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樓
發(fā)表于 2009-9-21 13:24:19
|
只看該作者
“倒藻”就是養(yǎng)殖水體中的藻類大量或全部死亡,導致水色驟然變清、變濁甚至于變紅(硅藻)。養(yǎng)殖初期個體尚小時水色會變清,相反則會變濁。其中變濁又有黃濁、白濁和粉綠色混濁之分。如果處理不善,“倒藻”會導致養(yǎng)殖對蝦缺氧、發(fā)病甚至大量死亡。發(fā)生“倒藻”的原因有幾個方面。一是氣溫的突變。二是人為管理不當,包括施肥補肥時機把握不好,換添水的時間、數量不對,換添水之后沒有及時保肥,消毒藥用量和時間不妥等。
發(fā)生“倒藻” 時,水體理化因子和浮游生物短時間內發(fā)生很大的變化。一是水中少了進行光合作用的藻類,溶解氧下降,二氧化碳增加,導致pH值迅速下降,一般會在7.5以下。二,由于大量死藻的分解,會加大氧的消耗,產生氨氮和亞硝酸鹽。而池塘本身的自凈細菌不能及時分解大量的死藻,特別是遇上陰雨天時更明顯。三,水中的原生動物大量繁殖起來,反過來抑制藻類的生長。四,缺乏藻類的沉降作用,水中懸浮物(微塵、糞便、死藻等)成混濁狀態(tài)。
處理方法:①檢測pH值,如果偏低,用生石灰水潑灑調節(jié);②注意增氧,特別是對蝦規(guī)格較大或密度較大時,同時投放抗應激和解毒的藥物;③補充新水,肥塘;④檢測水中是否有大量原生動物,如果是則應先殺滅后再肥塘;⑤有時綠色的水體變混濁后,其中會有大量的甲藻,水色是黃泥色的,此時應用滅藻劑來處理,再考慮肥水;⑥切忌盲目施放肥料、底改和活菌,以致延誤時機并加大處理難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