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 maize , corn , 學名Zea maysL.)又名玉蜀黍、苞谷、苞米等,為禾本科玉米屬一年生草本植物。玉米的畝產量高,有效能量多,是最常用而且用量最大的一種能量飼料,故有“飼料之王”的美稱。
(一)玉米的起源與分布 根據(jù)中國農業(yè)百科全書(1991)與Ensminger(1983)的資料,玉米原產于墨西哥或其鄰近中美洲的其他地區(qū)。世界上玉米栽培面積最多的國家為美國、中國、獨聯(lián)體國家、巴西等,而其產量最高的國家是美國、中國、加拿大和意大利等。20世紀90年代末中國的玉米總產量約為1.3億t,占世界玉米總產量的1/5,相當于美國玉米總產量的1/2,居于世界第二位。
在我國,玉米主要分布在東北、華北、西北、西南、華東等地,其栽培面積和產量僅次于水稻和小麥,約占第三位。我國玉米產區(qū)可分為北方春玉米區(qū)、黃淮海套種復種玉米區(qū)、西北灌溉玉米區(qū)、西南山地套種玉米區(qū)和南方丘陵玉米區(qū)等。
(二)玉米的分類
1.根據(jù)籽粒性狀特點和成分,可將玉米分為:(1)馬齒玉米(dent corn):芯長,粒多,呈馬齒狀。(2)硬質玉米(flinty corn):芯細長,粒硬。(3)甜玉米(sweet corn):葡萄糖多,味甜,呈半透明質。(4)蠟質玉米(waxy corn):胚乳呈蠟狀組織。(5)粉質玉米(flour corn):粒軟。(6)爆粒玉米(pop corn):粒硬,脂質,蛋白質較馬齒玉米多。(7)有稃玉米(pod corn):玉米的原種,近橢圓形。(8)高賴氨酸玉米(high Lysine corn),如Opaque-2,Flour-2等屬于高賴氨酸玉米。(9)高油玉米(high oil corn):其含油量、總能水平、粗蛋白質含量均高于普通玉米,還含有較多的維生素E、胡蘿卜素,而其單產已達到普通玉米的水平。此外,高油玉米籽實成熟時,莖、葉仍碧綠多汁,含較多的蛋白質和其他養(yǎng)分,是草食動物的良好飼料。以“高油玉米115”為代表的高油玉米雜交種,其含油量均在8%以上。
2.根據(jù)籽粒顏色,可將玉米分為(1)黃玉米;(2)白玉米;(3)混合色玉米(含黃白色)。
(三)玉米的營養(yǎng)特點 玉米中養(yǎng)分含量與營養(yǎng)價值參見表8-1、表8-2和表8-3。
表8-1
一些谷實飼料中養(yǎng)分含量 (%)
干物質
| 粗蛋白質
| 粗脂肪
| 無氮浸出物
| 粗纖維
| 粗灰分
| 鈣
| 總磷
| 玉 米
86.0
小 麥
87.0
稻 谷
86.0
糙 米
87.0
碎 米
88.0
皮大麥
87.0
裸大麥
87.0
高
粱
86.0
燕麥全粒
87.0
除殼燕麥
87.0
粟
86.5
除殼粟
86.8
甜蕎麥
83.2
苦蕎麥
88.9
黑 麥
88.0
| 8.7
13.9
7.8
8.8
10.4
11.0
13.0
9.0
10.5
15.1
9.7
8.9
9.6
10.1
11.0
| 3.6
1.7
1.6
2.0
2.2
1.7
2.1
3.4
5.0
5.9
2.3
2.7
1.8
2.3
1.5
| 70.7
67.6
63.8
74.2
72.7
67.1
67.7
70.4
58.0
61.6
65.0
72.5
59.2
60.3
71.5
| 1.6
1.9
8.2
0.7
1.1
4.8
2.0
1.4
10.5
2.4
6.8
1.3
9.7
14.0
2.2
| 1.4
1.9
4.6
1.3
1.6
2.4
2.2
1.8
3.0
2.0
2.7
1.4
2.9
2.2
1.8
| 0.02
0.17
0.03
0.03
0.06
0.09
0.04
0.13
—
—
0.12
0.05
0.07
0.08
0.05
| 0.27
0.41
0.36
0.35
0.35
0.33
0.39
0.36
—
—
0.30
0.32
0.26
0.26
0.30
|
表8-2
一些谷實飼料中有效能含量 (MJ/kg)
消化能(豬)
| 消化能(肉牛)
| 消化能(羊)
| 代謝能(雞)
| 產奶凈能(奶牛)
| 玉 米
