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053|回復: 2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細菌性魚病特征及防治(上)

[復制鏈接]
跳轉(zhuǎn)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fā)表于 2009-8-18 15:16:3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細菌性病是極常見,危害性最大的魚病,其易產(chǎn)生耐藥性,與某些魚病癥狀相似,給實際治療帶來極大難度,正確診斷與防治細菌性魚病顯得尤為重要

□文/上海海洋大學國家水生動植物病原庫 楊先樂  李圓圓



一、細菌性魚病的主要特征
    1、細菌性魚病的特點
    細菌性魚病是最常見、危害性最大的魚病,其病原與病毒病和寄生蟲病不同,可人工培養(yǎng),在光學顯微鏡下可見。因此通過培養(yǎng)測定其敏感物有利于防治。防治常采用化學藥物,內(nèi)服與外用相結(jié)合的方法,容易產(chǎn)生耐藥性,有些細菌性魚病癥狀與病毒、寄生蟲魚病有類似之處,容易弄錯。
    2、與病毒、寄生蟲魚病癥狀的區(qū)別
    (1)細菌性爛鰓病
    細菌性爛鰓病的主要癥狀:魚體發(fā)黑,鰓絲腫脹,黏液多,末端腐爛缺損,軟骨外露,鰓上附著的泥不易洗掉。取病灶黏液或鰓絲鏡檢可見大量細長的桿菌滑行。
    除了細菌能引起爛鰓之外,寄生蟲和鰓霉也會出現(xiàn)爛鰓癥狀,它們間的區(qū)別是:車輪蟲、指環(huán)蟲等寄生蟲引起的爛鰓,其主要癥狀是黏液多,病魚鰓蓋張開,呼吸困難;鰓絲末端腫脹,彎曲,變形。鏡檢鰓上有大量寄生蟲,大黃和抗菌藥治療無效。
    鰓霉引起的爛鰓,其癥狀是鰓出血,淤血,呈花鰓,嚴重時整個鰓青灰色。鏡檢可見菌絲進入鰓小片組織中,細菌則不進入組織內(nèi)部。
    (2)白頭白嘴病
    細菌、車輪蟲病及鉤介幼蟲均可導致白頭白嘴的癥狀,細菌性白頭白嘴病的主要癥狀是病魚從吻端至眼球處一段皮膚變成乳白色,唇部腫脹,張閉失靈,口周圍皮膚糜爛有絮狀物粘附;而車輪蟲病與鉤介幼蟲導致的白頭白嘴病主要癥狀是病魚皮膚、鰭、鰓上有許多白色小點,來勢不如細菌性白頭白嘴病兇,死亡率不高。
    (3)細菌性腸炎病
    腸炎可由細菌和病毒引起。由細菌所導致的腸炎病輕按病魚腹部有濃液流出,腸道內(nèi)充滿黃色積液,活檢時,腸壁彈性較差,嚴重時,腸腔內(nèi)少量紅細胞脫落;而由病毒導致的腸炎(如草魚病毒性出血?。﹦t輕按病魚腹部無濃液流出,腸道沒有黃色積液,活檢時腸壁彈性較好,嚴重時有大量紅細胞脫落。
    (4)癤瘡病
    細菌性導致的癤瘡病是皮下肌肉感染、發(fā)炎,化膿形成膿瘡。而黏孢子蟲等寄生蟲也可出現(xiàn)癤瘡現(xiàn)象,它們寄生在肌肉內(nèi)引起體表隆起,患處肌肉失去彈性,二者通過鏡檢可區(qū)別。
    (5)斑點叉尾魚回腸型敗血癥
    斑點叉尾魚回腸型敗血癥與斑點叉尾魚回病毒病所導致的癥狀有相似之處,均有腹部膨大的癥狀。但這兩種病卻有顯著區(qū)別,前者病魚頭部常有空洞性損傷,而后者則無此癥狀;前者只感染1齡以下的魚,后者除了感染1齡以下的魚體外,還可感染2齡以上的魚。
二、幾種主要細菌性魚病的防治
    1、細菌性爛鰓病 (Bacterial gill-rot disease)
