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008|回復: 1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激勵管理三論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fā)表于 2009-10-28 15:46:3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font=宋體][size=3][color=#000000]  如果說激勵管理的任務就在于,為組織中的個人提供“創(chuàng)造業(yè)績、體驗過程、調適心態(tài)”的場所與條件,在他們心中形成“成就、成員、成長”之感覺,那么激勵管理的目標就在于,使組織中的個人具備“愿力、助力、能力”,并以此為基礎,通過對個體行動力的協(xié)同構建起組織的整體活力。[/color][/size][/font][size=3][color=#000000][font=宋體]
  人生意義:創(chuàng)造、體驗、適應[/font][/color][/size][size=3][color=#000000][font=宋體]
  關于人生存在的真正意義是什么,這是一個非常容易引起爭論的話題,至今尚未有、也許永遠都很難會有統(tǒng)一的答案,所以,人們有“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fā)笑”的調侃說法。但是作為企業(yè)激勵問題的探討,在這里可以借鑒意義療法創(chuàng)始人弗蘭克爾在《人生的真諦》(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94年)一書中提出的觀點,將人生意義大致歸結為三個方面:一是,通過創(chuàng)造或建樹,也就是工作或做出一番業(yè)績;二是,通過某種經歷感受或與某人相遇,也就是體驗事物或結識某人;三是,通過對不可避免的苦難所采取的態(tài)度,也就是即使淪于絕境而顯得有點無助的受難者,面對無法改變的命運,也依然能夠超越與改變自己,實現成長發(fā)展。對此,不妨簡單地用“創(chuàng)造、體驗、適應”這三個詞來概括,其中的“創(chuàng)造”涉及人生結果的思考,“體驗”表達了人生過程的觀點,“適應”反映了人生心態(tài)的演化。顯然,處于不同時間、情境的同一個人,或者源自不同文化背景,甚至具有同樣文化背景的不同個人,對于創(chuàng)造、體驗、適應這三者內涵的理解以及相對權重的考慮,都會有所差異。[/font][/color][/size][size=3][color=#000000][font=宋體]
  比擬于人生存在意義的討論,探索體現在企業(yè)存在使命及目標背后的核心理念,有研究者對中文的“企業(yè)”及其所做的“生意”這兩個詞進行了如下的解釋,不無啟迪意義。首先,從中國傳統(tǒng)概念看,若將“生意”表述為生存、生命、生活、生計、生產等方面的意義,可見這里涉及的是一個過程而不是時點。再從中國現代概念看,“企業(yè)”一詞若少了“人”,則將成為“止業(yè)”,從而也就意味著企業(yè)關張“歇業(yè)”了。企業(yè)的生存離不開人,人作為具有獨立生命的能動主體,自有其存在意義。進一步看,企業(yè)作為許多能動生命的集合體,必然帶有某些不同于這其中每一個體的存在意義,也許這就是企業(yè)開展業(yè)務,即做“生意”,需要探尋使命的關鍵之所在。有鑒于此,可以認為,企業(yè)存在的真正意義就在于為企業(yè)的相關人員提供實現人生意義的表演舞臺。[/font][/color][/size][size=3][color=#000000][font=宋體]
  這樣,就企業(yè)的根本使命目標而言,一方面考慮到企業(yè)作為有限人群的集合體,沒有必要也不可能做到為全社會中的所有人提供實現人生意義的表演舞臺,必須平衡其中所存在的主次關系,做出適當的取舍選擇。另一方面,在為不同的權利要求者提供實現各自人生意義舞臺的同時,企業(yè)作為整體也需要考慮其自身存在的理由。但是問題在于,深究企業(yè)整體的存在理由,似乎很難找到不帶主觀動機假設的解釋,其根本原因也許正如“生意”一詞所體現的,一個運作良好的企業(yè),本質上所涉及的是一個與環(huán)境互動互適的永無止境過程。而作為時序過程載體的企業(yè),其本身就像是一艘不設終點的宇宙飛船,從而也就根本不可能對其最終目的下定義。這似乎可從一個側面說明,對許多真正與企業(yè)共命運的經營者來說,為什么時常會有“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之感嘆。闡明人生或企業(yè)存在的真正意義,有助于剖析清楚人們的行為動因,而只有明確了行為動因,方能有效解釋企業(yè)活力的真正來源。[/font][/color][/size][size=3][color=#000000][font=宋體]
  企業(yè)活力:愿力、助力、能力[/font][/color][/size][size=3][color=#000000][font=宋體]
