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的閹割術在我國已有悠久的歷史。下面介紹一種可防止出血的骨頭刀劁母豬法。
(一)骨頭刀的制作 取羊、鹿、犬的骨頭(腚骨、股骨、脛骨)將兩頭(關節(jié)尖)鋸下扔掉,剩下的長173毫米以上鋸成2~3瓣,煮沸消毒后,一端磨成50毫米的刀,其寬15毫米,前部寬而后部窄,背面為凸狀,前面有凹狀槽,槽深1.5毫米,刀尖15毫米,厚3.5毫米,然后磨成桿長60毫米,中間為直徑8毫米左右的圓柱,繼之磨另一端的刀長為40毫米,槽深1.5毫米,厚度3毫米(見圖1),將剩下的1~2瓣中的一半磨成長107毫米,其中50毫米磨成刀,寬11毫米,槽深1.2毫米,尖8毫米,磨成柳葉型的尖,尖的兩側磨成刀刃鋒利狀以利扎破皮膚。刀的厚度為3毫米,刀磨成后,再磨桿長50毫米,直徑5毫米圓柱,桿的尖端磨成5.5毫米的疙瘩(見圖2)。
(二)小母豬的劁法 劁母豬的方法常用小挑花和大挑花兩種,根據(jù)豬的年齡和體重大小來確定。小挑花適用于30~80日齡和體重大小在5~20千克的小母豬,大挑花適用于年齡在3~4月齡,體重在20千克以上的小母豬。
手術方法:一般以左手握住小豬的左后腿,右手握住前腿,使豬右側臥地,腳尖用力,將左后腿向后伸直,使豬的后身呈仰臥姿勢(或助手按住豬的脖子也可),術者左腳踩住豬的左后肢小腿。此時小豬則呈頭頸胸部側臥,腹部仰臥的姿勢。豬的下頜部,左后肢的膝蓋骨至蹄構成一條直線。術者“騎馬蹲襠式”,使身體重心落在兩腳上,小豬即被充分固定。然后術者以左手四指(食、中、無名指、小指)墊在豬左側腰薦部,中指抵住髖結節(jié)(胯尖)拇指壓迫同側腹壁,使中、拇兩指在一條直線上,拇指尖端距同側奶頭1~1.5厘米(豬大距離遠,豬小距離近)。拇指尖端處就是開刀口的地方。術者右手拿刀拇指肚貼住刀槽10毫米處,食指第一指節(jié)彎曲,拇食指捏住刀子控制刀刃的深度,左手拇指用力壓住術部,使腸管擠向前和右側,刀尖沿著左手拇指指端的邊緣刺入腹腔,隨著豬的猛叫豬的子宮角即隨著腹水自動跳出,如果不能自動跳出者可將刀往上提,實行180度轉彎后,再刺入腹腔,子宮角即跳出。如用2圖的刀劁豬時可將刀柄插入腹腔,用疸球左右搖擺子宮角便可跳出。當子宮角暴露于切口外面后,術者把刀子放在盤子或碗內,即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捏住子宮角,中指、無名指、小指背面用力按壓刀口,然后左手離開腰薦部和右手一樣手法,協(xié)同右手交替邊導邊拉出兩側子宮角卵巢及部分子宮體,然后以手指鈍性撕斷子宮體,將兩側子宮角及卵巢一同摘除。
(三)注意事項
1.為防止切口感染,要挑選晴朗天氣,在清潔干燥的場地進行閹割。
2.為了減少腹內壓,最好在早晨飼喂前或絕食半天后閹割(劁豬),以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
3.防止茬高,在摘除子宮角及卵巢時,由于子宮角斷裂,即將一側或兩側卵巢遺留于腹腔,謂之茬高。為此在拉子宮時右手其他三個手指的背面緊緊壓在腹壁上,以防腹壁彈回把已經(jīng)冒出來的子宮角或卵巢抽回,然后用兩手食指的第二指節(jié)的背面用力壓迫腹壁,再用兩手食指交替捻導拉出兩側子宮角,卵巢和子宮的一部分。亦可用兩手其他三指的第一、二指節(jié)側面交換壓迫腹壁切口,再用兩手拇食指交替拉出兩側子宮角、卵巢和子宮的一部分。然后以手指鈍性挫斷子宮體,將兩側子宮角及卵巢一同摘除。
(四)骨頭刀劁豬的好處
1.便于掌握,利于操作,男女均可作為術者。尤其是劁豬不受時間限制,無論是嚴寒還是酷暑均可劁豬。
2.骨頭刀尖呈鈍性,不易刺破后腔動脈造成大量流血和死亡。鈍性刀尖刺破皮膚和肌層,腹膜切口邊緣整齊,利于子宮跳出,且可防止出血。
3.由于刀有槽,便于子宮跳出,因此速度快,去勢1頭豬只需15~30秒。
4.由于骨頭刀劁豬速度快,豬崽少受折磨,所以劁豬后撒開不久即可吃食,而且創(chuàng)口都是一期愈合,有利于豬體恢復健康。
5.采用骨頭作刀刃,骨質無污染,術后不易感染“破傷風”病。(吉林省舒蘭市牧業(yè)管理局 付亞坤 賀德梅 付志國;吉林省舒蘭市舒郊畜牧獸醫(yī)站魏長久;吉林省舒蘭市監(jiān)督所 于麗榮 郵編:132600)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僅供畜牧人網(wǎng)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