    【病原】該病病原為黃桿菌屬(Flavobacterium)柱狀黃桿菌(Flavobacterium columnare),曾認為病原是魚害粘球菌(Myxococcus piscicola),柱狀屈撓桿菌(Flexibacter calumnaris)。
    【癥狀】病魚行動緩慢,反應遲鈍,常離群獨游。病魚體色變黑,尤其頭部顏色更為暗黑,因而群眾稱此病為“烏頭瘟”。肉眼觀察,病魚鰓蓋骨的內(nèi)表皮往往充血,嚴重時中間部分的表皮常腐蝕成一個圓形不規(guī)則的透明小區(qū),俗稱“開天窗”。鰓絲末端的病變比較嚴重,鰓絲腐爛,特別是鰓絲未端粘液很多,帶有污泥和雜物碎屑,有時在鰓瓣上可見血斑點。
    【流行情況】主要危害草魚和青魚,從魚種至成魚均可受害;鯉魚、鯽魚、白鰱、鳙魚、團頭魴、金魚等也都可受人工感染,羅非魚、團頭魴與三角魴雜交魚、紋唇魚等也都可發(fā)病致死。本病在水溫15℃以上時開始發(fā)生;在15-30℃范圍內(nèi),水溫趨高易暴發(fā)流行,致死時間也短。本病常和傳染性腸炎、出血病、赤皮病并發(fā);流行地區(qū)廣,全國各地養(yǎng)魚區(qū)都有此病流行,一般流行于4-10月,尤以夏季流行為多。
    【診斷方法】眼觀診斷要點是魚體發(fā)黑,鰓絲腫脹,粘液增多,鰓絲末端腐爛缺損,軟骨外露。取鰓上淡黃色粘液或剪取少量病灶處鰓絲,放在玻片上,加上2-3 滴無菌水(或清水)蓋上蓋玻片,放置20-30min 后在顯微鏡下觀察,見有大量細長、滑行的桿菌。
    【防治方法】
    (一)預防
    ⑴ 8%溴氯海因,一次量,每1噸水體,0.2-0.3g,疾病流行季節(jié),全池潑灑,15天1次。
    ⑵ 10%聚維酮碘溶液,一次量,每1噸水體,0.5-1ml,疾病流行季節(jié),全池潑灑,15天1次。
    ⑶ 五倍子,一次量,每1噸水體,4g,將五倍子磨碎后用開水浸泡,疾病流行季節(jié),全池潑灑,15天1次。
    ⑷ 大黃,一次量,每1噸水體,2.5-3.7g,先將大黃用20倍重量的0.3%氨水浸泡提效后,再連水帶渣,疾病流行季節(jié),全池潑灑,15天1次。
    ⑸ 干烏桕葉,一次量,每1噸水體,3.7g,先將烏桕葉用20倍重量的2%石灰水浸泡過夜,再煮沸10分鐘,再連水帶渣,疾病流行季節(jié),全池潑灑,15天1次。
    (二)治療
    ⑴ 諾氟沙星,或氧氟沙星,或氟甲喹,一次量,每1kg體重,30mg,或10mg,或20mg,拌飼投喂,1天1次,連用3-5天。
    ⑵ 氟苯尼考或甲砜霉素,一次量,每1kg體重,均為5-15mg,拌飼投喂,1天1次,連用3-5天。
    ⑶ 磺胺間甲氧嘧啶,一次量,每1kg體重,2-4g,拌飼投喂,1天1次,連用3-5天。
    ⑷ 硫酸鏈霉素,一次量,每1kg體重,20mg,親魚肌肉注射,3天后再注射1次。
    ⑸ 卡那霉素,一次量,每千克體重,10-30mg拌飼投喂,1天1次,連續(xù)使用3-5天。
    2、白皮?。╓hite skin disease)
    【病原】該病病原是柱狀嗜纖維菌(Cytophage columnaris)和白皮假單胞菌(P. dermoalba)。
    【癥狀】病魚初期尾柄部呈灰白色,隨后至背鰭基部后的體表全部發(fā)白,嚴重時尾鰭爛掉或殘缺不全。發(fā)病時病魚頭部向下,尾部向上,與水面垂直,時而作掙扎游動,時而懸掛于水中,不久即死亡。
