前在中國開展生產性能測定,牛場的投入僅為60(每頭牛每年測定10次,每次5),投入僅占牛場總成本的0.7%;但是帶來的直接經濟效益是非常顯著的。
體細胞數降到40萬以下水平,每頭牛平均每天可減少奶損失0.4公斤,僅此一項年可增加產奶約120公斤,以每公斤奶2元計算,可增加效益240元。與此同時大大減少乳房炎治療費用,降低牛只淘汰率。
通過綜合運用生產性能測定報告科學管理牛群,最低可以增加1公斤高峰奶,平均每頭牛一年可增加250公斤產奶量??鄢瞿坛杀炯s150元,可增加效益350元。
有效控制牛奶成分,提高鮮奶質量,如果牛奶以質論價,奶價自然提高,可以得到乳品加工廠的額外獎勵。一般每公斤牛奶可增加2分錢,以一胎產4000公斤計算,大約可增加80元收入。
以上合計,正常情況下參加生產性能測定,年可增加收入650元左右,扣除測定費用50元,每頭牛年增收600元。投入產出比為112。以一個100頭成母牛的牛場參加生產性能測定為例:
全年投入:5/頭次*100頭測試母牛*10=5000
全年預計效益:650*100頭測試母牛-5000=60000/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評分

參與人數 2論壇幣 +100 收起 理由
牛郎阿飛 + 50
nety + 50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沙發(fā)
發(fā)表于 2009-5-27 19:29:00 | 只看該作者
現在正當時x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發(fā)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畜牧人

中國畜牧人養(yǎng)豬微信公眾號

畜牧人養(yǎng)豬

關于社區(qū)|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yè)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5-11 16:54,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