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463|回復: 16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一流的課程講什么?(轉(zhuǎn))

[復制鏈接]
跳轉(zhuǎn)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fā)表于 2009-6-21 21:17:3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font=幼圓]給培訓市場上的課程分類,可以有無數(shù)種分類的角度。比如,可以把課程分成“有用的課程”和“無用的課程”兩種,也可以把課程分成“便宜的課程”、“昂貴的課程”以及“價格適中的課程”三種。任何一種分類角度都會面臨吃力不討好的境地,一方面在于分類的角度能在多大程度上觸及行業(yè)的深層問題,另一方面分類的角度能否經(jīng)得起同行的推敲。無數(shù)人做過這種嘗試,今天于加朋也來湊個熱鬧。[/font][align=left][font=幼圓][size=3]    課程能給客戶(學員)帶來多少價值?從這個角度,由高到低,我把課程分成[font=Arial]5[/font]個級別,即一流的課程講“標準”,二流的課程講“體系”,三流的課程講“工具”,四流的課程講“形式”,五流的課程講“拼湊”[b]。[/b][/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幼圓][size=3]    [b]一流的課程講“標準”。[/b][/size][/font][font=幼圓][size=3]這種課程給客戶留下的是可以操作的一整套成體系的標準,這套成體系的標準應該具備以下四個特征:[/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幼圓][size=3]    特征1:客戶(學員)應該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如何考核做沒做等等,都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沒有任何模糊的要求,不需要太高的智商都能理解。[/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幼圓][size=3]    特征2:客戶(學員)按照課程的“標準”去做,足以達成理想的結(jié)果。[/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幼圓][size=3]    特征3:這種理想的結(jié)果更多依賴的是這套標準本身以及客戶對標準的執(zhí)行,而較少依賴組織成員的個人優(yōu)勢。[/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幼圓][size=3]    特征4:這套課程所提出的要求,具有足夠的可靠性和穩(wěn)定性,常年有效,客戶(學員)可以放心執(zhí)行。[/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幼圓][size=3]    培訓市場上能達到這種“標準”的課程真是鳳毛麟角。[/size][/font][/align][font=幼圓][size=3]    [b]二流的課程講“體系”。[/b]這種課程雖談不上“標準”,但足以構(gòu)成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包括必要的工具、方法、理念等,沒有明顯的邏輯缺陷。與一流的課程相比,這種二流的課程還談不上“標準”,因為它只能幫助客戶解決在某個特定的時間段內(nèi)存在的局部問題,而不能幫助客戶解決長久的問題。[/size][/font]
[font=幼圓][size=3]    盡管如此,培訓市場上能形成這種“體系”的課程也是少之又少。[/size][/font]
[font=幼圓][size=3]    [b]三流的課程講“工具”。[/b]這種課程雖談不上“標準”,也談不上“體系”,但可以向客戶(學員)提供一些實用的“工具”,這些“工具”常常是以文字化的表格或流程體現(xiàn)的,做什么、怎么做講得比較清楚。除了這些工具,課程還可能提供一些原則、理念等等,這些工具之間、原則之間、理念之間,以及工具和原則之間、工具和理念之間、原則和理念之間,未必有明確的邏輯關(guān)系,而這些工具、原則和理念組合在一起還無法構(gòu)成一個嚴謹?shù)睦碚擉w系,這也說明這套課程很可能還存在邏輯上的硬傷。這些“工具”本身雖具備了可操作性,可是,這些工具未必適合客戶(學員)的實際情況。[/size][/font]
[font=幼圓][size=3]    盡管如此,培訓市場上能提供一兩個“工具”的課程也是難得。[/size][/font]
[font=幼圓][size=3]    [b]四流的課程講“形式”。[/b]這種課程沒體系,沒工具,但是卻有一些作為噱頭的“形式”,比如,“看電影學管理”,其強調(diào)的是“看電影”這種形式而不是“學管理”;再比如,“沙盤營銷”,其強調(diào)的是“沙盤”這種形式而不是“營銷”;再比如,“課程設計的五線譜”,其強調(diào)的是“五線譜”這個名稱而不是大家更關(guān)心的“課程設計”。我們反對的不是這種“形式”本身,而是課程對這種“形式”的過度依賴。[/size][/font]
[font=幼圓][size=3]    培訓市場上這種玩“形式”的課程似乎越來越多,客戶要擦亮眼睛。 [/size][/font]
[font=幼圓][size=3]    [/size][/font][font=幼圓][size=3][b]五流的課程講拼湊。[/b]這種課程沒有體系,沒有工具,沒有值得炫耀的形式,只是把一些理念、原則、口號和案例故事拼湊在一起。這種課程所“拼湊”的,大都是那些“假大空”的內(nèi)容,如“培訓師的三重境界”、“領(lǐng)導者與管理者的區(qū)別”、“戰(zhàn)略決策的思維模式”、“沒有任何借口”等等。[/size][/font]
[font=幼圓][size=3]    培訓市場上這種“拼湊”的課程還挺多,能講這種課的老師一抓一大把,其中有不少是剛出道的培訓師拿這種課程來“練手”的。[/size][/font]
[font=幼圓][size=3]    以上就是于加朋對由高到低各流課程的粗略描述?,F(xiàn)實中,判斷一門課程是幾“流”,就可以參考上述描述,而不是僅僅根據(jù)課程的名稱妄下判斷。[/size][/font]
[font=幼圓][size=3]    比如,美國柯維大師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門課,早已被咱們中國的培訓師給講爛了,可以說已經(jīng)徹底被“山寨”了。這門課究竟屬于哪一流,那要看是怎么講的。如果培訓師僅僅是把那七個習慣的名稱“拼湊”在一起組成一堂課,那只能算五流的課。如果能在拼湊的基礎(chǔ)上加點“形式”,如“看電影”“沙盤”“拓展”等等,那這門課就升級為四流。如果能給某個習慣如“要事第一”加上一些落實的工具,那這門課就進入三流。如果給所有七個習慣都加上落實的工具,而且把那七個習慣和各自的工具共同組成一個嚴謹?shù)睦碚擉w系,那么,這門課就是二流。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大量的“七個習慣”還停留在五流,也有一些稍好的到了四流,達到三流的極少,達到二流的我還沒見過,一流的嘛,就別提了。[/size][/font]
中國畜牧人網(wǎng)站微信公眾號