    【流行情況】此病主要危害當年鰱、鳙苗及魚種,受傷魚體更易感染。主要發(fā)生在飼養(yǎng)20-30d 的鰱、鳙魚苗及夏花階段,當年草魚有時也可發(fā)病。??尚纬杉毙粤餍胁。? 齡及2 齡以上的成魚偶爾可發(fā)病。該病病程較短,病勢兇猛,死亡率很高,發(fā)病后2-3d 就會造成大批死亡。
    【診斷方法】背鰭以后至尾柄部分皮膚變白,鏡檢有大量桿菌存在。鰭條、皮膚無充血、發(fā)紅現(xiàn)象。該病主要流行在鰱、鳙魚的夏花魚苗、魚種中。
    【防治方法】
    (一)預防
    ⑴ 含氯石灰(漂白粉),或20%二氯異氰脲酸鈉,或30%三氯異氰脲酸粉,或8%二氧化氯,一次量,每1噸水體,1-1.5g,或0.3-0.6g,或0.2-0.5g,或0.1-0.3g,疾病流行季節(jié),全池潑灑,15天1次。
    ⑵ 8%溴氯海因,一次量,每1噸水體,0.2-0.3g,疾病流行季節(jié),全池潑灑,15天1次。
    ⑶ 10%聚維酮碘溶液,一次量,每1噸水體,0.5-1ml,疾病流行季節(jié),全池潑灑,15天1次。
    ⑷ 五倍子,一次量,每1噸水體,4g,將五倍子磨碎后用開水浸泡,疾病流行季節(jié),全池潑灑,15天1次。
    ⑸ 大黃,一次量,每1噸水體,2.5-3.7g,先將大黃用20倍重量的0.3%氨水浸泡提效后,再連水帶渣,疾病流行季節(jié),全池潑灑,15天1次。
    (二)治療
    ⑴ 諾氟沙星,或氧氟沙星,或氟甲喹,一次量,每1kg體重,30mg,或10mg,或20mg,拌飼投喂,1天1次,連用3-5天。
    ⑵ 氟苯尼考或甲砜霉素,一次量,每1kg體重,均為5-15mg,拌飼投喂,1天1次,連用3-5天。
    ⑶ 磺胺間甲氧嘧啶,一次量,每1kg體重,2-4g,拌飼投喂,1天1次,連用3-5天。
    ⑷ 強碘或殺菌紅,一次量,每1噸水體,0.45g或0.15-0.22g,全池潑灑,15天1次。
    3、白頭白嘴?。╓hite head-mouth disease)
    【病原】病原尚未完全查明,一般認為病原體是一種黏細菌(Myxococcus sp.)。
    【癥狀】病魚從吻端至眼球處的一段皮膚色素消褪,變成乳白色,口腫脹,周圍皮膚腐爛,有絮狀物黏附其上,呈“白頭白嘴”癥狀。將病魚拿出水面,癥狀不易觀察。個別病魚的顱頂充血,呈“紅頭白嘴”癥狀。
    【流行情況】該病主要危害夏花魚種,尤其對草魚危害性最大,發(fā)病快,來勢猛,死亡率高。此病流行于夏季,從5月下旬開始,發(fā)病高峰為6月,7月下旬以后較少見。
    【診斷方法】本病的診斷應抓住以下三點:
    ⑴ 病魚在水中白頭白嘴的癥狀比出水面時明顯。病魚衰弱地浮游在下風近岸水面,對人、聲反應遲鈍,可見明顯的白頭白嘴癥狀。若把病魚拿出水面,白頭白嘴癥狀又不甚明顯。
    ⑵ 有似粘細菌的病原菌通常只感染魚苗和夏花魚種。刮下病魚病灶周圍的皮膚,放在載玻片上,加2-3 滴清水,壓上蓋玻片,在顯微鏡下觀察,除可看到大量的離散崩潰的細胞、粘液、紅細胞外,還有群集成堆、左右擺動和少數(shù)滑行的細菌。
    ⑶ 注意與車輪蟲病和鉤介幼蟲病相區(qū)別。從病魚的外表來看,這兩種病也可能顯白頭白嘴,有一定程度的相似,但病原體不同,危害程度的差別也很大。車輪蟲病和鉤介幼蟲病來勢不如白頭白嘴病兇猛,死亡率也沒有這么高。鏡檢白頭白嘴病患處粘液有大量滑行桿菌,若見大量輪蟲或鉤介幼蟲則為寄生蟲病。
    【防治方法】
    (一)預防
    ⑴ 菌毒必克或超碘,一次量,每667m3水體,均為80-100ml,全池潑灑,20天1次;同時用迪諾康或速康靈,一次量,每1kg飼料,均為6g,拌飼投喂,1天1次,連用3天。