14.27
小 麥
14.18
稻 谷
11.25
糙 米
14.39
碎 米
15.06
皮大麥
12.64
裸大麥
13.56
高 粱
13.18
粟
12.93
除殼粟
14.02
黑 麥
13.85
| 14.73
14.06
12.34
14.73
15.73
13.01
13.51
12.84
13.39
14.06
13.47
| 14.27
14.23
12.64
14.27
14.35
13.22
13.43
13.05
12.55
—
14.18
| 13.56
12.72
11.00
14.06
14.23
11.30
11.21
12.30
11.88
14.14
11.25
| 7.70
7.32
6.40
7.70
8.24
6.99
7.03
6.65
6.99
—
7.03
|
表8-3
玉米中氨基酸的真消化率(%)
| 賴氨酸
| 蛋氨酸
| 胱氨酸
| 蘇氨酸
| 異亮
氨
酸
| 亮氨酸
| 精氨酸
| 組氨酸
| 纈氨酸
| 苯丙
氨酸
| 酪氨酸
| 色氨酸
| 豬
雞
| 65
85
| 85
92
| 76
87
| 67
87
| 78
91
| 87
96
| 82
90
| 83
93
| 78
96
| 84
85
| 80
94
| 67
— | 玉米中碳水化合物在70%以上,,多存在于胚乳中。主要是淀粉,單糖和二糖較少,粗纖維含量也較少。粗蛋白質含量一般為7%~9%。其品質較差,乃因賴氨酸、蛋氨酸、色氨酸等必需氨基酸含量相對貧乏。粗脂肪含量為3%~4%,但高油玉米中粗脂肪含量可達8%以上,主要存在于胚芽中;其粗脂肪主要是甘油三脂,構成的脂肪酸主要為不飽和脂肪酸,如亞油酸占59%,油酸占27%,亞麻酸占0.8%,花生四烯酸占0.2%,硬脂酸占2%以上。玉米為高能量飼料,其消化能(豬)為14.27MJ/kg,代謝能(雞)為13.56MJ/kg,產奶凈能(奶牛)為7.70MJ/kg。粗灰分較少,僅1%稍上。其中鈣少磷多,但磷多以植酸鹽形式存在,對單胃動物的有效性低。玉米中其他礦物元素尤其是微量元素很少。維生素含量較少,但維生素E含量較多,為20~30mg/kg。黃玉米胚乳中含有較多的色素,主要是胡蘿卜素、葉黃素和玉米黃素等。
(四)玉米的質量標準 我國《飼料用玉米》(GB/T17890-1999)國家標準規(guī)定:以粗蛋白質、容重、不完善??偭?、水分、雜質、色澤、氣味為質量控制指標,分為三級。其中,粗蛋白質以干物質為基礎;容重指每升中的克數(shù);不完善粒包括蟲蝕粒、病斑粒、破損粒、生芽粒、生霉粒、熱損傷粒;雜質指能通過直徑3.0mm圓孔篩的物質、無飼用價值的玉米、玉米以外的物質。
表8-4
我國飼料用玉米質量標準
(GB/T 17890-1999)
指標
等級
|
容重,g/L
|
粗蛋白質(干基),%
| 不完善粒,%
|
水分,%
|
雜質,%
|
色澤、
氣味
| 總量
| 其中生霉粒
| 1
| ≥710
| ≥10.0
| ≤5.0
| ≤2.0
| ≤14.0
| ≤1.0
| 正常
| 2
| ≥685
| ≥9.0
| ≤6.5
| 3
| ≥660
| ≥8.0
| ≤8.0
| (五)玉米的飼用價值
將玉米炒熟或部分炒熟,對斷奶仔豬的飼用效果好于未炒熟的玉米。玉米對育肥豬的飼用效果雖好,但應避免過多飼用,否則豬背膘增厚,瘦肉率下降,甚至產生“黃膘肉”。這種肉的特點是脂多、質軟、色黃、品質差。玉米對雞的飼用價值很高。并且,黃玉米由于富含色素,對雞的皮膚、腳、喙等以及蛋黃的著色有良好的效果。著色良好的雞產品深受消費者歡迎,因而其商品價值高。然而,也應避免在雞飼糧中過量使用玉米,否則肉雞腹腔內過量蓄積脂肪而使屠體品質下降。玉米粉碎過細會影響采食量,以粗碎為宜,粒度應大小一致。玉米是牛、羊、兔等草食動物的良好能量補充飼料。此外,黃玉米的色素為牛、羊奶油色素的重要來源。玉米用作牛、羊飼料時不應粉碎過細,宜磨碎或破碎。用玉米作為魚類等水生動物的飼料時,效果不佳。原因之一是魚類對糖類物質消化吸收和利用能力均較低;其二是多數(shù)品種的玉米淀粉顆粒較硬,不易被魚類消化。但是,黃玉米由于富含色素,對魚體著色有一定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