評分

參與人數(shù) 1論壇幣 +1 收起 理由
川牧人 + 1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僅供畜牧人網(wǎng)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quán)利,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沙發(fā)
發(fā)表于 2009-6-21 21:27:00 | 只看該作者
課程的好壞要看聽課者的收獲,

評分

參與人數(shù) 1論壇幣 +10 收起 理由
system + 10 第一個回復系統(tǒng)自動獎勵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板凳
發(fā)表于 2009-6-21 23:10:35 | 只看該作者
培訓課程也與學員的素養(yǎng)有很大關(guān)系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地毯
發(fā)表于 2009-6-22 11:41:57 | 只看該作者
還有5流的課程 ?  5流的算課程么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發(fā)表于 2009-6-22 12:30:54 | 只看該作者
現(xiàn)在的培訓,忽悠的居多,實用的較少。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
發(fā)表于 2009-6-22 13:55:00 | 只看該作者
非常有道理,值得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
發(fā)表于 2009-6-22 15:26:53 | 只看該作者
那些所謂的講師們看看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
發(fā)表于 2009-6-22 20:03:38 | 只看該作者
實用才是最關(guān)鍵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
發(fā)表于 2009-6-22 20:35:30 | 只看該作者
適合于給馬上做PPT的人看看

點評

我經(jīng)常明天培訓,今晚開夜車,做PPT呢:5s:  發(fā)表于 2009-10-15 08:53
我經(jīng)常明天培訓,今晚開夜車,做PPT呢:5s:  發(fā)表于 2009-10-15 08:53
我經(jīng)常明天培訓,今晚開夜車,做PPT呢:5s:  發(fā)表于 2009-10-15 08:53
我經(jīng)常明天培訓,今晚開夜車,做PPT呢:5s:  發(fā)表于 2009-10-15 08:53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
發(fā)表于 2009-6-23 06:52:23 | 只看該作者
分析的很透徹,當前的確是培訓公司漫天飛,培訓專家都如牛毛,個個要價不菲,個個都自稱自己是大師.讓人看的眼花繚亂,不過企業(yè)的真正發(fā)展還是要靠苦練內(nèi)功.以為聽幾個所謂大師的課程就可以把企業(yè)做成功,那是最大的錯誤.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發(fā)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lián)系我們

關(guān)于社區(qū)|廣告合作|聯(lián)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yè)網(wǎng)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quán)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5-6 05:15, 技術(shù)支持:溫州諸葛云網(wǎng)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