    ⑵ 45%苯扎溴銨溶液,一次量,每1噸水體,0.22-0.33ml,全池潑灑,每隔2-3天1次,連用2-3次。
    ⑶ 50%二氯異氰脲酸鈉粉,一次量,每1噸水體,0.12-0.2g,全池潑灑,15天1次。
    (二)治療

    ⑴ 復合碘溶液,或10%聚維酮碘溶液,或10%聚維酮碘粉,一次量,每1噸水體,0.1ml,或0.45-0.75ml,或0.15g,全池潑灑1次。
    ⑵ 1%高碘酸鈉溶液,一次量,每1噸水體,1.5-2ml,全池潑灑,每2-3天1次,連用2-3次。
    ⑶ 次氯酸鈉溶液,一次量,每1噸水體,1-1.5ml,全池潑灑,每2-3天1次,連用2-3次。
    ⑷ 30%三氯異氰脲酸粉或0.135g三氯異氰脲酸片,一次量,每1噸水體,0.3-0.45g或0.3-0.5片,全池潑灑,1天1次,連用1-2次。
    ⑸ 10%戊二醛溶液,一次量,每1噸水體,0.4ml,全池潑灑,每2-3天1次,連用2-3次。
    4、赤皮?。╮ed skin disease)
    【病原】病原為熒光假單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屬假單胞菌科。
    【癥狀】病魚行動緩慢,反應遲鈍,衰弱、離群獨游于水面。體表局部或大面積出血發(fā)炎,鱗片脫落,特別是魚體兩側(cè)和腹部最為明顯。鰭充血,尾部爛掉,形成“蛀鰭”。魚的上下鄂及鰓蓋部分充血,呈塊狀紅斑。有時鰓蓋爛去一塊,呈小圓窗狀,出現(xiàn)“開天窗”。在鱗片脫離和鰭條腐爛處往往出現(xiàn)水霉寄生,加重病勢。發(fā)病幾天后就會死亡。
    【流行情況】該病主要危害草魚、青魚、鯉魚、團頭魴等多種淡水魚類,在我國各養(yǎng)魚地區(qū),一年四季都有流行,尤其是在捕撈、運輸后。魚的體表完整無損時病原菌無法侵入魚的皮膚。只有當魚因捕撈、運輸、放養(yǎng)使魚體受機械損傷,或凍傷,或體表被寄生蟲寄生而受損時,病原菌才能乘虛而入,引起發(fā)病。
    【診斷方法】根據(jù)外表癥狀即可診斷。本病病原菌不能侵入健康魚的皮膚,因此病魚有受傷史,這點對診斷有重要意義。因放養(yǎng)、扦捕、體表寄生大量寄生蟲等原因造成魚體受傷后,給病原造成可乘之機是發(fā)病的基礎。同理,冬季由于凍傷,藕塘中飼養(yǎng)的草、青魚也容易發(fā)生赤皮病。注意該病與癤瘡病相區(qū)別,癤瘡病的初期體表也充血發(fā)炎,鱗片脫落,但局限在小范圍內(nèi),且紅腫部位高出體表。
    【防治方法】
    (一)預防
    ⑴ 含氯石灰(漂白粉),或20%二氯異氰脲酸鈉,或30%三氯異氰脲酸粉,或8%二氧化氯,一次量,每1噸水體,1-1.5g、或0.3-0.6g、或0.2-0.5g,或0.1-0.3g,疾病流行季節(jié),全池潑灑,15天1次。
    ⑵ 8%溴氯海因,一次量,每1噸水體,0.2-0.3g,疾病流行季節(jié),全池潑灑,15天1次。
    ⑶ 10%聚維酮碘溶液,一次量,每1噸水體,0.5-1ml,疾病流行季節(jié),全池潑灑,15天1次。
    ⑷ 五倍子,一次量,每1噸水體,4g,將五倍子磨碎后用開水浸泡,疾病流行季節(jié),全池潑灑,15天1次。
    ⑸ 大黃,一次量,每1噸水體,2.5-3.7g,先將大黃用20倍重量的0.3%氨水浸泡提效后,再連水帶渣,疾病流行季節(jié),全池潑灑,15天1次。
    (二)治療