  探討企業(yè)活力問題,先需明確整體活力的含義,再要弄清其中個體的活力,然后需考慮個體活力與整體活力之間的有機聯(lián)系。企業(yè)作為生命體,其活力本身很難定義,只能借助于過程來描述。就企業(yè)整體活力而言,一般認為是指企業(yè)所具有的這樣一種過程特征,這就是能夠主動求變或靈活應變,形成產品或服務特色,做到在動態(tài)變化環(huán)境中持續(xù)演化生存。例如,對經濟不景氣有較強的抵抗力,在經濟復蘇時能夠較快恢復。在具體行為表現上,有活力的企業(yè)在適應環(huán)境不確定變化上具有更大的靈活性,掌握著不同于一般企業(yè)的獨特生存技能,如生產技術、經營訣竅等,能對市場的現實及潛在需求保持高度敏感性與快速響應性,從而不斷開發(fā)出多種多樣的新產品,持續(xù)改善產品質量、降低價格并以適當的節(jié)拍保證及時交貨,從而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由此可見,企業(yè)活力在本質上可以看作是一種行動力。[/font][/color][/size][size=3][color=#000000][font=宋體]
  企業(yè)的整體活力是由其中的個體表現出來的,而就個體活力(行動力)的構成而言,可以進一步分解為愿力、助力與能力(以下簡“三力”)這樣三個方面。在這里,“愿力”反映當事者對擬做事肯不肯投入的激情強度,它既可能出自于員工的內在需求,也可能受外在因素的激發(fā),可以分為后向獎懲的推擠或前向愿景的拉引兩類。當然,對于那些喜歡工作的人來說,若真的已與企業(yè)運作融為一體,成為以企業(yè)為家的“企業(yè)家”,事實上是很難區(qū)分其愿力形成的內外推拉性質的?!爸Α鄙婕靶畔?、網絡、機制等支撐環(huán)境,它使得員工最終能夠擁有做成事所需的適當的人財物使用支配權,而不管這種使用支配權的獲得是直接的還是間接的,獲得過程的鏈條有多長?!澳芰Α斌w現在個人所擁有或掌握的經驗、知識、方法等內在素質上,表現為能不能做成事的本領。對企業(yè)來說,通過合理的崗位設計,再輔之以適當的有針對性的在職或離職培訓,有可能做到使所有的人都能基本勝任所在崗位的工作。[/font][/color][/size][size=3][color=#000000][font=宋體]
  根據以上討論,如果說愿力決定是否有人投入做事的主觀能動性,助力影響在需要幫助時是否能夠獲得適當及時支持的客觀可能性,能力涉及能否做成事的潛在可能性,則增強企業(yè)活力的關鍵就在于圍繞企業(yè)整體使命目標,不斷提升員工個體的“三力”水平,改善“三力”之間相互協(xié)同關系。考察“三力”的構成與相互關系,可見僅當行為主體具有能力與愿力,并可獲得助力支撐時,最后才有可能取得預期的戰(zhàn)略行動結果。在現實中,如果發(fā)現一項本應采取的行動或者一件本應做成的事沒有結果,基本上都可以從“三力”不足或不匹配上獲得一定的解釋。例如,有時是由于愿力不足沒投入,另有時是由于缺乏助力沒做成,還有時是由于能力欠缺做不成,更有時是由于“三力”均不到位而無果,甚至還有時是由于“三力”分離沒合成。[/font][/color][/size][size=3][color=#000000][font=宋體]
  行為動因:成就、成員、成長[/font][/color][/size][size=3][color=#000000][font=宋體]
  古語云:“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彼?,企業(yè)激勵管理的中心任務就在于增強企業(yè)活力,也就是弄清構成企業(yè)行動力的“三力”的來源,采取措施固本培元,以保持這些源泉的噴涌不息。應該看到,企業(yè)活力實際上體現的是組織的生命力,而愿力、助力、能力作為生命力的組成部分,是以有機互動、互賴的整體形式存在的。例如,愿力的增強有助于改善能力,也會影響與感化助力環(huán)境;助力的增強有助于克服能力之不足,更易激發(fā)出愿力;能力的增強有助于獲得助力,并由于更易創(chuàng)出成果在無形之中提升了愿力。所以,探討企業(yè)活力或者說行動力,不能采取相互割裂的機械主義態(tài)度。[/font][/color][/size][size=3][color=#000000][font=宋體]
  借鑒前面對于人生意義的討論,如果認為人生的根本意義在于“創(chuàng)造業(yè)績、體驗過程、調適心態(tài)”,那么與此相應就可導出人生“活力”的“成就、成員、成長”(以下簡“三成”)三源泉。這是由于,“創(chuàng)造業(yè)績”就在于取得工作成果,獲得社會認同與物質回報,從而讓人產生一種努力建樹上的“成就”感;“體驗過程”就在于感受人、事、物,獲得群體互賴與精神寄托,從而讓人產生信仰、歸屬上的“成員”感;“調適心態(tài)”就在于通過逐漸參透人生,獲得隨緣自適與心性完善,從而讓人產生一種心智上的“成長”感。這樣,如果粗略地認為,成就、成員、成長分別相應于愿力、助力、能力,可見“三成”就構成了“三力”的基礎。[/font][/color][/size][size=3][color=#000000][font=宋體]
