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免疫缺陷和胸腺肽
1、理論基礎概念提出依據
①免疫缺陷病
飼料組方問題:①動物抗生素濫用②疾病復雜變異速度快③添加抗生素④各種應激反應
所謂免疫缺陷病,即機體一個或幾個免疫機制發(fā)生損傷①吞噬機能發(fā)生損傷②造血器官發(fā)生缺損,干細胞失去機能③T與B細胞發(fā)生缺損④胸腺發(fā)育不全⑤幼畜禽遺傳無丙球血癥⑥抗體產生或淋巴因子產生受損
臨床表現為:①體液免疫缺陷②細胞免疫缺陷③混合免疫缺陷④吞噬作用缺陷⑤補體缺陷
各種免疫抑制劑:環(huán)磷酰胺、硫唑嘌呤、阿糖胞甙、左旋天門冬酰胺酶、地米、強的松等激素
②免疫缺陷病的診斷及治療原則
診斷原則:無論是原發(fā)的還是繼發(fā)的,細胞的還是體液的,特異的還是非特異的免疫缺陷病,臨床表現都是患畜反復感染,久治不愈,對癥治療只能緩解癥狀,不能徹底治愈,影響生產力
а、體液免疫缺陷的診斷依據
①嚴重的反復的細菌感染(上呼吸道、肺炎、腦膜炎、膿腫、綠膿桿菌)
②各種先天性免疫球蛋白含量低或測不出來
③缺乏血型抗體
④應激導致漿細胞受損
⑤抗體反應降低,疫苗反應過重、過大
ь、細胞免疫缺陷的診斷依據
①嚴重的病毒感染(流感病毒、水皰病毒、圓環(huán)病毒、冠狀病毒等)
②真菌、霉菌等胞內致病菌(巴氏桿菌、李氏桿菌)
③胸腺發(fā)育不全
④植物血凝素刺激淋巴細胞轉化率低
⑤表現為淋巴結或扁桃體活檢發(fā)育不好
с、粒細胞及補體功能不正常
①數量不足
②游走功能不全
③殺菌功能不好
④吞噬功能不強
治療原則
①
修復免疫器官
②
補充機體缺乏的LgG、TF、胸腺肽、小肽等
③
加強營養(yǎng)
④
補充電解多維
⑤
加強飼養(yǎng)管理
二、抗免小肽的組方及應用特點
1、組方:
250ml含活性小肽2000mg、胸腺肽2000mg、轉移因子750IU/r、核糖15mg
2、多肽、活性肽、胸腺肽、小肽的概念來源分子生物學特性。
①自然界中廣泛存在著各種各樣的蛋白質和活性多肽,其種類繁多,結構復雜,具有特殊的生物功能。
從結構上看都是Aa單體構成,大概20種,有L型的α Aa,還有D型的Aa及特殊的Aa,Aa之間通過一個Aa上的 COOH和另一個Aa上的-NH2以酰胺鍵(肽鍵)結合連接成肽鏈,由兩個Aa連成的叫二肽,三個Aa連成的叫三肽¨¨依次類推
習慣上,從結構上看人們把100Aa,分子量1萬D以上的稱為蛋白,以下的稱為多肽,其分子界線胰島素含51個Aa,它區(qū)別多肽、蛋白質。
3、胸腺肽、活性小肽的特點
①易吸收:能迅速給機體補充能量,恢復體力
②活性強:小肽不需消化,可以完整的進入循環(huán)系統(tǒng),具有多種生理活性,促進新陳代謝
③營養(yǎng)價值高:合成蛋白質的比率高,比Aa高30%
④安全性:安全無毒副作用
⑤提高免疫力促進細胞生長
⒈提高細胞免疫功能
⒉抗病毒作用
適用于原發(fā)性、繼發(fā)性免疫缺陷病以及因免疫功能失調所引起的疾病。
4、多肽類藥物:
生物體內已知的活性多肽主要是下丘腦、垂體、胃腸道產生的具有特殊生理作用的激素。很多肽類既存在于N系統(tǒng),也存在于胃腸道黏膜,因而稱為腦--腸肽。隨著人們對有機體內重要神經—內分泌調節(jié)機制的認識將會更加深入對活性多肽及活性小肽用于修復免疫器官、治療其他化學藥物無法治療或很難治療的疾病的研究。
人醫(yī)臨床上:α-促黑色細胞素(13肽)
β 促黑色細胞素(18肽)
胰高血糖素
(29肽)
降鈣素
(32肽)
胸腺素α1
(28肽)
胸腺生成素Ⅱ
(99肽)
獸醫(yī)臨床上:抗免小肽
肽鏈大小,結構、來源及功能分類
15肽以下的為小肽;15-50肽為中肽;50以上為大肽
三、轉移因子:TF
功能:能選擇性的將供體細胞的免疫能力傳遞給受體,使受體具有供體細胞的免疫能力。
臨床上用于抗病毒,治療病毒性傳染病、真菌傳染病、細胞免疫減弱及免疫缺陷病。
特點:沒有種特異性轉移細胞免疫能力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