    ⑴ 諾氟沙星,或氧氟沙星,或氟甲喹,一次量,每1kg體重,30mg,或10mg,或30mg,拌飼投喂,1天1次,連用3-5天。
    ⑵ 氟苯尼考或甲砜霉素,一次量,每1kg體重,均為5-15mg,拌飼投喂,1天1次,連用3-5天。
    ⑶ 復方新諾明,一次量,每1kg體重,50mg,拌飼投喂,1天1次,連用5天,首次用量加倍。
    ⑷ 磺胺間甲氧嘧啶,一次量,每1kg體重,2-4g,拌飼投喂,1天1次,連用3-5天,首次量加倍。
    ⑸ 硫酸鏈霉素,一次量,每1kg體重用量20mg,肌肉注射,3天之后再注射1次。
    5、鯉白云?。╓hite cloud disease of carp)
    【病原】鯉白云病病原為惡臭假單胞菌(P. putida),此菌為革蘭氏陰性短桿菌。
    【癥狀】患病早期可見魚體表有點狀白色黏液物附著,并逐漸擴大,嚴重時好似全身布滿白云,以頭部,背部及尾鰭等處黏液更為稠密。重者鱗片基部充血,鱗片脫落。解剖可見肝臟、腎臟充血。
    【流行情況】主要危害鯉、加州鱸。常發(fā)于稍有流水、水質(zhì)清瘦、溶氧充足的網(wǎng)箱養(yǎng)鯉及流水越冬池中,流行溫度為6-18℃。當魚體受傷后更易暴發(fā)流行,常并發(fā)豎鱗病和水霉病。
    【診斷方法】根據(jù)癥狀及流行情況進行初步的診斷,并須刮取魚體表粘液進行鏡檢。因鯉斜管蟲、車輪蟲等原生動物大量寄生時,也可引起魚苗、魚種體表有大量粘液分泌,并引起病魚死亡。進一步確診,則必須進行病原分離與鑒定。
    【防治方法】
    (一)預防
    ⑴ 含氯石灰(漂白粉),或20%二氯異氰脲酸鈉,或30%三氯異氰脲酸粉,或8%二氧化氯,一次量,每1噸水體,1-1.5g,或0.3-0.6g,或0.2-0.5g,或0.1-0.3g,疾病流行季節(jié),全池潑灑,15天1次。
    ⑵ 8%溴氯海因,一次量,每1噸水體,0.2-0.3g,疾病流行季節(jié),全池潑灑,15天1次。
    ⑶ 10%聚維酮碘溶液,一次量,每1噸水體,0.5-1ml,疾病流行季節(jié),全池潑灑,15天1次。
    ⑷ 五倍子,一次量,每1噸水體,4g,將五倍子磨碎后用開水浸泡,疾病流行季節(jié),全池潑灑,15天1次。
    ⑸ 大黃,一次量,每1噸水體,2.5-3.7g,先將大黃用20倍重量的0.3%氨水浸泡提效后,再連水帶渣,疾病流行季節(jié),全池潑灑,15天1次。
    (二)治療
    ⑴ 諾氟沙星,或氧氟沙星,或氟甲喹,一次量,每1kg體重,30mg,或10mg,或20mg,拌飼投喂,1天1次,連用3-5天。
    ⑵ 氟苯尼考或甲砜霉素,一次量,每1kg體重,均為5-15mg,拌飼投喂,1天1次,連用3-5天。
    ⑶ 復方新諾明,一次量,每1kg體重,50mg,拌飼投喂,1天1次,連用5天,首次用量加倍。
    ⑷ 磺胺間甲氧嘧啶,一次量,每1kg體重,2-4g,拌飼投喂,1天1次,連用3-5天。
    ⑸ 硫酸鏈霉素,一次量,每1kg體重,20mg,親魚肌肉注射,3天后再注射1次。
    6、細菌性出血敗血癥(Bacterial septicemia)
    【病原】該病病原主要為嗜水氣單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也有報道是溫和氣單胞菌(A. sobria)和魯克氏耶爾森氏菌(Yersinia ruckeri)。