  為了增強企業(yè)活力,企業(yè)激勵管理的關鍵在于,為員工提供心智成長、個人發(fā)展、組織歸屬等方面的機會與前景,增強員工的“三成”感。例如,通過加強技術開發(fā)、設備投資、改善工藝等,提升企業(yè)最終業(yè)績,使身處企業(yè)之中的員工產生成就感,形成進一步投入企業(yè)的愿力;通過溝通理解、通力合作、穩(wěn)定就業(yè)等,提升企業(yè)整體凝聚力,使員工產生成員感,形成進一步發(fā)展的助力;通過加強培訓、工作豐富、團隊交流、信息共享等,提升員工個體的內在素質,增強企業(yè)整體實力與優(yōu)勢,使員工產生成長感,形成進一步動態(tài)學習的能力。當然,從實踐運作的角度看,“成就、成員、成長”之感與“愿力、助力、能力”的相互聯(lián)系,不像前面描述的那樣簡單,實際上它們之間相互交織,存在著互為表里的復雜互動、互適、互賴關系。[/font][/color][/size][size=3][color=#000000][font=宋體]
  “三成”作為行為動因,就構成了企業(yè)活力的源泉。從流量的角度看,進行激勵管理,考察企業(yè)活力源泉的開發(fā),關鍵是如何把握其加速、穩(wěn)定、減速機制,所以,有必要了解“三成”與“三力”的形成過程、相關聯(lián)系與互動原理。一般地,若將所有能夠提供員工“三成”感的因素統(tǒng)稱為“激勵”,而最終形成的“三力”作用泛稱為“行為”,則為了做好企業(yè)激勵管理工作,至少還需關注這樣幾個問題:一是,需重視“三成”的綜合作用,不能過份依賴單一“激勵”的作用,因為單一“激勵”對“行為”的邊際作用會出現遞減現象。二是,各種“激勵”的動因其對最終“行為”的相對作用大小,會隨著時間、情境變化等因素改變而變。三是,考察跨越多個時間周期的“激勵”與“行為”關系,可見各種激勵要素之間存在著權重、強度、跨期的關聯(lián)影響,就其中的時間因素而言,一般來說,激勵與所預期的行為之間的時差越小,其效果也越好。[/font][/color][/size][size=3][color=#000000][font=宋體]
  此外,從激勵-響應的內在機制看,還需要在人們的預期與現實之間形成適當的差距,以形成試圖消除這種差距的心理動力。考慮到恒定不變的差距,如果持續(xù)存在而難以消除,人們最后會習以為常,從而對差距變得麻木不仁。激勵管理需特別關注這樣幾件事,一是,為所形成的心理動力提供能力與助力支撐,使之迅速轉化為實際的企業(yè)行動,以最終消除差距、取得成果;二是,通過對人們心理預期的動態(tài)管理,始終維“動力”的適當水平。最后,不容否認,盡管從做事的角度看,有時只要興趣所至,做成事這一過程本身所具有的成就感也會給人帶來愉悅,從而能夠產生樂在其中的過程體驗,使得行為者看起來似乎具有不帶功利性的內在動機;但從做人角度看,在個體之間存在信息交換的組織內,受外在激勵或環(huán)境影響,人們之間總是有意無意地進行著比較,根據自己對于所選參照對象的主觀評價,做出組織是否對自己的投入做出公平回報的判斷,并進而由此影響其后續(xù)工作心理動力的強弱。這意味著,在考慮一個組織系統(tǒng)的激勵機制建立時,除了需要考慮其中每一個體的“三成”與“三力”關系,還需特別處理好不同個體之間的相對“三成”感覺及其與企業(yè)整體“三力”建設的關系。
[/font][/color][/size]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評分

參與人數 1論壇幣 +1 收起 理由
勁松 + 1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lián)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沙發(fā)
發(fā)表于 2010-1-28 18:14:36 | 只看該作者
體驗三力還是很重要的事情,如果能很好的發(fā)展就要提高3力。企業(yè)的執(zhí)行者是最基層的員工,如果一個好的經理人能很好的調動員工的愿力、助力和能力,我想企業(yè)會立于不敗之地。團結就是力量

評分

參與人數 1論壇幣 +10 收起 理由
system + 10 第一個回復系統(tǒng)自動獎勵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發(fā)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lián)系我們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畜牧人

中國畜牧人養(yǎng)豬微信公眾號

畜牧人養(yǎng)豬

關于社區(qū)|廣告合作|聯(lián)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yè)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5-5 21:31,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