    【癥狀】病魚的上下頜、口腔、鰓蓋、眼睛、鰭基及魚體兩側(cè)體表嚴重充血以至出血,眼眶周圍也有充血,尤以鰱魚,鳙魚為甚。病魚眼球突出,肛門紅腫,腹部膨大,腹腔內(nèi)積有淡黃色透明或紅色渾濁腹水。肝臟、脾臟、腎臟腫大,脾呈紫黑色,膽囊腫大。腸系膜、腹及腸壁充血,腸腔內(nèi)積有大量液體或有氣體。
    【流行情況】主要危害白鯽、異育銀鯽、團頭魴、鰱、鳙、鯉、鯪及少量草魚、青魚等。從夏花魚種到成魚均可感染。流行時間為3-11月,高峰期常為5-9月。水溫9-36℃均有流行,尤以水溫持續(xù)在25℃以上時嚴重。
    【診斷方法】
    ⑴ 根據(jù)癥狀、流行病學和病理變化可做出初步診斷。
    ⑵ 在病魚腹水或內(nèi)臟檢出嗜水氣單胞菌可確診。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在1991 年研制出嗜水氣單胞菌毒素檢測試劑盒,可在3-4h 內(nèi)做出正確診斷。
    【防治方法】
    (一)預防
    ⑴ 高錳酸鉀,一次量,15-20g,浸浴,10-30分鐘。
    ⑵ 含氯石灰(漂白粉)或漂粉精,一次量,每1噸水體,1g或0.2-0.3g,全池潑灑1次。
    ⑶ 8%二氧化氯,一次量,0.1-0.3g,全池潑灑1次。
    ⑷ 諾氟沙星,一次量,每1kg體重,10-30mg,拌飼投喂,1天1次,連用3-5天。
    ⑸ 大黃,一次量,每1噸水體,2.5-3.7g,先將大黃用20倍重量的0.3%氨水浸泡提效后,再連水帶渣,疾病流行季節(jié),全池潑灑,15天1次。
    (二)治療
    ⑴ 沙拉沙星,一次量,每1kg體重,15-20mg,拌飼投喂,1天1次,連用3-5天。
    ⑵ 氟苯尼考或甲砜霉素,一次量,每1kg體重,均為15-20mg,拌飼投喂,1天1次,連用3-5天。
    ⑶ 復方新諾明,一次量,每1kg體重,50mg,拌飼投喂,1天1次,連用5天,首次用量加倍。
    ⑷ 慶大霉素,一次量,每1kg體重,10-30mg,拌飼投喂,1天1次,連用3-5天為1個療程。
    ⑸ 復合碘溶液(1.8-2%有效碘),一次量,每噸使用0.1ml,全池潑灑。
    7、細菌性腸炎(Bacterial enteritis)
    【病原】該病病原為腸型點狀氣單胞菌(A. punctata f.intestinalis),是條件致病菌。
    【癥狀】病魚離群獨游,食欲減退。病情嚴重時腹部膨大,肛門常紅腫外突,輕壓腹部,有黃色黏液或血膿從肛門處流出。腸壁充血發(fā)紅,早期腸腔內(nèi)少有或沒有食物,腸內(nèi)有較多黃色或黃紅色黏液,后期腸粘膜潰爛脫落,并與血液混合,充塞于腸管中。
    【流行情況】本病是養(yǎng)殖魚中最嚴重的疾病之一,我國各養(yǎng)殖地區(qū)均有發(fā)生。主要危害青、草、鰱等。草、青魚從魚種至成魚都可受害,死亡率高,一般死亡率在50%左右,發(fā)病嚴重的魚池死亡率可高達90%以上,水溫在20℃以上開始流行,25-30℃水溫時為流行高峰。流行時間4-10月,1齡以上的草魚、青魚發(fā)病多在4-6月,當年草魚種多在7-9月發(fā)病。該病常和細菌性爛鰓、赤皮病并發(fā)。
    【診斷方法】腸道充血發(fā)紅,尤以后腸段明顯,肛門紅腫、外突,腸腔內(nèi)有很多淡黃色粘液。從肝、腎或血中可以檢出產(chǎn)氣單胞桿菌。
    【防治方法】
    (一)預防
    ⑴ 含氯石灰(漂白粉),或20%二氯異氰脲酸鈉,或30%三氯異氰脲酸粉,或8%二氧化氯,一次量,每1噸水體,1-1.5g,或0.3-0.6g,或0.2-0.5g,或0.1-0.3g,疾病流行季節(jié),全池潑灑,15天1次。
    ⑵ 8%溴氯海因,一次量,每1噸水體,0.2-0.3g,疾病流行季節(jié),全池潑灑,15天1次。
    ⑶ 10%聚維酮碘溶液,一次量,每1噸水體,0.5-1ml,疾病流行季節(jié),全池潑灑,15天1次。
    ⑶ 大蒜(用時搗爛),或大蒜素,或食鹽,一次量,每1kg飼料,5g,或0.02g,或0.5g,拌飼投喂,1天2次,連用3天。
    ⑷ 穿心蓮、大青葉、黃芩、桑白皮和白礬,一次量,每1kg飼料,40g、30g、5g、10g和5g,打成微粉后,拌飼投喂。
    (二)治療
    ⑴ 干的穿心蓮或新鮮的穿心蓮,一次量,每1kg飼料,20g或30g,打成漿,再加鹽,一次量,每1kg飼料,0.5g,拌飼投喂,1天2次,連用3天。
    ⑵ 磺胺-2,6二甲氧嘧啶,一次量,每1kg體重,100mg,第2天起,一次量,每1kg體重,50mg,拌飼投喂,1天1次,連用7天。
    ⑶ 諾氟沙星,一次量,每1kg體重,10-30mg,拌飼投喂,1天2次,連用3-5天。
⑷ 甲砜霉素粉,一次量,每1kg飼料,7g,拌飼投喂,疾病流行季節(jié),15天1個療程,1天1次,連用5天。
    ⑸ 8%二氧化氯顆粒,一次量,每1噸水體,0.08-0.11g,全池潑灑;同時用魚蝦康或人參大蒜素,一次量,每1kg飼料,2-3g或2-3g,拌飼投喂,1天1-2次,連用4-5天。
(編注:因原文較長,在不影響主體內(nèi)容前提下,本文有所刪節(jié),并分兩期刊登,下篇安排在8月刊,敬請留意。)
中國畜牧人網(wǎng)站微信公眾號

評分

參與人數(shù) 2論壇幣 +40 收起 理由
zuoyf + 20
nety + 20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僅供畜牧人網(wǎng)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quán)利,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沙發(fā)
發(fā)表于 2009-8-18 22:50:55 | 只看該作者
正是我需要的,多謝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板凳
發(fā)表于 2009-10-29 21:21:25 | 只看該作者
好好東東111111111111111111111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發(fā)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lián)系我們

關(guān)于社區(qū)|廣告合作|聯(lián)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yè)網(wǎng)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quán)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5-15 18:22, 技術(shù)支持:溫州諸葛云網(wǎng)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